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件(51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件(51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19 17:40:48

文档简介

课题一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 认识燃烧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了解燃烧含义
燃烧是一种 反应。
二、探究燃烧条件
对于燃烧条件的猜想:
1. 。
2. 。
3. 。
猜想与假设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
三:实验改进
根据上图分析填写下表:
物质
推测能否燃烧
已达到的条件
未达到的条件
试管中的白磷
试管中的红磷
热水中的白磷
【课堂反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有发光、发热现象的都是燃烧 B. 燃烧一定有火焰
C. 燃烧是缓慢氧化,也要放热 D. 燃烧都是化学反应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3.对于硫燃烧的实验,请回答:
(1)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 剧烈的原因是 ;
(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要使燃烧的硫立即熄灭,应采取的措施是 ,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
4.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5. 某同设计了右图实验:如图所示将一燃着的蜡烛伸入盛有氢气的集气瓶内,当伸 入其中时蜡烛熄灭,取出后又燃烧。由此也可说明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一 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灭火的原理及应用。
2.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学习过程】
一、灭火原理
把同学们想到的能熄灭蜡烛的方法和原理填入下表
灭 火 的 方 法
灭火原理
1
2
3
4
5
6
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
1.可燃物 →
2.可燃物有充足的氧气 →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灭火器
灭火器类型
适用范围
水基型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三 爆炸概念
爆炸: 在 空间内急速 ,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课堂反馈】
1.下列有关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图书资料着火,用压缩二氧化碳灭火
2.在夜晚,若家中燃气泄漏,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不立即开灯 B.点燃蜡烛查找漏气处 C.关掉进气总阀门 D.打开门窗通风
3.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氢气和氮气 B.甲烷和氧气 C.氦气和氧气 D.CO和CO2
4.《人民日报》2014年5月28日报道:某市一酒楼因员工操作不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当火灾发生时,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 )
A.隔离可燃物???? 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C.把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防止火势迅速蔓延
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5.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厨房中煤气泄露,应立即打开排油烟机
B.酒精灯使用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C.家庭电器失火,应立即关闭电源总闸,然后再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D.搬运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撞击
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8.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
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其中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自燃、发生缓慢氧化、爆炸的共同点是 ( )
A.放出热量 B.发光 C.温度达到着火点 D.都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可燃烧 B.燃烧、自燃、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C.煤矿的矿井里要通风,并严禁烟火 D.一氧化碳混有空气或氧气一定会发生爆炸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控制变量的几组对比实验探讨燃烧的条件,学习控制变量利用研究化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原理
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幻灯片展示动画】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燃烧的图片。
【讲述】在我们的生活中,火是物质燃烧时通常会伴随的现象,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燃烧的问题。
【提问】我们先来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的一些物质燃烧的现象(幻灯片)
【学生回忆思考并问答】
【评价并提问】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由以上现象我们可以看出燃烧有何共同特征呢?
【学生回答】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板书燃烧定义)
【讲述引入探究】我们都知道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那么为了更好的控制燃烧,为人类造福,我们就应该准确了解燃烧的条件和一些灭火常识。
【提问】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请同学们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想一想物质的燃烧可能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思考做出猜想】
【归纳】燃烧可能所需条件:(1)需要可燃物;(2)可燃物需要一定的温度;(3)需要充足的氧气(或空气)
【教师引导】那么根据老师提供的仪器,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确定,注意控制变量
【讨论交流并汇报】
【评价】同学们的设计很好, 通过对比实验全面充分证实自己的猜想。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药品通过实验完成自己设计的方案,并将实验相关现象和结论记录在学案上。
【学生实验】
【评价】同学们围绕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都能证明燃烧需要:(1)可燃物;(2)充足的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板书)
【讲述】着火点是使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着火点。书中也列出了部分物质的着火点。
【过渡】下面我们来看教材P128实验7-1,我们对其进行如下改进。
【提问】根据我们刚才探究出的知识,你能预测并解释实验现象么?
【学生大胆预测并解释】
【实验验证】
【评价】看来大家预测都没错。我们物质的燃烧都必须满足以上三点 条件,而且是缺一不可。
【课堂小结】
四、课堂反馈:
(见学案)
五、板书设计:
课题一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
1.定义:燃烧:一般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可燃物有充足的氧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 林爱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所带来一些弊端,使学生理解事物的两面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灭火的原理。
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难点:灭火的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幻灯片展示图片】以上是近年来国内外几起重大火灾,以及由火灾引起的爆炸的事故。可见燃烧在造福人类的同时,造成火灾也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那么我们也需要来了解一些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创设场景】将若干根蜡烛点燃,旁边事先准备好一些器材(小剪刀、盛水的水槽、课本、抹布等)。我们暂且用这几根燃着的蜡烛代表无情地火灾现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这些蜡烛熄灭。
【学生思考并上讲台操作】
【评价】看来大家还真是找了不少方法来灭火,实际上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因此灭火的原理通常可以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对应加以考虑。(板书)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1)可燃物 → 撤离可燃物
(2)可燃物有充足的氧气 → 隔绝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小结】物质的燃烧需要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灭火只需破坏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
【引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31页常见几种灭火器及适用范围并作适当强调
【学生阅读教材并作适当记录】
【过渡】前面我们曾经做过氢气的爆炸实验,结合刚才我们看到的一些爆炸事故,思考为什么有些燃烧不会爆炸,有些燃烧却会爆炸呢?
