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测评(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正在拨动地球仪,做模拟地球自转运动的实验(地球仪代表地球,白炽灯泡代表太阳)。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四季更替
B.昼夜更替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2.如上图所示,此时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B 2.D [第1题,图中白炽灯泡代表太阳不动,地球仪代表地球自转,因此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第2题,图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至日。]
3.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候鸟的季节性迁徙 B.树木年轮宽窄不等
C.河流的季节性封冻 D.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D [地球自转会产生昼夜更替、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A、B、C三项皆由地球公转产生,故选D项。]
2017年6月19日0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9A卫星发射升空。读图回答4~5题。
图甲 图乙
4.该飞船发射时,太阳直射点在甲图的( )
A.DA段并向北移动 B.AB段并向南移动
C.BC段并向南移动 D.CD段并向北移动
5.在该卫星发射后的四天里,地球在乙图中的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距离①处越来越近
B.地球距离②处越来越近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4.A 5.C [第4题,该卫星发射是在夏至日之前,太阳直射点应在甲图的DA段并向北移动。第5题,在该卫星发射后的四天里,地球应该在乙图的②的前后,远离①,跨过②,向③靠近,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下图示意某时昼半球状况。该日,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读图完成6~7题。
6.此时一架飞机从①地起飞,10小时后到达④地。到达时④地的区时为( )
A.18:00 B.22:00
C.21:40 D.22:20
7.若不考虑天气的影响,此时下列四地中相同物体日影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C 7.A [第6题,读图,图示为昼半球,④地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间,是正午12点。图中显示,该地经度是40°W,所以该地使用西三区的区时,即45°W经线的时间,此时区时是11:40,10小时后区时是21:40,C对。第7题,图示昼半球是以直射点为圆心的大圆,离圆心越远,离大圆越近,即离晨昏线越近的点,太阳高度就越小,影子越长。读图可知四地中①离晨昏线最近,A对。]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8~9题。
时间
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8.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9.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8.C 9.B [第8题,若③地为北京,日出时间早于6时且越来越早,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故A项错误。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故C项正确。第9题,按当日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出①②③地的昼长分别是14小时、11小时22分、13小时8分,并且昼长与12小时差值越大纬度越高,据此可知B项正确。]
下图是从不同角度观测的地球光照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表示12月22日前后光照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D 11.A [第10题,①②③图北极圈内均出现了极昼现象,因此三幅图均为6月22日前后的日照图;④图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因此为12月22日前后光照图。第11题,读图可知,图中四地自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丁。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甲地距直射点纬度差最大,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A点位于0 °经线上。读图回答12~13题。
1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0°,120°E) B.(23°26′S,120°W)
C.(23°26′N,120°W) D.(23°26′N,120°E)
13.A点该日昼长为( )
A.12小时 B.24小时
C.16小时 D.18小时
12.D 13.C [第12题,读图可知,北极圈上有极昼现象,该日应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A点所在经线为0°经线,其地方时为4:00,直射点经线地方时为12:00,通过计算可知太阳直射的经线为120°E。故D项正确。第13题,读图可知,A点正值日出,且地方时为4:00,由此可算出A点该日日出至正午时长8小时,而正午至日落时长与日出至正午时长相等,故A点该日昼长为16小时。]
读地球光照图,完成14~15题。
14.此日,图中A、B、C、D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5.此日过后的一个月内,四点中的正午太阳高度明显增大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4.B 15.A [依据自转方向,可知此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结合其昼夜分布特点可以判断此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中四点中,B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A点位于赤道上,在该日后因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来,其正午太阳高度会逐渐增大。]
16.一条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这条河流的位置和流向图示正确的是( )
C [该河流上游与下游冲刷的方位不同,则可推知该河流应该由南向北跨越赤道。]
下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日为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8.图示四个城市中,该日黑夜最长的是( )
A.北京 B.乌兰巴托
C.新加坡 D.珀斯
19.若位于北回归线上的标志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
A.春分日P>1 B.夏至日P=0
C.秋分日P=1 D.冬至日P<1
17.B 18.D 19.B [第17题,该日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因此北半球为夏至日。第18题,北半球的夏至日,越往南夜越长,越往北,昼越长,珀斯位置最南,夜最长。第19题,春、秋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5°,影子小于塔高,P<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影长为0,所以夏至日P=0,选B项。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为43°,影子长于塔高,P>1。]
如下图所示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且这一天过后,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开始扩大,该地树木影子越来越短。读图回答20~21题。
20.当地的地理坐标为( )
A.40°N,120°E B.40°N,90°E
C.40°S,120°E D.0°,90°E
21.当北京时间为14时,下列日照图相符的是( )
20.A 21.C [第20题,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为12时,则该地经度为120°E。根据题干内容和太阳高度日变化,可判断该日为春分日,依据正午太阳高度可求出该地纬度为40°N。第21题,当北京时间为14时,0°经线地方时为6时,该日为春分日,晨昏线和经线重合,0°经线为晨线。]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22~23题。
22.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3.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D 23.A [第22题,遮阳板收起时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最大,说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而福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对应的时间应该是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第23题,济南的位置较福建更偏北,正午太阳高度更小,若要起到遮阳及加强采光的效果,只有加长遮阳板(高度不变)或降低安装高度(遮阳板长度不变)。]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变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24~25题。
