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 高一历史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了解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的突出成就,丰富该时期阶段特征认识;
唯物史观:探究两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认识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促进社会变化;
史料实证:探究宋朝城市商业繁荣达到新高峰的表现;
历史解释:理解多民族政权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识其历史作用;
家国情怀:认识该时期新变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知识整合】
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 (1)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的 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 ,提高了粮食产量;(2)经济作物种植:出现了 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棉花种植始于 ,元朝得到大力 ,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棉纺织业发展;(3)边疆开发:边疆地区农业显著进步;
手工业 (1)制瓷业:宋朝出现五大名窑; 烧出新型彩绘器青花瓷和釉里红;(2)矿冶业:北宋普遍使用 作燃料;(3)印刷业: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推动了 的普及,带动了造纸业发展。
二、北宋商业和城市繁荣达到新高峰的表现(重点背诵)
1. 蓬勃涌现,各政权 往来密切;
2. 钱币年 量剧增,开始出现 ;
3. 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来源;
4. 兴盛引人注目, 是北方最大的经济重心和商品集散地。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只背加粗部分)
1. 魏晋南北朝(永嘉南渡),为经济重心南移 基础;
中唐以后(安史之乱),经济重心 南移;
南宋时期(靖康之变),经济重心 南移。
2. 影响:推动了城市发展;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带动文化重心南移;促进民族交融。
四、宋朝社会新变化(重点背诵)
1. 门第观念 ,社会流动 ;
2.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表现为贱民数量 、人身依附关系 ;
3. 政府 对社会的控制,表现为 开放、百姓生活自由、市民阶层文化蓬勃发展、文化重心下移凸显
【课后作业】
1、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这时还出现了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这说明当时
A.粮食生产出现下降 B.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
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宋元时期主要港口政府都设有专职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负责管理、征舶税、收舶货.政府还制定了《市舶则法》,规定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先提出申请,经市舶司批准,始能成行.外国商人领取市舶司颁发的“验符”或其他官方凭证方可从事贸易活动.可见宋元时期( )
A.政府注重规范海外贸易 B.强调内外贸易平衡
C.开始设立对外贸易机构 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3、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
A.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 B.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C.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 D.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
4、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
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 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5、有学者统计,北宋载人《宋史》的官员中 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 ,一个占 .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 )
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
C.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D.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
6.右图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利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
(1)根据材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答案:
【知识整合】
稻麦复种制,一年三熟,固定,宋朝,推广,
元朝,煤,文化。
基层市场,经济,铸造,纸币,海外,城市,元大都
奠定,开始,完成
淡化,加强,减少,削弱,放松,土地交易
【课后作业】
1-6 DACBCB
7
(1) 表现: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三级市场体系和区域市场的形成:
海外贸易发达(繁荣):
货币使用量大及纸币的出现:
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
(2) 原因: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政府鼓励经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文化科技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16张PPT)
第11课 辽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统编版 高一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了解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的突出成就,丰富该时期阶段特征认识;
唯物史观:探究经济重心南移,认识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促进社会变化;
史料实证:探究宋朝城市商业繁荣达到新高峰的表现;
历史解释:理解多民族政权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识其历史作用;
家国情怀:认识该时期新变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城门不设防,没有一名士兵把守,
城墙没有任何防御工事,入城后,
也不见任何城防机构驻扎。
只在城内大街边见到一商税所,
向进城的货商收税。
一名平民还登上城楼,探身瞧向
大街上的人来人往。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上的栅栏
与清版本的清明上河图相比
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中,找不到一处栅栏。
记录宋朝城市生活的《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梁录》也无一字提到“栅栏”或类似设施。
表明,宋代城市的街巷日夜都向市民开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上的脚店灯箱广告
夜色下,“灯箱广告” 显得非常抢眼。
这跟现代都市到处可见霓虹灯广告是一样的道理。
坊市时空界限被打破,城市经济功能增强,交易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互市图(与少数民族的边境贸易)
宋代交子
宋代海外贸易图
1.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各政权经济往来密切;
2.钱币年铸造量剧增,开始出现纸币;
3.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来源;
4.城市兴盛引人注目
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北宋蔡襄
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朱熹《增损吕氏乡约》
宋代民谚说:“莫言家未成,成家子未生;
莫言家未破,破家子未大。”——袁采《袁氏世范》
此今之富民,鲜有三世之久者。——吕皓《上邱宪宗卿书》
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流动加强
政府放松对社会控制
“民牟晖击登闻鼓,诉家奴失豭豚一,诏令赐千钱偿其直。”
——《续资治通鉴长编》
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北宋大臣在奏章中讲到地主与佃户的关系:
“富民如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周给,无所不至。”
1.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加强
2.贱民减少,人身依附关系削弱,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3.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交易开放、百姓生活自由
【思考】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哪些影响?
推动了南方城市迅速发展;
(2)南方人口迅速膨胀;
(3)带动文化重心南移;
(4)促进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历史趣闻】两宋时期的全国Ⅰ、Ⅱ、Ⅲ卷
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取士人数均衡。。自南宋起,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地。
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经济中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农业
耕种制度
经济结构
棉花的种植和推广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宋:五大名窑
元:青花瓷、釉里红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制瓷业
矿冶业——煤
印刷业
手工业
商业、城市繁荣
海外贸易
城市繁荣
宋元时期的南移进程
经济中心南移的影响
平民社会的到来【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人身束缚的松弛
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懈
课堂总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