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1 14:3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上述材料反映了
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B.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
C.异姓诸侯受到歧视 D.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
2.《庄子·天下》描述某一学派“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该学派是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3.古代著名诗僧齐己有一首诗:“烘焙几工成晓雪,轻明百幅叠春冰。何消才子题诗外,分与能书贝叶僧。”齐己诗中称赞的书写材料,其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哪个朝代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4.唐代岭南地区的草市称为“虚”,柳宗元记载道:“之虚所卖之”,“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据此可知岭南地区的草市
A.受到政府严格管理 B.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C.建在水运便利之处 D.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5.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理学与心学代表齐聚信州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陆九渊在会上批评了某位思想家的主张:“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以下属于陆九渊所批评的思想家的主张是
A.事异则备变 B.弱者道之用
C.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6.历史存留的一些信息或碎片,承载着文明进步的脚印,下表所列中国古代文明的信息,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蔡侯纸 隶书 耧车 州牧 水排

瓦子 参知政事 《萍洲可谈》 商业街 柳词

雕版印刷 安史之乱 釉下彩绘 俞大娘航船 坊市

刀形币 《周颂》 淬火工艺 司南 都江堰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7.据史籍记载:“延绥镇(明代北边九镇之一)兵马云集,全赖商人接济军需。每年有定额,往往招集山西商人,领认淮、浙二盐,输粮于各堡仓给(盐)引,然后前去江南盐运使司,领盐发卖,大获其利。”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
A.盐业官营制度的强化 B.重农抑商政策的消失
C.长城关市贸易的发达 D.晋商经营方式的灵活
8.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上述言论出自
A.《藏书》 B.《明夷待访录》 C.《日知录》 D.《船山遗书》
9.1942年10月,国民政府就晚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别与美、英两国进行谈判。美、英经过协商,主动提出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以下不属于中国与美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是
A.协定关税 B.拆除大沽炮台
C.在北京设立使馆区 D.割让辽东半岛
10.清末部分华人满怀激情返回祖国创办实业,然而实际情形却是“虽率以工艺起家,而侨居既久,于祖国之振兴工艺诸端,鲜或措意及之。且以醉心虚荣之故,颇有被人愚弄,而至倾家荡产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华侨对于祖国建设缺乏诚意 B.中国近代化进程步履蹒跚
C.实业救国之路任重道远 D.华侨对国情认知并不透彻
11.1928年,兰州市召开了放足运动会,除散布印刷品并讲演外,更由小学生演新剧《天足》,唱《天足歌》,以资宣传。又有兰州东关周姓夫妇,因周姓童养媳缠足,致该媳脚趾堕落三个,当令该夫妇肩背旗一面,上书缠足痛苦,带领童养媳游行各街市及会场示众。会后,自愿放足妇女甚多。这说明
A.土洋并存是近代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B.兰州地区最早开始了移风易俗
C.民国时期迫令放足运动效果明显 D.宣传活动有助于社会习俗变化
12.某次会议后,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这次会议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最终胜利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决定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D.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3.1992年7月23日,国务院发布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以解决“半计划、半市场”的“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有利地增强了改革开放
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序幕
14.美国宪政奠基者亚当斯(1735—1826年)认为:古代雅典的历史“对于我们的国人来说,就好比是大陆人所说的许多家庭拥有的‘梳妆室’,里面有许多用来反观自己的镜子”。据此可知,亚当斯
A.重视从历史中寻找参照和启迪 B.认为美国是雅典民主的直接继承者
C.强调雅典民主影响深远和持久 D.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重大缺陷
15.“这是个受无知和迷信牵制的世界。社会有两股非理性的强大势力,一是教会,即天主教廷;二是国王,那位绝对专制的一国之君。他们的地位之所以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人民的无知。”这是某学者对欧洲某一时期的社会现状的评述。为此,欧洲社会兴起
A.启蒙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文艺复兴运动 D.智者运动
16.“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它不仅表现在文学领域,还影响了音乐、美术、哲学等众多领域。以下作品符合该风格的是
A.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B.司汤达《红与黑》
C.柴可夫斯基《睡美人》 D.凡·高《向日葵》
17.19世纪70年代,郭嵩焘以公使的身份考察英法,在日记中描述了一则见闻:“电线转至数十百重,置铁条其中,引电气过,则铁条即变为吸铁,既过,则仍为常铁也”。该见闻所述现象
A.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B.奠定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指导了蒸汽机车的制造 D.解决了汽车的能源问题
18.“显然,这是人类意识在劳动方面的巨大觉醒。这只有在工人觉得自己是主人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才有可能。”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描述的可能是
A.撒切尔时代的英国 B.斯大林时代的苏联
C.罗斯福时代的美国 D.阿登纳时代的联邦德国
19.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欧洲支配地位的结束是因为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某国际会议作出了以下决议:1、成立联合国代替国际联盟。2、苏联可得到波兰东部一些土地作为报酬。3、通过了在1944年5月1日以前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4、苏联承诺,在对德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但要求以获得整个库页岛为回报。该国际会议召开地位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1.詹天佑的一生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以下属于他的贡献的是
①亲自督办川粤汉铁路 ②支持保路运动 ③任交通部技监 ④主持修建唐胥铁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22.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坚持为无产阶级革命奔波,为此遭到欧洲多国政府驱逐。他曾发出如下警告:“我们铁面无情,但也不向你们要求任何宽恕。当轮到我们动手的时候,我们不会用虚伪的词句来掩饰恐怖的手段”。这段话发表在下列哪份文献上
