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辽宁共用自然地理基础高二上册 模块复习课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辽宁共用自然地理基础高二上册 模块复习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0-21 07:06:22

文档简介


[核 心 知 识 回 顾]
一、地球运动速度比较
1.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2.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近日点,速度快 ;远日点,速度慢。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
2.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和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
三、晨昏线的特点及判读方法
1. 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与赤道相交且平分;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2.晨线与昏线判读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四、时间与日期计算
1.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2.区时的计算方法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3.新旧日期范围计算:零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反之为旧的一天。
五、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2.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日落。
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七、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内力作用的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板块碰撞的地方是消亡边界,多形成褶皱山脉、海沟、岛弧链;板块张裂的地方是生长边界,多形成海岭、裂谷、大洋。
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褶皱构造基本形态为背斜、向斜,在形成之初,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后期在外力的影响下向斜成山、背斜成谷;断层构造基本形态为地垒和地堑。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
八、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侵蚀地貌:沟谷、瀑布、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流水堆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平原。
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柱。
风力堆积地貌:黄土高原、沙丘。
冰川侵蚀地貌:冰斗、角峰、U形谷。
冰川堆积地貌:冰碛地貌。
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
海浪堆积地貌:海滨沙滩。
九、岩石圈内部物质循环
1.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岩浆经过冷却凝固生成岩浆岩,各类岩石经过外力作用生成沉积岩,各类岩石经过变质作用生成变质岩,各种岩石经过重熔再生(或高温熔化)生成岩浆。
十、风的形成
1.高空中的风受力及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近地面的风受力及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十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气压带的分布规律
0°附近:赤道低压带
南北纬30°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60°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90°附近:极地高气压带
2.南北半球相同风带风向的差异
低纬信风带: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
中纬西风带:北半球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
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
十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七月:亚洲大陆盛行亚洲低压,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
一月:亚洲大陆盛行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
十三、东亚与南亚季风风向及成因比较
东亚:1月盛行西北风,7月盛行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1月盛行东北风,7月盛行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十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2.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
十五、锋面与天气
1.冷锋与天气: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湿度大,天气温暖晴朗;过境时,阴天、强风、降温、雨雪;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湿度下降,天气转晴。
2.暖锋与天气:过境前,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湿度小,天气低温晴朗;过境时,连续性降水或雾;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湿度升高,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与天气:过境时,连续性降水。如: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
十六、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1.气旋与天气:气压状况: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流运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中心上升;天气状况:阴雨。
2.反气旋与天气:气压状况: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气流运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天气状况:晴朗干燥。
十七、相互转化的水体
1.河流补给类型: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2.河水与地下水、湖水互为补给:枯水期:湖水补给河水,地下水补给河水;丰水期:河水补给湖水,河水补给地下水。
十八、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环流方向:北顺南逆,洋流性质: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寒流。
2.中高纬度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环流方向为北逆南无,洋流性质: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寒流;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暖流。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时针流动的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向东流,形成顺时针流动的洋流。
十九、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形成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成因: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4.对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二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地貌(地形)、大气(气候)、水文(河流)、植被(生物)、土壤。
