高考综合题训练临门一脚(2006年高考)
1.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20分)
材料一 墨累一达令河流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以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一500毫米,农业需要灌溉。在20世纪23一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材料二 墨累一达令河流域重要水库和灌溉区的分布
(1)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径流。分析这样做对下游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2)针对墨累一达令河流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何采取措施加以解决?(8分)
(3)为解决墨累一达令河流域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东水西调”工程。简析该流域以东地区水量丰富的原因。(6分)
(4)墨累一达令河流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此农业地域类型显著的优点主要有哪些?(8分)
答案:(1)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影响河流的作用。(4分)
(2) ① 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农业用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② 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③ 防止水污染; ④ 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⑤ 实施跨流域调水以有余补不足;
⑥ 种植耐旱作物等。(6分)
(3)大分水岭以东地区盛行从海洋吹向大陆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水量丰富。(4分)
(4)混合农业 ① 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6分)
2.阅读下述资料回答问题。(6分)
“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
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
答案: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沛;又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桉树生长正好维持了那里的水分平衡。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地下水存储条件不理想,桉树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生态失衡。(6分)
3.下为某城市略图,其中城市北面多为盐碱地,西面为丘陵,东面和南面以高产田为主。读图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20分)
(1)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较合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里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风。
河流流向是 (向东北或向东南)流动。
(2)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于 式,这样的地域形态优点是: 。
(3)该城市的地域结构类型属于 型。
(4)该城市的道路网类型属于 。
(5)该城市有三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根据图上信息推断, 可能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因是 。
(6)该城市的商业区形成可能是以 最优为原则发展进来的,理由是: 。
(7)该城市道路有一处明显不合理,这个不合理之处是 ,原因是: 。
(8)该城市计划进一步扩大城区面积,现有向东和向北两个方案,
你认为 方案更合理。试列出至少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比较项目
占用农田
向东发展方案
占用高产田多
向北发展方案
占用土地为盐碱地
答案:(1)偏北风;东北(2分) (2)集中式(1分),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管理、节省基础设施投资(2分) (3)扇形结构(1分) (4)方格—环行—放射状(1分) (5)C(1分)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求现代化高速交通(2分) (6)市场(1分)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2分)
(7)高速公路穿越城区(1分);高速公路以直达为目的,应与城市道路相分离,减少相互干扰,提高运输效率(2分) (8)东(1分);比较项目可以从与重工业区的关系、铁路对城市的分隔、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生活用地的组织、原有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可(3分)(如答向北,所列举项目也显示有利于向北也可得满分。)
4. 下图是沿我国的西北——东南(甲、阿拉山口——台北),东北——西南(乙、黑河——腾冲)方向所作的数值线图,两线交汇于106.3°E、34.8°N,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甲图中,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这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一般说来,距海越远,水汽越少,但A处的年降水量却大于B处,试分析原因。
(2)甲图中一月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试分析其原因。
规律:
原因:
(3)甲乙两图的人口分布曲线有何差异?
