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微课(18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微课(18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0 08:20:01

文档简介

第8课《西欧庄园》微课
  一、如何确立教学立意?
  教学立意作为一节课的核心内容,离不开这节课内容的史实真相。庄园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九年级学生对西欧庄园了解不是很多,只知道庄园的外表,不理解庄园中人物关系,只知道自营地和份地,不明晰土地是决定人物关系的根源。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立意是以土地为核心,剖析庄园中人的经济活动,社会关系,司法关系。其中,经济关系是庄园的主体内容。
  二、怎样达成教学立意?
  1.熟知导入,立意初现: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三部世界名著,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哪里?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学生兴趣,在对人物关系的探讨中初步认识土地的占有与否决定了人物的社会关系。
  2.自主归纳,立意展开:时序性是历史事物的本质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西欧庄园是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的新型社会组织,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大事年表或时间轴的方式了解庄园形成、发展、衰落的历程,使学生对西欧庄园形成整体认识。
  3.深入学习,理解立意:由浅入深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师可以从庄园产生发展、居民之间关系、土地分布特点、庄园法庭等内容出发,引导学生按照时空顺序逐步了解西欧庄园具体内容,这符合学生学习逻辑习惯和认知规律。通过学习西欧庄园这种农业经济组织形式,理解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4.深入浅出,立意阐明:抽丝剥茧方能深入浅出。教师可以以疑导学,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以问题的形式步步推进。例如:庄园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庄园的居民包括哪两部分?庄园的居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庄园的土地包括哪两部分?庄园的土地分布有什么特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西欧庄园中封建领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权而控制、管理庄园。
  5.拓展延伸,立意升华:庄园是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是在日耳曼人的传统和西罗马的奴隶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在社会秩序重建过程中,农民为了自身的安全,主动投靠有实力的封建领主,在契约基础上形成了领主和佃农的关系,出现了庄园。契约是西欧庄园居民经济关系的一个特点,教师需要关注。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面:西欧庄园的居民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这里学生最难理解的是领主和佃户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史料逐步理清领主和佃户之间关系,提高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当然还可以采用图片、表格的方式。
  图片具有具体生动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西欧庄园的示意图,领主只是一家人,却居住在占庄园大片土地的城堡里,而大量的佃户们却居住在城堡周围的狭小简陋的房子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体会庄园的封建领主和佃户身份的差距。
  学生对于领主和佃户不同境遇感到困惑,教师需要把这种关系的建立过程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不同境遇的渊源。教师可通过这张农民请求委身文件,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分析理解领主和佃户之间关系,同时提示学生这里的农民是自由农民,这份文件是农民主动要依附于领主,这是一种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同时又要点明领主和佃户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庄园的主要经济关系。
  通过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西欧庄园的领主和佃农关系的了解,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了解领主和佃农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庄园经济的理解一定要建立在对其产生的背景的了解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古罗马奴隶生活情况和中世纪农奴的生活情况的资料对比,引导学生认识西欧庄园的农奴是由古罗马时期的奴隶转化而来,相比罗马奴隶制,西欧庄园的这种经济制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仍然是剥削制度。
  本课另一个重点是西欧庄园的土地。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是庄园土地的分布特点。建议教师在图片上加上两个图例,方便学生一眼就能直观的看出,哪些是自营地,哪些是份地,再引导学生猜测封建领主把土地划分成条状的原因是什么,在充分的反馈后,教师点明条状分布是基于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了方便耕种领主的土地而设定,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欧庄园的土地情况,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村庄共同体是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概念,同时也使理解庄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建议教师拓展材料进行补充。村庄共同体不仅决定村庄的土地分配,也关注村民之间的纠纷、佃农与领主的纠纷等问题,方式是在庄园法庭中集体表决决定。我们可以借助这则材料,来理解村庄共同体的作用。如法庭的最终判决是以“领主和全体租户”的名义发出的,表面上被赋予了公正合法性。
  庄园法庭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这里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是庄园法庭的作用是什么?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分析理解能力。教师利用史料让学生分析讨论,要把握好法庭判决一般是领主获胜,说明庄园法庭维护的主要是领主的利益。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会经由庄园法庭审理,处理的方式是罚金。这也是村庄共同体在发挥作用的表现。
  庄园法庭既维护领主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特权;维护庄园公共秩序。教师可借助这则史料,全面认识庄园法庭的作用。通过研读史料、问题引导下的学生讨论等形式提高了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理念。
  教师可以在课后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然后请学生结合思维导图描述本课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认识到领主对于庄园的控制、管理是基于对土地的占有,进一步明确教学立意。 

