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必修1 第4章 第2节 铝 金属材料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化学必修1 第4章 第2节 铝 金属材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23 21:59:40

文档简介

第2节 铝 金属材料
课时1 铝与铝合金
目标与素养:1.掌握Al的金属通性,与强碱溶液的反应。(宏观辨识)2.掌握Al2O3、Al(OH)3的两性。(变化观念)3.了解铝合金的性质及应用。(社会责任)
一、铝与铝合金
1.存在:铝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和硅,居第三位。
2.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小,导电性仅次于金、银和铜。
3.化学性质
微点拨:(1)单质铝只有还原性,其还原性与其失电子数目多少无关。
(2)铝热剂指Al与比铝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形成的混合物。
4.铝合金及其制品
(1)形成:在铝中加入其他元素(如铜、镁、硅、锌、锂等)熔合而形成铝合金。
(2)性能: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易于成型、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
(3)用途:建筑、包装、交通运输及电子行业。
微点拨:(1)合金比成分金属的硬度大,熔点低。
(2)合金属于混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可能含有非金属。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
氧化铝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2)化学性质
 为什么铝制炊具不宜长时间盛放酸、碱性食物?
【提示】 因为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为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用铝制炊具盛放酸或碱性食物,会破坏该氧化膜,使铝具受到进一步腐蚀。
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氢氧化铝是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固体。
(2)化学性质
(3)制备
可以通过铝盐溶液与碱反应制得,如AlCl3溶液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
(4)用途
Al(OH)3胶体既能够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又能吸附色素,可用于水的净化。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铝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  )
(2)合金比成分金属具有优良的性能。 (  )
(3)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 (  )
(4)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  )
(5)氢氧化铝能与所有的碱溶液反应。 (  )
[答案] (1)√ (2)√ (3)√ (4)× (5)×
2.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盐酸       B.稀硝酸
C.NaOH溶液 D.氯化钠溶液
[答案] C
3.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且属于两性化合物的是(  )
A.MgO B.Al2O3
C.Mg(HCO3)2 D.KAl(SO4)2
[答案] B
铝的化学性质
1.铝的特性
(1)铝是较活泼的金属,常温下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因而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2)铝在常温下,遇到浓硫酸、浓硝酸会发生钝化。
(3)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会使生成的金属熔化。
(4)铝可以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实质是铝置换水中的氢。
2.金属铝与酸、碱反应生成H2的量的关系
(1)反应原理
2Al+6H+===2Al3++3H2↑;
2Al+2OH-+6H2O===2[Al(OH)4]-+3H2↑。
(2)量的关系
定量关系
①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量相等,此时消耗HCl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②足量的铝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此时消耗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1∶3。
③等量的铝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若<<1,则必定:a.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b.铝与NaOH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NaOH过量。
(3)灵活利用数轴正确分析“量”的关系
