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中学2019年下学期10月阶段考试卷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就论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而言,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当是
A.古籍的记载 B.实物史料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
2.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下列对右图所示四个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处运河起到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
②处水利工程为郑国渠
③处是大将军蒙恬收复并在此设置九原郡
④在该地开辟“五尺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有关表述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公元前230年的某一天,一官员上朝见到嬴政后高呼大王
B.公元前220年,太仆张某奉秦始皇之命购买上等良马
C.公元前216年某月,李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守,负责该郡的民政、军事和监察
D.公元前206年某月,身在咸阳的方某用小篆给家人写了封平安信
4.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了电视剧《贞观长歌》,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
A.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B.唐玄奘西行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册封藏族地区的活佛
5.唐太宗统治时期,在鸿胪寺经常可以看到的人是
A.宗教人士 B.各国使者 C.少数民族首领 D.各地学子
6.贞观四年,唐太宗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某大臣提出“……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后
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唐太宗卒用其策。这一争论
最有可能是
A.讨伐西突厥政权问题 B.吐蕃王朝和亲问题
C.东突厥部众归附问题 D.印度佛教东传问题
7.中国自秦代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机构中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相关的
是 ①秦代的道 ②唐代的鸿胪寺 ③唐代羁縻府州 ④元代宣政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③
8.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唐高祖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妹;唐太宗的母亲窦
氏、皇后长孙氏、唐睿宗的皇后窦氏,都是鲜卑人后裔。这说明
A.唐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B.鲜卑人是唐朝的统治民族
C.唐朝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D.唐朝对鲜卑实行和亲政策
9.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
C.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D.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0.在削平三藩、统一台湾后,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最终中俄双方签订《尼
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雅克萨
位于右图中
11.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以下史实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平定三藩之乱 ②统一台湾 ③击溃噶尔丹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12.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
环节。下列情况属于史学研究的“历史解释”的是
A.修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等其他徭役,每年征发200万人
B.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与分封制相比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D.1684年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
13.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孔子
A.培养君子的教育目标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D.言传身教的教育原则
14.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15.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以下主张不能反映“仁”的思想的
是
A.苛政猛于虎 B.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6.冉雍很有德行,但他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孔子却认为神明也不能剥夺他的受教
育的机会。这主要反映了孔子的什么主张
A.过犹不及 B.因材施教
C.学在官府 D.有教无类
17.《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家学派的基本文献,后来被
称做“六经”。下列选项对“六经”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孔子整理和修订了“六经” B.“六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C.“六经”即“六艺” D.“六经”后来只有“五经”
18.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生平事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求学雅典阿卡德米学园 ②任教马其顿王室
③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 ④确定了哲学研究对象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 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19.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人都出生在贵族家庭 B.两人都反对两个极端
C.两者都主张以德治国 D. 都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
20.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
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A.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B.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C.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D.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21.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他也犯过无知的错误。他
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多。亚里士多德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
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他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B.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他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 D.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22.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
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
①克伦威尔已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 ②护国主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克伦威尔严格遵守了共和国原则 ④克伦威尔以此建立了个人独裁统治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华盛顿说:“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
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首任总统后改善与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B.领导独立战争期间力主与英国和谈
C.欧洲英法开战之际宣布“严守中立”政策
D.告别演说告诫不要感情用事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
24.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B.1787年宪法的颁布
C.《独立宣言》的颁布 D.第一届联邦政府的成立
25.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强化君主制度,此后俄德意均保留君主制
B.重创俄国势力,使它向西扩张受到遏制
C.刺激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兴起提供了重要条件
D.以武力及法典推广法国大革命的观念
