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综合高中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三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己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100cm。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球仪的比例尺为( )
A、四百万分之一 B、四千万分之一
C、五百万分之一 D、五千万分之一
2、在该地球仪上演示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则太阳直射点到晨线或昏线的球面距离是( )
A、50cm B、25cm C、25cm-50cm D、50cm-60cm
读等高线图ab为一空中索道,据此回答3-4题。
3、若在e处有一游客,而e处可能发生泥石流,为了逃生,该游客应该( )
A、向南逃跑 B、向北逃跑
C、向东逃跑 D、站在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4、若图中有一瀑布,则可能在( )
A、a B、b C、c D、d
下图为等高线示意图,乙知a>b读图回答5-7题。
5、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P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Q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P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Q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若b海拔高度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 )
①200米<P<300米 ②300米<P<400米
③100米<Q<200米 ④200米<Q<300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地形可能( )
①同为洼地 ②同为小丘 ③同为缓坡 ④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在天文历法和年鉴中,当一个月出现两次月圆之夜时,第2个满月就被赋予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蓝月亮”。在2004年8月竟然可以看到两次满月,继8月1日出现满月后,8月30日将再度出现月圆之夜。据了解,经过天文学家的计算,平均每过32个月就会出现一次“蓝月亮”,上次2001年12月份就出现过两次满月,而下次相同的情形则要等到2007年6月份了。回答8-10题。
8、能反映2004年8月30日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
9、从该日起往后一周内,悉尼( )
A、昼比夜长,且白昼一天比一天长 B、昼比夜短,但白昼一天比一天长
C、昼夜短,但白昼一天比一天短 D、昼比夜长,但白昼一天比一天短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月亮的颜色是蓝色的 B、蓝月亮每年都出现一次
C、月亮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太阳光有关
D、出现蓝月亮的日、地、月位置有关系时,有可能出日食
下表是某报刊登的2005年某日我国部分城市日出落时间表(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1-13题。
城市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城市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① 7:18 16:50 ③ 6:36 16:51
② 6:54 15:51 成都 7:44 18:02
西安 7:33 17:35 ④ 8:34 18:56
11、表格中余下的四个城市是上海、拉萨、北京、哈尔滨,试判断①、②、③、④四个城市分别是( )
A、上海、哈尔滨、北京、拉萨
B、北京、上海、哈密瓜尔滨、拉萨
C、拉萨、上海、哈尔滨、北京
D、北京、哈尔滨、上海、拉萨
12、此日的地球位置可能是在图中的( )
A、1位置 B、2位置
C、3位置 D、4位置
13、下列因素中与日出时间早晚无关的因素是( )
A、经度 B、纬度
C、海拔高度 D、海陆分布
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14-16题。
14、a、b、c、d四箭头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5、甲地比乙地( )
A、气压高 B、风力大 C、气温高 D、湿度大
16、下列关于丙、丁两地大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气逆福射,丙地强于丁地
B、气温日较差,丁地小于丙地
C、丙地,狂风暴雨
D、丁地,阴雨绵绵
右图中的四幅图表示大气状况,读图完成17-18题。
17、四幅图中能表示“大漠孤烟直”天气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四幅图中表示出现刮风下雨天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表,回答19-20题。
地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约52°N) 气温(℃) 3.7 4.6 6.3 9.2 10.3 14.0 17.1 17.9 15.1 11.0 6.9 4.7
降水量(mm) 72 61 48 65 69 59 74 67 65 71 83 69
乙(约43°S) 气温(℃) 20.1 19.7 16.6 13.2 9.6 6.2 6.0 7.2 10.0 14.3 17.0 19.2
降水量(mm) 9 13 17 12 14 12 14 12 13 16 13 15
19、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的是( )
A、甲地——日本北海道 B、乙地——南非高厡
C、甲地——纽芬兰岛 D、乙地——巴塔哥尼亚高厡
20、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地年均温大于乙地 B、乙地春季平均气温低于秋季
C、乙地降水较少的形成因素主要是地形
D、甲地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是深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a—变质岩 B、b—岩浆岩
C、c—沉积岩 D、d—岩浆
22、图中各地质作用与序号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作用中最广泛、最活跃的因素是风
B、环太平洋、地中海、东非裂谷带地区②活动强烈
C、大洋板块俯冲前端,③作用不存在
D、大理岩、板岩的形成需经过④阶段
下图是“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Q代表的水体可能是( )
A、雨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冰雪融化
24、箭头a、c代表的现象最集中出现的月份是( )
A、1-2月 B、3-4月
C、6-7月 D、9-10月
2005年9月24日至10月2日,渭河中下游一带上涨。10月4日,渭河华县水文站出现了每秒4820m3的洪峰,水位342.32m,超过警戒水位1.52m,是1981年以来的最大量级洪水。据此回答25-26题。
25、渭河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千百年来,渭河河道一直低于沿岸地势,是中间低两边高的“凹”字形;如今渭河河道与沿岸相比,成了“凸”字形,中间高两边低。渭河河道由“凹”字形变为“凸”字形的原因是( )
A、渭河河水强烈的冲刷 B、渭河河水流速加快
C、三门峡大坝建成蓄水 D、流域水土保持较好
26、有关渭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渭河水文特点是汛期长 B、渭河发育在断层构造地带
C、华山大断层在渭河的北部 D、渭河有秦岭的冰川融水补给
读我国山地植被垂直结构图回答27-28题。
27、造成①②图中两处雪线高低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的多少B、山脉的走向 C、海拔的高低落 D、热量差异
28、根据此图可以推断( )
A、各山地植被垂直结构的基带与水平植被地带的植被属于同一类型
B、依水平地带由北向南,各山地植被垂直带的海拔高度界限相应降低
