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光和影|教科版 (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光和影|教科版 (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9 22:5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教材及学情分析


A
B
以科学探究为主线
学生经历的探究活动主要有:
1
4
2
3
5
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不强,所以在实验操作前让学生寻找推测的依据,这样实验操作才更有意义。同时他们考虑问题不周全,实验操作时常常手忙脚乱,有必要通过教师指导,去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在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
1
2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
难点
2
1
教学重点
探究出影子的变化特点
通过实验和事实探究出影子变化的规律
一是对教材的简化处理。
我对实验设计做了些改进,前两个实验都采用以桌面为屏、光源在上面的方法,使得这两个实验有一定的联系性,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思维能有一定的连贯性,而第三个实验相对来说理解起来也较容易些,因此采用演示的方法,这样一来把节约出来的时间花在前两个实验上,以确保学生探究有较充足的时间。
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回顾,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来帮助设计实验。
以此来降低难度。同时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的目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做,从而来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为了降低难度,使实验指导更有效,更能凸显探究的趣味,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做了一些尝试:
教法和学法
看现象

问不懂的地方

想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做探究实验

说通过实验总结出的特点或规律

用所获的知识释疑

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教学策略和方法
生活感知
提出问题
质疑猜想
实验探究
总结结论
运用拓展
教学过程
四个环节
1.激趣引入,感知影子
播放手影视频,一边看一边思考:

这是什么表演?(手影表演)

表演时需要准备什么?
(光、手、白纸)
学生思考产生影子的条件并交流
2、联系实际,认识光源
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己
月亮是光源吗?
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己
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并且是正在发光时叫做光源
这一科学概念。
实验
影子的产生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有无影子) 我的发现
光源 物体 屏
有 无 无
有 无 有
有 有 有
…… …… ……
落实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
光源、遮挡物、屏。
3.开展实验,探究特点
活动一、 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发现了:
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角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活动二、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与光源之间
的距离有关系
实验条件:光源与光屏距离一定的情况下,前后移动物体离光源和光屏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
在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的情况下,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遮挡物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活动二得出结论
活动三、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
的形状有关系
这个活动分别从上方和右侧照射,就形成不同形状的影子。
通过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的形状的对比观察从而得出结论:

物体照射面不同,影子的形状也不同。


落实科学探究目标
从实验1中
我发现了


从实验2中我发现了
从实验3中我发现了


投 影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4、应用知识,拓展延伸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THANK YOU .
希望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便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