【典例1】 将5.4 g Al投入200.0 mL 2.0 mol·L-1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
A.HNO3溶液   B.Ba(OH)2溶液
C.H2SO4溶液 D.HCl溶液
D [Al与HNO3反应不产生H2,A项被排除。n(Al)==0.2 mol,B项中n(OH-)=0.2 L×2.0 mol·L-1×2=0.8 mol,C项中n(H+)=0.8 mol,D项中n(H+)=0.4 mol,由2Al+2OH-+6H2O===2[Al(OH)4]-+3H2↑,2Al+6H+===2Al3++3H2↑,可知0.2 mol Al与0.2 mol OH-或0.6 mol H+恰好完全反应,则B中OH-过量,C中H+过量,D中Al过量。]
(1)将5.4 g Al投入200.0 mL 2.0 mol·L-1的Ba(OH)2溶液中,标准状况下产生H2的体积为________。
(2)将5.4 g Al投入200.0 mL 2.0 mol·L-1盐酸中,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
[解析] (1)Ba(OH)2过量,以Al为准进行计算:
2Al  ~  3H2↑
2     3
 n(H2)
n(H2)=0.3 mol,
V(H2)=6.72 L。
(2)Al过量,以HCl为准进行计算:
HCl    ~     e-
 1 1
0.2 L×2.0 mol·L-1 n(e-)
n(e-)=0.4 mol,
N(e-)=0.4NA。
[答案] (1)6.72 L (2)0.4NA
1.镁、铝都是较活泼的金属,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高温下,镁、铝在空气中都有抗腐蚀性
B.镁、铝都能跟稀盐酸、稀硫酸、强碱反应
C.镁在点燃条件下可以跟二氧化碳起反应,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铝热剂是镁条、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C [镁和铝在常温下不容易被腐蚀,高温下很容易与氧气结合发生反应,A错误。镁能跟酸反应,不能跟碱反应,B错误。铝热剂是铝粉和不活泼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D错误。]
2.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盐酸 D.稀硝酸
A [NaOH溶液、稀硫酸、盐酸与金属铝反应时,存在关系:2Al~2NaOH,2Al~3H2SO4,2Al~6HCl,因此等物质的量的Al与上述物质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最少。Al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NO和H2O,得不到H2。]
“铝三角”的转化关系及应用
1.Al3+―→Al(OH)3或[Al(OH)4]-。
①与弱碱或少量强碱反应生成Al(OH)3
Al3++3NH3·H2O===Al(OH)3↓+3NH
Al3++3OH-===Al(OH)3↓
②与过量强碱反应生成[Al(OH)4]-
Al3++4OH-===[Al(OH)4]-
2.Al(OH)3―→Al3+或[Al(OH)4]-。
③与强酸反应生成Al3+
Al(OH)3+3H+===Al3++3H2O
④与强碱反应生成[Al(OH)4]-
Al(OH)3+OH-===[Al(OH)4]-
3.[Al(OH)4]-―→Al(OH)3或Al3+。
⑤与弱酸或少量强酸反应生成Al(OH)3
[Al(OH)4]-+CO2(过量)===Al(OH)3↓+HCO或2[Al(OH)4]-+CO2(少量)===2Al(OH)3↓+CO+H2O
[Al(OH)4]-+H+(少量)===Al(OH)3↓+H2O
⑥与过量强酸反应生成Al3+
[Al(OH)4]-+4H+===Al3++4H2O
【典例2】 向20 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AlCl3溶液中滴入2 mol·L-1 NaOH溶液时,得到的Al(OH)3沉淀质量与所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mL)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步反应用总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溶液中有Al(OH)3沉淀0.39 g,则此时用去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解析] (1)~(3)由图像可知,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AlCl3溶液中发生由Al3+→Al(OH)3→[Al(OH)4]-的转化,故A点表示Al(OH)3沉淀量最多,而B点表示Al(OH)3完全溶解,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Al(OH)3+OH-===[Al(OH)4]-。
(4)当NaOH不足时,V(NaOH)=(0.39 g÷78 g·mol-1)×3÷2 mol·L-1×103 mL·L-1=7.5 mL;当NaOH相对过量时,Al3+全部生成Al(OH)3后,又部分溶解。据A点,n[Al(OH)3]=0.01 mol,溶解0.005 mol Al(OH)3需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0.01 mol×3+0.005 mol)÷2 mol·L-1×103 mL·L-1=17.5 mL。
[答案] (1)生成Al(OH)3沉淀的最大值
(2)Al(OH)3沉淀完全溶解于NaOH溶液生成Na[Al(OH)4]
(3)Al3++4OH-===[Al(OH)4]-
(4)7.5 mL或17.5 mL
上述例题中:
(1)所用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若用“氨水”代替“NaOH溶液”,则Al(OH)3沉淀质量与所滴加氨水的体积(mL)关系图像是怎样的?
