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届高三地理选修2
地 理 试 卷 2005.11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1-4题。
1.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东部经济地带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2.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3.中部经济地带发展经济具有的优势是 ( )
A.交通便利,对外经济贸易发达 B.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
C.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D.全国粮、棉、油、糖等作物的重要产区
4.西部经济地带在今后发展中应注重的问题是 ( )
A.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其成为全国的原材料生产基地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
C.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绿洲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D.积极发展铁路、公路和内运航运,发展边境贸易和旅游业
5.地处黄土高原范围内的各省(区)中,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
A.山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B.陕西省和甘肃省
C.河南省和河北省 D.青海省和四川省
6、下列有关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得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西部大开发属国土整治范畴 B.区域发展重在开发
C.一个国家发展不属于区域发展 D.我国治水的关键是发电和航运
7、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 ( )
A、21颗和3颗 B、22颗和4颗 C、21颗和4 D、24颗和4颗
8、.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技术 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9—11题。
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10.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 )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
11.甘肃西峰南小河沟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 ( )
A.保水、保土、保肥 B.防治洪涝、降低地下水位
C.保塬、护坡、固沟 D.开沟引水、扩大灌溉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1”完成12-13题:
12.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甲处通常用作耕地 B.乙处宜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C.丙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D.丁处打坝建库
13.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图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2完成14-16题。
14.图中所示各河流 ( )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水能资源丰富
15.图中各城镇分布于河流的 ( )
A.上游 B.中游 C.冲积扇上部 D. 冲积扇中部和边缘
16.该地荒漠化扩展的原因,可能性较小的是 (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 水资源利用不当
17、关于三峡工程对该段航道影响的不正确叙述是 ( )
A.年通过能力成倍增加 B.运输成本成倍降低
C.航道内急流险滩消失,通航条件明显改善 D.航道里程明显缩短
近年来,三峡库区部分移民迁往上海等地,同时上海白猫洗涤剂厂与万县洗剂厂在重庆合资兴办新厂,并安置移民1000多名。据此完成18—20题。
18.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上海的主要原因是 ( )
A.上海人少地多 B.上海与重庆环境相似
C.库区环境容量不足 D.上海急需劳动力
19.上海在重庆办厂,主要是利用当地的 ( )
A.资源和资金优势 B.廉价劳动力和市场优势
C.优美的环境与人才集中的优势 D.便利的水陆交通优势
20.三峡工程改善了川江航运条件,这有利于减轻 ( )
A.南昆铁路的压力 B.宝成铁路的压力
C.湘黔铁路的压力 D.襄渝铁路的压力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 阻碍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 )
A.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B.大部分交通比较落后
C.大部分地区工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D.自然资源贫乏
22. 有关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大 B. 形成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大的重要原因是地形条件
C.青藏高寒区从四周向中心差异大 D. 西北干旱半干旱东西差异大
23.下列有关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草方格沙障治水土流失
B.黄淮海平原推行立体农业生产模式
C.晋陕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黄土沟壑
D.三峡库区应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
读图回答24—26题:
24下列对①和③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有( )
A.干旱 B.洪涝 C.水土流失 D.风沙危害
25.关于四个地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B.①③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C.③④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D.④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26.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
①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③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 ④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27.有关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B.草原土地生产力从东向西逐步降低
C.农田、村镇、城市分布多呈点状、线状 D.河流稀少,都为内流河
读新疆南部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28~29题。
28.该地区人口成斑块状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 )
A.环盆地以维吾尔族人为核心,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点
B.环盆地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山前冲积扇平原
C.环盆地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D.环盆地有大小不同不连续的绿洲
29.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 )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 D.地质灾害频繁
30.三峡电站成为我国最大电站的自然条件有 ( )
A.长江上游流量大且为惟一入海通道 B.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C.地势落差大 D.解决华东、华中能源的需要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80分)
31.请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读我国产业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D、E、F三点代表的产业结构特征分别对应的经济地带是 、 、 。
(2)在第一个时期,三大地带GDP增长差异约为 %,在第六个阶段三大地带
GDP增长差异东部与西部约为 %,此图表明① ② 。
(3)哪些方面的原因造成三大地带经济差异?