(4)甲乙两图交汇于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八百里秦川,此区域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远不如东部沿海地区,请问:交汇点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那一区? ,三大经济地带的那一地带? ,
此地带今后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答案.(1)A处虽然比B处距海洋远,但A处是迎风坡,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在夏季风的影响下,形成地形雨;而B处位于秦岭的雨影区,降水较少。(2分) (2)规律:一月平均气温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高(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1分) 原因:我国冬季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东南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获得太阳辐射量多,气温较高;西北地区纬度较高,获太阳辐射量少,气温较低。西北地区深入大陆内部,陆地热容量小,冬季降温快;东南地区靠近海洋,冬季降温慢;西北地区地势高、靠近冬季风源地,使其一月平均气温更低。(2分)
(3)甲图两端差异大,东部密,西部稀,乙图两端差异小(2分)
(4)东部季风区 西部经济地带 (2分) ① 改善生态环境 ②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③ 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建设 ④ 有步骤地开发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
⑤ 发展旅游业。(任答三条)(6分)
5.(16分)读某大洲部分地区地形图(图一),气候资料图(图二、图三),回答问题
(1) 若图一中的虚线为昏线且与图中20°经线的交角为23°26′,此时太阳直射在 , 北京时间为 。(4分)
(2) 图二和图三分别是图一中A、B两地的气候资料,其中属于A地的是 。A、B自然带分别是A ,B 。导致A、B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4分)
(3) 图中C、D两河的名称分别是C ,D 。(2分)
(4) 简述地形对C河干流的影响。(6分)
答案: (1) 23°26′N(北回归线)、70°W (2分) 次日0点04分(2分) (2) 图二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海拔高度不同 (4分) (3 刚果河 尼罗河 (2分) (4) 影响河流流向:由于受地势影响, C河先从南往北流,再折向西南方向(2分);影响河流的流速,在C河干流流经的地区,上游为高原,中游为盆地,下游为山地,因此该河上游流速较快,中游流速平缓,下游流速很快。(4分)
6.根据下列材料和图示回答(14分)
材料一:二汽东风汽车的生产基地最早于1969年建立在湖北十堰,从此以后这个昔日的偏僻山区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综合实力于1992年进入全国城市五十强、十堰市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汽车工业城市。2004年,二汽东风汽车公司总部又迁到武汉。
材料二:继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浦、番禺、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1)十堰由昔日偏僻山区小镇迅速成为汽车工业城的主要原因有( )(2分)
A.国防安全的需要 B.煤、铁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
C.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 D.土地便宜,劳动力价格低廉
(2) 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具有 布局的特征,原因是零部件已实行标准化生产。以广州为中心形成汽车部件产业群利于减少 _ 费用,降低生产成本。(2分)
(3)二汽东风汽车公司将总部迁到武汉,可获得的比较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4分)
(4)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来纷纷在广州地区投资设厂,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1)A (2)分散 运输 (3)十堰地处鄂西山区(1分) 武汉市湖北省省会(1)水陆交通发达(1分)具有更好的技术、信息优势。(1分) (4) ①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市场潜力大;② 广州是市场区域中心,占领中国市场的需要; ③ 绕过关税壁垒;④ 土地租金廉价;⑤ 劳动力价格低廉;⑥ 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基础好,可为汽车工业求得比较有利的社会协作条件。(每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答对5个要点得满分6分)
7. 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21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2003年11月,广东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想,并开始启动。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十2”。之所以打造这个9+2,其目的是加强区域协调和合作,从而加强珠三角的核心竞争力。
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 文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4分)
(2) 从地理角度考虑,你认为泛珠三角在哪些重要领域可加强合作? (5分)
(3) 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4) 泛珠三角内部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贵州的人均GDP为全国最低。请从地理角度,简要说说贵州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和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8分)