[解析] (1)由A点Al(OH)3质量最大,可知n(AlCl3)=n[Al(OH)3]=0.01 mol,c(AlCl3)==0.5 mol·L-1。
[答案] (1)0.5 mol·L-1
(2)
1.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若恰好使SO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A.Al3+       B.Al(OH)3
C.[Al(OH)4]- D.Al3+和Al(OH)3
C [2Ba(OH)2+KAl(SO4)2===2BaSO4↓+K[Al(OH)4]。]
2.下列各组试剂,不论以何种方式混合均无法得到Al(OH)3固体的是(  )
A.Na[Al(OH)4]溶液与盐酸
B.NaOH溶液与AlCl3溶液
C.铝与NaOH溶液
D.氨水与明矾[KAl(SO4)2]溶液
C [A项,Na[Al(OH)4]溶液与适量的盐酸反应可得到Al(OH)3;B项,AlCl3溶液与少量的NaOH溶液反应可得到Al(OH)3;C项,只能得到[Al(OH)4]-;D项,能得到Al(OH)3。]
1.镁铝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被广泛应用的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较小 D.强度较高
B [题目中已指出镁铝合金坚硬(强度较高)、轻巧(密度较小)、洁净(不易生锈)等性质,即可分析判断“导电性好”与上述用途无关。]
2.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于熔化烧碱的坩埚,可用Al2O3这种材料制成
B.铝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是因为其表面覆盖着一层氧化铝薄膜
C.氧化铝是一种难熔物质,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料
D.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可用于制胃药
A [Al2O3可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故熔化烧碱不能用Al2O3坩埚。]
3.下列有关Al与NaOH溶液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是还原剂,其氧化产物是Na[Al(OH)4]
B.NaOH是氧化剂,其还原产物是H2
C.Al是还原剂,H2O和NaOH都是氧化剂
D.水是氧化剂,铝被还原
A [Al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金属铝和水先反应生成Al(OH)3和H2,再是Al(OH)3和NaOH发生反应生成Na[Al(OH)4]。铝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NaOH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Al(OH)3沉淀中滴加盐酸:
Al(OH)3+3H+===Al3++3H2O
B.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
2Al+2OH-+6H2O===2[Al(OH)4]-+3H2↑
C.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
Al3++3OH-===Al(OH)3↓
D.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2Al3++3H2O
C [AlCl3和氨水的反应为:Al3++3NH3·H2O===Al(OH)3↓+3NH。]
5.分析下图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
已知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单质。
(1)写出B、D的化学式:B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离子方程式: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O2(足)→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化学方程式E→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又叫________反应。
[解析] 地壳中含量前4位元素依次为O、Si、Al、Fe,故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E为Al,进而推知A为Al2O3、B为Na[Al(OH)4]、C为AlCl3、D为Al(OH)3。
[答案] (1)Na[Al(OH)4] Al(OH)3
(2)Al3++3NH3·H2O===Al(OH)3↓+3NH
[Al(OH)4]-+CO2===Al(OH)3↓+HCO
(3)2Al+Fe2O3Al2O3+2Fe 铝热
课件50张PPT。第4章 材料家族中的元素第2节 铝 金属材料
课时1 铝与铝合金铜氧硅银白软小金银高小白 白色胶状 净化 铝的化学性质 “铝三角”的转化关系及应用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2 金属与金属材料
目标与素养:1.了解金属材料及金属的通性。(宏观辨识)2.掌握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观念)
一、金属与金属材料
1.金属分类
冶金工业上将金属分为黑色金属——铁、铬、锰以及它们的合金;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及其合金。
2.金属的通性
(1)物理性质。
①状态:常温下,除了汞是液体外,其余金属都是固体。
②颜色:除金、铜外,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
③大多数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2)化学性质。
①主要化合价为+1价、+2价、+3价。
②反应中的性质: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
3.重要的黑色金属材料——钢铁
(1)铁合金——钢铁。
钢铁是铁的合金的总称,通过降低合金中碳元素的含量,并增加硅、锰等元素,可以把生铁转化成钢,改善铁的性能。
(2)不锈钢:在普通钢的基础上,加入铬、镍等多种元素炼成的钢材,它具有不生锈的特性。
二、几种有色金属材料——金、银、铜
1.金、银、铜的重要物理性质



颜色
黄色
银白色
紫红色
硬度


较小
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金、银、铜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导电、导热性最好的是银,延展性最好的是金
 铝、铁等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远大于铜。为什么人们使用铜器的历史更长久?