24.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点,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是( )
A.160°E B.40°E
C.160°W D.80°W
25.当地正午时,贾先生发现当地物体没有影子,而手机上的日期为9月23日,当地的昼夜之比应为( )
A.1∶1 B.1∶1.5
C.1∶2 D.1∶0.5
24.C 25.A [第24题,根据材料可知,手机时间是北京时间,北京时间6时40分,某地地方时正午12点,两地时差5小时20分,东边的比西边的时间早,时间每差1小时,经度差15°,可以计算出该地的经度是160°W,C对。第25题,当地正午时,贾先生发现当地物体没有影子,说明是太阳直射。手机上的日期为9月23日,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此图以__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____日前后。(3分)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2分)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2分)
(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2分)
(5)此时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4分)
(6)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_______小时。(2分)
【解析】 由图可直接读出,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和90°W经线,晨线是,昏线是。根据图中昼弧和夜弧的大小可推算图中各点昼长、夜长和日出、日落时刻,根据A、D、E所处的纬度比较它们的线速度大小。南半球由D向乙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移,图中D乙左侧为东侧。
【答案】(1)南极点 12 22
(2)(23°26′S,90°W) (3)
(4)A>D>E 东
(5)12 18 3 21 (6)12 6
27.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及A位置放大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甲 乙
(1)在乙图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哪段是晨线、哪段是昏线;在乙图右上角粗线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3分)
(2)该日,Q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时,日落时直立物体的影子指向________。(3分)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4分)
【解析】 由甲图可知乙图处在甲图远日点附近的A,再由乙图晨昏线的位置关系,可判定乙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则图中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为晨线,为昏线。Q点3点日出,21点日落,昼长为18小时;Q点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在日落时直立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南。当地球由A公转到C位置时,全球昼夜长短状况与A处相反。
【答案】(1)图略(PM为晨线,MN为昏线;逆时针方向自转)
(2)18 3 东南
(3)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28.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P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4分)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__。(2分)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______________。(2分)
(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点20分,B点所属时区是__________。(2分)
(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3分)
(6)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2分)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135°E为0时,由此可知直射点的经线为45°W;由晨线与经线夹角为20°,结合昼夜分布可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P点位于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处,其纬度为70°N。第(2)题,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明显长于AB所在昼弧,故C点昼长最长。第(3)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70°S以南出现极夜现象。第(4)题,由图可知135°E为0时或24时,A点地方时为19点20分,由此可计算出A点与135°E的经度差为70°,由此可知B点在135°E以东且相差70°,计算可知B点经度为155°W,属于西十区。第(5)题,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两种可能,即向北或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将有变长或变短两种情况。第(6)题,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从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1)(20°N,45°W) 70°N
(2)C
(3)70°S及其以南地区
(4)西十区
(5)一种情况:南,北半球白昼将变短,第二种情况:北,北半球白昼将变长。
(6)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29.下表是2017年12月5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长度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地点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
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2小时
13小时56分
(1)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________。(2分)
(2)此日,地球所处位置可能位于图1中的________位置,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3分)
图1
(3)图2中,能正确表示此日太阳直射情况的是________。(2分)
A B C D
(4)结合上述信息,说明该季节洛阳比广州冷的原因。(3分)
【解析】 第(1)题,12月5日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甲地昼夜长短差值最大,所以纬度最高的是甲地;乙地昼夜长短差值大于丁地,所以乙地纬度高于丁地;丙地昼夜等长,位于赤道上,纬度最低。故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丙、丁、乙、甲。第(2)题,12月5日太阳直射南半球,结合图1中信息可知,地球所处位置可能位于③位置,此时我国昼短夜长。第(3)题,12月5日太阳直射南半球,越靠近南极地区,昼长越长,而且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结合图2中信息可知,C项正确。第(4)题,主要从太阳高度和昼长两个方面来分析。
【答案】(1)丙、丁、乙、甲 (2)③ 南 昼短夜长 (3)C (4)该季节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洛阳比广州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黄赤交角
④四季更替和五带
[学思心得]
专题一 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
1.光照图的判读步骤
2.各种光照图图形
全图
1/2图
1/4图
局部图
极点俯视图
侧视图
圆柱投影图
3.判读光照图的关键——两线、三关系、四点
(1)两线——晨线、昏线
晨昏线是球面大圆,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①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
②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
(2)三大关系
①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存在一定的夹角(0°~23°26′),该夹角随季节发生变化且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在二至日时最大。
②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二分日时晨昏线与所有纬线垂直相交,其他时间都会与地球上南北纬(66°34′~90°)之间纬度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与其他纬线斜交;相切的纬线圈上正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③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晨昏线所在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
(3)四个点
①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由于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晨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可以利用该点求得直射点的经度和其他经线的地方时。