答案:(1) 地缘优势(2分)和政策优势(2分)。(2) 能源和资源、劳务、贸易(工、农产品)、科技与投资、交通、旅游等(答到5点即可得5分) (3) ① 经济腹地范围比长三角小; ② 地理区位不如长三角优越;③ 大城市为依托不如长三角密集; ④ 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雄厚;⑤ 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等。 (答到4点即可得4分) (4) 限制因素:地形崎岖不平(2分),交通落后(2分);主要优势:能源(煤炭、水能等)矿产(有色金属等)丰富(2分);旅游资源丰富等(2分)。
8.(35分)2005年12月10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全面建成。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洋山港建成之前,上海的港区主要分布于黄浦江沿岸。2004年上海港成为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二大港。在东北亚的航运竞争中,以第五代集装箱船为主的船舶只会选择一个枢纽港,而其他港口则只能成为它的喂给港和支线港。目前上海正代表中国与日韩港口进行枢纽港地位的竞争,这场竞争不仅关系着上海的未来,也关系着中国的发展。
材料二 洋山深水港由港区以及东海大桥和芦湖港辅助设施三部分组成。
(1)读左图,说出甲、乙两岛屿的形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上海港竞争东北亚枢纽港对上海乃至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3)目前长江口通海航道水深9米,近10万吨级的大型船舶要进港,必须利用海水一天涨潮__ __次的机会进出,(2分)从而影响了船舶吞吐效率。同时吃水深度超过15米的第五代集装箱货轮根本无法进港。读材料二和右图,说明上海依托大小洋山岛建设深水港的有利和不利条件。(8分)
(4)简述洋山港在建设和使用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4分)
(5)读图判断第五代集装箱船进入洋山港的最优航道____(a、b、c)航道(3分)。某集装箱船由洋山港出发,于12月14日经日本横滨(140oE,35oN)后大致沿纬线驶向美国旧金山(122oW,37oN),
则此段航向_ ___(顺/逆)水(3分),__ __(顺/逆)风(3分)。
答案:(1)甲:河流流水沉积;(3分) 乙: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3分) (2)促进上海经济的发展(使上海成为国际贸易、金融的基地);(3分)带动了长江沿线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3分) (3)两次(2分) 有利条件:港口及航道水深,可满足大型船舶停靠,有利大型船舶就近装卸(2分) 不利条件:① 筑港的陆域条件差,(2分)② 人工造陆和建设跨海大桥的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2分) ③ 港口和大桥受台风、大雾等天气影响的机会更多。(2分) (4)海洋生态破坏;(2分)海洋环境污染(2分) (5)b(3分) 顺(3分) 顺(3分)
9.(36分)图综-4中的河流发源于岷山,是某大河的一级支流。甲城市所在的地形区是著名的农业生产基地,其气候资料如下表,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城市(海拔505.9米)的气温、降水量统计
(1) 甲城市是一个特大城市,该城市的地域形态是 ,该地域形态的优点有: (6分)
(2) 根据气候资料判断,该地的气候特点是 ,气温年较差约为 ℃。(4分)
(3) 甲城市所在地形区名称是 ,简述该地形区的成因 。
该地形区的地势特征是 ,判断依据是: 。(8分)
(4) 该农业生产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分析其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区位因素(10分)
(5) 该地区若将农作物的桔秆就地燃烧,造成的不利影响有(4分):合理处理农作物桔秆的办法是 (4分) :
答案.(1)集中式(2分)① 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② 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 ③ 节省建设和投资(答对其中任两点,各2分,共4分) (2)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或冬季低温少雨) (2分) 20.1℃(2分) (3) 成都平原 (2分,答四川盆地只给1分) 由河流冲积而成(2分) 西北高、东南低(或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高南低)(2分) 河流主要由西北向东南流(或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2分) (4) 水稻种植业(2分) ①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多,积温高 ;(2分) ② 地形平坦(2分) ③ 河流众多,灌溉水源丰富(2分);④ 土壤肥沃,为水稻土(或紫色土)(2分)(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四个方面各2分,表达科学即可 ) (5) 影响:① 污染大气,形成烟雾影响交通(2分,答到污染环境可给1分);② 有机质不能正常还田,影响土壤肥力(或影响土壤的物质循环)(2分) 办法:将桔秆轧碎还田(2分);制作沼气,沼渣作肥料(2分)
10.(52分)左图是我国某区域的平面图。a、b、c、d四线分别是该地区5500℃、6500℃、7500℃、8000 ℃的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等值线。右图为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简析图中a、b、c三线在东部向北明显弯曲的原因。(8分)
(2) 2005年8月,台风“麦莎”登陆A地,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简要说明台风的形成原因,并分析A地在台风侵袭下易造成重灾的主要原因。(10分)
(3) B省属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简要说明其形成的有利条件,并说明由此会主要产生哪方面的大气环境问题。(9分)
(4) C省西南部盛产热带水果且品质优良,简析是哪些自然条件造成的。(9分)
(5)分析图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6分
