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16《陋室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16《陋室铭》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20 19:38:0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
2.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的语言特色。
3. 了解作者高尚的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高尚的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秋词》这首诗,知道作者是谁吗?
(引出作者刘禹锡)、板书课题《陋室铭》
2、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的语言特色。
3.了解作者高尚的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走进作者及代表作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
【代表作】
《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
《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等。
4、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
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半年内连搬三次家,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5、文体介绍
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记述生平、事迹、功德或警戒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特点:一般短小、精悍、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6、检查预习情况
德馨 苔痕 案牍 鸿儒
西蜀 何陋 调素琴
7、整体感知
朗读短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8、课文翻译
1. 重点字词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灵:形容词活用做动词,灵验,灵异,显出灵气。
斯:代词,这,这个。
惟:副词,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德行美好。
丝:指弦乐器,琴、瑟等。
竹:指管乐器,箫、笛等。
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2. 重点句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9、品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点名文章主旨的句子。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作者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的?为什么这样写?
3、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
4、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
5、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6、此文仅仅是在写陋室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十、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十一、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十二、巩固练习: 用原文内容填空。
①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拓展作业
世上本有《陋室铭》,有好写之网友仿其韵,作形形色色铭,《教室铭》、《交友铭》、《上网铭》、《当官铭》,其语言诙谐,令人捧腹,然则内容多贬斥,多看则心累眼悲,愿诸君从正面入笔,仿作一铭文,聊慰吾心!
13、课堂板书
陋室铭
陋室之景:清幽
陋室之人:高雅 ---------陋室不陋
陋室之事:有趣

物-------志
陋室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