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一中高三月考地理科试题(06、09、0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日120°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
A.0° B.20°N C.20°S D.23°26′N
2.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乙地位于甲地的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下图的阴影表示黑夜,回答下题。
幅图中,所示季节相同的是
A.甲乙 B. 甲丙 C.乙丁 D.丙丁
下图是四个地点1月(▲)和7月(●)气温及降水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A. a、b B. a、c
C. b、c D. b、d
5.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
A. a B. b
C. c D. d
6.位于中高纬度大陆东岸的地点是
A. a B. b
C. c D. d
经过近15年的数据和技术积累,上海已经具备精确预报咸潮入侵长江口的技术能力。根据最新的中期预报数据,2006年的第一波东海咸潮于农历正月初一影响本市。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亳克/升的自然灾害。据此回答7-8题。
7.咸潮发生时,长江口以东海区海水的实际盐度最可能是下图中的哪条曲线:
8.2006年1月20日,某报以“珠三角咸潮敲响警钟 水资源大省竟然也叫‘渴’”为题,报道了珠江受严重咸潮威胁。以下描述中,可成为珠江咸潮成因的是
①南粤大地的干旱 ②珠江流域内水库下泄流量增加 ③全球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 ④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 ⑤禁止开采地下水,多用河水作为城市水源 ⑥离岸风的吹拂
A.②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③④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50°纬线圈,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P、M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B.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C.P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N地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0.若P点日出与Q点日落时间大体同步,则此时
A.淮河进入汛期 B.青海湖鸟岛有大量鸟类聚集
C.南京昼短夜长 D.从亚丁湾到科伦坡的船只顺风顺水
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11-12题。
地区
甲
乙
丙
丁
粤
+ +
+
+ +
+ + + +
川
+ + +
+
+
+ + +
新
+
+ + +
+ + + +
晋
+ + + +
+ + + +
+
+
11.甲和丁代表的地理现象分别是
A.寒潮、酸雨 B.酸雨、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酸雨 D.土地荒漠化、寒潮
12.乙类地理现象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原因分别是
纬度和海拔 B.纬度和土壤
C.纬度和地形 D.降水量和地形
2005年夏季飓风“卡特里
娜”袭击美国,读“卡特里娜”
活动路径图,回答13-14题。
13.飓风
A.中心最大风力在6级或以上
B.会诱发地震和海啸
C.形成在太平洋附近洋面上,中心气压极低
D.“卡特里娜”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气流
14.从“卡特里娜”活动路径分析,“卡特里娜”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冲击可能是
A.海上运输中断 B.能源价格上涨 C.海水污染加重 D.保险赔偿巨大
下列是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完成15—17题:
月份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级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15.该地可能是( )
A.武汉 B.西昌 C.济南 D.兰州
16.若该地植被状况较差,则其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17.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白昼时间长
C.大气中云量较少 D.地面温度较高
右下图下部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上部是该区相关地理事物沿线变化图,回答18—19题:
18.岛屿名称
A.台湾岛 B.海南岛
C.马达加斯加岛 D.古巴岛
19.对该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A.寒潮、洪涝 B.台风、地震
C.干旱、台风 D.地震、洪涝
20.①、②两条曲线可能代表的分别是
A.降水、气压 B.降水、光照
C.光照、降水 D.气压、光照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没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没有昼夜更替
C.全球没有热量的变化 D.没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22.北回归线经过的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没有沙漠的原因是
A.濒临太平洋,深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沛
B.夏秋季节,常有台风雨缓解副热带高压控制所造成的旱情
C. 地处低纬度,低气压带可带来丰沛降
D.虽属于干旱地区,但河流众多,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3.能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气候类型有
A.地中海式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读欧洲某地农业要素统计表,据此判断24-25题。
24.与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是:
A.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B.美国五大湖区
C.尼罗河三角洲 D.墨累一达令盆地
25.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正确叙述是:
A.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C.最大限制性因素是土壤盐碱化
D.具有优点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安排
读图,回答26-27题。
26.有关图中两山脉附近地区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大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都有明显的汛期
27.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A.两国最大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B.①国为发展中国家,②国为发达国家
C.①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D.②地所在国小麦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一小孩身高1.5米,隔河观察正午塔影情况。发现12月22 日正午时,塔影达全年最大,且塔尖的影子正好位于他的立足处。据此判断28~30题。
28.该地位于:
A.热带 B.温带
C.北半球 D.南半球
29.该河受侵蚀较强的是:
A.东南岸 B.西北岸 C.河流右岸 D.河流左岸
30.若塔高70米,则这里的河面宽约为:
A.小于塔高 B.60米 C.50米 D.大于塔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80分)
31.分析位于520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等值线图,回答问题:(12分)
⑴简析该区域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及原因。
⑵简析该区域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⑶根据图中资料分析A、B两点气温差异及原因。
32.一艘往西北方向航行的船只,经M点时太阳正从海平面上升起,且这一天M点昼夜平分。读图回答(9分)
(1)若此时地球正朝远日点方向移动,则“北京时间”约是 月 日
时 分。
(2)请在图乙中用斜线表示出夜半球。
(3)这一天,神农架、鼎湖山、五大连池、八达岭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 。
(4)该船将进入 海,轮船的吃水深度将会 (变深 变浅 不变)。
(5)据你分析,经过该海峡的贸易额最大的产品是 。
33.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
(1)由图中数字可知,四大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是 地区,其原因是 。
(2)A、D两区的天然分界线是 。
(3)A区的能源优势是 和 ,主要粮食作物是 。
(4)D区的矿产资源优势是 ,能源优势是 。
(5)C区的城市多分布在 ,聚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族,能源优势是 。(至少3种)
34、我国地域辽阔,众多的江河滋润土地、哺育生灵、形成各不相同的地理环境,判读下面甲乙丙图,并对下列问题作答:(13分)
(1)写出图中各河的名称:① ;② ;③ 。三图中,水能资源最为集中的是 图。
(2)甲地在农业开发利用上优势是
;劣势是
。
(3)请就乙图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几条建设性意见。
。
(4)三地相对而言,丙地自然环境保存较完好,其原因是
。
35.读我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我国太阳能丰富的地区,与地形地势、气候有什么样的关系?