2.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二十一、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沿着纬度变化作有规律的更替,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沿着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更替,以水分的变化为基础。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向山顶更替,水分与热量的变化都比较大。
二十二、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1.表现: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鲜明。
2.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
[易 错 易 混 辨 析]
1.冬至日就是近日点,夏至日就是远日点(×)
【提示】 冬至日为12月22日,近日点为1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
2.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北半球各地昼变长,夜变短,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提示】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圈内才有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如果在南半球向北运动,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在缩小。
3.晨线上的点地方时为6点,昏线上的点地方时为18点。(×)
【提示】 因为晨昏线平分赤道,晨线与赤道相交点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的地方时为18点。非赤道地区的点只有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才能6:00时日出,18:00时日落。
4.零时线就是地方时为零时的经线,是随着地球自转在不断变化的。(√)
5.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6.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7.板块挤压使岩石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
8.在野外观察,可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来判别背斜与向斜,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向下弯曲为向斜。(×)
【提示】 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识别背斜与向斜不一定准确,最准确的方法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识别,核新翼老为向斜,核老翼新为背斜。
9.河流上游河谷呈“V”,是因为水流速度快,下蚀作用强。越往下游河谷越宽阔,是侧蚀作用形成的。(√)
10.识别某种地貌所受的外力作用时,可根据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来判断,在高山高纬度地区,可能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在沿海地区可能与海浪作用有关。(√)
1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提示】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中既有内力作用又有外力作用,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12.空气运动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它不仅决定了风的方向,还决定了风的大小。(×)
【提示】 空气运动不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还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会影响风的方向,摩擦力会影响风的大小。
13.低压带内气流上升,多降水;高压带内气流下沉,多晴天,西风带多降水。(√)
14.南北纬30°~40°大陆东西两岸大气环流不同,气候类型不同。(√)
15.局部地区气候复杂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16.锋面过境时一定会伴随着降水,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
【提示】 锋面过境时,若暖空气湿度小,空气干燥,缺乏水汽,便不会凝结形成降水。
17.亚洲高压是气旋,受其控制,我国冬季多雨雪。(×)
【提示】 亚洲高压是反气旋,其控制地区,天气晴朗干燥。我国冬季雨雪天气是冷锋过境造成的。
18.多雨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是雨水,干旱地区河流补给多为高山冰雪融水。(√)
19.世界洋流都是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吹拂下形成的。(×)
【提示】 世界洋流按成因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风海流,一种是补偿流。
20.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21.秘鲁寒流是上升补偿流,是在离岸风的吹拂下形成的。(√)
2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在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和渗透,还表现在牵一发而动全身。(√)
2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植被带的差异。(×)
【提示】 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都存在差异,只不过植被更能体现这种差异。
24.沿非洲大陆西岸向南北地区的植被带的更替,是因水分变化造成的。(×)
【提示】 沿非洲大陆西岸向南北地区,是沿着纬度变化植被带进行更替,这种变化是因热量不同造成的。
25.山脉的基带植被类型与当地的植被带类型相同,山脉海拔越高、纬度越低植被带谱越复杂。(√)
[高 考 真 题 感 悟]
题组一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2017·全国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1)B (2)D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丁向北望去,看到极光,说明北极地区出现了极夜,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丁看到极光,说明位置在四人中最靠北;乙冬季临近,位置在丁以南;丙快入秋,说明丙位于丁和乙以南,乙丙丁均位于北半球;甲即将进入夏天,说明甲地位于南半球,位置在四人中最靠南。四人所在地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第(2)题,由上题的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间应为9月23日前后到次年3月21日前后。]
题组二 大气环流与天气系统
2.(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1)~(3)题。
(1)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2)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3)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1)A (2)D (3)B [第(1)题,第一步,确定两地的时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根据图中经纬度,恩克斯堡岛经度约为165°E,所在时区应为东十一区,又知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故该地所在时区区时也为12时。第二步,确定两地时差,东八区和东十一区时差为3个小时。第三步,东八区位于东十一区的西侧,其区时应在12时的基础上减去3个小时,故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2月7日9时,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第(2)题,恩克斯堡岛处于70°S和80°S之间,位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该岛常年盛行东南风,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应与盛行风向相反,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第(3)题,根据材料,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场所,而全球变暖会导致冰盖雪被和陆缘冰融化,冰川脱离南极大陆,漂向海洋,形成海冰。所以,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B选项正确;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生物类型较少,A选项错误;整个南极大气质量均比较好,故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C选项错误;南极地区人类活动均比较少,故人类活动对南极地区的影响较少,D选项错误。]