【视频播放】:面粉爆炸实验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关于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讲述】由于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混合,经点燃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生成的气体受热急剧膨胀即引起爆炸。所以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的一些车间都写有严禁烟火的警告,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会有爆炸的危险。
【课件展示】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课堂总结】
四、反馈练习(见学案)
五、板书设计:二、灭火原理
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
(1)可燃物 → 撤离可燃物
(2)可燃物有充足的氧气 → 隔绝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件51张PPT。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古埃及人利用燃烧冶炼铜我国古代利用燃烧冶炼钢铁合理利用燃烧
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标致之一我国古代
利用天然气燃烧熬制井盐燃烧与我们的生活
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物质燃烧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发光、放热,氧化反应铁在氧气中的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发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硫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物质生成燃烧反应的特征可归纳为:镁条的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点燃后呢?用烧杯倒罩 住呢?在空气中,已点燃
的蜡烛能维持燃烧吗?火柴是可燃物
小石块不是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需要空气或氧气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燃烧的条件:能不能不能可燃物、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氧气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温度未达
到着火点缺少氧气zxxkwzxxkw根据所学知识,预测实验现象:验证燃烧的条件图为2000年6月27日,澳大利亚海洋生物学家温迪·克雷格·邓肯手持第27届悉尼奥运会火炬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大堡礁附近的海底完成了3分钟的水下火炬接力,奥运圣火首次照亮水下世界。 图为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队员罗布占堆(左)点燃第一棒火炬手吉吉手中的“祥云”火炬。自此,北京奥运会火炬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实现了奥运圣火在地球之巅传递的人类梦想。 据俄罗斯之声2012年10月8日报道,“2014年索契冬奥会”筹委会宣布,奥林匹克火炬将传递到贝加尔湖湖底、欧洲最高峰埃尔布鲁士峰、北极极点甚至是外太空空间。北京时间11月7日晚,搭乘“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手持俄罗斯索契冬季奥会火炬进入国际空间站。火火一祖先造字中蕴涵“科学道理”你想知道吗?大家来灭火!探究熄灭蜡烛的方法实验用品:火柴、蜡烛、剪刀、烧杯、酒精灯、湿抹布、碳酸钠溶液、稀盐酸、装有水的烧杯、坩埚钳。 吹灭
煽灭
用水浇灭
用大烧杯盖灭
用沙土盖灭
湿布扑灭
用二氧化碳熄灭
剪掉烛芯使温度降低到可
燃物着火点以下 隔绝氧气 隔离可燃物 熄灭蜡烛自主探究实验你能用一句话归纳出灭火与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吗?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点燃蜡烛,把粗铜丝制成的线圈从火焰上方罩下去,蜡烛火焰熄灭了。请你分析一下蜡烛火焰为什么会熄灭?
(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思考与分析:逐渐熄灭持续燃烧 由于倒置的烧杯隔绝了空气的缘故。 正放的烧杯对蜡烛燃烧无影响。迅速熄灭较难熄灭 迅速产生大量的CO2 隔绝了空气的缘故。 产生CO2 较慢难以起到隔绝空气作用。 由此可见,只要使燃烧的三项条件,缺少其中一项,就能达到灭火效果。常用的灭火原理有:隔绝空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用灯帽盖灭熄灭酒精灯灭火原理灭火方法灭火事例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身上着火就地一滚隔绝空气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隔绝可燃物灭火大比拼煤气着火关闭阀门隔离可燃物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军事目标进行了多轮狂轰滥炸,导致了附近的几百口油井被炸,大量石油向外喷射,燃烧造成冲天大火。
⑴有的同学担心,如果熊熊大火烧到地壳内产生大量气体和巨大热量,可能会使地球爆炸,你认为这种担心必要吗?试说明理由。 由于地壳中缺氧,而燃烧需要氧气,所以火焰不可能燃烧到油井里去。 没有必要。智力比拼: ⑵如果当时委派你奔赴伊拉克,去扑
灭正在燃烧的油井,你认为下列措施不能
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降低油井口温度
C.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D.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D缺一不可二、灭火的原理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1.隔绝氧气(或空气)2.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只 需 其一总 结:一、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失控的燃烧经常给人类来带来灾难如何减少火灾?安全用电;
防止燃气泄漏 ;
正确使用明火;
配备一定的消防用品;
增强防火意识。 如果遇到火灾,你如何逃离火场?1、迅速找到安全通道;
2、火灾时上层空气中氧气少,毒气浓度大,所以要匍匐前进;
3、房间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门开窗,开门开窗会增加氧气量,使火势更加凶猛;
4、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尘,使人窒息死亡,因此最好用湿布捂住口鼻;
5、山林遇到火灾时,应逆风而跑。 火灾自救策略灭火器原理演示做一做Na2CO3+2HCl = 2NaCl+H2O+CO2↑ 三、几种常见的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适用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在灭火时,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适用油、气物质和电器着火。
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的。
干粉灭火器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几种常见的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适用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着火
灭火原理是: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厨房着火,宜选用 扑灭。图书馆着火,宜选用 扑灭。电器着火,宜选用 扑灭。木材着火,宜选用 扑灭。 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要注意什么事项?水基型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常见的一些消防标志 进入哪些公共场所应当注意禁止使用明火?1、同是一种物质为什么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2、如果氧气的量不足,物质燃烧还充分吗?
