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届高考地理第三轮综合训练卷(三) 2006.3
读经纬网图,回答1~3题。
1、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所在海域同时沿图示方向驶向180o经线,若时速相同,则 A.同时到达 B.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C.到达的顺序是丙、乙、甲 D.到达的顺序是甲、乙、丙
2、若甲船于3月18日10时(区时)起,经过1小时40分越过了180o经线,则此时它到达地点的区时是 A.3月18日1l时40分 B.3月19日11时40分C.3月17日8时20分 D.3月17日11时40分
3、关于图中甲、乙、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位于西半球 B.丙在乙的西南方向C.甲、乙位于东半球,丙位于西半球 D.甲在丙的东北方向
读“四大河流干流剖面图”及“水能蕴藏量表”,回答4~7题。
4.按序号l~4排列,所代表的河流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A.尼罗河、长江、亚马孙河、黄河 B.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黄河C.亚马孙河、尼罗河、黄河、长江 D.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黄河
5.当天山雪线最高时,河流入海口附近盐度最低的是 ( )A.1河 D.2河 C.3河 D.4河
6.与3河相比,l河水能蕴藏量最低的原因是 ( )A.流量大,但河流落差较小 D.河流落差大,但流量很小C.流量、落差都较小 D.流量、落差都大,但支流小
7.在四条河流中,中下游地区由于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的是 ( )A.1河、2河 B.3河、4河 C.1河、4河 D. 2河、3河
读图10—1,完成8、9题。
8.四图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海域、盐度最高的海域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四图中,畜牧业发达的和与北京时间时差最大的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厂商在选择工厂区位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回答10~12题。
10.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 )
A.制糖厂 B.造船厂 C.瓶装饮料厂 D.高级时装厂
11.运费构成中,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
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 B.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C.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 D.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12.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 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要下降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显示开罗与武汉的气候要素特征相差悬殊,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
A.两地地形差异 B.距海远近差异
C.所受大气环流差异 D.纬度位置差异
14.图中阴影对应的时节,控制武汉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读某城市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四条曲线,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市区夏季午后气温明显不同于郊区和近郊农村的主要原因是
A.市区的绿化程度比郊区和近郊农村高
B.市区的人口、工厂密度比郊区和近郊农村大
C.市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没有郊区与近郊农村突出
D.市区的气流以下沉为主,郊区与近郊农村的气流以上升为主
读右图,回答17—18题。
17.某地区有a、b、c、d、e、f规模相等的城市(镇),现需在其中两座城市设立百货中转站,最合理的是
A.a和b B.b和d
C.a和d D.c和d
18.图中g地位于山区,林产品丰富,新近发现了一大型煤矿,需修建一条交通线,有关这一交通线说法正确的是
A.修建交通线主要考虑的是经济、社会因素
B.交通线要沿g地与附近原有公路最短直线距离修建
C.山区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此处不适宜修建交通线路
D.g城镇的发展规模今后不会超过其它五个城市
2005年9月23日,在昆明召开的“中国社会化养老发展趋势与对策论坛”透露,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3亿,超过总人口的10%,且以每年3%的速度持续增长。据此回答19—20题。
19.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老龄化的速度、规模要小于一般国家
B.中国老龄化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特征,即高速度、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意识低
C.目前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慢于城市
D.由于社区养老社会水平、自我养老和社会意识都比较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不会给中国带来深刻影响
20.对人口老龄化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出生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 B.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
C.政局稳定,没有战争 D.社会养老制定的完善
读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中原农耕技术向西南、缅甸扩散属于
A.迁移扩散 B.扩展扩散 C.等级扩散 D.刺激扩散
22.中华文化体系向缅甸和日本扩散过程差异的成因,正确的是
A.两地与中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两地与中原地区距离和自然障碍的差异
C.两地与中原地区民族构成的差异 D.两地与中原地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差异
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23—25题。
23.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条件是
A.闽南三角地带 B.长江三角洲
C.山东半岛 D.辽东半岛
24.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的是
A.在广州建棉纺厂 B.在上海建钢铁厂
C.在南京建石化工厂 D.在舟山建水产品加工厂
25.20世纪下半叶,丙类产业在东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A.日本→中国沿海→韩国→中国内地
B.中国内地→中国沿海→韩国→日本
C.日本→韩国→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D.韩国→日本→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读右图,回答26-29题。
26.下列城市的形成与A市区位相同的是:
A.拉萨 B.攀枝花 C.武汉 D.深圳
27.国家重点建设的下列工程与该区域关联不大的是
A.西电东送工程 B.南水北调工程
C.三峡水利工程 D.西气东输工程
28.图中B铁路线的名称是
A.京九线 B.京广线 C.焦柳线 D.宝成线
29.在对该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可能引起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地面沉降 D.水域面积减少
2005年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无车日”活动。据此回答30—31题。
30.近年来,拉动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科技 B.跨国公司 C.市场 D.生产成本
31.“无车日”的目的是为了
A.反对私家车,拒绝汽车B.以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替代所有的机动车辆
