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常见的分散系胶体练习(解析版)
一、单选题
1.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葡萄糖溶液?????????????????? B.淀粉溶液?????????????????? C.盐酸???????? D.油水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胶体的基本性质,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A. 葡萄糖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符合题意。
B. 淀粉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符合题意。
C. 盐酸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符合题意。
D. 油水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
B.胶体与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是均一透明的,而悬浊液是浑浊的
C.光线通过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答案】C
【解析】
A.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故A错误;
B.胶体与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其中胶体中胶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故B错误;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胶体是指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与分散系的状态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和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应注意的是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要认为丁达尔效应是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这是容易混淆的。
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
B.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利用了胶体聚沉的性质
C.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都能透过半透膜
D.胶体粒子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泳现象
【答案】C
【解析】
A.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故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A正确;
B.豆浆是一种胶体,盐卤是可溶性电解质,向豆浆中加入盐卤使胶体聚沉,故B正确;
C.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而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则氯化铁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氢氧化铁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故C错误;
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吸附性,吸附离子而带电,故在电场作用下可能产生电泳现象,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中可制得Fe(OH)3胶体
B.雾属于分散系中的胶体,它的分散剂是水蒸气
C.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D.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先生成红褐色沉淀最后沉淀溶解
【答案】D
【解析】
A.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Fe(OH)3沉淀,而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把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到呈红褐色液体,即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B错误;
B.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它的分散剂是空气,故B错误;
C.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10-7~10-9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100nm,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性质,故C错误;
D.氢氧化铁胶体滴入盐酸先聚沉生成沉淀氢氧化铁,继续滴入盐酸,氢氧化铁沉淀溶解,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B.“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明矾能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D.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答案】D
【解析】
A.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所以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故A正确;
B.血液是胶体,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故B正确;
C.明矾净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作用,所以明矾可用作净水剂,故C正确;
D.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则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不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胶体性质和制备,主要是胶体微粒、胶体分散系的电性、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方法等知识点,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6.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A.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B.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C.能不能通过滤纸和半透膜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答案】A
【解析】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其中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和100nm之间。答案选A。
7.进入冬季后,宜昌经常被雾霾笼罩。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胶体 B.悬浊液 C.溶液 D.乳浊液
【答案】A
【解析】
因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大雾时,用灯照射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雾属于胶体,故答案选A。
8.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
B.“雨后彩虹”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同时也与胶体有关
C.1molFe3+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A
D.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pm-100p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答案】B
【解析】
A.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故A错误;
B.“雨后彩虹”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与胶体的知识有关,雨后空气中含有纳米级的小水珠,与空气形成胶体,故B正确;
C.胶粒是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所以1molFe3+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NA,故C错误;
D.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D错误;
正确答案:B。
9.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其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钴酞菁”分子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钴酞菁”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D.在分散系中,“钴酞菁”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小
【答案】C
【解析】
A.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分散系, A错误;
B.“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nm),小于滤纸的缝隙,大于半透膜的缝隙,所以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误;
C.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分散系,具有胶体的性质,如产生丁达尔现象等,C正确。
D.“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nm),Na+半径小于1nm,所以“钴酞菁”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大,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0.下列对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有丁达尔效应
B.Fe(OH)3胶体是带电的,MgCl2溶液是电中性的
C.分散质的粒子都能透过滤纸
D.逐滴加入稀硫酸,现象都是先沉淀,后溶解
【答案】C
【解析】
A.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MgCl2溶液不具备,故A错误; B. Fe(OH)3胶粒是带电的,而Fe(OH)3胶体是不带电的,故B错误;C.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但可以通过滤纸,溶液都可以通过,故C正确;D.胶体遇稀硫酸发生聚沉,继续加稀硫酸,则Fe(OH)3沉淀溶解,氯化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无明显变化,故D错误;答案:C。
【点睛】
考查胶体的性质。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通过;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溶液和胶体都能透过滤纸。
11.图用分类法表示了一些物质或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包含关系,不正确的是( )
X Y Z
A NaAlO2 盐 纯净物
B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
C Al2O3 两性氧化物 氧化物
D 单质参与反应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概念的范畴为Z包含Y,Y包含X,然后利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来分析物质的类别,再根据概念的从属关系来解答。
【详解】
A、NaAlO2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胶体是分散质粒子半径在1nm~100nm的分散系,分散系是混合物,故B正确;
C、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B.以水为分散剂的分散系,按稳定性由弱至强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
C.一种分散系里只能有一种分散质
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
【答案】C
【解析】
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所以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A正确;
B、浊液属于不稳定体系,胶体属于介稳定体系,溶液属于稳定体系,所以以水为分散剂的分散系,按稳定性由弱至强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故B正确;
C、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体系,则一种分散系里可以有多种分散质,故C错误;
D、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则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故D正确。
答案选C。
二、填空题
13.现有下列12种物质:① 空气;②H2O;③ Mg;④CaO;⑤ H2SO4;⑥Ca(OH)2;⑦CuSO4·5H20;⑧ 碘酒;⑨CH3CH2OH;⑩ NaHCO3;淀粉溶液;盐酸。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3)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
(4)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
(5)可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⑧ ②④ ⑦⑩ ⑥
【解析】(1)①空气、⑧碘酒、淀粉溶液、盐酸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2)②H2O、④CaO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3)⑦CuSO4·5H20是结晶水合物,非结晶水部分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所以属于盐;⑩NaHCO3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4)⑥Ca(OH)2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属于碱。
(5)淀粉是高分子,淀粉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已经超过1nm,因此具有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另外,③Mg是金属单质;⑤H2SO4属于强酸;⑨CH3CH2OH属于有机物。
14.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相关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怎样证明制得的物质是胶体?请简述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4)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少量(NH4)2SO4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
(5)Fe(OH)3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 胶粒直径小于1nm B. 胶粒带正电荷
C. 胶粒作布朗运动 D . 胶粒能透过滤纸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____(填序号)。
A. 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B. 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 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
D. Fe(OH)3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
【答案】 B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利用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物质,从侧面观察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物质是胶体 产生红褐色沉淀 聚沉 B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Fe(OH)3胶体的制备,胶体的性质。
(1)利用FeCl3的水解制备Fe(OH)3胶体,制备Fe(OH)3胶体应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答案选B。
(2)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证明有胶体存在利用丁达尔效应。操作过程为: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物质,从侧面观察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物质是胶体。
(4)(NH4)2SO4溶液属于电解质溶液,(NH4)2SO4溶液加到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发生聚沉,可以观察到产生红褐色沉淀。
(5)Fe(OH)3胶体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Fe(OH)3胶体粒子吸附阳离子而带有正电荷,同种电荷的粒子之间相互排斥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易聚集,能稳定存在;此外胶体粒子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得它们不容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主要原因是胶粒带正电荷,答案选B。
(6)A项,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FeCl3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是两者的本质区别;B项,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FeCl3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不是两者的本质区别;C项,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是均一的分散系;D项,FeCl3溶液、Fe(OH)3胶体的分散质粒子都能透过滤纸;答案选A。
点睛: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散质粒子小于1nm的分散系为溶液,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为胶体;鉴别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效应,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