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二)》同步测试(第1课时)
一、把下面的口诀填完整。
?
三(??)二十一??????????五八(????)???????????二(??)十八
四(??)二十八????????(???)七四十九????????(??)(??)六十四
?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7、8的乘法口诀的记忆。
?
答案:七???四十???九???七???七???八八
?
解析:唤醒学生对7、8、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并能够倒背如流。其中的“ 二(??)十八”,注意让学生与“三(??)十八”这句口诀进行对比。
?
二、看图列式。
?
?
(??)×(??)=(??)???口诀:????????????????????????????
42?÷? 6=(??)??想口诀:???????????????????????????????????
42?÷? 7=(??)??想口诀:???????????????????????????????
???????????????????????
考查目的:考查用乘法口诀求商,初步感知乘除法间的关系。
?
答案:6×7=42或7×6=42??六七四十二????? 7???六七四十二?????? 6???六七四十二
?
解析:矩形模型引出乘法算式,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观察一乘两除这样的3个算式,渗透乘除法间的关系,形成比较牢固的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为学生熟练计算打好基础。
?
三、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里。?
?
48?÷?6?? 49?÷?7??? 8?×?7??? 36?÷?6??? 35?÷?7?
(?????)<(?????)<(?????)<(??????)<(??????)
?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综合运用能力。
?
答案:35?÷?7 < 36?÷?6 < 49?÷?7 < 48?÷?6 < 8?×?7
?
解析:让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要求,会区别8×7这道乘法算式和别的算式的不同。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
四、有24个桃子,请你分一分。
?
?
(1)如果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桃子???
?
????????(2)你还想平均分给几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桃子?(请解答)
?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答案:(1)24÷8=3(个)?
?
(2)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8个桃子:24÷3=8(个)
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6个桃子:24÷4=6(个)
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4个桃子:24÷6=4(个)
平均分给1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2个桃子:24÷12=2(个)
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12个桃子:24÷2=12(个)
平均分给2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1个桃子:24÷24=1(个)
?
解析:创设分桃子的情境,让学生直接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已知的信息,通过想乘法口诀来分一分。只要学生能想到前面的三种分法就行,后面的三种写出的可以表扬。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五、在(??)里填“+” “-” “×” “÷”。
?
10( )3=7??? 42( )7=6??? 25( )5=30?? 7( )8=56
32( )4=8?? ?19( )9=28?? 12( )8=4??? 5( )6=30????
??
考查目的:培养学生全面的观察能力及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
答案:-? ÷? +? ×? ÷? +?? -?? ×
?
解析:要求学生用运算符号连接3个数,这需要全面的观察后再进行选择,对学生要求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注重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表内除法(二)》同步测试(第2课时)
初稿:陈秀红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修改:程秋霞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统稿:高娟娟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一、?想口诀,写算式。
?
七九(?? )????????六(? )五十四?
?????????????????????????????????????????
?????????????????????????????????????????
?????????????????????????????????????
??????????????????????????????????
????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一道乘法口诀可以写出四道算式。
?
答案:六十三? 7×9=63? 9×7=63? 63÷7=9? 63÷9=7
??????????九????? 6×9=54? 9×6=54? 54÷6=9? 54÷9=6
?
解析:唤醒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并能够灵活运用9的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熟练计算奠定基础。
?
二、填一填。
?
?
考查目的:考查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除数、被除数,从而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
答案:9?? 72?? 9??? 3??? 45??? 9
?
解析: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让学生直接在表格中填写结果,增加了难度。要求学生正确、较熟练地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对除法算式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
三、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
?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运用能力。
?
答案:8?? 6?? 4?? 9?? 7?? 6?? 9?? 9?? 9?? 9
?
解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这道题把口算练习放在开卡丁车的情境中,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旨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
四、看谁算得都对。
?
45÷9=? ??????40÷5=??? ?????32÷4=?? ?????59-40=
36÷4=?? ?????32-8=???? ????7×8=??? ?????81÷9=
43+9=??? ????12÷4=??? ?????63÷7=??? ????21÷7=
?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口算技能的形成程度。
?
答案:5?? 8?? 8? ?19?? 9?? 24?? 56?? 9? ??52?? ?3?? ?9?? ?3
?
解析:百以内的加、减、乘、除的混合练习。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清楚运算符号迅速、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
五、小红串珠子,按2个红珠子、3个黄珠子和4个绿珠子的顺序,一共串了81颗珠子。
?
?
(1)第81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
?
(2)这时小红分别用了多少颗红珠子?多少颗黄珠子?多少颗绿珠子?
?
考查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答案:(1)2+3+4=9(颗),81÷9=9。答:第81颗珠子是绿颜色的。
?
(2)红珠子:2×9=18(个)。黄珠子:3×9=27(个)。绿珠子:4×9=36(个)。
?
解析:创设串珠子的情境,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紧密联系。插图的出示不仅给学生带来美的视觉感受,而且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到9颗珠子为一组的规律,直接用除法的含义解决问题。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在具体、熟悉的背景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步解答就行。?
《表内除法(二)》同步测试(第3课时)
初稿:陈秀红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修改:程秋霞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统稿:高娟娟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一、口算。
?32÷8=??????? 63÷7=???????? 18÷3=???????? 81÷9=
56÷8=??????? 28÷4=???????? 40÷5=???????? 45÷9=
49÷7=??????? 32÷8=????????? 54÷6=??????? 21÷3=
?
考查目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
答案:4? 9? 6?? 9? 7? 7? 8? 5? 7? 4? 9? 7
?
解析:这是一道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题,学生在计算时,让他们说说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可以选一题让他们说出利用这句口诀还可以写出哪些算式。
?
二、购物。
?
(1)小青用27元钱买了3包薯条,每包薯条多少元?
?
(2)每块蛋糕3元,小青有24元,他能买几块蛋糕?
?
考查目的: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
答案:(1)27÷3=9(元)???(2)?24÷3=8(元)
?
解析:这是一道用除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练习,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汇报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1)把2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2)24里面有多少个3?
?
三、二年级有6个班,每班栽了6盆花,一共栽了多少盆花?把这些花送给一年级4个班,平均每班可分得几盆花?
?
考查目的:感受乘除法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
答案:6×6=36(盆)??36÷4=9(盆)
?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乘法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理解题目的意思,将题目的意思抽象出来,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
?
四、42米的绳子剪6次,把它平均分成了几段?平均每段长多少米?
?
考查目的: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初步感知间隔问题。
?
答案:6+1=7(段)42÷7=6(米)
?
解析:解决问题前,让学生通过动手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知道剪6次可以得到7段,不要求他们必须列出6+1=7(段)的算式。再利用除法的意义来解决求平均每段长多少米的问题。
?
????五、公园里有红花48朵,有黄花54朵,有兰花8朵,有白花6朵。
?
(1)红花的朵数是兰花的几倍?
?
(2)根据上面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
考查目的:学生提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
答案:(1)48÷8=6????(2)略
?
解析:在学生对除法意义进一步理解的情况下,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计算的结果不用写单位名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根据问题提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六、一道除法题,除数是9。小华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看反了,结果除得的商是8。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
考查目的:学生综合运用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数位等知识。
?
答案:8×9=72? 27÷9=3
?
解析:这道题目难度较大,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弄清数量间的关系,明确8×9=72是求错误的被除数,再根据题意直接得到正确的被除数,最后用27÷9=3求出正确的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