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建高塔》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运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再进行反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运用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并学会将探究结果与最初的猜想相比较后进行再反思,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应用-再思考”四个过程逐步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透明胶、水、一次性筷子。
教师准备:学生熟知的、我国知名的、世界知名的高塔图片,风扇,卷尺,桌子。
四、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拿出不倒翁):同学知道这个是什么吗?(生答:不倒翁)
师:同学们知道不倒翁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不倒翁不容易倒?(引导学生回答:不倒翁是上轻下重的结构,所以它不会倒,说不出来也没关系,不倒翁和高塔的结构相结合更容易得出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师:接下来让我们观赏一些世界有名的高塔。(放出各地著名高塔,埃菲尔特塔、东方明珠塔、广州高塔“小蛮腰”........)
师:你们认识这些高塔吗?请观察这些高塔,这些高塔也具有像不倒翁一样不容易倒的特性,猜猜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高塔既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倒的?这些高塔和不倒翁之间有没有相似之处?比如说在整体结构上他们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
生回答(师根据回答把要点写在黑板上。)
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师:那么我们要怎么验证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生:做实验)
师:接下来,让我们来做一个关于塔的模拟实验。首先,我们得先思考一下高塔所在的环境,会有那些原因使高塔倒下?(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把原因(地震、大风……)写在黑板上。)
生回答
师:接下来,请各个小组利用台上的塑料瓶来模拟我们的高塔,结合高塔所在的环境,来验证以下三个问题,在大风、摇晃桌子的情况下:
怎样放最容易倒?
怎样放不容易倒?
怎样放最不容易倒?
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师: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把物体下面做大、做重;上面做小、做轻,物体就不容易倒了。)
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师:现在我们似乎已经知道了高塔不容易倒的秘密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知识来制作自己的高塔吗?(生回答)
师:好的,那现在第一步,请结合同学们带来的材料,设计出我们即将要做的高塔的设计图。先把我们想要做的高塔画出来,有些同学可能没什么头绪,老师这里给同学们一些参考,看看别的同学做出来的高塔是怎么样的(播放PPT上的高塔模型),好,现在请同学们各自设计出你们的高塔,时间给予5分钟。
师:时间到!看来每个小组都心中有数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高塔了,好,现在请利用老师准备的和同学们自己准备的材料来做一个高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我们来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师;等下我们将会抽取两到三个做得比较出色的小组上台来介绍他们高塔的名字和设计原理,并从三方面来测试同学们的高塔的稳定性,同学们在下面也可以自行检测一下自己建的高塔是否稳固。
检测:
① 高度: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
② 稳定性:用倾斜桌面的方法检验哪组的高塔不容易倒。
③ 抗风能力:用扇风的方法检验高塔的抗风能力。
分组操作
选取两到三组做得比较出色的高塔,让同学们自己上台介绍他们的高塔的名字和设计原理。
老师点评。
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师:做了上面的抗风能力的测试后,你比较一下,我们做的是封闭式的高塔,和前面看的框架式高塔,哪一种的抗风能力会比较好一点?框架式结构的特塔它有什么优点、特点?
师:看看我们先前对高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的原因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我们能总结一下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的原因吗?
延伸:我们研究了框架式铁塔的稳定性因素,我们古代劳动人民也留下许多古塔,请同学们欣赏古塔的同时,想想是什么因素使它们千百年不倒?他们是否也符合我们今天说的,高塔的特点呢?(出示古塔图片)
师:最后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的收获?
师:课堂上到这里就结束了,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多留意观察,哪些物体也具有不容易倒的特点,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