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测评(四)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新疆某河流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河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积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2.关于该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明显冬汛 B.流量大
C.无明显汛期 D.有断流现象
1.B 2.D [第1题,据题意,图中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的新疆,流量较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可判断出该河流量受气温的日变化影响明显,故补给形式为冰川积雪融水,白天气温高融化量大,补给河流多,流量大;夜间气温低融化量小,补给河流少,流量小。第2题,结合上题答案,图中河流流量小,以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可推测该河流在冬季由于气温低,有断流现象。]
下图为某河流及其上的一座桥梁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三角指示枯水期河流水位,虚线为地下水水位,此时( )
A.此段河水向南流 B.该地水循环最活跃
C.地下水补给河水 D.河水含沙量最大
4.在历史记录上,桥梁的B侧比A侧重修的次数多,主要原因可能是B侧( )
A.河水堆积作用强 B.河水侵蚀作用强
C.地壳运动剧烈 D.矿产开采量大
3.C 4.B [第3题,图中三角指示枯水期河流水位,虚线为地下水水位。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地下水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水,河流含沙量较小,该河流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无法确定,其流向也无法确定,此时地下水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河流处在枯水期,该地水循环不活跃。第4题,在历史记录上,桥梁的B侧比A侧重修的次数多,主要原因可能是B侧河水侵蚀作用强。地壳运动剧烈会影响到整个河岸,由现有图文信息无法判断矿产开采量大小。]
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回答5~7题。
5.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 )
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6.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 )
A.台风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对流雨
7.该河流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南地区
5.B 6.B 7.B [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河流有两个汛期,一个是春汛,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一个是夏汛,主要是雨水补给。第6题,我国北方夏季降雨,主要是锋面雨带移动到此地形成的降雨,故应该为锋面雨。第7题,从河流月均流量和含沙量变化来看,该河流在春季和夏季有汛期,同时夏季含沙量大,应为我国华北地区的河流,其春汛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东北的河流尽管春汛和夏汛明显,但含沙量小。]
下图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皆为5米,甲处为城镇。读图回答8~9题。
8.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 )
A.1.5米 B.2.5米
C.7.5米 D.8.5米
9.图中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
A.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B.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C.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8.C 9.B [第8题,读图,等高距是5米,河流只能形成在山谷中,所以甲处水井地面海拔是55米,根据等值线递变规律,潜水面海拔在47~52米之间,所以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是3~8米。第9题,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以判断河流水位高于两侧的潜水水位,所以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11.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10.C 11.B [第10题,从图中可知,该地降水较少,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下,夏季气温高,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河流径流深度大,远远大于降雨量,最有可能是因为气温高,冰雪融水补给河流造成的。第11题,由降水量和气温分布,判断该流域位于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我国西北部地区,地表风沙大,山麓地区受地下水和冰雪融水影响,山麓青青草。柑橘生长于亚热带地区,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甲)和某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图乙)。回答12~13题。
甲 乙
12.图甲中洋流( )
A.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加快
B.导致沿岸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C.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D.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
13.有关图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索马里洋流是暖流
B.驱动索马里洋流的是盛行西风
C.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是因为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D.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7月份较1月份多
12.C 13.D [第12题,据图甲分析可知,图中洋流位于北半球,是寒流,自北向南流,会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减慢,A项错;寒流会导致沿岸地区气温下降、降水减少,B项错;寒流经过的海域附近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C项对;该洋流流向低纬度海区,不能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D项错。第13题,索马里沿岸受季风影响形成季节性洋流,冬季自北向南流,为暖流;夏季自南向北流,为寒流。由此可知,A、B两项错误。夏季,索马里沿岸因出现上升补偿流,海洋底部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形成季节性渔场。]