32.读“我国3个经济地带划分图”,并完成下列各题:(18分)
(1)将下列备选答案前的数字序号分别填在相应的经济地带后的括号内:
①太湖平原 ②河套平原 ③霍林河煤矿 ④秦山核电站 ⑤河南省 ⑥二滩水电站
A经济地带有( ) B经济地带有( ) C经济地带有( )
(2)从三大经济地带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考虑,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其他农副产品生产基
地适宜建立在 经济地带;出口商品基地宜建立在 经济地带。
(3)A经济地带发展具有哪几方面的优势?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① ② ③ ④ ⑤
33.下图为一幅具有林木、河流和住房的景观地图,右图是根据左图而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由此比较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物的表示有何差异。(5分)
34.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简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如何治理水土流
35.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 。
(3)图中③地区的水地流失对流经该地区的河流产生的影响和对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是 。
(4)根据你所学和了解的知识,你认为我国其它地区还存在什么环境问题,写出存在问题及主要分布地区,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36.结合下列材料和图示,回答问题:(17分)在进行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阶段,专家们将长江三峡工程与曾因生态和环境问题引起国际上很多争议的埃及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工程作了对比研究,认为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对三峡工程有借鉴意义。通过采取一些应对措施,阿斯旺工程出现的问题,可以在三峡工程中得到避免。
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坝址
水文
条件
年径流量(亿M3)
4510
820
平均含量沙(Kg/M3)
1.2
1.6
年输沙量(亿T)
5.3
1.34
库区水量损失
库面蒸发损失很小,出库
水量仍约4510亿M3
年蒸发损失约100亿M3,加之用水量增加.出库年水量减为570亿M3
建成前
近10000
330
入海水量(亿M3)
建成后
近10000
60—18
出库泥沙
建库初10年,每年1/3左右的泥沙下泄,以后下泄泥沙量逐年增多,90年后每年约90%泥沙出库
建库后进入三角洲的泥沙量仅200—500万吨,百年以内泥沙基本淤在水库里
(1)在图中用“∥”标出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从图中看该工程位于长江 游。
(2)试从气候条件和水系条件分析流经三峡工程的年径流量远高于流经阿斯旺工程的年径流量的原因:①气候条件: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②水系条件: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3)阿斯旺工程建成后,导致海岸线退缩,请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其成因: ____
(4)阿斯旺工程的首位目标是 _ 的需要,长江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是 _ 的需要。
2006届高三地理选修2
地 理 试 卷 答 题 卷 2005.10
一.选择题:共7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二.综合题:共80分。
31.(1)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________ 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_________ _________
(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1)用“∥”标在下图 ___________
(2)①气候条件:三峡 __
阿斯旺
②水系条件:三峡 __
阿斯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006届高三地理选修2(2005.11)
地 理 试 卷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1—20题每题2分,21---30题每题3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C
B
A
A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B
D
B
D
C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C
BC
CD
AD
BD
CD
AB
BD
BC
AC
二.综合题:共80分。
31.(15分)(1)中部(1分) 西部(1分) 东部(1分) (2)1(1分) 7(1分)
①东部经济发展速度最快(2分)②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2分)(3)从位置、地形、气候、经济基础、科技教育、民族心理、开放政策等方面阐述(6分)
32.(18分)(1)①④ ②③⑤ ⑥ (每字母1分)(2)B A (每字母1分) (3)①工农业发达,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和最主要的工业区 ②交通便利,经济辐射腹地广 ③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是我国主要对外贸易区 ④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 ⑤城市化程度高,消费市场广阔(每空2分)
33. (5分)(根据情况酌情给分) (1)储存信息的形式不同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数据模型,以数据库的形式储存地理空间数据,而地图以图纸的形式保存地理信息。 (2)查询的方式不同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查询和数据更新,而地图则通过肉眼进行判读,获得地理信息。GIS获取的信息更有针对性,速度也更快。 (3)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的地图数据进行综合,并进行空间分析,而地图有许多方面做不到。
34.(12分)(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人为因素所占的份额高于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3分)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降雨强度大;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地面植被少,固沙能力弱。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3分)植被大量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采矿和一些基础建设等。(2)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是:(6分)
35.(13分)(合理即可得分)(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2分) (2)过垦、过牧,植被遭破坏 (2分) 营造“三北”防护林 (2分) (3)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泛滥成灾 (3分) (4)问题与地域一致即可(4分)
36.(17分) (1)画在三斗坪的西侧(2分) 上(1分)
(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大;(2分)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雨水补给少;(2分)支流多,水系庞大,汇集的水量多;(2分)支流少,汇入干流的径流少。(2分)
(3)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大量泥沙在库区淤积,入海的泥沙量和水量都大为减少,导致海浪侵蚀作用增强。(4分) (4)灌溉(1分) 防洪(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