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青岛版五四制)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青岛版五四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9 16:4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 学科 数 学 设计者
章节 第三单元 课时 第一课时 年级 一年级
课题 认识图形 课型 新 授 授课日期 2019.4.19
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直观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次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认识图形》属于形概念教学,本节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材料感知----分类甄别---归纳概括、抽象命名”的概念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对平面图形内涵的丰富认识。由于课前学生已对立体图形形成了初步的表象,于是本节课上首先让学生直观观察,从“体”上找到“形”,并把“形”描画下来,让学生经历平面图形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建立起“形”与“体”的初步联系,也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教学设计思路。在大量材料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对各种图形进行分类甄别,在建立上位概念的基础上再进入图形的认识。引导学生对每一类图形进行辨析归纳,在抽取图形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命名。本节课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图形认识的方法结构,并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提供方法结构的支持。同时课堂中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和举例,也丰富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学期学生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物体表面形状的经验。本节课让学生从立体图形上“移”下平面图形来,既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也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上让学生把平面图形“移”下来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在规范画图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在过程中进一步指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在用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述图形特征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的学生虽然在课前已经知道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名称,但对于“面”和“体”的关系,是比较模糊、容易混淆的,并且对各种图形的本质属性也缺乏了解。这节课要引导学生经历从素材到图形本质属性的抽象提炼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的具体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体验平面图形的生成过程。 2. 在分类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形成初步的表象。 3. 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丰富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 积累 今天老师用积木搭建了一个机器人,这些积木都是什么形状的? 同桌交流。 回顾旧知,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核心过程推进 核心过程推进 平 面 图 形 的 生 成 过 程 感知“面”在“体”上在这些积木上有很多平平的面,你能找一找,摸一摸吗?动手试一试。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些平平的面。 思考:正方体上只能找到一个平平的面吗?你能找到几个? 长方体和圆柱呢? 结论:一个立体图形上有多个面。 想要研究这些面,首先要把它们“移”下来,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平的面从积木上移到白纸上呢? 想一想,可以怎样移?动手试一试。 过程中对画图出现的困难进行指导 请画的规范的学生上台展示画法,边画边介绍。 比一比, 谁描得图形种类多?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学生动手操作。 在积木上一边摸,一边说在什么形状的积木上找到了平平的面。 同桌交流。学生动手操作。 预设: 积木按压不紧移动导致画图不规范。角画不规范。 学生展示 体会平面图形的生成过程,感受“面”的来源,并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初步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平 面 图 形 分 类 命 名 图形分类: 展示学生“移”下来的图形,补充老师“移”下来的图形。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能把这些图形分分类吗? 现在请你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10个图形,按照形状把它们分分类? 图形特点观察及命名: 长方形你为什么把它们分到一类?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可以从哪种积木上画下来? 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长方形的直观特征。 命名:长方形。 追问1:长方形与摆放位置有关吗? 追问2::长方形和长方体有什么区别? 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下面这三类图形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从哪种积木上画下来? 请你用完整的语言和同桌交流一下。 交流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学生分类交流各类图形。 命名: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小结:这四种图形都是从立体图形上移下来的,他们都是平平的,叫平面图形。 说一说你刚才画的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丰富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今天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不止积木上有,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你能从教室哪些物体的表面找到平面图形? 生活中哪里还有平面图形? 举例说明并欣赏图片 观察后和同桌交流。 学生分类 预设: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各分一类。 可能少数同学在分类长方形和正方形时遇到困难。 同桌交流长方形。 预设学生描述语言不准确,不完整。 1.长长方方的。 2.是从长方体上画下来的。 3.可以叫长方形 生:长方形不管横着放、竖着放、斜着放都还是长方形,与摆放位置无关。 生:长方体有6个面,长方形只是其中一个面。 同桌交流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特点,试图用一段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 同桌交流。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找一找教室中的平面图形。欣赏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通过对不同图形进行辨析和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让学生经历从素材到本质属性的抽象提炼过程。 拓展对这几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验 特征 你能在钉子板上把今天认识的图形都围出来吗? 小组合作 展示围成的图形。 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圆形围不出? 小结:可以把平面图形按照边的曲直进行二级分类,进一步分成曲边图形和直边图形。 直边图形是不是还可以进一步分类呢?我们将在以后继续学习。 练习: 练习1、下列哪些物体的表面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练习2、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学生动手操作。 预设只能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讨论后得出:圆形是曲边围成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通过围的过程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会直边图形和曲边图形的差异。 为后续学习设疑、铺垫。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梳理总结。 学生交流 了解图形研究的方法结构,为后续学习提供支撑。
板书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形 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