3.(2018·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解析】 第(1)题,仔细读图,由图中等压线分布及其数值变化可知,图示区域西北部存在一个高压系统,中部存在一个低压系统,故高压位于低压的西北部。第(2)题,锋面的形成与冷暖空气交汇有关。图示低压(气旋)中,北上的暖空气和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会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T时刻前,图示西北部(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会形成冷锋。故T时刻前图示区域的锋面数量为3个。第(3)题,读图可知,P点位于暖锋锋前,很可能有降水过程,暖锋过境,气温升高;之后暖空气控制该地区,天气转好,气温较高;随后,冷锋移动至该地,冷锋过境,气温会下降,可能产生降水;冷锋过境后,冷空气控制该地区,天气晴朗,气温较低。第(4)题,春季,中低纬地区升温快,高纬度地区还没有出现明显增温现象,南北部温差较大,气压梯度力大,大气运动快。春季处于冬、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题组三 河流的水文特征
4.(2015·全国卷Ⅱ)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1)~(3)题。
a
b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C (2)B (3)C [第(1)题,读图b可知,蒙特利尔一年内气温低于0 ℃的月份为1月、2月、3月和12月,共4个月,故选C。第(2)题,比较四个河段,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纬度较低,加上上游有水电站,受水电站冷却水影响水温应当最高,因而其冬季可能不结冰,故选B。第(3)题,加深河道是为了蓄洪、行洪,绿化河堤是为了美化环境,这些措施对防凌几乎没什么作用;分段拦冰能够控制上游来冰,拓宽河道能够有效地防止冰坝的形成,减少凌汛危害。故选C。]
题组四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2018·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1)A (2)A (3)D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下蚀作用明显;且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说明T0为河漫滩,枯水期河流水位降低,河漫滩出露地表,接受泥沙堆积,面积会扩大。第(2)题,河流流速越快,堆积的砾石颗粒越大。由材料可知T3时期砾石的平均砾径最大,说明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A正确。第(3)题,图中显示T3、T2、T1现位于地势较高的河流阶地上,说明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抬升作用。由图可知,每个时期的阶地面都较平坦,说明各个时期内地壳比较稳定,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D正确。故选D。]
题组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6.(2016·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1)A (2)C [第(1)题,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加剧,森林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该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第(2)题,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低于高山草甸带的海拔,故气温较高;2 000~3 000米处分布着森林带,生物生产量高于高山草甸带;根据“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远少于磷高累积区,由此推测该地土壤含水量低,地表径流量大。]
课件73张PPT。模块复习课远日点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近日点23南北回归线之间1222622春分日321秋分日9大圆平分垂直0自西向东昼向东4两地时区数差昼长夜短夏至极昼昼短夜长长最小值极夜18:006:00北半球各地直射点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各地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消亡褶皱山脉海沟生长海岭裂谷大洋背斜向斜背斜向斜向斜背斜地垒地堑山岭或高地谷地或低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沟谷、瀑布、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平原风蚀蘑菇、风蚀柱黄土高原、沙丘冰斗、角峰、U形谷冰碛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海滨沙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外力作用变质岩重熔再生(或高温熔化)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成一夹角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西北风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北风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赤道低压带热带雨林气候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地中海气候赤道低压带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暖低高晴朗阴天降温冷升高下降转晴冷高低晴朗降水暖下降升高转晴连续性降水梅雨低高上升阴雨高低下沉晴朗干燥地下水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水地下水河水河水河水湖水河水湖泊水、地下水北顺南逆暖流寒流北逆南无寒流暖流东北西逆时针西南东顺时针增温增湿降温减湿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海雾冰山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地貌(地形)、大气(气候)、水文(河流)、水生物大气物质物质能量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植被(生物)、土壤纬度热量沿海内陆水分山麓山顶水分热量洋流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 × √√√√× √√× × √√√× × √××√√√× √ 321456321456321456321456321456321456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九,共九九八十一天。读九九日期表,回答1~2题。
1.结合我国自然地理的总体特征,判断数九中最冷的是( )
A.一九、二九 B.三九、四九
C.五九、六九 D.七九、八九
2.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加快
B.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持续扩大
C.重庆日出时刻逐日提前
D.重庆日出太阳方位保持不变
1.B 2.C [第1题,根据我国自然地理的总体特征,月均温最低的是1月,从表中看出,三九和四九都在1月,因此最冷的是三九和四九。第2题,冬至日是数九的起点,因此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往赤道方向移动。1月初地球才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此前公转速度是加快的,过了近日点后变慢;冬至日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最大,此后逐渐变小;随着直射点往北移动,北半球昼越来越长,日出时刻逐日提前,同时日出方位越来越偏北。]
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西三区)举行,开幕时间为当地时间2016年8月5日晚20:00。据此回答3~4题。
3.当巴西里约热内卢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时,北京时间是( )
A.8月5日8:00 B.8月5日9:00
C.8月6日7:00 D.8月6日8:00
4.当巴西里约热内卢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时,全球日期与北京相同的范围有( )
A.一半 B.一多半
C.比四分之一少 D.全部