(2)①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太阳能丰富,其温度不高,热量很少 ?
②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又是什么?说明在②东侧地区发展太阳能电站的有利条件。
③地区太阳能最少的原因是什么?
(3)下列曲线中,较符合从①→③一线的太阳能变化曲线的是 。
36.读图,并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9分)
(1)把图中数值相同的点按照等高线和等压线的规律,绘制成等值线图。
(2)如果图中是等高线(单位:米)其地形属于 ,甲地地形名称是
乙地地形名称是 。
(3)如果图中是等压线(单位:百帕)其所在的位置是 (高空、近地面)
37.设计一个测定某地区的经度的实验方法和步骤。(8分)
可以使用的工具:直杆,钟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A
C
D
A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B
C
B
C
A
B
C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全选对两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C
AB
AC
BD
BD
BD
BD
AC
BC
AC
31.(12分)⑴西侧降水较多,东侧降水较少(2分) 受西风带影响(1分),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1分)东侧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1分)。
⑵中间低,四周高(1分) 受地势影响,中间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四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2分)
⑶A点气温低于B点(1分) 两点纬度相当(1分),海拔相同(1分),但B点降水较少,晴天较多(1分),故气温相对较高。
32. (9分)⑴3月21日11时08分(2分) ⑵略;(2分) ⑶鼎湖山>神农架>八达岭>五大连池(2分) ⑷红海(1分);变浅(1分) ⑸石油(1分)
33.(15分,)
(1)C 自然(气候地形)条件恶劣,经济比较落后 (3分)
(2)秦岭——淮河(2分)
(3)煤炭 石油 小麦 (3分)
(4)有色金属矿 磷矿 水能(2分)
(5)黄河 绿洲 (2分)
(6)河谷 藏 太阳能 地热能 水能等 (3分)
34.共13分。
(1)每空1分,共4分。乌苏里江 澜沧江 怒江 丙
(2)土地平坦辽阔,土壤肥沃,可垦荒地较多;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人均耕地多,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分) 纬度较高,冬长夏短,热量较少;地势较低,沼泽广布、排水不畅。(2分)
(3)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采挖、破坏地表植被;禁止捕猎珍稀野生动物;合理放牧;大型工程建设要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必要时要建设野生动物通道。(提出1个合理建议得1分,满分3分)
(4))山高谷深、河流湍急、交通闭塞;人口少、经济落后、人类活动干预少。(2分)
35.共14分(1)多分布在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高原山地,多为大陆性气候,晴天较多(2分)(2)①海拔高,云量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由于大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低,再 加 上大气逆辐射也弱 ,所以温度不高,热量少(4分) ②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夏季白昼长 太阳能丰富,利于建设太阳能电站;近我国东部地区,利于电力输送市场;太阳能电站占地较多,此地荒漠多,利于利用荒地;近华北电网,有利于进入统一电网(任答二点就可以)(4分)③雨日多,云量少,反射强(2分) (3)A(2分)
36.(1)作图要求:每连对一个闭合圈1分,共5分,有相交点扣分,连直线的扣分。
可以有不同连法,只有合理即可给分。(图略)
(2) 丘陵 山顶(山峰) 鞍部 (共3分)
(3) 高空 (1分)
37. 地理经度的测定:
方法:利用地方时差来求经度(1分)
步骤:A 将钟表时刻订正为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1分)
B 利用直杆确定当地正午时刻:当杆影最短时,既为当地正午时刻(1分)
C 当地正午时,看钟表时刻,此时的钟表时刻即为当地北京时间(1分)
D 根据当地地方时与东经120°的地方时差,即可求出当地经度。(2分)
公式:当地经度=东经120°±时差*15°/小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