C、新疆境内大陆性由东向西增强,自然带数增多
D、阿尔泰山和天山的自然带相对比昆仑山完整,是因为海拔低的缘故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29-30题。
29、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
第Ⅱ卷综合题(40分)
31、图中ED为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_____,A、B两地日出较早的是_______。
(3)此时赤道上白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
(4)此时与50°E处于同一日的区域范围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全球的一半。
(5)为使地处32°N的太阳能热水器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这一天应将太阳能热水器的真空管平面与楼顶面之间的夹角α调整为__________。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A处为__________(地形),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
(2)图中B处地下水属于__________(类型),C为__________(类型)。
(3)从A到D的植被变化反映了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①、②两地的河流水量变化曲线,请说明湖泊对该河流径流的影响。
(5)图中流域面积约为2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约420mm,则该河流平均年入海水量约为__________m3。
(6)综合以上信息判断,该地可能是__________气候。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33、下图为经度20°线上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该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它在地形上以______________为主,赤道穿过的主要地形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四幅气候类型的“降水和气温月份分配图”中,该洲缺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代号),表示上图B地所属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代号)。
(3)图示为______________月前后大气环流状况,此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尼罗河水量大增,阿斯旺水电站的发电量进入高峰期
B.图中C地树木落叶,草类枯黄,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徙
C.开普敦天气多雨,好望角附近风急浪高
D.黄河下游出现凌汛
(4)A地降水的主要类型是______________,它与我国夏季午后雷阵雨的降水类型______________ (“相同”或“不同”)。
34、根据“大西洋部分洋流分布示意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由A地到B地),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
(1)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借助的盛行风为______________,所借助的洋流是______________,按洋流成因分类应属______________流。
(2)C处附近为_______________渔场,位于______________暖流和_______________寒流交汇处。
(3)B、D两处盐度相比,______________处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分)。
35、读下图中甲、乙两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等温线表示____________月份(一月、七月)的气温分布状况。
(2)甲、乙两地区的地形特征有相似之处,都是____________地形,其中甲地地形区是____________。
(3)乙地区中B地的气温比甲地区中的A处________(高、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
(4)甲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____。为促进乙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已建设的著名工程是____________;
2006~2007学年综合高中期中考试答卷
高三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C C C A C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D C B A A A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B C C B D A D B
第Ⅱ卷综合题(40分)
31、图中ED为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地理坐标是23°26′N 110°W
(2)大的是___A_______ 早的是____B_______
(3)白昼的范围是_160°E→20°W _
(4)__大于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
(5)夹角α__8°34′___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___冲积扇_______(地形),其形成原因是_河流在出山口处,泥沙、石块沉积而成_
(2)B处___潜水_____________(类型),C为___承压水____________(类型)
(3)___垂直地带性______,其原因是___ 随海拔高度变化,水热组合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幅度减小,延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平均年入海水量约为__4.6×107_____m3
(6)_B________气候
33、下图为经度20°线上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___非___________洲 地形___高原________
地形区有___刚果盆地_____、____东非高原_______
(2)缺少的是_____②④_______ B地_____ ①___
(3)_______7_______月前后 可信的是____ AC ______
(4)A地___对流雨______ ___ 相同______ (“相同”或“不同”)
34、根据“大西洋部分洋流分布示意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盛行风为______西风 ______ 洋流是___北大西洋暖流___
______ 风海______流
(2)____纽芬兰_____渔场
位于____墨西哥湾____暖流和____拉布拉多____寒流交汇处
(3)___ D _______处较低,原因是_ D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且有亚马孙河淡水注入,起稀释作用
35、读下图中甲、乙两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___七_________月份(一月、七月)
(2)_____盆地__地形 甲地地形区是__四川盆地_____
(3)____高________(高、低)
其主要原因是 B处深居内陆,夏季光照强烈,空气干燥,地面获得的热量多,而A处尽管纬度较低,但夏季降水多,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强,所以气温低于B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再生能源是__水能__________
著名工程是___西气东输______
(4)D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且有亚马孙河淡水注入,起稀释作用(3分)
甲
乙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