3.C 4.A [第3题,根据材料,巴西里约热内卢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时,当地时间为2016年8月5日晚20:00,巴西使用西三区时间,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可以计算出是8月6日7:00,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第4题,当巴西里约热内卢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时,北京时间是8月6日7:00,此时东一区时间是8月6日0:00,全球日期与北京相同的范围有11个时区,约一半,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左图为厦门鼓浪屿“日光岩”(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观,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形成“日光岩”风景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6.左图中“巨石”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积
B.地壳下降—岩浆喷发—风化侵蚀
C.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5.B 6.D [第5题,日光岩是典型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从右图中可以看出,乙是岩浆岩。第6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侵入,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的,后地壳上升,岩石露出地表,经风化侵蚀形成左图所示景观。]
2016年1月初,黄河“露底”,许多市民踏入裸露的河滩捡黄河石,希望能从中淘到“黄河奇石”。下图为兰州段黄河河床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7.黄河兰州段,1月左右往往产生黄河“露底”现象,其根本原因可能是上游( )
A.水库关闸方便市民采集奇石
B.水库关闸方便黄河清淤
C.水库关闸减轻下游洪涝
D.气温低、降水少
8.黄河兰州段河道存在“黄河奇石”的原因是( )
①兰州段地势平坦,易沉积 ②上游流域面积广,地质条件复杂 ③上游来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④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D 8.C [第7题,根据景观图分析可知黄河“露底”的直接原因是上游来水十分有限,以及水沿河下渗。上游来水有限的根本原因是冬季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少。第8题,分析黄河兰州段河道存在“黄河奇石”的原因需抓住两点,一是奇石的来源,二是沉积的原因。“黄河奇石”是上游较小的岩石在流水搬运作用下,移动到兰州河段地势平坦的河床沉积下来的。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为搬运岩石提供条件。①④正确。水量大、搬运能力强就不会在此河段沉积,上游流域面积广、地质条件复杂不是岩石沉积于此的原因,②③错误。]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米。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向斜山 B.背斜山
C.向斜谷 D.背斜谷
10.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D 10.C [第9题,图中③附近为河流所在地,为河谷,且以③为中心,向两侧岩层年龄越来越新,故为背斜构造,则图示地区为背斜谷。第10题,阶地原来是河床,后来由于河流下切,导致新的河床在更低位置形成,使原来的河床变为阶地,则河流两岸阶地海拔越高、距离河流越远,形成时间越早,故③阶地形成最晚。]
在干旱地区大山的山麓,某些风蚀洼地或干涸洼地的底部,在岩石裸露的平坦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其岩性与基岩一致,称为岩漠。读岩漠的地貌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题。
11.岩漠地貌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堆积作用 B.风化、侵蚀作用
C.搬运、堆积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C [干旱地区的岩石受物理风化作用可崩解破碎成尖角石块和砾石,但题目中的岩漠只分布于区域内地势低洼之处,应为从基岩剥离后被外力(如风力)搬运、堆积形成的。选C。]
下图为某月31°N纬线上7个地点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所示季节,②地的总体天气特点为( )
A.低温晴朗 B.高温阴雨
C.炎热干燥 D.温和多雨
13.此时⑥地所在地区的主要盛行风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12.C 13.A [第12题,由图可知,(31°N,80°E)附近气压最低,而(31°N,80°E)附近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由此说明此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图中②地位于(31°N,30°E)附近,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此季节天气炎热干燥。第13题,⑥地位于(31°N,135°E)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2016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之后数日我国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为10 ℃~14 ℃。下图是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 )
①冷锋 ②暖锋 ③气旋 ④反气旋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19日夜间—21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A 15.D [第14题,冬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冷锋和高压(反气旋)。第15题,由图可知,丁地距离冷锋(反气旋)距离最远,说明其推进速度最快。]
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
①乙之前 ②乙到丙 ③丙到丁 ④丁之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
A.甲之前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16.D 17.B [第16题,洞庭湖补给长江说明洞庭湖水位高于长江水位,洞庭湖出湖径流应该大于入湖径流,符合条件的是乙到丙时段以及丁之后时段。第17题,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应该是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且入湖径流减少的时段,因此甲到乙时段符合题意。]
某探险者从甲国驾帆船环球航行,下图为此次环球航行的路线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探险者从甲国出发后,选择先向南航行再横渡大西洋,主要考虑( )
A.沿海岸航行更安全
B.沿途风平浪静,舒适度高
C.可顺盛行西风航行
D.可顺南下的洋流航行
19.探险者途经丙地沿岸所见可信的是( )
A.船只逆风逆水航行
B.海域浪大风急,冰山频现
C.沿岸气候炎热干燥
D.沿岸多为热带雨林景观
18.D 19.D [第18题,探险者从甲国出发后,选择先向南航行再横渡大西洋,主要考虑该处有南下的洋流(加那利寒流),顺水航行速度更快,故答案选D。第19题,根据图示,丙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没有冰山,丙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自北向南流,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我省某中学的地理研究小组同学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考察研究后得出了下图,完成20~21题。
20.图示各要素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复杂性 D.稳定性
21.下列有关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因素
B.地表水丰富地区土壤多为酸性红壤
C.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适宜茶树生长
D.季风气候地区地表呈现沟谷纵横状态
20.A 21.C [第2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21题,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因素,A错误;高温多雨的气候区土壤多为酸性红壤,B错误;茶树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为酸性红壤,且地形有坡度,便于排水,适合茶树生长,C正确;季风气候区的地表并非都呈现出沟谷纵横状态,D错误。]