26.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7.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2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的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B.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C.反对封建制度 D.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29.孙中山说:“……中国革命六年之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上最大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并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①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②完成了民主革命思想向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 ③把不同性质的革命混为一谈 ④对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有正确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30.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③为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④在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始终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10分)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根据他们的历史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封建帝王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何新的特点?(4分)
(2)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秦始皇统治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唐太宗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思想是什么?请列举其改善民生有利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6分)
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托;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托;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托。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三 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亚里士多德对“政体”分类执行的标准。(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治国主张。(2分)
(3)结合所学,指出他们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相似点,教育内容的不同点。(6分)
33.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在登上法国权力巅峰时深深懂得:要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力,使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稳定有序,确保法国在欧陆的优势地位,就必须在因连年的社会动荡而有如一盘散沙的“法国土地上投入一些大块花岗石”,以夯实地基。这些“花岗石”就是包括政治机构的重组、社会经济的重建以及文化教育的重振在内的一系列内容建设。不容否认,拿破仑以制度创新、秩序和稳定为政策基点的内政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令人赞叹。
——摘编自《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
材料二 如何评价拿破仑及其帝国?围绕这一问题,将近2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与各式人等可谓做足了文章。其中,既有人用最动听的言辞赞美他,也有人用最恶毒的语言诋毁他。具体地说,拿破仑既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给法国造成了惨重的灾难,他在把欧洲闹得天翻地覆的过程中,始则是旧制度的破坏者与各国人民的解放者,后来却蜕变为有无限征服野心的侵略者。
——据吕一民《法国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从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和宗教等角度指出拿破仑如何为法国夯实地基?简要概括拿破仑这些措施的进步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拿破仑既是解放者又是侵略者。(4分)
34.(10分)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孙中山及甘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 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清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1925 年 3 月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但孙为进步奠定了基 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上继其遗业。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19,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甘地把历史上自发的非暴力抗争,不仅发展成大规模发动民众的现代政治手段, 也发展出相应的一套理论,最后也确实成为达到印度独立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 历史上传为“佳话”。 但对甘地非暴力思想也有不同意见。印度另一位政治领袖真纳就认为甘地改变了国大党 成立的初衷。在非暴力不合作的口号下,国大党发动群众斗争,最终伤害的可能是印度 的长远利益和民众利益……(家庭纺织运动)要求全国民众回归土布手摇纺车时代,尽烧 价廉物美的洋布,最后实在无法推行,不了了之。
——摘编自林达《历史在你我身边》
(1)为“超越狭隘的种族诉求”,孙中山先生作了怎样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先生晚年为“进步”奠定了怎样的基础?(6 分)
(2)根据材料二,对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认识①推动印度独立,产生较大积极影响; ②
政治上和经济上伤害了长远利益和民众利益,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认识谈谈自己的理
解?(4 分)
东阳中学2019年下学期10月阶段考试卷
(高二历史)
1-10 BCCDB CBCBB
11-20 CBCAC DCBBC
21-30 ACBCD ACDAA
31.(1)秦始皇: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新纪元(1分)
唐太宗: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繁盛时期 (1分)
康熙帝: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分)
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1分)
(2)秦始皇:暴政激化社会矛盾,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2分)
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1分)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答出3点即可3分)
32.(1)标准:执政者的人数、维护的利益群体。(2分)
(2)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亚里士多德主张以法治国。(2分)
(3)思想:都提倡中庸之道。
教育:都积极办学(孔子首创私学,亚里士多德创办吕克昂学园)。(2分)
教育内容:孔子以六经(或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伦理规范,相对忽视自然科学的教育;(2分)亚里士多德讲授哲学、生物学、物理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等科学知识,既有人文科学又有自然科学,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结合。(2分)
33.(1)政治方面:建立帝制,强化专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
经济方面: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宗教方面:宗教宽容,承认天主教为国教;
军事方面: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
法律方面:颁布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6分)
(2)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促进了欧洲大陆人民的觉醒,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但他的后期战争旨在扩大统治范围,发展霸权利益,具有侵略性和争霸 (4 分)
34.(1)努力: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提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3 分)
奠基:孙中山晚年主持召开中 国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三大政策,积极促成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 创办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军事人才。(3 分)
(2)①唤醒了(激发了)民众抗争意识,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印度实现独立奠定了基础, 创立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非暴力斗争思想也成为全世界的精神财富。)
②群众运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印度的制度建设和社会稳定。家庭纺织运动在抵制经济侵略的同时也违背了工业文明的发展潮流。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