(6) 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 (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10分)
答案.(1)① 该区域积温曲线在东部向北弯曲,表明东部积温比同纬度临近地区高。(2分)② 夏季,同纬度各地受热差异非常小,气温相当。(2分)③ 冬季,本区东部由于 西侧山地对西北季风的阻挡和受海洋影响大的原因,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临近地区(4分)(西北季风的阻挡2分,受海洋影响大2分)。 (2)台风成因:台风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2分)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候(2分)。 A地易成重灾的主要原因: ① A 地多山地丘陵,台风产生的特大暴雨,易造成山洪爆发,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 ② A地沿海地势低平,台风产生的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等,易造成洪水泛滥。(2分) ③ A地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台风引发的灾害使破坏更为严重(2分)。 (3)有利条件:① 接近廉价的水电基地(或动力基地),(2分)② 接近原料基地(或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2分) ③ 水陆交通便利(2分)。大气环境问题:酸雨。(3分) (4) ① 纬度低,积温高,热量丰富。(3分)② 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日照时间较长,有利于光合作用。(3分) ③ 地处西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3分) (5)① 地区间收人差距(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2分) ②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2分) ③ 户籍制度的改革。(2分) (6)变小。(2分) 原因:① 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2分)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2分)。 ② 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2分)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2分)
11.(36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材料一:河南省汤阴县有30多万亩玉米,玉米芯资源丰富。从前玉米芯在农村是个宝,但随着 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芯渐渐成了农民手中的废物。用玉米芯作原料生产木糖醇,玉米芯有了出路,农民也得到了实惠。在欧美,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白桦树和橡树皮,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木糖醇是一种甜味剂,它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热量却很低,在很多食品和药品中作为蔗糖的替代品使用。可是就在几年前,农民的这条财路差点就堵死。因为木糖醇生产后产生的下脚料——木糖渣找不到用处,不得不堆放在田地或土坑中。木糖渣很轻,在干旱季节,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后来,当地人利用木糖渣代替棉籽壳做食用菌袋的填充料,发展食用菌种植,经过短短三年的推广,已形成几个食用菌栽培大乡(镇)。但光靠栽培食用菌还不能消耗所有的木糖渣,当地企业又开发了用晒干的木糖渣代替 燃煤技术,3吨干渣就能代替一吨煤,给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在汤阴县,玉米芯的综合利用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这条综合利用产业链总产值达7.3亿元左右,约占全县总产值的1/4。
材料二汤阴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1) 汤阴县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及优势? (2分)
(2) 简要回答图中所示地区的河流水文特点?(4分)
(3) 图中A地形区的地貌特征是___________;(3分) 请你简要分析A地形区地貌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0分)。
(4) 与欧美相比,我国用玉米芯作原料制取木糖醇的主要好处是(3分)
(5) 汤阴县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有哪些意义?(6分)
(6) 与汤阴县最邻近的铁路干线是(2分)__________“十一五”规划中将完成的经过汤阴附近的地跨我国南北方的国土整治工程________ _____。(2分)
答案.(1) 温带季风气候(2分)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分)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2分) (2) ① 河流水量不大,汛期较短②河流含沙量很大③冬季河流结冰期短④ 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4分) (3) 沟谷发育(千沟万壑,支离破碎)(3分) 主要自然原因 (6分)① 降水: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力强。②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的保护性差。③ 土壤 黄土分布广而深厚,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④ 地形处于平原向高原、山地的过度地带上,坡度大,地面物质不稳定(答对任意3个要点给6分,意思相似或符合国情可给分) 主要人为原因:① 人为破坏植被严重 ② 不合理轮荒耕作制度 ③ 开矿(4分) (4) 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3分) (5) ① 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②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③ 拓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④ 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6分)
