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老师:老爷们好!
众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升官发财!第21课
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考试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我国民积年所希望所梦想,今殆一空而无复余。……二十年来朝野上下所倡言之新学、新政,其结果乃至为全社会所厌倦所疾恶。言练兵耶,而盗贼日滋,秩序日益扰;言理财耶,而帑藏日益空,破产日益迫;言教育耶,而驯至全国人不复识字;言实业耶,而驯至全国人不复得食。其他百端则皆若是。”
——梁启超《大中华发刊词?饮冰室文集》?1890年代-20世纪初1840-90年代器物变革制度变革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洋务运动辛亥革命20世纪初—20年代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制一、时代背景1916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1914年1913年1912年1911年辛亥革命中华民国西方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一战建立民主制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914,《妇女时报》报道:女大学生朱有云毕业于孝感女子师范学院,未婚夫生病,媒人说只有朱小姐嫁过去冲喜才有希望治愈。朱有云便主动嫁过去,潦草成婚。半个月后,丈夫死去,朱有云又吞金自杀,殉夫而去。
作者评论:“朱烈女的死,不仅是全国女学界之光荣,更是我中国古国对于世界之光荣。”一、时代背景1916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1914年1913年1912年1911年辛亥革命中华民国西方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一战建立民主制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传统思想占统治地位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1914年初下令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把总统的权力提高到如同封建皇帝一样。
191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一、时代背景1916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1914年1913年1912年1911年辛亥革命中华民国西方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一战建立民主制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传统思想占统治地位民主虚无;专制统治;列强侵略中国军阀混战旧新1914年,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一、背景1、政治:民主虚无;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列强侵略中国
2、经济(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真正的民主政治
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但传统思想占统治地位
4、直接原因: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二、概况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北大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实质:传播资产阶级文化二、概况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民主、科学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北大 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旗帜)德先生 Democracy 赛先生 Science “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专制愚昧、迷信材料一: 民主是叫人去投票,叫人知道对于政治有很大的责任,然后自然养成一种政治人才。
----高一涵《实行民主的基础》
材料二: 科学者何?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
——陈独秀《当代二大科学家之思路》材料导读民主=民主(制度)+ 民主(意识)科学=科学(知识)+ 科学(精神)三、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二:孔教与共和是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材料一:“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打倒孔家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祝福》是他的代表作“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坚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批判儒家伦理、道德基本的人伦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人伦关系的纲纪: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旧道德:三纲五常绝对服从,不独立、不自由、不平等新道德:独立、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这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 ——蔡元培胡 适《文学改良刍议》改革文学形式:
文言文——白话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改革文学内容:
通俗,易懂 “干不了,谢谢。”“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妻丧速归”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促进文化平民化(平民教育) 三、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道德新文学前提载体民主科学(归宿)“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鲁迅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特点: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全面西化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它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 《孔教研究》 1919年,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遨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遨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评析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方法指导:
1、亮明观点。
2、表明态度。
3、史论结合。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材料四: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材料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毛泽东说看的谈的讨论的都是《新青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二:“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动摇传统礼教的正统地位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沉重打击专制主义和守旧势力四、影响: 材料五: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进步:
①冲击传统礼教,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
③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冲击传统;解放思想;推动革命四、影响: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 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带有绝对性和片面性局限性:进步:
①冲击传统礼教,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
③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
局限:
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带有绝对性和片面性
四、影响:五、地位: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二次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B“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C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或)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局限性是
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
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
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C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