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专附中2006年地理高考模拟试卷[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师专附中2006年地理高考模拟试卷[下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05-21 23: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师专附中2006年地理高考模拟试卷
(考试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选择题部分,共70分;二是综合题部分,共80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北京时间2005年5月22日上午11时零8分,将在世界测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一刻,我国珠峰登顶测量队员成功登上地球之巅,开始进行峰顶测量。
?? 2005年10月9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珠峰高程新数据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由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正式公布,2005珠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为: 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 参数: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原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停止使用 。
这次珠峰考察,选择了大气物理、大气化学观测研究,还有冰川变化监测研究,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变化研究,地质与地球物理观测研究。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1~3题
1、珠峰登顶测量队员成功登顶时的可能现象()
A·考察队员发现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已经过去
B·黄淮海平原淋盐现象明显
C·青海湖候鸟的迁徙,使得禽流感病毒向我国云贵高原扩展
D·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处于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
2、人们期待已久的登顶测量一再推迟,从最初计划的5月5日,推迟至10日、18日,最后在22日登顶成功。测量一再推迟的可能原因是()
A·太阳黑子爆发,干扰GPS定位系统
B·等待珠峰顶部白昼达到最长
C·避开恶劣的天气
D·避开登顶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地震、雪崩
3、有关研究表明,珠峰的重金属含量像砷、硒浓度已经超过了长江和黄河,平均每升雪中的砷含量,上世纪90年代比70年代增加了10倍,硒的含量增加了4倍,6000米处积雪样品的PH值达到5.8,环境变化如此之大,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A·上个世纪90年代中东的油田大火
B·历次珠峰科考人员的遗留物造成环境污染
C·处于板块交接处的珠峰多经历次火山喷发
D·低平原地区的气流上升带来的化学元素
4、读右图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此地可以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业
B·此地区只适宜发展林、牧、副业
C·此地区适宜修建梯田发展耕作业
D·此地形区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5、运用现代化技术可以减少海洋风暴对航行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用GPS技术及时获取风暴发展过程的数据
B·利用GIS技术可以对海洋风暴数据进行分析
C·利用RS技术可以判断海洋风暴风力的大小
D·3s技术联合使用,可以降低海洋风暴的影响力
读下面四个重要的海上通道,回答6~8题
6、四个通道中,夏干冬雨气候最典型和石油运输最多的分别是()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④和① D·③和②
7、在夏至日这一天,最早见到太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常年受单一气压带或者风带影响的海洋通道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右图abcd四个地点表示我国某一种农作物生产基地分布,完成9~10题
9、这种农作物可能是()
A·商品粮基地—水稻
B·商品粮基地—小麦
C·经济作物基地—棉花
D·经济作物基地—大豆
10、对abcd四个地点的地理现象判断,错误的是()
A·a地属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钢铁和机械工业占重要地位
B·b地属于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C·旱涝、盐碱、风沙严重影响c地的农业生产
D·京九铁路线经过d地,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对上图中的abc三个地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个地区都受同一种气压带控制
B·三个地区都形成了世界上有名的种植园经济
C·三个地区附近都具有丰富的石油和森林资源
D·三个地区附近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2、abc三个地区的地质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A·三个地区都处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火山活动
B·三个地区都是以风化、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a处于板块内部相对稳定,b处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地震频繁
D·b地和c地都受到来自太平洋板块的挤压作用
读长江流域水电站分布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溪洛渡电站是中国仅次于三峡的特大型工程(属世界第三大水电站),工程可行性设计 2001 年 12 月完成,于2006年 6 月 18 日通过国家计委主持技术论证。溪洛渡电站所在河段是()
A·长江 B·金沙江 C·岷江 D·雅砻江
14、溪洛渡电站与三峡工程相比()
A·淹没范围更广,移民人数更多
B·水流的落差和流量更大
C·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和改善航运条件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D·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起供给水源的作用
读下面我国矿产资源信息表,完成15题。
资料一:中国矿产资源种类与世界的比较表
 
世界发现矿种
中国发现矿种
中国探明储量的矿种
1978年
 
 
132
1993年
165
162
149
1994年
170
168
152
资料二:中国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的主要矿种表
居世界第一
钒、钛、锌、钨、铋、锑、稀土、菱镁矿、萤石、硫铁矿、重晶石、石膏、叶蜡石、汞
居世界第二
钼、煤、磷、石棉、石墨
资料三: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表
矿种
主要分布省(区)
占全国%
煤炭
远景储量
新疆、内蒙古、陕西、山西
94.9
探明储量
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
80.5
石油
远景储量
新疆、黑龙江、山东、辽宁
85
探明储量
黑龙江、山东、辽宁、河北
70
铁矿探明储量
辽宁、四川、河北、山西
57
锰矿探明储量
广西、湖南、贵州、四川
77
锑矿探明储量
湖南、广西、贵州、云南
80
磷矿探明储量
贵州、云南、四川、湖北
70
铜矿探明储量
江西、西藏、云南、甘肃
54
15、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对我国矿产资源国情归纳不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种类齐全 B·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C·世界级重要矿产资源丰富 D·多种矿产资源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下图甲中MC、MD分别为树木一年中正午投影最长和最短的影子长,它们与河流AB段正好垂直,图中C所在河岸比BD岸冲刷严重,图乙中两曲线A和B分别代表图甲中A、B两处测得的河流全年流量曲线。据此回答16~18题。