3、如果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会怎样呢?
4、易燃、易爆物怎么使用和储存?阅读教材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见过这样的情景;液化气炉、煤炉等燃具都留有空气进口大小可以调节;学校、工厂等单位使用的锅炉要用风机鼓风。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请带着这个问题观察老师做的蜡烛不完全燃烧的实验,并与同学们交流你的看法。现象:用一白瓷板放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立刻在白瓷板上出现黑色的粉末状固体。四、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在空气中的氧气的浓度,无法使石蜡完全燃烧,遗留下没有完全被氧化的炭粉,而如果将蜡烛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由于氧气的浓度较大,使之完全燃烧,因此没有黑烟产生。 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下图)。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为充分。 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一吹就灭,而煤炉火用扇子扇,却扇越旺?分析: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用嘴吹会使产生的热量随空气的流动而散失,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在煤炉中燃料多,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扇风不会使煤炉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扇风时又使空气流通,补充了氧气,所以会越扇越旺。1.为什么碳、硫、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2.为什么刨花、小木块比大木块好燃烧?同是木材,着火点不变,那么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因为薄的、小的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所以燃烧的比较旺盛。因为物质的性质不同,燃烧的情况也会不同。因为物质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系。思考:五、爆炸为什么会爆炸? 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什么? 2.常识:(1煤粉氢气、)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2)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五、爆炸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节日燃放的烟花爆竹、用于拆除旧建筑物的定向爆破(右图)轮胎爆炸,
气球爆炸,
锅炉爆炸,
火药爆炸,
汽油桶等燃料的爆炸,……生活中的爆炸现象:1.化学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剧烈燃烧2.物理爆炸:如气球的爆炸爆炸 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简明扼要地分析下列现象:易燃、易爆物的仓库管理员严禁穿化纤类服装。
答案:
化纤类服装会因为相互摩擦带有静电,电
火花可能导致易燃、易爆物燃烧或爆炸。1.判断对错: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都是燃烧。( )
b.燃烧一定有火焰。( )
c.燃烧是缓慢氧化,也要放热。( )
d.燃烧都是化学反应。( )课 堂 演 练√√××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A课 堂 演 练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图书馆图书着火时,立刻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室内引起火灾时,应开窗通风换气
C.油井着火时,应设法降低油的着火点
D.电器设备失火时,先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再切断电源A课 堂 演 练4.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首先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C课 堂 演 练5.将棉布在五份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浸湿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结果记录如下:(1) 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 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而棉布无损”的原因: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不燃烧 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 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课 堂 演 练[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____个条件,只要破坏_______个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三任何一6.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 7. 对于硫燃烧的实验,
请回答:
(1)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
剧烈的原因是 ;
(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要使燃烧的硫立即熄灭,应采取的措施是 ,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空气中氧气浓度低将燃烧匙伸入瓶底水里降温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8. 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钻木取火煽风点火水火不容杯水车薪釜底抽薪使得炉内没有了可燃物。虽然是水火不容,但用量太少而无济于事。既不能覆盖柴火使其隔绝空气,也不能使温度迅速降到着火点以下。木材是可燃物,在空气中当钻头跟木材反复摩擦时,由于摩擦发热,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木材就燃烧起来。补给氧气,让燃烧更剧烈。用水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燃烧不再继续。作业:1.查找有关消防器材的资料。
2.课本第130页(调查与研究)
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的措施)。
3.课本第131页课后练习。燃烧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能量;火灾和污染是随之而来的恶魔。学习目标了解燃烧的概念;
掌握燃烧的条件;
学会灭火的方法;
了解常用灭火器使用的范围;
学会火灾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二、燃烧、爆炸与缓慢氧化、自燃燃 烧缓慢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