左图为某地自然景观图,右图为世界局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左图中景观所属的自然带,最有可能分布在右图所示中的(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23.图中沿甲—乙—丙—丁方向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2.B 23.A [第22题,左图中的景观是典型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是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景观,该景观一般分布于南北纬10°到20°之间大陆中西部地区,右图中最可能出现该景观的是乙地区。第23题,右图中沿甲—乙—丙—丁方向的自然带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这种规律形成的基础是因纬度变化而导致的热量变化,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自然条件。下面两图为我国110°E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读图完成24~25题。
甲 乙
24.影响两地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农业生产类型 B.海拔
C.纬度和距海远近 D.太阳辐射
25.与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②、乙—③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②
24.C 25.A [第24题,由材料可知两图为我国110°E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甲图中有椰子树和大海,说明气温高、降水多;乙图中有蒙古包和广阔的草原,说明气温低、降水少。甲、乙两地的气温和降水存在差异,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第25题,根据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甲地应为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分析①②③④图可知,①图所示为热带雨林气候,②图所示为热带季风气候,③图所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④图所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甲  乙
(1)读图甲可知,此时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1分)
(2)读图甲,此时A点太阳高度是________,此日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此日A、B、D三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按昼长由长至短的顺序是________。(4分)
(3)图甲表示的节气是图乙中________(填字母)位置的光照图。(1分)
(4)图乙中,地球在②段运动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向________移动,常州的白昼将________(变长或变短)。(2分)
(5)当地球位于图乙中的c时,地中海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2分)
【答案】 (1)12 22 (2)0° 4 BDA BDA
(3)a (4)北 变长
(5)炎热干燥
27.读下面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13分)
(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该地质构造的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乙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丙处容易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_。丁处的地貌是________。(5分)
(2)图中河流a处河段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2分)
(3)现准备在a—b河段建设水电站,试分析有利和不利条件。(6分)
【答案】 (1)向斜 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断层 喀斯特地貌 峡谷
(2)从南向北流
(3)有利条件:该河段流经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河流流经山地峡谷地区,落差大。不利条件:地形复杂、崎岖,附近有喀斯特地貌分布,工程量、工程难度大。
28.读图a“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图b“三种气候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图a
图b
(1)甲地位于大陆________岸,全年盛行________风,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形成________气候,对应图b的序号为___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________季,此季节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向________移,乙地的气候类型对应图b的序号为________,此季节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丙地位于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雨热同期的________气候,对应图b的序号为________,图示季节盛行风的风向为________。(3分)
(4)丁处常年受________气团控制,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2分)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亚欧大陆西岸,地处中纬西风带内,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图中的序号为②,夏季温和,冬季不冷,全年降水多且各月分配均匀。第(2)题,图中亚欧大陆为低气压控制,陆地热形成低气压,应是北半球的夏季,此季节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向北移。乙地在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对应图序号为①。第(3)题,丙地位于亚欧大陆中纬度的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序号为③,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盛行风是海洋吹向陆地的风,为东南风。第(4)题,丁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全年少雨;冬季受北方冷高压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夏季暖热。
【答案】 (1)西 西 温带海洋性 ② 终年温和多雨
(2)夏 北 ① 炎热干燥
(3)温带季风 ③ 东南
(4)大陆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
29.一艘满载牛肉的轮船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起航,沿图中箭头所示航线航行,到达英国伦敦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简述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伦敦,沿图示航线航行,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4分)
(2)与阿根廷拉沃拉耶相比,英国伦敦的气候有何特点?说明其形成原因。(4分)
(3)图中M区域漂浮着许多垃圾,形成了“北大西洋垃圾带”,试分析该垃圾带形成的原因。(5分)
【解析】 第(1)题,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伦敦的航线经过了巴西暖流、加那利寒流、北大西洋暖流,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第(2)题,根据阿根廷拉沃拉耶与英国伦敦气候资料图可以得出,英国年均气温较低,降水较均匀,其原因为英国伦敦纬度高,受盛行西风影响,且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影响。第(3)题,海洋中的垃圾来源于沿海陆地,受洋流影响汇集在副热带海域,而副热带海域受下沉气流影响,风浪小,垃圾易在此滞留,形成垃圾带。
【答案】 (1)逆巴西暖流,航行速度慢;逆加那利寒流,航行速度慢;顺北大西洋暖流,航行速度快。
(2)年均温较低,原因是纬度较高;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原因是全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沿岸暖流的影响。
(3)垃圾主要来自周围大陆,随着北半球中低纬环流漂流到该海域;该海域位于副热带高压带,风浪小,垃圾易在此积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