16、关于图中河流的正确说法是()
A·河流一定位于热带地区 B·河流AB段有可能发生凌汛现象
C·河流AB段一定自西向东流 D·河流AB段一定自东向西流
17、该地的纬度是()
A· 15037/20//N B·46052/N
C· 50056/40//N D·50056/40//S
18、如果图中河流流量大小和树影影长呈反相关,则该地气候可能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左下图为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图。据次完成19~20题。
19、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A·300N B·750N
C·600N D·83026//N
20、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那一天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是下图中的()
(二)单项选择题
21.我国肉牛、奶牛、肉羊优势生产区域布局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 )
A.国内消费市场 B.劳动力资源 C.自然资源 D.产品的加工水平
22.当前,我国肉牛、奶牛、肉羊生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是 ( )
A.优良品种单一 B.生产成本较高
C.生产规模较小 D.饲草、饲料资源贫乏
下图是a、b、c三地太阳总辐射量变化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这三地可能在 (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C.极圈附近 D.极地附近
24.它们分布在 ( )
A.冰岛 B.巴西 C.美国 D.新加坡
读北半球海雾分布图,回答25题
25.下列位于南半球海域的地点多雾的是 ( )
A.30°S,10°E B.30°S,150°E C.15°S,45°E D.15°S,75°W
右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完成26-28题
26.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 )
A.台风 B.寒潮 C.沙尘暴 D.干旱
27.甲地受该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为盆地 B.受盛行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较远 D.纬度较低
28.该气象灾害强盛时 ( )
A.澳大利亚的农工忙于剪羊毛 B.东北平原正播种春小麦
C.珠江三角洲农民正收割早稻 D.南极科考船即将返航
读某关系式图,回答29-30题
29.若甲代表人类社会,乙代表自然环境,则箭头a表示 ( )
A.利用风力发电 B.排放工业“三废”
C.治理荒漠 D.开山采石引起崩塌、滑坡
30.若甲代表我国东部沿海,乙代表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关我国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代表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
B.a代表的人口迁移主要是政策性移民
C.目前,b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D.三峡库区移民的方向主要为b
二、综合题部分
31、(19分)读我国中部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中部地区被称为“浅内陆区域”,随着刚刚吹起的“中部崛起”的号角,中部地区将显现出强劲的经济后发优势。中部将在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追求市场等方面寻求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1)长沙、株洲、湘潭作为中部城市群之一,将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请分析该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6分)
(2)以该城市群为中心的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承接东部产业向该地区的转移?(6分)
(3)图中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A为(山),(1分)其旅游资源的价值有哪些?从交通条件对该景区开发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关开发方案。(6分)
32、(16分)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与治理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暴雨成灾,洪水为患,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为了达到振兴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开发和管理,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
材料二 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制定的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如图所示
材料四 经过多年的实践,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已取得的成绩有:①航运方面:田纳西河干流已建成9座梯级船闸,完成了航道渠化整治,通航里程共1 240千米;②防洪方面: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已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流域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③水力发电方面:建成水电站30座,总装机容量(包括抽水蓄能)609.3万千瓦,水能利用率达90%;④水质管理方面:通过有效监测为流域内提供了洁净的水源;⑤土地利用和水上游览方面:TVA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实施有效的管理,使各类开发利用活动与自然保护相协调。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4分)
(2)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从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分析)(6分)
(3)针对当前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你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33、阅读南极相关资料,回答问题。(共21分)
材料一 南极发现史:1738~1739年,法国人布维航海时,在南纬54°51′的位置发现了今南极大陆附近的布维岛。1772~1775年,英国人库克绕南大洋高纬度航行一周时,首次进入了南极圈,发现了距南极很近的南设得兰群岛。这些,为后来的真正发现南极,奠定了基础。19世纪20年代以来,对南极的主要发现和探险活动有:1820~1821年美国的帕尔默、俄国的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以及英国的布兰斯菲尔德等,先后发现了南极大陆的海岸和南极大陆的部分地区;1838~1842年间,美国人威尔克斯沿南极海岸航行1500海里,英国人罗斯到了今罗斯海海面,找到了接近南极大陆最方便的道路,以及法国的迪尔维尔等人先后考察了南极大陆的一些地方和海域;1895年,挪威海员博尔赫格列文克第一次登上了南极大陆;1911年末1912年初,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先后到达了南极极点;1929年,美国海军上将理查德·贝尔更驾驶飞机飞越了南极上空,用不到16小时的时间“走”完了当年阿蒙森用99天走完的路线,从而使南极考察进入了航空时代。