(6) 京广铁路(2分) 中线南水北调工程(2分)
12.(36分)根据“世界某著名河流流域局部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读图甲,L河流的名称为 ,(2分)图示范围该河流经的自然带:____。(4分)
(2) 简要说明L1河上游地区降水丰富的影响因素。(8分)
(3) 读图乙,并结合甲图,分别说明Q湖以下河段在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流量变化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12分)
(4) 据图丙,描述该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度状况的分布特点,分析原因。(10分)
答案:(1) 尼罗河(2分) 热带草原带(2分) 热带荒漠带 (2分)(2) 受纬度位置(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和地形(高原山地迎风坡降水)因素影响(4分) (3) 20世纪60年代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丰水期集中在8—10月。(4分) 70年代河流流量变化小,各月流量相差不大。(4分) (阿斯旺)水坝建成后,流量得到人为调节所致。(4分) (4) 北高南低(从沿海向内陆降低),由东西两侧向中间降低(4分), 上游来水量减少(2分),海水入侵(2分),不合理灌溉(2分)。
13. 下图是我国塔里木盆地边缘某河流附近1月份和7月份等潜水位线,
等高距为1.5米,读图回答:
⑴ 该河流主要补给水源,7月份是 ,1月份是 。
⑵ 该河流的流向为 , 由此可知,该河流源于盆地 侧。
⑶ 通常情况下,甲、乙两处的流量较大的是 , 甲处1月份于7月份的水位相差 米。
⑷ 昆仑山、天山对塔里木盆地种植业发展有哪些有利影响?
答案: ⑴ 冰川融水 潜水 ⑵ 自西北流向东南 北 ⑶ 甲 1.5
⑷ 冰川融水提供灌溉水源,山下形成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14、(16分)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与治理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暴雨成灾,洪水为患,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为了达到振兴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开发和管理,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
材料二 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制定的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如图所示
材料四 经过多年的实践,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已取得的成绩有:①航运方面:田纳西河干流已建成9座梯级船闸,完成了航道渠化整治,通航里程共1 240千米;②防洪方面: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已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流域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③水力发电方面:建成水电站30座,总装机容量(包括抽水蓄能)609.3万千瓦,水能利用率达90%;④水质管理方面:通过有效监测为流域内提供了洁净的水源;⑤土地利用和水上游览方面:TVA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实施有效的管理,使各类开发利用活动与自然保护相协调。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4分)
(2)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从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分析)(6分)
(3)针对当前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你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5、流域的综合治理应该建立在了解河流水文特征和流经地区区域特征的基础上,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1)①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②流域内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③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矿等矿产资源。(或答: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和能源丰富等自然条件是该流域开发建设的有利条件。)
(2)相似之处:①都通过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3)①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②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③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④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⑤发展特色旅游业
16.图A是位于34°N,115°E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甲点在鞍部正北方,图上距离3厘米;最高峰在鞍部正西方,图上距离4厘米;甲点与最高峰的实际水平距离2.5千米,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鞍部与甲点之间的坡度比范围为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甲乙两地的地形和气候等发展农业的区位因素分别作出评价,甲乙两地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产品分别有哪些?
