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届高考地理第三轮综合训练卷(二) 2006.3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2),回答1—2题。
1.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D>C>A>B B.A>B>D>C
C.C>D>A>B D.C>D>B>A
2.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 )
①向高纬凸出 ②向低纬凸出
③向北凸出 ④向南凸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读图3,回答3——4题。
3.形成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 )
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 C.断层构造 D.板块构造
4.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图4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5—8题。
5.图中②地形区为 ( )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7.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8.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图5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回答9—11题。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0.该地形区主要自然土壤的特点是( )
A.矿物质含量低 B.有机质含量高
C.土质疏松 D.酸性较强
11.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农业发展中应当 ( )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C.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 D.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种植园农业
读图2,完成12、13题。
12.若图示曲线为等高线,且c > 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b、c、d各点气压最高的是d点 ②若有一条小溪,其流向是b流向d
③b、d的相对高度大于a、b的相对高度 ④b、d位于山脊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若图示曲线为一月等温线,则b地位于
①北半球大陆上 ②北半球海洋上 ③南半球大陆上 ④南半球海洋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图5,回答14、15题。
14.如果a、b、c分别表示原料、能源、市场因素,则下列各点最能代表
炼铝工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则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沼气是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等的混合气体,可燃烧。沼气是秸秆、杂草、树叶、人畜粪便、各种酿造废渣等有机质在厌氧、适当的温度(地温15 ~ 55℃)、温度和酸碱度的条件下,经过多种微生物的作用发酵而成,因发酵温度不同产气量不同。沼气一般可用作烧饭、照明等,是清洁、可再生、原料丰富的优质燃料。沼气池的废渣、废水可用作肥料,可促进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据此回答16—17题。
16.图4中围绕秸杆有四种不同利用方式,分别代表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综合效益最好的两种方式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下列地区的乡村,每年沼气利用周期最长的是
A.黄淮海平原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根据该诗回答18—20题。
18.寒山寺所在的城市是有名的旅游城市,它位于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环渤海经济带 D.中原城市群
19.唐诗和寒山寺分别属于 ( )
A.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 B.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C.文化景观和宗教景观 D.文化现象和文化景观
20.寒山寺过去是重要的文化场所.现在是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这一现象说明 ( )
A.文化景观具有时代性 B.旅游资源具有空间性
C.旅游景点都是由文物古迹形成的 D.文化现象具有区域性
图8为“各国能源消耗强度(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初级能源)此较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反映出
①发展中国家的能耗强度都在逐年下降 ②1980年至1995年中国的能耗强度约下降了50% ③若按目前的趋势发展,2000年中国能耗强度将达到美国的水平 ④按目前的趋势发展,2000年中国能耗强度仍比美国的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中国应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
①调整工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 ②使用廉价、清洁燃料
③加强管理、发展科技 ④关、停高能耗企业,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读图7为我国某省的地形示意图,据此回答23—25题。
23.该省自东向西排列地形的依次应该是
A.山地、丘陵、平原、湿地
B.湿地、山地、丘陵、平原
C.山地、湿地、丘陵、平原
D.丘陵、山地、平原、湿地
24.该地区适合生长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A.甜菜、小麦 B.棉花、亚麻
C.高梁、水稻 D.甜菜、亚麻
25.该省山区的主要天然植被是
A.亚寒带针叶林和草甸草原 B.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落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11月26日上午8点49分,江西省九江地区发生了里氏5.7级地震。据此回答26—27题。
26.此次地震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 )
A.位于板块碰撞边界 B.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
C.地球内部岩浆的侵入 D.地球内部岩层发生断裂
27.与地震有密切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有 ( )
A.滑坡、泥石流 B.火山喷发、台风 C.洪涝、海啸 D.泥石流、火灾
下图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发现的树桩年龄特征示意图,据此回答28—29题。
28.根据树桩年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沿④→①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B.靠P一侧枝叶茂密,水分较多
C.靠P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 D.靠P一侧光合作用强烈
29.若此图为等高线示意图,甲地与乙地相比,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 )
