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直线和射线
一、教材 分析
《线段、直线和射线》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线和角》第32—34页的内容,教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能按要求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再通过“试一试”,“练一练”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征与区别,能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学会用字母表示线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重点是线段、直线和射线三者的区别与联系。难点是对直线、射线无限性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
五、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结合我班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创设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一个静悄悄的深夜,线的家族突然吵起来了,直线说:“我最厉害,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上通天,下接地。”射线也毫不示弱:“你有什么了不起的,连个端点也没有。”线段就更得意了:“我有两个端点,要多长有多长,人们呀,时时需要我。”原来是线段、直线、射线三兄弟在争论谁的作用最大。
同学们一边欣赏这个故事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德育教育,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你们觉得我们应该认识它们的什么?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思维和口头语言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时我再加以引导,整节课的要点就出来了。
(板书课题:线段、直线和射线)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线段的认识: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线段
在这里我会告诉学生紧绷的弓弦、人行横道线可以近似的看成线段。
提问学生:我们能不能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它们的长度是指哪一段?
学生肯定会回答能,并能讨论指出弓弦两端和人行横道线的两端之间的长度就是它们的长度。
接下来我会给同学们出示线段的平面图。
师:同学们,线段在平面上可以这样表示,大家来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征?生:是直的,两个点……师:它两端这两个点我们叫端点,它有几个端点?(两个)它的长度我们能测量吗?(能)
同学们说的同时我会板书
(板书:线段 有两个端点 可以测量)
(2)操作发现
让学生自己画出一条4CM的线段。这部分我会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总结并教授线段的画法和线段的表示方法。
先点一个点(A)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这个点,量出4CM点上另一个点(B)画出的线段可以记作:AB=4CM
直线的认识:
利用课件演示认识直线,
在这里我会先播放一段孙悟空变大金箍棒的动画视频。
师:同学们孙悟空的金箍棒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能回答:可以变大,可以变小。师:同学们,是不是只要孙悟空愿意,它就可以一直变大?(是)那就是说金箍棒可以“无限”变大。
在这里我通过同学们感兴趣的动画片帮助学生理解无限延伸的含义。
接下来我会出示以下课件,并讲授。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把这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我们就得到了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直线。
让学生通过看课件感知了把一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会得到一条直线。
师:那么,你认为直线有什么特征?
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同学们能够合作交流总结出以下认知:无端点、不可以测量、无限长。
(板书:直线 没有端点 不可以测量 无限)
设疑诱导 启发认知 直线和线段的关系
这部分我会提出问题:在直线上任取两点,这两点之间是什么?你认为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在利用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认知从直线上截取两点,就是一条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这样同学们就在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感悟了直线和线段的关系。
射线的认识:
直观演示 认识射线
在这里我会取出手电筒,让光线射向远方,师:同学们,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就可以近似的看做射线,射线在平面上这样表示,我们可以把一条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射线。
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 射线的特征
我会提出问题:你认为射线有什么特征?
经过思考、交流,学生能够自己总结概括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不可以测量、无限长
(板书: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
2、总结交流 巩固新知
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比较多,而射线又是学习角的基础,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这里我将先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三者之间的关系,再用表格的形式,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一个直观、清晰的理念。这样的设计清晰明了,便于学生掌握理解。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我将会按照先易后难,体现层次性的过程达到知识点的巩固,并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以下练习,达到对本节课的巩固。
(四)评价回顾 找到收获
数学课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要让学生通过评价活动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最后我利用三分钟时间,师生共同交流评价这节课自己的表现及收获。对于表现好的予以肯定,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七、板书设计
线段、直线和射线
线段 有两个端点 可以测量 有限的
直线 没有端点 不可测量
﹜无限的
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 不可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