下图所示区域在18°S太平洋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读图回答14~15题。
14.下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上图中L处的洋流与下图中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15.下列对L洋流沿岸地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沿岸以沙漠为主,植被稀少
B.附近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C.秘鲁首都是闻名的“无雨城”
D.空气干燥,雨雾很少
14.B 15.D [第14题,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判断,图示大陆西岸为南半球寒流。而从图示等温线分布分析,图B为南半球的寒流;而图A为北半球的寒流;图C为北半球的暖流;图D为南半球的暖流。第15题,寒流对沿岸气候起着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沿岸以沙漠为主,植被稀少;图示沿岸有上升流,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秘鲁首都受寒流和地形的影响,降水少,形成闻名的“无雨城”;而秘鲁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多雾。]
下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洋生物有着重要影响。读图回答16~18题。
16.图中洋流是( )
A.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暖流
B.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暖流
C.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寒流
D.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寒流
17.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冬暖夏凉 D.温和多雨
18.该海域存在一大型渔场,与该渔场形成有关的盛行风是( )
A.东南信风 B.东北信风
C.西风 D.极地东风
16.C 17.B 18.A [第16题,根据洋流的一般规律判断: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运动方向,可知图中洋流是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加可知,该洋流是由水温较低的海域流向水温较高的海域,应该是寒流。第17题,根据洋流的性质可知,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该洋流影响下的沿岸地区降水较少,故排除选项A、D;由图中纬度可知,该洋流影响的沿岸地区位于13°S~22°S,属于热带地区,故该洋流影响的沿岸地区气候应该是炎热干燥。第18题,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可知,在赤道与30°之间是信风带,而且南半球的信风方向是东南风,由于图示区域位于13°S~22°S,所以与该渔场形成有关的盛行风是东南信风,故选项A正确。]
洋流可以影响海水的温度,从而导致海水表面水温等温线发生变化,若下图海水表面水温仅考虑洋流的影响。读图回答19~20题。
19.如果海水表面水温等温线如实线所示,且a=20,b=18,该现象发生在大西洋,那么流经该海区的洋流是( )
A.西风漂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巴西暖流 D.加那利寒流
20.如果海水表面水温等温线如虚线所示,且c=17,d=15,那么其沿岸可能会形成(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19.C 20.C [第19题,a线水温高于b线水温,即该海域越向北水温越高,说明位于南半球,排除B、D两项;受洋流影响,该海域等水温线向低温方向凸出,说明在此洋流影响下,该海域水温高于同纬度其他海区水温,说明该洋流为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答案为巴西暖流。第20题,结合上题分析,若c水温高于d,则该海域洋流为南半球的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受其影响,中低纬大陆西岸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读印度洋某海域及马六甲海峡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图示时段最可能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1月—次年2月
22.7月,图中R处的天然橡胶运往我国上海,货轮经过马六甲海峡时( )
A.逆风逆水 B.顺风顺水
C.无风顺水 D.无风逆水
21.D 22.C [第21题,北印度洋海域盛行季风洋流。5—9月,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10月—次年4月,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第22题,7月,北印度洋海域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海水整体上由西向东流,使马六甲海峡海水整体上由西北流向东南;但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风力微弱或无风。]
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下面23~25题。
23.E处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 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窄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是受到( )
A.暖流影响 B.海陆分布影响
C.大气环流影响 D.寒流影响
24.F处气候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降水
C.地形 D.洋流
25.M处为非洲西海岸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 )
A.温带海区 B.寒暖流交汇
C.上升补偿流的影响 D.河流的注入
23.D 24.A 25.C [第23题,纳米布沙漠在形态上最宽处达160千米,而向北延伸后最窄处只有10千米,这种变化主要是受到沿岸寒流的影响,本格拉寒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第24题,F为非洲南部,由于海陆分布的原因,地中海气候只能分布到35°S。第25题,迁移秘鲁渔场的成因。]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鄱阳湖和洞庭湖是长江流域两大湖泊。洞庭湖是长江主要的集水、蓄洪区,鄱阳湖的位置略高于长江,对长江干流的调节作用不及洞庭湖。(14分)
(1)两大湖泊对长江干流洪水均有削峰补枯的调节作用,据图及材料分别说明它们对长江干流洪水调节作用的异同。(8分)
(2)洞庭湖7~9月与6月相比,湖水面积有何变化,并解释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6分)