(3)图B的大棚温室A面朝向应是 。根据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简述大棚温室的原理。
(4)对该地区所在省今后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6. 根据经纬度特征可以判断访地为秦岭,依据题目所给信息可以得出甲点与最高峰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再结合实际距离就可计算出比例尺,坡度计算过程为根据比例尺得出甲点与鞍部的实际水平距离,再拿两者相对高度去比;由于温室要最大限度接受阳光,因此朝阳坡面面积较大些,在南侧;结合陕西省的资源特征、区位特征提出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1:50 000,4/15-8/15(4分)
(2)背迎风,阴阳面,朝向 (2分) 降水,光照,热量 (2分) 乙小麦、棉花、苹果;(2分)甲 水稻,茶叶,油菜籽,毛竹,水果(柑橘), (2分)
(3)北 (1分) 太阳辐射穿透玻璃进入室内,室内由太阳辐射转换的长波辐射受到玻璃的阻隔,使室内增温,从而使室内冬季保温。 (3分)
(4)加强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努力改造中低产田,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完善交通网络,发挥其启东承西的作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善经济结构等(4分)
17.(18分)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因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漫溢而成,它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下图回答。
⑴扎龙湿地位于东北平原北部的 平原,是 (珍禽)的重要栖息地。
⑵简要分析该地形成内陆湿地的自然条件。
⑶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环境效益,日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
⑷火灾频发,湿地退化,鸟类迁移,使“鹤乡”齐齐哈尔市魅力大减,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7.(1)松嫩(2分)丹顶鹤(2分) (2)地势低,水源较充足;植被茂密,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4分) (3)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4分) (4)靠人工措施补充湿地水量;禁止大规模采伐芦苇;迁移湿地核心区人口;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繁殖丹顶鹤(6分)
18.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36分)
(1)获取“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什么?(4分)
(2)写出图示区域中平原的名称。与东北的三江平原相比,它们作为商品农业基地的自然区位优势是什么?(8分)
(3)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10分)
(4)扼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至少答出四点)(8分)
(5)从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简述其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6分)
答案(1)遥感技术(2分)和地理信息技术(2分) (2)江汉平原(2分)和洞庭湖平原(2分)。 位于我国的亚热带,热量条件好(3分),一年2~3熟,复种指数高(3分)。 (3)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4分 人为原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是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3分) 还有上游地区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和毁林种粮,使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也加快了湖泊的沼泽化过程。(3分) (4)(至少答出四点)(8分) ①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②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 ③破坏了水平衡,改变了这里原有的水循环方式; ④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 ⑤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⑥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的水生生物大量灭绝。 (5)①减少洪水的威胁 (2分) ②扩大武汉与长江上游地区的联系 (2分)③缓解能源消费给武汉的压力,减轻城市大气污染。(2分)
19.(16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工业生产的有关情况,在互联网上搜索查寻到的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通过纵向和横向层面所展开的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所形成的、空间临近的企业及其相关机构所组成群体。
资料二:浙江省诸暨市大镇唐,人口不足800人。在5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袜子生产企业2000多家,平均每家织机仅8台,根本谈不上一个完整的企业,但全镇将袜子生产分成10个环节:1000多家原料生产企业、400多余家原料经销商、300多家缝头卷边厂、5家印染厂、100多家定型厂、300多家包装厂、200多家机械配件供应商、600多家袜子营销商和100多家联托运服务企业,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仅2005年,就年产袜子60多亿双,成交额达70多亿元,占全国产量的65%,占据了世界袜业生产近1/3的份额,成了蜚声中外的“中国袜业之乡”。
资料三:2000年永康、奉化两市的SIDS的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情况表
县市
指标
企业数
(家)
工业总产值
(亿元)
职工数(人)
净利润
(万元)
净资产利润率
(%)
永康市
五金工业
84
52.778
22248
17135.6
10.58
其他工业
25
15.616
8461
4978.4
6.01
全部工业
109
68.393
30709
22114
9.03
五金比重
77.06%
77.17%
72.45%
77.79%
奉化市
服装工业
34
16.953
10149
7811
23.03
其他工业
94
32.697
13100
11022
7.85
全部工业
128
49.650
23249
19019
10.86
服装比重
26.56%
34.14%
43.65%
42.05%
(1)在互联网上搜索上述资料的过程中,他们用的搜索关键词有 。(答2个)(2分)
(2)请根据搜索到的资料和有关工业地理知识,写一篇字数不超过300字的地理小论文(题目自定)。(14分)
答案:(1)工业 产业集群(2分) (2)(14分) ①论文题目贴近论点(2分) ②论点与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关(4分) ③充分利用资料和数据谁论证(6分) ④语言流畅,无错别字(2分)
(小论文为开放性答案,根据考生的论述情况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1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
资料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我国正在抓紧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资料二: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每年有1800万人从农村迁往城镇。“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各项设施的配套水平,强化小城镇集聚产业的功能,增强小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积极引导农民有序转移,就地就近进入小城镇。
资料三:2005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杨伟民13日在此间透露,“十一五”期间中国产业结构将立足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局面,从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