【提示】 铝、铁等均为较活泼的金属,难以冶炼,所以使用历史较短。而铜的熔点较低,冶炼方便,所以成为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最早使用的金属。
2.铜单质及其化合物
(1)铜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2)铜的化合物。
①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分解。
a.化学方程式为4CuO2Cu2O+O2↑;
b.现象:黑色物质变成红色。
②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a.俗名胆矾或蓝矾;
b.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
c.现象:蓝色物质变成白色。
微点拨:(1)CuSO4不能用作干燥剂。
(2)铜盐溶液的蓝色常用于鉴别Cu2+的存在。
3.几种新型金属材料
(1)铀(U)用作核电厂反应堆的核燃料。
(2)镅(Am)在烟雾探测器中用作烟雾监测材料。
(3)钛(Ti)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是一种“亲生物金属”。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黑色金属通常都为黑色。 (  )
(2)生铁比钢的含碳量高。 (  )
(3)因为Cl2比S的氧化性强,所以Cu与之反应,前者生成CuCl2,后者生成Cu2S。 (  )
(4)可以用浓HNO3除去铜表面的铜绿。 (  )
[答案] (1)× (2)√ (3)√ (4)×
2.下列金属属于黑色金属的是(  )
A.Al        B.Fe
C.Pb D.Cu
[答案] B
3.Cu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常伴随着颜色的变化,下列符合黑色→红色变化的是(  )
A.Cu(OH)2―→CuO
B.Cu―→Cu2S
C.Cu2(OH)2CO3―→CuO
D.CuO―→Cu2O
[答案] D
常见金属与酸反应规律
1.定性规律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K→Pb
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和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生成H2。
(2)Al、Fe
遇强氧化性酸,如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发生钝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金属与酸继续反应。
(3)Cu→Ag
和强氧化性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4)Pt→Au
只和强氧化性混合酸(浓硝酸、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后称为王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定量规律
金属与酸反应生成H2实质:M+nH+===Mn++H2↑。
【典例1】 由锌、铁、铝、铜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则混合物可能是(  )
A.锌、铁     B.铁、铝
C.铁、铜 D.铜、锌
B [由题意知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失去1 mol电子所需金属的质量为10 g,铜与盐酸不反应,而其他三种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1 mol电子,消耗的质量分别为Zn~32.5 g,Fe~28 g,Al~9 g,其中只有Al的质量小于10 g,故一定含铝。]
上述例题中:
(1)等物质的量的四种金属分别投入足量盐酸,产生H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
(2)四种金属分别投入足量盐酸,产生等量的H2时,耗损质量最少的是________。
[答案] (1)铝 (2)铝
1.等量的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水蒸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则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
A.1∶1 B.3∶4
C.2∶3 D.4∶3
B [由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3Fe+4H2O(g)Fe3O4+4H2,可知B项正确。]
2.甲、乙、丙、丁、戊分别是Cu、Ag、Fe、Al、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
(1)甲、丙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
(2)乙与丁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丁
(3)丙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
(4)丙、戊能被浓硫酸钝化
由此判断甲、乙、丙、丁、戊依次为(  )
A.Al、Cu、Mg、Ag、Fe
B.Mg、Cu、Al、Ag、Fe
C.Mg、Ag、Al、Cu、Fe
D.Fe、Cu、Al、Ag、Mg
B [(1)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氢前面的金属,甲、丙为Fe、Al、Mg三者之中的两种;(2)可得出乙比丁活泼的结论;(3)只有Al与强碱反应能放出气体,所以丙为Al;(4)能被浓硫酸钝化的为Fe、Al,由此可推断出戊为Fe;则由(3)(4)可知(1)中Fe、Al已排除,即甲为Mg,则(2)中乙为Cu,丁为Ag。]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铜的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反应
O2
O2+2Cu2CuO(黑色)
S
S+2CuCu2S(黑色)
Cl2
Cl2+CuCuCl2(棕色烟)
与金属阳离子反应
Ag+
2Ag++Cu===Cu2++2Ag
Fe3+
2Fe3++Cu===Cu2++2Fe2+
与强氧化性酸反应
稀硝酸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浓硫酸
2H2SO4(浓)+CuCuSO4+SO2↑+2H2O
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2Cu+CO2+H2O+O2=== Cu2(OH)2CO3(铜绿)
2.氧化铜和氧化亚铜
名称
氧化铜