A.《共产党宣言》 B.《新莱茵报》
C.《资本论》 D.《<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23.故宫的建筑形制严格按照封建宗法礼制来设计建造,如宫殿顶盖的形制、台基的层次、御路石的铺设等等无不如此。下图所示为故宫某处建筑群,其中解说有误的是
A.这是前朝三大殿,是故宫的政治中心
B.建筑①的宫殿又被称为金銮殿
C.建筑②用于大臣在上朝前作短暂休息
D.清代皇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于③处赐宴外藩、王公
24.在欧洲,有一座教堂被称为“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梵帝冈罗马教皇的教廷”,它位于梵蒂冈,是目前世界第一大教堂,也是文艺复兴运动带给罗马的伟大建筑物。它是
A.佛罗伦萨大教堂 B.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C.西斯廷教堂 D.圣彼得大教堂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8分,26题18分,27题16分,共52分)
25.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传播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经济之压迫,致吾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己。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1924年的新内涵。结合史实说明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革命的新发展。(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打破日本“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的幻想的事件是什么?“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确立的过程。(6分)
26.冲突与合作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这些病菌杀死了大多数印第安人和他们的领袖,消磨了幸存者的士气,从而削弱了对欧洲人的抵抗。
——摘自[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材料二 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因为美洲大陆的种植园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后来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出售。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非洲。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自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印第安人”名称由来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欧亚大陆的病菌被带到美洲大陆的后果。 (4分)
(2)亚当斯密认为“拥有美洲殖民地且能直接与东印度进行贸易的国家享受着这一巨大的贸易的全部荣耀与光辉”。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洲际贸易发展起来的政策因素并谈谈欧洲的扩张对人类命运的影响。 (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背景及其发展前景。(8分)
27.(16分)美国独立和德国统一是世界近代史上的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美国
近代德国
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独立;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向丹麦发动战争,第一次王朝战争;
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第二次王朝战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第三次王朝战争;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整理自乔明顺《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致力于把德国的精力限制在欧洲大陆,并通过精心建立一个制约性的同盟体系来维护帝国的安全。……俾斯麦在1890年因与德皇意见不合被罢免后,德皇威廉二世认为德国“领土太小”,“缺乏空间”。他说:“巨浪在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国门,并且催促着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维持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盛顿会议通过国际协议实现了英美海上霸权的转移。
——节选自朱东来《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德国建立近代国家的不同道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10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述①19世纪末德国外交政策发生转变的内容以及英国应对这一转变所采取的具体外交行动。②英美海上霸权转移的“协议”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一协议签订的国际背景。(6分,不作阐述者,不得分)
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B
B
C
D
D
B
D
A
D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A
A
A
B
B
C
D
C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5题18分,26题18分,27题16分)
25.(18分)
(1)新内涵:对外反帝(1分),对内各民族平等。(1分)
新发展:北伐战争(2分),收回九江、汉口英租界(2分),打击了帝国主义。
(2)淞沪会战(2分)政治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2分);军事上,正面战场大规模会战和敌后战场相配合。(2分)(答具体会战、百团大战、少数民族武装等可酌情给分)
(3)过程:①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②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每点2分,共6分)
26.(18分)
(1)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分)
印第安人大批死亡,美洲文明被破坏,间接引起了黑奴贸易。(3分)
(2)殖民扩张政策、重商主义。(2分)
一方面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4分)
背景: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4分,任意两点得满分)
发展前景:有利于沿线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稳定。(4分,任意两点得满分)
27.(16分)
(1)不同道路:美国通过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赢得了民族独立,颁布1787宪法,建立近代国家;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形成近代国家。(6分)
差异: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皇帝掌握国家大权。(4分)
(2)选择阐述①
内容:由建立欧洲大陆同盟到追求世界霸权。(2分)
外交行动:英国调整了与法国、俄国的关系,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国、俄国签订协约,组建了协约国军事集团。(4分)
选择阐述②
内容: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2分)
背景:美国希望扩大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因此需要限制日本的扩张;美、英、日等国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4分,如答“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不给分,答“华盛顿会议召开,《四国条约》签署”可给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