C.节省能源,彻底改变我国目前能源短缺的状况
D.旨在通过“无车日”引导人们选择更节约的方式生存和发展
读生态学家研究气候对植被的影响绘制的《生态气候图》。根据《a地气候类型示意图》上所作的说明,分析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带的b、c两地的气候类型示意图,回答32—33题
t x
32.从充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取得农作物生产的最佳社会经济效益角度考虑,b、c两地合理的农业种植制度是
①b地为一年三熟,双季稻加冬作油菜 ②b地为一年二熟,小麦复种花生或棉花 ③c地为一年二熟,冬小麦复种玉米或谷子④c地为一年二熟,春小麦、玉米与大豆隔年轮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3.能够减轻c地农业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①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 ②跨流域调水来抵御伏旱
③修建水库来防洪抗旱 ④超采地下水来缓解春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某地秸秆利用示意图,回答34—35题。
34.围绕秸秆有四种不同的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甲 B.丙C.乙 D.丁
35.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
A.甲 B.丙C.乙 D.丁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36—37题
材料一 一般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北方和发展中国家—南方。
材料二 南北方比较表
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
年份
1960
1980
1992
1980
1994
北方
80
74.6
74
14944
19665
南方
20
25.4
26
780
968
36.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具备的优势是
①制造业发达 ②资源丰富 ③劳动力丰富 ④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7.由材料二可得出: ①南北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在扩大 ②北方人口占全球人口比例大,因此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大 ③南北差距不可能进一步扩大 ④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突出的不均衡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面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据此回答38-39小题。
右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0-41题。
40.图中哪一处交通易达性最高()
A.甲 B.乙 C.丙 D.丁
41.该处最有可能位于
A.高级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中心 D.辐射道路与外环道路交会点
读“捕鱼量与再生量变化关系曲线图”回答42—43题
42.有关渔业持续产量的叙述,与下图不相符合的是:
A.捕鱼量达到C点时,鱼群就耗竭到无法再生产,无鱼可捕
B.OX表示与最大捕捞量相适应的最大资源再生产
C.通过控制捕捞活动可以使渔业产量持续增长
D、一旦捕捞活动超过x点,渔业产量开始下降
43.近年来,我国近海渔业产量又出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异常
B.全球气温升高,海洋蒸发量增大
C.过渡捕捞造成渔业资源衰退
D.建立人工岛和海港设施
读世界四个主要大洲年径流总量和人口总量比较图,回答44——46题:
44、四大洲中,人均径流量最多的是:
A 欧洲 B 亚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45、北美洲的面积大于南美洲,但年径流量却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该洲:
A 地形较平坦,不利于储水 B 气候干燥,降水总量小
C 海岸线平直,不利于水汽进入 D 植被稀少,涵养水源少
46、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
A 水资源总量不足 B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C 水资源污染严重 D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右为西宁市城区图,读图回答47-48题。
47.从城市形态上看,与西宁市同属一类的是
A.成都 B.合肥C.兰州 D.重庆
48.图中序号代表的铁路线中,表示青藏铁路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读中国出口产品构成图,回答49-50题。
49.图示20年内,我国出口产品所占百分比增加和减少最多的产品,分别是
A.机械和运输设备 初级产品
B.各种手工艺术品 手工制品
C.各种手工艺术品 化工产品
D.化工产品 机械和运输设备
50.上述变化说明我国
A.已经成为发达的工业国家
B.已成为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国家
C.工业分布发生了根本变化D.化工产品的国际市场更加广阔
读右面“1978—2001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图,回答51—52题。
51.由图可见,中国旅游外汇收入增加明显的时间开始于
A.20世纪70年代初期 B.20世纪80年代初期
C.20世纪90年代初期 D.21世纪初期
52.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以201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原因有①国土广大,旅游资源丰富 ②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③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④人造景观众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甲
乙
丙
丁
耕地
24
15.3
55.9
10.4
林地
19.5
45.6
9.3
13.9
草地
40.2
15.7
10.7
33.8
其他
16.3
31.4
24.1
41.9
右表表示中国、英国、印度、俄罗斯四个国家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回答53-55题。
53.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印度、英国、俄罗斯
B.俄罗斯、英国、中国、印度
C.英国、俄罗斯、印度、中国
D.印度、中国、俄罗斯、英国
54.表中甲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传统的精耕细作稻米产区 B.乳肉畜牧业
C.种植园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55.丁国耕地比重远低于丙国的主要原因是①国土面积小于丙国 ②山区面积广大 ③干旱半干旱面积广大 ④人口密度大于丙国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下右图为“某国1970年与1993年出口产值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56—57题。
56.该国可能是
A.欧洲国家 B.非洲国家
C.拉丁美洲国家 D.亚洲国家
57.关于该国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仍未摆脱农矿产品出口为主
B.锡矿出口量变化幅度不大
C.经济具有明显的转型
D.石油、天然气出口产值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油价提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B
C
C
C
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B
A
B
B
A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B
D
C
C
D
C
B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A
C
D
C
C
D
A
B
C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D
D
C
D
B
B
C
A
A
B
51
52
53
54
55
56
57
C
D
C
B
D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