氧化亚铜
颜色
黑色
红色
与酸反应
CuO+2H+=== Cu2++H2O
Cu2O+2H+=== Cu2++Cu+H2O
与H2反应
CuO+H2 Cu+H2O
Cu2O+H22Cu+H2O
转化关系
4CuO2Cu2O+O2↑
3.铜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铜盐溶液呈蓝色。常见的铜盐为硫酸铜,白色粉末状,溶于水或形成蓝矾(或胆矾)晶体后呈蓝色,利用此性质来检验H2O。
(2)化学性质。
①与碱反应:Cu2++2OH-===Cu(OH)2↓(蓝色絮状沉淀)。
②与H2S(或S2-)反应:
Cu2++H2S===CuS↓+2H+(CuS为不溶于酸的黑色固体)。
【典例2】 铜是生命必需的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的生产和使用对国计民生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完成(1)~(3)题。
(1)在西汉古籍中曾有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即:曾青(CuSO4)跟铁反应就生成铜]。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请写出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层铜绿可以用化学方法除去。试写出除去铜绿而不损伤器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试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铜常用于制造货币(铜的熔点是1 183.4 ℃,铁的熔点是1 534.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Fe+CuSO4===FeSO4+Cu。
(2)2Cu+O2+H2O+CO2===Cu2(OH)2CO3;要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考虑选择酸,强氧化性酸能和裸露的铜继续反应,而盐酸不和铜继续反应,并且盐酸具有挥发性。有关方程式如下: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
(3)根据题给信息以及制造货币的实际需要,选择铜制造货币是因为铜的熔点比较低,容易冶炼铸造成型;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
[答案] (1)Fe+CuSO4===FeSO4+Cu
(2)2Cu+O2+H2O+CO2===Cu2(OH)2CO3
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
(3)选择铜制造货币是因为铜的熔点比较低,容易冶炼铸造成型;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
1.在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情况,下列反应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
B.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C.过量的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D.过量的氢气与氮气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反应
A [A项,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铜过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逐渐变为稀硝酸,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最后硝酸能完全反应。]
2.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反应:2Cu+===Cu2++Cu。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由于反应温度不同,可能产生Cu或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某同学对某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红色固体产物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加入试剂
稀硫酸
浓硫酸并加热
稀硝酸
浓硝酸
实验现象
红色固体不反应
无色气体
无色气体、蓝色溶液
红棕色气体、蓝色溶液
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  )
A.是Cu
B.是Cu2O
C.一定有Cu和Cu2O
D.一定有Cu2O,可能有Cu
A [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Cu2O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u和Cu2+,而向该红色固体中加入稀硫酸后红色固体不反应,故该红色固体中不存在Cu2O,全部为Cu。]
1.以下四种金属中属于有色金属的是(  )
A.铁    B.铬    
C.锰     D.铜
D [铁、铬、锰属于黑色金属。]
[教师备选] 人类利用几种金属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  )
A.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B.金属的熔沸点高低
C.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D.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C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在给出的金属中使用时间最晚,A项错误;金属的熔点高低顺序为Fe>Cu>Al,B项错误;金属使用的先后与导电性无关,D项错误。]
2.除去铁制品表面镀层金属铜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稀硝酸
C.浓硝酸 D.烧碱溶液
C [除去Cu且使Fe不参与反应,故选用浓硝酸,原因是常温下Fe遇浓硝酸发生钝化。]
3.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其阳离子只有氧化性
B.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为固体
C.含金属元素的离子都是阳离子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D [Fe2+具有还原性,A错;汞在常温下为液体,B错;MnO为阴离子,C错;Fe3+可还原为Fe2+,D对。]