【解析】 本题考查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丰水期对湖泊的蓄水作用和枯水期的补给作用。解题时除了要观察图中湖泊和河流的相互位置,还要结合文字材料。
【答案】 (1)在洪水期,洞庭湖接纳了几条支流洪水,并在长江涨水时,一部分洪水先泄入湖内,然后在城陵矶再徐徐吐入长江,起到削减干流洪峰的作用。鄱阳湖位置高于长江,因而无大量长江洪水倒灌,但能拦蓄江西境内各河的洪水,减轻了洪水对长江下游的威胁。
(2)洞庭湖面积减小。原因:降水减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干、支流入湖水量少。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指出图中洋流①、②的名称。(2分)
(2)结合图中洋流,说明洋流对甲、乙两地气候的影响。(2分)
(3)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____,当航行至丁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请说明原因。(4分)
(4)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的海陆轮廓和洋流的位置,可知洋流①为秘鲁寒流,洋流②为巴西暖流。第(2)题,秘鲁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在其影响下,在甲处形成了狭长的热带沙漠气候;巴西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其对乙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第(3)题,轮船在城市A到城市B的航行途中为顺流,因而航行速度较快;但在丁海峡处为逆流,航行速度减慢。第(4)题,丙处渔场的形成与上升补偿流有关。
【答案】 (1)①为秘鲁寒流,②为巴西暖流。
(2)洋流①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洋流②促使了乙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形成。
(3)快 减慢 因为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
(4)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28.下图为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甲 乙
(1)甲、乙两图所示半球和季节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2分)
(2)甲图中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上都发生了弯曲,请分析其影响因素。(2分)
(3)在甲、乙两图中各有一洋流,用“→”标出其运动方向,并标明洋流的名称。(2分)
(4)分析甲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和乙图中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4分)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出,甲图中陆地为北美洲局部,乙图中陆地为南美洲局部。甲、乙两图中陆地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因此图中所示地区都处于夏季。第(2)题,甲图中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上的弯曲分别是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第(3)题,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这两股洋流都是寒流,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第(4)题,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秘鲁寒流是上升补偿流,使流经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
【答案】 (1)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夏季
(2)海洋上是受洋流(寒流)的影响;陆地上是受地形的影响。
(3)
甲 乙
(4)甲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乙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促使渔业资源丰富。
29.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4分)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4分)
(3)归纳该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4分)
(4)近几十年来该河流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2分)
【解析】 (1)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2)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增多有关。(3)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4)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既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度用水有关。
【答案】 (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2)4~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冬季积雪消耗殆尽,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变暖,冰川退缩。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陆地水 ②海洋水
③洋流 ④地下水
⑤雨水 ⑥湖泊水
⑦高山冰雪融水
⑧季节性积雪融水
[学思心得]
专题一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某些年份,大量的暖海水输送到太平洋海域,秘鲁、厄瓜多尔沿岸海水温度异常增高,从而出现上升气流,降水量大增,导致出现洪涝灾害;而南太平洋西岸海水温度降低,上升气流减弱,甚至出现下沉气流,使本来多雨的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国家和地区雨量减少,甚至发生严重干旱,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2.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在厄尔尼诺出现后的次年,通常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又叫反厄尔尼诺现象。该现象出现的结果和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的结果完全相反,它发生的频率比厄尔尼诺现象要少得多。下表为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的比较表:
正常年份
厄尔尼诺发生年份
拉尼娜发生年份
洋流
秘鲁寒流沿海岸向西北流动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
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
生物
秘鲁附近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渔场
