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影子》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教材)
一、说教材
(一)教材出处、分析:
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太习以为常了。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但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变化,却往往被学生忽视。因此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发现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知道可以通过影子的变化来推断太阳的变化;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
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难点:分析影子变化的规律。
二、说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主要采取“启发引导——猜想——制定计划——模拟探究——思考——总结——拓展”,以我们的谜语为线索,充分客观条件,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谜语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
猜想是由问题直接推测结果的一种直觉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探究态度。在猜想时,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敬的,是负责任的态度。但是必须注重有根有据,科学猜想。
模拟探究,要求学生模拟生活实际中太阳的运动,观察影子的变化。模拟试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通过模拟的方法制成研究对象的模型,用模型来代替被研究对象,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实验研究。模拟探究是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探究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思考,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化学生的认识。
在拓展应用阶段同样是以学生为核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知识与生活间架起桥梁,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说学法
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运用联想、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以及动手实践、分析数据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激起学生学习人兴趣
以谜语导入,并与影子产生联系,引出课题。同时为下一步的探究奠定方向。在谜语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
知识铺垫,了解太阳的方向及高低变化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太阳的方向、高低变化,联系实际,学习知识。知道生活与科学是紧密联系的。
猜想,影子的变化
联系太阳的变化,猜想影子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内外相结合,要求猜想要有实际依据。注重课内观察与中长期观察相结合,要求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分组制定计划。科学课是由一个个的活动组成,制订研究计划是学生在解决科学问题时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它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前先思考,使活动的探究方法更科学、明确、清晰。
实验,探究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让学生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又是一门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实验活动,不仅符合儿童喜欢动手、尝试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儿童需要经过动作思维感知建立具体形象才能进行抽象思维的认识发展规律,对于科学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发现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整理我们的记录,分析处理数据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分析柱状图。注重学生观测记录与研讨相结合,意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自己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自己发现科学现象的规律。
扩展,联系实际
因为,科学课的探究内容很多是不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成的,在课的最后我将本课的探究活动拓展延伸到了课外,布置了让学生搜集、了解古代人民计时方法的作业,以此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把科学知识的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