4.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其反应为2CuFeS2+O2Cu2S+2FeS+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CuFeS2仅作还原剂,硫元素被氧化
C.每生成1 mol Cu2S,有4 mol硫被氧化
D.每有1 mol O2反应,反应共有2 mol电子转移
A [CuFeS2中Cu、Fe都为+2价,S为-2价,Cu被还原为Cu2S,部分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SO2;O2在反应后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SO2,因此可知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A项正确;Cu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项错误;每生成1 mol Cu2S,有1 mol S被氧化,C项错误;O2中O为0价,SO2中O为-2价,1 mol O2反应需得到4 mol电子;同时有2 mol Cu2+→Cu+,也需得到2 mol e-,故共需转移6 mol e-,D项错误。]
5.请写出实现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2Cu+O22CuO
②CuO+H2Cu+H2O
③CuO+H2SO4===CuSO4+H2O
CuO+2H+===Cu2++H2O
④CuSO4+2NaOH===Cu(OH)2↓+Na2SO4
Cu2++2OH-===Cu(OH)2↓
⑤Cu(OH)2+H2SO4===CuSO4+2H2O
Cu(OH)2+2H+===Cu2++2H2O
⑥Cu(OH)2CuO+H2O
⑦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⑧Fe+CuSO4===Cu+FeSO4
Fe+Cu2+===Fe2++Cu
课件48张PPT。第4章 材料家族中的元素第2节 铝 金属材料
课时2 金属与金属材料锰铁铬氧化汞银白+1价、+2价、+3价还原不生锈铁的合金碳硅、锰铬、镍金黄色银白色紫红色银黑红胆矾蓝矾蓝白钛(Ti)铀(U)镅(Am)常见金属与酸反应规律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五)
(建议用时:25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l2O3难溶于水,不跟水反应,所以它不是Al(OH)3对应的氧化物
B.因为Al2O3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它是碱性氧化物
C.Al2O3能跟所有的酸碱溶液反应
D.Al2O3能跟强的酸碱溶液反应
[答案] D
2.下列关于Al(OH)3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加热易分解
B.Al(OH)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
C.Al(OH)3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也能吸附色素
D.Al(OH)3既能溶于NaOH溶液、氨水,又能溶于盐酸
D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酸,也能溶于NaOH、KOH等强碱,但Al(OH)3不能溶于氨水等弱碱,Al(OH)3加热易分解。]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铝片上Al+2H+===Al3++H2↑
B.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
2Al+2OH-===2[Al(OH)4]-+H2↑
C.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D.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Al(OH)3+OH-===[Al(OH)4]-
D [A项,电荷不守恒;B项,得失电子不守恒,原子不守恒;C项,HClO为弱酸,不应拆成离子符号。]
4.用铝箔包装0.1 mol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  )
A.O2和H2的混合气体 B.1.12 L H2
C.大于1.12 L H2 D.小于1.12 L气体
C [Na与H2O可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0.1 mol Na反应可产生0.05 mol H2。铝箔可与反应产生的NaOH溶液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因此该实验产生的H2多于0.05 mol,体积大于1.12 L。]
5.下列物质①NaHCO3 ②Al ③Al2O3 ④Al(OH)3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A.③④ B.①③④
C.③ D.全部
D [NaHCO3+HCl===NaCl+CO2↑+H2O、NaHCO3+NaOH===Na2CO3+H2O;2Al+6HCl===2AlCl3+3H2↑、2Al+2NaOH+6H2O===2Na[Al(OH)4]+3H2↑;Al2O3+6HCl===2AlCl3+3H2O、Al2O3+2NaOH+3H2O===2Na[Al(OH)4];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H)4]。]
6.向一个铝制易拉罐中充满CO2,然后往罐中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严封罐口,不多会儿听到罐内“咔、咔”作响,发现易拉罐变瘪,再过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来。
(1)易拉罐变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易拉罐又鼓起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开始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罐内气压减小,外界气压将易拉罐压瘪。之后铝制的易拉罐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罐内压强又增大,易拉罐又重新鼓起。
[答案] (1)NaOH溶液吸收CO2,罐内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将易拉罐压瘪 CO2+2OH-===CO+H2O
