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有点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美术》(湘版)四年级上册第15课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探寻多种想象的途径,激发发散思维,构想奇幻、美妙、荒诞的主观世界影像。《这个地方有点怪》一课在“怪”上寻求对事物惯常状态的打破,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有趣现象。学生能在重建过程中感受想象的美妙和无拘无束的愉悦。在想象创造层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有对事物外形的联想,更有运用放大、缩小、重复、添加组合等方法进行的想象创造,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活跃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教学目标:
1、 学习联想、放大、添加组合等想象性绘画的表现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构想画出一个奇怪的有趣世界。
2、 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提高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意识。
3、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获得精神的愉悦。
教学重点: 激发对事物外形的联想,引导运用放大、缩小、重复、添加组合等方法进行想象创造。
教学难点: 创造出奇趣而又不失美丽的“怪”作业。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疯狂原始人》电影片段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请跟我来吧! 一路上,你看到什么奇怪、有趣的景象?
这是一部3D喜剧动画片,因为影片的神奇创造、奇思妙想的故事情节,所以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收入。同学生们,你们想不想也成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小画家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想象力大比拼课堂。
2、板书课题:《这个地方有点怪》
二、观察记忆、联想变化
1、展示图片:花椰菜、胡萝卜、大蒜、玉米的演变图片。提高同学的兴趣。
三、方法探究、灵活运用
1、对比观察、整合形象。
对比花椰菜和大树的图片,学习放大和联想的想象画表现方法。
2、对比摩天轮和风车的图片,学习夸张和缩小的表现方法。
3、观察大象和骆驼的图片,学习添加和重复的表现方法。
四、小组讨论两张图片分别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五、欣赏学生作品。
六、学生创作
1、作业要求:P45页学习活动一,发挥想象,构想一个奇怪有趣的世界并画出来。
2、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七、评述交流
学生互评
八、课堂延伸
欣赏生活中奇思妙想的建筑
《这个地方有点怪》教学反思
吕蛟
儿童最宝贵的就是想象,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探寻多种想象的途径,激发发散思维,来构想一个奇幻、美妙也可能荒诞的主观世界影像。根据本课的教材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的重点和难点。决定通过联想变化—方法探究—灵活运用—创造表现—讲述交流的方法来讲授本课。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联想,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家都很兴奋,花椰菜像小树,大蒜像帐篷。通过外形类似联想,还可以通过放大、缩小、重复、添加等。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但有些过于抽象,脱离了可能,看不出原本事物的样子,这是一个问题。我考虑应当选择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不能一味追求奇特,怪异,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本末倒置。
第二个问题是大多数同学的想象丰富,但是落实到绘画却无从下笔,针对这一问题,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先从基本的添画开始,结合事物进行联想,先将外部造型确立,再用线条装饰。循序渐进的将想象画作品完成,能降低绘画难度。
总之,本课是一节以想象为主的造型表现内容,力求在想象的基础上,把同学们喜欢的东西表现出来,效果基本上还是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