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20 09:5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王戎不取道旁李
目录
第一节
新课导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第三节
深入探究
第四节
拓展延伸
第五节
板书设计
第六节
课堂小结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新 课 导 入
第一节
新课导入 —— 启发谈话
当你路过这里,看到满山李子,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王戎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他看见道路两旁的李子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 体 感 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戎”等3个生字,会写“唯”等5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词的意思。
2.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王戎简介
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初步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自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新词
2.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róng
zhū
整体感知—— 我会读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戎 装
诸 多
读准节奏和字音。
竞 争
jìng
cháng
wéi
品 尝
唯 一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我会写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一些,这些,许多。
曾经。
争着跑过去。
只有。
的确如此。
说。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诸:
尝:
竞走:
唯:
信然:
曰: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理解实词、虚词
【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理解实词虚词
实词:
〔王戎〕〔尝〕曾经。〔李〕李子。〔游〕玩耍。
〔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竞〕争先跑过去。
竞:争逐。〔走〕跑。〔唯〕:只有。〔曰〕说。〔诸〕众,一些,这些,许多。〔信〕的确。
虚词:
〔然〕如此。
〔之〕他(它)。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听课文朗读,借助注释,完成以下任务: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王戎看见路边李子多而不摘的故事。

整体感知——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文言文节奏划分
整体感知
王戎 七岁,尝 与诸小儿 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 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 苦李。”取之,信然。
/
/
/
/
/
/
/
/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2.这篇文言文的节奏该怎样划分?
深 入 探 究
第三节

深入探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主人公
地点


王戎
道边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曾经
看道边 多子折枝
李树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多子折枝
李树是什么样的?
在道边游玩看见了什么?

深入探究
诸儿竞走取之,
争着跑过去
李子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思考:王戎与诸儿的做法一样吗?
唯戎不动
只有
为什么王戎不摘李子?
此必苦李
王戎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译文: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能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解析:李子树长在路边,过往的行人比较多,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不可能多子折枝,因此,只有一种可能,这是苦李。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取之,信然。
信然

确实如此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王戎的猜测正确吗?

深入探究
王戎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特点:
文言文语言
纯粹的古文
实词虚词并用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写作借鉴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 堂 小 结
第四节
课堂小结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 展 延 伸
第五节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古代像王戎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王冕学画

拓展延伸--竹林七贤
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第六节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唯戎不动

诸儿:竞走取之

善观察
勤思考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 置 作 业
第七节

一、理解课文内容,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尝与诸小儿游
2.竞走取之
3.唯戎不动
曾经

只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当堂作业

二、解释下列语句。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看见道边李子树上李子很多,把枝条都压弯了。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树长在路边上,还有很多李子,这必定是苦李子。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当堂作业
背诵课文,课后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