(2)Al表面氧化膜溶解后,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H2 2Al+2OH-+6H2O===2[Al(OH)4]-+3H2↑
7.某无色透明溶液,跟金属铝反应放出H2,试判断下列离子:Mg2+、Ba2+、Cu2+、H+、Ag+、SO、SO、OH-、HCO、NO,何种离子能大量存在于此溶液中。
(1)当生成Al3+时,可能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生成[Al(OH)4]-时,可能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铝既能跟酸反应放出H2,又能跟碱反应放出H2。当生成Al3+时,说明溶液呈酸性,含有大量H+,则OH-、SO、HCO不能大量存在,NO也不能大量存在,因为H+、NO与Al反应不放出氢气;必须含有SO,保持溶液呈电中性;含SO,则不能含有Ba2+、Ag+;Cu2+为蓝色,不能大量存在,可能含有Mg2+。当生成[Al(OH)4]-时,说明溶液呈碱性,含有OH-,不能大量存在H+、Mg2+、Ag+、Cu2+、HCO,阳离子只能是含有Ba2+,则不含有SO、SO,可能含有NO。
[答案] (1)H+、Mg2+、SO
(2)OH-、Ba2+、NO
8.把5.1 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盐酸中,得到5.6 L H2(标准状况下)。试计算:
(1)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2)该合金中铝和镁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析] 设Mg、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Mg+2HCl===MgCl2+H2↑
1 1
x x
2Al+6HCl===2AlCl3+3H2↑
2  3
y  y
解得:x=0.1 mol y=0.1 mol
则m(Al)=0.1 mol×27 g·mol-1=2.7 g
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100%≈52.9%
n(Al)∶n(Mg)=1∶1。
[答案] (1)52.9% (2)1∶1
[等级过关练]
9.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H2SO4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4 B.2∶3
C.3∶2 D.4∶1
C [由化学反应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2Al+2NaOH+6H2O===2Na[Al(OH)4]+3H2↑,生成等量H2建立关系式:3H2SO4~3H2~2NaOH。]
10.A、B、C、D、E五种化合物,均含有某种常见金属元素,A中又含有钾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澄清溶液,C为难溶的具有两性的白色固体,E则易溶于水。

(1)写出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F→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C为难溶的具有两性的白色固体”,并且C是由B经加热得到的,可推测C为Al2O3,则B为Al(OH)3,进而得E为Na[Al(OH)4]。D为AlCl3,则A为K[Al(OH)4],F与Fe2O3高温得到C,此反应为铝热反应,F为Al。
[答案] (1)K[Al(OH)4] Al2O3 AlCl3 Na[Al(OH)4]
(2)[Al(OH)4]-+CO2===Al(OH)3↓+HCO
2Al+2OH-+6H2O===2[Al(OH)4]-+3H2↑
(3)2Al+Fe2O32Fe+Al2O3
Al(OH)3+NaOH===Na[Al(OH)4]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六)
(建议用时:25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不锈钢是在普通钢中加入了(  )
A.碳、硫       B.硅、锰
C.镍、铬 D.硅、铬
C [不锈钢是在普通钢中加入镍、铬以增强其化学稳定性和抗腐蚀性。]
2.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铜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最早使用的金属
B.金、银、铜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
C.铜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应用前景很广阔
D.铜是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有色金属
A [黑色金属材料及其合金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B项错误;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的为钛,C项错误;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D项错误。]
3.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属于合金
C.从广东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铝合金餐具
D.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低于纯镁
B [A项,不锈钢是在普通钢中加入Ni、Cr等元素,普通钢中含有碳元素,则不锈钢中也含有碳元素;C项,明代沉船上不可能存在铝合金餐具,原因是明代还未掌握铝的冶炼技术,且铝合金在海水中易被腐蚀。]
4.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其主要操作过程是(  )
A.在空气中燃烧
B.加适量稀硫酸、微热、过滤
C.加适量水、微热、过滤
D.加适量稀硫酸、微热、蒸发
B [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稀H2SO4时,CuO+H2SO4===CuSO4+H2O,过滤所得滤渣为铜粉。]
5.用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方面考虑,最好的方法是(  )
A.铜硝酸铜
B.铜硝酸铜
C.铜氯化铜硝酸铜
D.铜氧化铜硝酸铜
D [从环境污染方面考虑,A、B、C三项均有污染性气体产生。]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CuO与稀硫酸反应:CuO+2H+===Cu2++H2O
B.Cu2O与稀硝酸反应:Cu2O+2H+===2Cu++H2O