A.降水:甲>乙 B.气温:甲<乙 C.海拔:甲<乙 D.坡度:甲<乙
图1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回答30-32题。
30.图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31.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
32.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下图所示是我国东经110°以东地区的月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M、N、P、Q分别代表不同纬度带的四个地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33—34题:
33.用字母表示的四个地区中,最容易发生春旱的地区是
A.M B.N
C.P D.Q
34.N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华南地区
下表为部分地区工业用水比较表。回答35—37题。
水价(元/吨)
有效利用率(%)
广州地区
O.3
33
京津地区
1.6
52
日本东京
14
87
35.该表说明 ( )
A.东京的水资源最紧缺 B.我国水资源污染程度低于日本
C.低水价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D.我国的节水技术与意识强于日本
36.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太大 B.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大于南方地区
37.构建节约型社会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
A.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B.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
C.应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和粗放农业
2005年1月,我国昆仑考察队成功抵达海拔为4 093米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80°22′S,77°21′E);2005年5月,我国珠穆朗玛峰(86.9°E,27.9°N)高程测量队登顶珠峰,顺利完成高程测量工作,10月9日我国向全世界公布了珠峰的最新准确高程,并宣布原1975年公布的数据停止使用。据此回答38—40题。
38.上图是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的所在地——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图中A岛)的位置示意图。南极大陆有“世界寒极”之称,而西斯匹次卑尔根岛虽地处高纬,但其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许多地区,造成两地不同气温特点的共同因素是
A.纬度 B.气压 C.洋流 D.海拔
39.根据珠峰最新高程,判断珠峰与冰穹—A的相对高度为
A.4755.13米 B.4751.43米C.4747.53米 D.4762.49米
40.有关珠峰及其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峰南坡热量和降水均优于北坡,造成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B.珠峰位于冰穹—A东北方,位于中国北极黄河站东南方
C.珠峰所在地区位于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地震频繁
D.珠峰北有世界最高的高原,其气候具有太阳辐射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很大的特点
下图是某地夏至日全天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41—43题。
41.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78°17′N,120°E B.66°34′N,120°E
C.78°17′N,116°E D.23°26′N,120°E
42.当天,该地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位分别是
A.正北升起,正南落下 B.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C.正北升起,正北落下 D.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43.该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为
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于2005年10月11日至10月14日在中国重庆隆重举行,共有43个国家、118个境外城市(省、州、郡、区)参加,主题为“城市·人·自然”。下表是华盛顿、釜山、多伦多、马尼拉四个城市的地理数据,读表后回答44—46题。
面积
(Km2)
人口
(万人)
GDP(亿美元)
月降水(多年平均)
月均温(多年平均)
2003年
2004年
1月
7月
1月
7月
①
763.3
382.0
666
680
37.8
258.8
3.5
24.6
②
177
60.7
259
266
69.1
96.5
1.4
26.7
③
630
92.1
10.6
9.9
19.0
419.6
26.5
28.5
④
632
248.2
1388
1455
59.7
67.5
-4.2
22.2
44. 四个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华盛顿 B. 釜山 C.多伦多 D.马尼拉
45.有关四个城市正确叙述是
A.位于太平洋地震带的城市有①②③B.2004年GDP增长率多伦多大于华盛顿
C.四城市气候都明显受到暖洋流的影响D.在四个城市中只有①②④具有政治职能
46.下列城市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性原则的有
①用城市作为能源发电 ②亚太地区城市携手提升城市在全球的竟争力 ③构建节约型城市,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 ④上海规定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5年3月18日,央视播出了《气象大视野》,节目以如何开发清洁能源保护我们的气候,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旨。气象资源的已经成为缓解能源短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据此回答47—48题。
47、为了合理利用气象资源,下列地区及其农作物搭配合理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甜菜 B. 河北——春小麦 C.广西——甘蔗 D.黑龙江——冬小麦
48、为充分利用气象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的楼房走向最好是朝东 B、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的间隔应该比南方低 C.为保证街道两侧的建筑物有较好的日照条件,街道宜与子午线成20——30夹角
D、应将向大气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B
A
B
B
B
C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A
C
C
B
B
D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A
D
B
D
A
A
D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C
D
C
C
B
D
C
B
B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A
B
B
D
B
C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