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
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地 理 试 卷
YCY
(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1—3题。
1.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 )
A.中国的西宁 B.中国北京中关村
C.美国的华盛顿 D.澳大利亚的珀斯
2.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合的是 ( )
A.在珠江三角洲建棉纺织厂 B.在北京建石油化工厂
C.在大连建水产品加工厂 D.在上海建钢铁厂
3.目前,丙类工业分布的趋势是 ( )
A.由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C.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D.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中河流的汛期是在 ( )
A.冬季 B.夏季 C.秋季 D.春季
5.图中A区域是世界著名的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相比,该新兴工业区的特点是( )
A.资本集中程度高,主要行业往往包括数百个中小企业
B.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C.生产过程较为集中,自动化程度高
D.工业以机械制造、石油加工和微电子工业为主
图中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
(单位:米),读图回答第6—8题。
6.钻孔井甲的潜水埋藏深度约( )
A.10米 B.5米
C.2.5米 D.0米
7.地下水流速( )
A.①=② B.②=④
C.④>③ D.③>①
8.排水沟位置选择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05年10月8日上午北京时间11时50分,在巴基斯坦(东5区)北部地区发生7.6级地震,造成4万多人死亡,250多万难民无家可归。请回答9—10题。
9.造成这次地震的原因是巴基斯坦处于 (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接处 B.环太平洋地震带
C.印度洋大洋中脊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接处
10.据报道此次地震中受灾人口一半是儿童和青少年,原因是 ( )
A.此时学生正在教室上课 B.该国人口出生率世界最高
C.此时大部分人在睡梦中 D.建筑物抗震能力差
11.我国已经成功地把水稻种植到40°N以北的东北地区。某年夏季东北地区在水稻生长关键期连续一周出现最高气温低于20℃的阴天,导致水稻大量减产。这种现象反映了气候资源的特征是 ( )
A.普遍性 B.稳定性 C.多变性 D.特殊性
12.下列陆地自然资源中,呈现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 )
A.光热资源 B.煤炭资源 C.土地资源 D.草场资源
13.我国西南地区表现不明显的地质灾害是 (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14.下列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地发生的滑坡与泥石流,不可能与当地发生的地震有关
B.某地发生的滑坡与泥石流,一定与地震的发生有关
C.一种原发的地质灾害往往诱发其它灾害
D.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如下表,分析回答15—17题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主要
灾害
种类
干旱
洪水
沙漠化
水土流失
台风
龙卷风
酸雨
雪灾
干旱
洪水
沙漠化
蝗灾
干旱
洪水
飓风
龙卷风
水土流失
酸雨
干旱
洪水
水土流失
干旱
土壤盐碱化
生物灾害
15.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 )
A.草场面积广阔、牧畜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0℃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16.欧洲和北美存在同一项农业灾害,是由于下列何种地理特征影响的结果 ( )
A.自然资源过度开发 B.工业化程度高
C.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过多 D.纬度跨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
17.孟加拉国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患的成因有 ( )
①地势低平 ②位居赤道,全年多雨 ③热带气旋频频侵袭
④春季积雪大量融化 ⑤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18.在亚欧大陆上,发生低温、水灾、旱灾等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 )
A.中亚内陆地区 B.东亚季风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 D.西亚沙漠地区
19.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在不同季节发生的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很大 ②春秋季的台风袭击华北地区
③春夏季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④春季和夏季的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右图EF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
昏线,箭头表地球自传方向,①点是东半球与
西半球的分界线,③点位于西半球,①点与
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是3330km。据此回答
20—23题:
20.图中⑤点的地理坐标是( )
A.10°E,60°S B.150°W,60°N
C.170°W,60°S D.30°E,60°N
21.此时北京时间是( )
A.15:20 B.8:40 C.20:40 D.3:20
22.图中④点的昼长约为( )
A.8小时 B.10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23.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塔里木河处于丰水期 B.北印度洋自西向东行驶的船只逆风逆水
C.开普敦降水丰沛 D.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2005年9月11日报道,一场“卡特里娜”飓风酿成了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自然灾害。据此回答24—25题。
24.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卡特里娜”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 )
A B C D
25.当前防御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 )
A.营造防护林 B.修筑防波堤 C.加强监测预报 D.沿海居民内迁
读某地气候要素月份分配及农事活动
的示意图,回答26—27题。
26.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C.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多雨
D.冬季高温多雨,夏季低温少雨
27.该地可能位于( )
A.美国的五大湖地区
B.法国的巴黎盆地
C.中国的太湖平原
D.澳大利亚的西南沿海
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我国的广东丹霞山、河南云台山、云南石林、黄山、庐山、嵩山、张家界、五大连池等八处为“世界地质公园”。回答28—29题。
28.下列地质公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五大连池 B.云南石林 C.嵩山 D.庐山
29.由断列形成的断块山是下列那个地质公园 ( )
A.云台山 B.庐山 C.张家界 D.丹霞山
30.关于以下地理剖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图为流动沙丘,箭头a表示该流动沙丘所在地区的盛行风向
B.乙图是地形图中某地形部位的横剖面,它不可能出现在鞍部
C.丙图表示的地层中,若③层含有石油,开采石油时应在b处钻井
D.丁图表示的地层中,c处绝对不会含有化石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30分)
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地质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
(2)据探测该区域埋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适宜开采的地点可能有甲、乙两地
中的 地;A、B两地中的 地等。
(3)图中A、B、C三地中,可能分布有锰结核的是 地,渔业资源丰富的是 。
(4)图中所示的水循环是 。箭头D表示的环节是 。
(5)沿海国家除 海里的领海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至 海里作为专属经济区。
(6)若全球变暖,海平面将上升,其原因有二:一是 ;
二是 。
32.读非洲气候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右图的各数字中,气候类型相同的是哪两个?试分析其成因有什么不同?
(2)图中AB沿线经过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这反映了自然带分布的什么规律?
(3)图中C海域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试分析其原因。
(4)C海域的面积将会如何变化?为什么?
33.读南美洲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下列四幅降水柱状图中,能正确反映③地和⑤地降水状况的分别可能是 图
和 图。
(2)列表比较①地与②地气候的差异。
地点
气候类型
特征
形成原因
①地
②地
(3)④和⑤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自然景观不同,试分析其成因。
高三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1—5:BCAAB 6—10:BCCAA 11—15:CBBCB 16—20:BABCC 21—25:DDBBC
26—30:BCBBD
31.(1)背斜顶部易受外力的侵蚀作用而形成谷地 (2)甲 A (3)C A
(4)海陆间大循环 海水蒸发 (5)12 200 (6)海水体积膨胀 极地冰雪消融
32.(1)相同的是②④ ②处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受到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而④地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候,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3)C区域为红海,该海域成为盐度最高的海区,是因为它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再加上两岸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地表几乎没有河川径流汇入,故盐度最高。(4)C海域将会扩大 因为该海域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两侧的陆地会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33.(1)丁、乙; (2)(从左到右)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终年受副高和秘鲁寒流影响。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3)④地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⑤地处于安地斯山背风坡,降水稀少成为荒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