C.Cu(OH)2与盐酸反应:OH-+H+===H2O
D.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Cu2++2OH-===Cu(OH)2↓
A [B项,应为3Cu2O+14H++2NO===6Cu2++2NO↑+7H2O;C项,应为Cu(OH)2+2H+===Cu2++2H2O;D项,应为Cu2++SO+Ba2++2OH-===BaSO4↓+Cu(OH)2↓。]
[教师备选] 在c(Cu2+)=0.5 mol·L-1的溶液中,下列离子组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A.Na+、Fe3+、SO、OH-
B.H+、Fe2+、SO、S2-
C.Al3+、Mg2+、Cl-、NO
D.H+、Fe2+、NO、CO
C [A项,OH-与Cu2+、Fe3+不共存;B项,S2-与H+、Fe2+、Cu2+不共存;D项,CO与H+、Cu2+不共存,H+、Fe2+、NO三者不共存。]
7.金币、银币、铜币等货币在我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一位收藏家的家中,陈列了很多金属货币。
(1)其中有些货币表面是黑色,且有少量的绿色锈状物,则这肯定是________币,黑色物质是________,形成这种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绿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除去这些物质应选用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这枚金属币的真面目为________色。
(2)其中一枚是闪闪发光的黄色金属币,它肯定是________币,表面一直未被氧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金币、银币、铜币分别放到稀硝酸中浸泡,能溶解的是________,不溶解的是________,写出溶解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金、银、铜都属于不活泼金属,很稳定,因此,在历史上都曾经用作货币。其中,金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不与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在空气中更稳定;银较金活泼,可与硝酸反应;铜较银活泼,不仅能和硝酸反应,在空气中也容易与氧气等物质反应而“生锈”。
[答案] (1)铜 氧化铜 2Cu+O2===2CuO
Cu2(OH)2CO3 2Cu+O2+CO2+H2O===Cu2(OH)2CO3 稀盐酸 CuO+2H+===Cu2++H2O、
Cu2(OH)2CO3+4H+===2Cu2++CO2↑+3H2O 紫红
(2)金 金单质很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3)铜币、银币 金币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Ag+4HNO3(稀)===3AgNO3+NO↑+2H2O
8.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大量会污染环境的物质,为了保护环境,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必须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实验室设计了下列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保护环境。
(1)废液经操作①得到的沉淀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操作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废液中含有Fe3+、Cu2+、Ba2+三种金属离子,试设计处理该废液的实验方案。
[答案] (1)Ag、Cu、Fe (2)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
(3)Fe3++3OH-===Fe(OH)3↓
(4)

[等级过关练]
9.把a g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 g,则原合金中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9∶8 B.8∶9
C.1∶1 D.7∶3
A [反应前a g固体成分是铁、铝混合物,反应后a g固体成分为Fe2O3,可见Fe2O3中铁的质量就是原合金中铁的质量,氧的质量就是原合金中铝的质量。
n(Fe)∶n(Al)=2∶=9∶8。]
10.中学化学中有很多物质可以实现下图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其中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的产物已略去。液体B和C可能是单一溶质的溶液,也可能是纯净物。
(1)若A是一种紫红色金属,气体D能使品红溶液退色,加热时又恢复原色。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该气体D与另一种气体H混合后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W,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金属单质,D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能否是水________(填“能”或“否”)。
(3)若A是金属单质,D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液体C呈蓝色。
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②的任意一个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为紫红色金属,是Cu,D能使品红溶液退色,加热时又恢复原色,D为SO2。
(2)D是密度最小的气体,为H2,B若是水,则A是很活泼金属的碱金属,以钠为例,则液体C为NaOH溶液,NaOH不能再转化为单质钠,因此B不能是水。
(3)D是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D为NO,液体C呈蓝色,含有Cu2+,则反应①是Cu与稀硝酸的反应。
[答案] (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SO2+2H2S===3S↓+2H2O (2)否 (3)3Cu+8H++2NO===3Cu2++2NO↑+4H2O Cu2++Fe===Fe2++Cu(其他合理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