资料四:我国农业发展今后将继续面临日趋明显的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克服这一制约,必须加快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实现产品优质化、布局区域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资料五: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就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1)解释我国走资源节约型社会道路的必然性。
(答案:参考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见课文。)
(2)“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对水电开发的表述是“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而上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是“积极发展水电”。这一句话表述背后的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答案:意义深刻。意在表达水资源开发利用应该从现在的无序到有序,从过度到适度,从一时到持久。我国的能源仍然十分短缺,对我国西部丰富的水能资源仍然要积极地加以开发,但开发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整体的长远的经济、社会利益为代价,应当在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的综合开发模式下进行。水电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和运营都要与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应,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3)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要求我们怎样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答案:①加快调整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化水平。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和要求,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②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水平。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现有生产基础,因地制宜,适应市场,依靠科技,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优势产区。 ③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一是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二是加快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三是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四是重点研发高强度、可降解地膜,以及高光合作用生态棚膜,推进农膜向高功能、低成本、无污染方向发展。五是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以及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技术。 ④加快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4)我国城市化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相比,水平明显差异的表现。
答案:①水平不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如发达国家。②大中小城市的结构不合理。大城市发展迅速,小城镇发展缓慢。③城市畸形发展,剩余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但城市难以提供就业机会。
(5)针对我国的资源、社会状况,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请解释循环经济的内涵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答案:内涵: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资源节约技术与生产相融合,强调首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通过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21、广州市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一直坚持观察阳光照射情况,他们还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图13是他们设计的一道题:已知学校所在地昼长夜短,AB是晨昏线的一部分,图中a=70°,请回答以下问题:(10分)
(l)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
(2)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
(3)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三a一年中会在一定幅度范围内变化,其可以达到的最小角度是______
答案. (l)65°E,20°N 自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2)70°N至北极点之间的地区 (3)15时40分 (4)66°34′
22、图16为上海城市扩展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7分)
(1)据统计1992年底,仅占全市土地面积4.4%的原市区的工业企业、职工人数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市41.57%、54.79%、56.63%。这表明上海市的产业布局最突出的特点是工业过分集中在原市区,占据了____产业的最佳区位。这种状况可能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
(2)扩展城市发展空间成为上海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市城市规模扩展的主要方式________
(3)一部分来上海的外地农民选择在市郊租地种菜、植果种花、养禽养鱼等,请用区位理论作合理性解释。______________
(1)崇明岛为我国第三大岛,面积一直在不断增大,但该岛经济发展却不快。现在,崇明岛作为国务院确定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经济将加速发展,到c2020年将建成森林花园岛、旅游度假岛、生态住区岛和科技研发岛,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示范作用的“生态岛区”。崇明岛面积不断增大,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其经济发展不快,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岛区”发展思路,崇明岛可能着力发展园艺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业等。
答案:(1)第三(l分)工业用地紧张,企业无发展用地;工业污染严重;工业用地过多,影响城市职能转换;加重了市区交通压力;(每答对1个要点1分,满分3分)
(2)郊区城市化;建设卫星城;建设新区(每点1分,共3分)
(3)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原郊区农民大部分已脱离农业生产,土地闲置,租金较低;上海及长三角城市的发展,对花卉、蔬菜、肉乳禽蛋等产品农副产品需求量大;靠近城市,交通方便,便于农副产品及时销往市场(每答对1个要点得2分,满分4分)
(4)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中,河口流速减慢,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此不断堆积(2分)
政府未制订开发政策和江水阻隔,交通不便(2分)娱乐休闲业(旅游业)高科技工业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