(共18张PPT)
《第8课 西欧庄园》
微课

如何确立教学立意?
首先,教学立意作为一节课的核心内容,离不开这节课内容的史实真相。
你看过这些世界名著吗?









西欧庄园产生。

14、15世纪

西欧庄园瓦解。

西欧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西欧庄园

11世纪

9世纪
2.庄园的居民包括哪两部分?
4.庄园的耕地包括哪两部分?
3.庄园的居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庄园的土地分布有什么特点?
6.庄园法庭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1.庄园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问题思考
中世纪欧洲农奴的生活状况

材料二:即使中世纪农奴的命运确实比罗马的奴隶要强得多…但它仍然是粗陋的、可怜的,为现代人所难理解。住处一般是破陋的茅棚,用糊上泥巴的枝条编成的篱笆搭成……据说,一顿好饭经常只包括两道饭菜:非常像粥的麦糊和非常像麦糊的粥,这不完全是玩笑。水果几乎没听说过,蔬菜限于洋、韭菜、萝卜和甘蓝之类,统统煮成一种稀汤。肉一年难得碰上几遭“
——[美]罗伯特·E勒纳等,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古罗马奴隶的生活状况

材料一:在古罗马,到处都有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奴隶被称之为“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为了取乐,建造巨大的角斗场,强迫奴隶成对角斗,并让角斗士手握利剑、匕首,相互拼杀。一场角斗戏下来,场上留下的是一具具奴隶尸体。
——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一、庄园的产生与发展
二、西欧庄园的居民
领主和佃户
其中佃户包括
自由农民和农奴。
庄园的居民包括哪两部分?
公共牧场
教堂
耕地
佃户住宅
领主城堡
磨坊
壕沟
庄园里的领主只是一家人,但是却居住在占庄园大片土地的城堡里,而大量的佃户们却居住在城堡周围的狭小简陋的房子里。
二、西欧庄园的居民
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农民请求委身文件”
立字人某某,谨致崇高庄严之某某大人阁下
如众所周知,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主,请求大人本笃信上帝之虔诚,与慈爱为怀善心,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我已如此作了。以后您必须供给我衣食,予我以帮助和救济,我将尽我的力量为您服务,不负您的援助与保护。
在我活着的时期,我将在合乎我一个自由人身份的情形下,为您服务,维护您的荣誉。我不得脱离您的统治与监护,将毕生投靠在您的势力与保护之下。因此,您我之间,如一方欲解除此种契约,必须付与对方若干先令作为赔偿;此种谅解,永久不得破坏。 (因此,将此种合同缮写两份,立约双方,各执一份)
——法学教材编辑部《外国法制史》编写组:《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土地,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庄园里的领主、自由农民和农奴当时是什么状况?
材料:
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劳役量的多少主要依据佃户份地的大小来确定,而且是按照惯例相对固定的,领主不能随意增加。佃户为领主的劳动和为自己的劳动是分开的。佃户可以独立耕作份地,维持生活。佃户使用领主的磨坊、酿酒机、面包炉等,都必须缴纳使用费。每年的复活节、圣诞节,佃户还要向领主送鸡蛋、鸡一类的礼物。教会也向佃户征收“什一税”。如果佃户是农奴,负担就更重了。农奴的女儿嫁到庄园以外的人家,要交一笔称为“婚姻捐”的赔偿费。农奴死亡,子女继承份地,要向领主缴纳数额不菲的“继承捐”。(九年上册课本39页相关史事)
中世纪欧洲农奴的生活状况