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大量死亡
大气环流
存在对流性环流,赤道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
形成增强型环流,赤道太平洋中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水温升高而减弱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信风比常年偏强,水温偏低,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水温比常年偏高,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
天气气候
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
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1.厄尔尼诺是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而当同一纬度的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时,称为拉尼娜现象。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箭头①②为东风,它所处的风带是________,位于A处的著名渔场是________,位于B处附近的群岛国家是________。
(2)请说明A处渔场的形成原因。
(3)如上图所示,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东风强度减弱,赤道附近海水的垂直环流方向与正常年份相反。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此时赤道附近海水的流动方向,并说明厄尔尼诺对A处渔业生产的影响。
(4)如图所示,在拉尼娜发生的年份,东风强度异常加强,为此B国需要防御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双选)( )
A.森林火灾 B.泥石流
C.地震灾害 D.洪涝灾害
【解析】 该题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为背景,考查其对气候、渔业生产等的影响。第(1)题,根据厄尔尼诺发生的区域可知①②所处的风带应是东南信风带,秘鲁附近的著名渔场是秘鲁渔场。第(2)题,此处有上升流,可从海底带来营养物质,饵料丰富,易形成大渔场。第(3)题,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影响了海水上泛,也就减少了饵料,因此鱼类也不会大量聚集,捕鱼量会大减。第(4)题,拉尼娜现象发生时,A处海水强烈上泛,水温异常偏低,而西部表层水温升高,气流上升运动强烈,易形成暴雨、洪涝等灾害,泥石流、滑坡等也会频发,而此时森林火灾不易发生,地震灾害与此关系不大。
【答案】 (1)东南信风带 秘鲁渔场 印度尼西亚
(2)A处位于信风带,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被吹走,海平面降低,下层冷海水上泛,上泛的冷海水将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
(3)画图略(箭头呈顺时针方向)。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下层冷海水不能上泛,底层营养物质不能上泛到表层,鱼类因缺少饵料而死亡;该海区鱼类为冷水鱼,海水温度升高,会使鱼类死亡。因此不会形成大规模的鱼群,捕鱼量会大减。
(4)BD
专题二 我国各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分析
1.华北地区
降水集中在7、8月,故汛期为7、8月或稍晚一些时间;由于冬、春降水少,枯水期出现在12、1、2月份。本区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2.东北地区
由于纬度较高,冬季严寒,积雪深厚,春季积雪消融,4、5月份形成第一次汛期(春汛);7、8月份东南季风带来降雨,河流出现第二次汛期(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小河流会断流。
3.西北内陆地区
降水稀少,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冰川消融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故该地区河流7、8月水量最大;冬季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河流断流;由于冰川融化量有限,加之蒸发强烈和下渗量大,故该地区河流流量一般不超过250 m3/s。
4.南部沿海地区
每年5月因夏季风带来降雨,出现第一次汛期;该地区8、9月份多台风雨,故出现第二次汛期;本地区纬度低,又濒临海洋,是我国降水最丰富的地区,所以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水位差较小。
5.西南喀斯特地区
溶洞、暗河等发育,河流与地下水关系较密切,补给量稳定可靠,径流量一般变化比较小。
多数河流有多种形式补给,如黄河夏、秋时以雨水补给为主,冬季时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春季时又有积雪融水补给。因此,要注意综合分析。
读我国某地河流示意图,回答2~3题。
2.图中甲河的最主要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3.下列四条曲线中反映甲河流域流量变化的是( )
2.B 3.C [第2题,甲河源头是靠祁连山的永久性积雪冰川融水补给的。第3题,西北地区冬季气温在0 ℃以下,河流会出现断流现象。]
主题三 寒暖流的判读方法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下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下图乙。
甲 乙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流向、名称。
(1)“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如果右图是海洋,则A处是暖流,B处是寒流。
(2)“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如右图,该图为海洋局部等温线分布状况,则A处是暖流,B处是寒流。
(3)判断洋流名称。
→→
如右图,该图若为大西洋某区域年等温线分布图,洋流甲的推理过程是: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流向低值(高纬地区)→暖流→巴西暖流。
4.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1)~(2)题。
图1
图2
(1)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1)D (2)C [(1)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因此从气温分布规律上来说,北高南低;又因a>b>c,所以由北向南为a、b、c,排除①和③;又因为马达加斯加岛位于中低纬大洋西岸,所以该处为暖流,故选择④。(2)该处为暖流,可以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选择C项。A项,顺风顺水才能加快途经海轮航速,逆风逆水反而会减速;B项,寒暖流交汇处或者上升补偿流处易形成渔场,该处不符,故排除;D项,洋流能够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
课件37张PPT。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章末小结与测评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