②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即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切点所在纬度是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最低纬度,直射点与切点的纬度之和为90°,根据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切点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上时,太阳直射点和切点的经度相同,切点地方时为12时;当切点位于夜半球中央经线上时,太阳直射点与切点经度相差180°,切点地方时为0时。切点是晨线与昏线的转折点。
③晨昏线与纬线的交点:晨昏线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利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各地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就可以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计算出该纬线各地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④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点。
1.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图,回答(1)~(2)题。
(1)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中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图中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A (2)D [第(1)题,据图所示,发生日食时晨昏圈恰巧通过南北两极点,节气应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赤道最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图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甲的地理纬度最低,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本题选A。第(2)题,甲、乙、丙、丁四地均在北半球,因此地方时12时之后太阳位于西南方天空。根据地球的自转运动来判断,甲为日出后不久,应该是向东南方向观测,A选项错误;同理,乙也在12时之前,也是朝向东南方向观测,B选项错误;丙接近地方时12时,应该是朝向正南方向附近观测,C选项错误;丁接近日落时分,观测日食恰恰是朝向西南方向,D选项正确。]
专题二 地球运动中的对称规律
(1)在同一天中,φN的昼长等于φS的夜长;φN的夜长等于φS的昼长。如右图所示。
(2)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全球的昼夜分布是一样的,即其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等都相等。
因为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如下图所示。
(a与b这两个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c与d这两个日期关于冬至日对称。)
(3)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全球的昼夜分布关于赤道对称,即A昼长等于B夜长,A夜长等于B昼长。
因为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
(4)在同一天中,纬度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的两点,其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且正午时太阳方位相反。如图1所示。
图1 图2
(5)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关于当地正午(12:00)对称。如图2所示。
(6)对观测点而言,关于正午对称的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一样、太阳方位关于经线(南北向)对称。如下图所示。
(如果某地东北日出,则该地当天一定西北日落。)
2.下图中的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回答(1)~(2)题。
(1)摩尔曼斯克地区(68°N)5月份开始进入极昼,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月23日,②地的昼长约为( )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1)B (2)C [第(1)题,摩尔曼斯克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北约68°N处,应在5月开始出现极昼,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的地点开始出现极昼的时间分别是3月下旬、5月上旬、6月22日,故B项正确。④地没有极昼现象。第(2)题,要求②地8月23日昼长,可先求其4月21日昼长。这是因为8月23日与9月23日相距一个月,而4月21日与3月21日也相距一个月。读图可得②地4月21日约2:00日出,昼长约为20小时,则8月23日其昼长也约为20小时。]
专题三 太阳视运动与物体影子长短、方向的规律
(1)日出日落方位规律(如下表)。
太阳直射
点位置
非极昼极夜地区
极昼地区(极点除外)
刚结束极夜的地点
北半球
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赤道
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
南半球
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正南日出;正南日落
注意:①纬度越高,其日出、日落方位年变化越大。
②同一地点,夏至、冬至两日的日出日落方位偏离正东的角度最大。
(2)正午太阳方位规律。
①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观测地的正南方向。
②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观测地的正北方向。
注意: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③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时太阳位于观测地的上中天。
(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影子的朝向。
①物体影子与太阳高度成负相关。
②正午时的物体影子为一天中的最短。
③对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物体影子在夏至日正午时达到一年中的最短;对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物体影子在冬至日正午时达到一年中的最短。
④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该地时,物体影子达到一年中的最短。
⑤物体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位关于物体对称分布。
3.下图为四川省某中学独轮车比赛的瞬间实景拍摄,时间为夏季北京时间16点。下图中直线跑道的走向大致是( )
A.东北—西南 B.东西
C.西北—东南 D.南北
C [二分日时,日出正东方向,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6小时移动90°,每小时移动15°。该日正午(地方时)12点太阳应在正南,(四川比北京时间约晚1小时)15点向西移动了3小时,约45°。所以此时太阳位于西南部天空,影子朝向是东北方向。图中所示的跑道走向是西北—东南方向。影子与跑道的夹角大于45°,所以跑道不会是南北方向。影子与跑道夹角不是0°,不会是东北—西南方向。更不会是东西方向。]
专题四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技巧
1.太阳高度等值线图概述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的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等。
2.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乘以111 km,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注意:等太阳高度线图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确定:“一个中心”即太阳直射点,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间为当地12时。“两个基本点”即图中竖线分别与最外圈(0°等太阳高度线)相交的两点A和B。其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分别与A和B的纬度互余。
4.下图为北京时间某日2时的全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分布图,15°N与弧BAC垂直相交于A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这一天B点的昼长为________。
(3)对该图的判断错误的是________。
A.A点为太阳直射点 B.最大圆圈为晨昏线
C.B、C两点经度相同 D.该图表示昼半球
【解析】 为便于理解,可将题中图转化成下图:第(1)题,图中A点为太阳直射点,北京时间为2时,故太阳直射经线为90°W,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15°N,90°W)。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B点是晨昏线与某纬线圈的切点,有极昼现象。第(3)题,由转化图可知,B、C两点处于不同经线上。
【答案】(1)(15°N,90°W) (2)24小时 (3)C
课件45张PPT。第一章 地球运动章末小结与测评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