材料二:即使中世纪农奴的命运确实比罗马的奴隶要强得多…但它仍然是粗陋的、可怜的,为现代人所难理解。住处一般是破陋的茅棚,用糊上泥巴的枝条编成的篱笆搭成……据说,一顿好饭经常只包括两道饭菜:非常像粥的麦糊和非常像麦糊的粥,这不完全是玩笑。水果几乎没听说过,蔬菜限于洋、韭菜、萝卜和甘蓝之类,统统煮成一种稀汤。肉一年难得碰上几遭。
——[美]罗伯特·E勒纳等,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古罗马奴隶的生活状况

材料一:在古罗马,到处都有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奴隶被称之为“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为了取乐,建造巨大的角斗场,强迫奴隶成对角斗,并让角斗士手握利剑、匕首,相互拼杀。一场角斗戏下来,场上留下的是一具具奴隶尸体。
——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南耕地
1.在耕作方法上,实行三圃制:即把耕地分为三块,一块为东耕地,一块为西耕地,一块为南耕地,三块土地交替种植。
2.在耕作形式上,所有的土地都被划分成条块形状,每个人只占其中一条,虽然有的人可能拥有几条,但不能两条连在一起,必须分别交错在别人的条地里。在这些条地里也有许多属于领主的土地,这样佃户在耕种自己份地的同时也可以为领主劳动。
庄园里的土地分布有什么特点?
西耕地
东耕地
自营地
份地


三、西欧庄园的土地
材料三:“庄园会议的程序并非由领主的意志决定,而是由古老而强有力的传统即庄园习惯治。”……常用的法令习惯术语是“经一致同意”……如1250年,诺丁汉姆郡某村的村法由“该村所有成员”同意并盖上“村庄共同体”的印章颁发的。
——赵文洪《庄园法庭、村规民约与中世纪欧洲“公地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内刊 2007 年


(4)材料反映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佃户具有什么义务?(依据习惯法或村法;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
所有的佃户都必须出席领主法庭,就算传票在半夜送达,也要出席。若擅自缺席,至少要被处以一天半工资的罚款,虽然自由人不会被强制出席法庭,但罚款足以使人心生畏惧。法庭的最终判决是以“领主和全体租户”的名义发出的,表面上被赋予了公正合法性。
四、西欧庄园的法庭
材料一: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到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
——【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利?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主持法庭的是哪些人?(庄园具有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这也导致了在领主和佃户产生矛盾时,法庭判决一般是领主获胜,说明庄园法庭维护的是领主的利益。

材料二: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下列诸人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罚款。某人不按规定价格卖酒,也要罚款。(九年上册课本40页相关史事)

(2)材料二中“佃户”“放牧人”“某人”为什么受罚?(佃户在劳役中怠工、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粉;放牧人侵犯全体村民权益;某人不按规定价格卖酒。)
也就是说,这些行为都侵犯了领主的利益。除此之外,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等,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会经由庄园法庭审理。
(3)根据材料二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是什么?(处以罚金)
材料四:1272年在斯塔夫德郡的阿尔鲁斯,“法庭全体人员要求领主应诏前来答复他的一个佃农,领主是否依据国王的令状对该佃农提起诉讼”,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而被扣押财物。
--赵文洪《庄园法庭、村规民约与中世纪欧洲“公地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内刊 2007 年


(5)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领主特权)对于领主来说,他们按习惯法管理庄园,并从佃户身上获利;对于佃户来说,习惯法在他们承担义务的同时,也成为他们抵御领主过分剥削,保护自身权利的武器。
(6)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对现代有何影响?(维护领主权益;限制领主特权;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给西欧文明留下了民主权利的思想理念。)

西欧庄园的出现,是与西欧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到了中世纪晚期(14世纪后),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急速发展和渗入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农奴制开始瓦解,庄园制度才开始衰落。
西欧庄园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特点
庄园法庭
司法机构
9世纪产生
11世纪遍布欧洲
14、15世纪瓦解
人口构成
土地构成
领主
统治
佃户
自由的农民
缺少自由的农奴
自营地
份地
公用地
佃户耕种收入归领主
佃户的生活来源
按规定共同使用
领主或其管家
维护了领主的权益同时也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主持
佃户侵犯领主利益
佃户之间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
习惯法或村法
罚金
佃户也可利用法庭来维护自己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