材料二 中国进军南极史:我国对南极洲的考察我国对南极洲的考察,开始于1980年初,科学工作者随澳大利亚国家考察队在该国的凯西站进行科学考察。以后,又应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和智利等国的邀请,派出科研人员赴基地进行考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为我国独立地进行南极科学考察打下了基础。1981年我国正式建立了“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1983年6月10日我国正式加入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5年2月和1989年2月分别在南极洲建成了长城站(地理坐标为南纬62°11′59″,西经58°57′52″)和中山站(地理坐标为南纬69°22′24″,东经76°22′40″)两个科学考察站。此后,我国几乎每年11月—1月都要派遣科学考察小组,对这一区进行科学考察。
南极科考四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78028/S, 106048/E)、磁点和高点。前三个已经分别被美国、法国、前苏联抢占,现在人类在南极只剩有一个点:Dome A。由于Dome A在科学和政治上的特殊意义,迫使我国必须尽快实施中山站- Dome A内陆考察行动,一方面是为我国"十一五"开辟南极研究新领域做前期的调研工作,同时也是为我国今后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学考察站的选址做准备。2006年3月24日,历时150天的我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
资料三:南极地图
(1)在南极周边图中标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3分)
(2)南极最为丰富的资源是 ,南极数量最为庞大的生物资源是 (4分)
(3)南极点与冰点、磁点和高点四者之间的位置关系()(2分)
A.磁点在冰点的东北方向 B.磁点在高点的西北方向
C.冰点和高点在南极点的正北方向 D.南极点在磁点和高点的正南方向
(4)2006年2月9日22时15分我国科学考察队员登上DOME A点(即冰穹A点地理坐标:80°22〃51′S,77°27〃23′E)时,下列现象可能的是()(2分)
A.当地正值一天中的太阳辐射最强时刻 B.意大利罗马城(东一区)灯火辉煌
C.在北极黄河站,可见午夜太阳 D.南极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为10时15分
(5)南极能够成为科学家们研究气候、生物甚至是宇宙起源等研究殿堂的原因?简要叙述我国进行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10分)
34、读下面材料和地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长三角”是“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简称,是指镇江以东,包括上海、无锡、苏州、常州、扬州、泰州、镇江、南京、南通、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等15个城市(包括台州共16个城市),以约占全国面积的1%,人口的6%,生产出约占全国19.5%的生产总值,成为继纽约经济圈、北美五大湖经济圈、东京经济圈、巴黎经济圈、伦敦经济圈之后的第六大经济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引擎。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我国长江三角洲、美国的五大湖地区、日本关西地区、德国中部及英国中部五大城市群的共同点是( )
A.都位于沿海地区 B.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优势
C.都具有相同的规模 D.都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
(3)从地理角度分析“长三角”崛起的原因应包括_____ ________。(不少于四点)
(4)在大城市的带动下,江浙乡镇企业迅速崛起,简述发展乡镇企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14分)图11是2003年江苏省主要城市对外贸易总额(单元:万美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江苏省对外贸易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
师专附中2006年地理高考模拟试卷答题纸部分
1d 2c 3a 4d 5b 6c 7a 8b 9c 10 b 11d 12c 13b 14c 15c 16d 17c 18b 19b 20c
21.AC 22.AC 23.AD 24.BD25.AD 26.BC 27.AB 28.BD 29.BC 30.BC
31、(1)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湘江及其支流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洞庭湖平原的平坦地形利于城市的发展;京广、浙赣、湘黔、湘桂等交通干线通过该区。(共6分,答对一点得2分)
(2)开发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利用三峡水电站的水电资源,开发本区的水能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条件;加强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完善该区工业发展的交通条件;发挥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劳动者文化素质较高的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转移;发挥地价低的优势;中部地区人口众多,本身就是重要的市场,并且市场潜力大;保护好环境,保障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本区和东部地区提供优质农产品;转变发展观念,利用良好的基础,寻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追求细分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旅游业,为东部地区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答对4点给6分,答对3点给4分,答对2点给3分,答对1点给1分。)
(3)井冈山(1分)井冈山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山地自然环境形成的科学价值,红军革命遗迹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4分)井冈山交通位置的通达性差,进出不畅,重点应发展交通,修建连接京九、京广线的铁路。(2分)
32、(1)①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②流域内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③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矿等矿产资源。(或答: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和能源丰富等自然条件是该流域开发建设的有利条件。)
(2)相似之处:①都通过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3)①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②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③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④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⑤发展特色旅游业。
33(1)略(2)水资源,小磷虾(3)ACD(4)B(5)南极特殊的位置和气候条件,意义:战略位置、资源探测、科学研究、国际地位。
34、(1)南京 杭州 南通 (2)D (3)①优越的自然条件 ②悠久的历史 ③便利的水陆交通 ④先进的文化与科技。⑤雄厚的经济基础,⑥浦东开发与上海的辐射等。 (4)①缩小城乡差别;②促进城市化进程;③增加社会就业机会;④促进农业现代化;⑤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后两问,只要答出4个要点即可)
35、35.(16分)(1)江苏南部城市对外贸易额远大于北部城市。(2分)(2)南部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邻近上海,交通便捷;(4分)这里制造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化水平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高。(8分,每点2分)北部城市相反。(2分)(如果将南、北部进行对比分析,可以酌情踩点给分) 越等。(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