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1 16:3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8课
百 家 争 鸣
01 老子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春秋末期,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思想观点
政治主张
著作及地位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道家学派创始人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难——
长——
高——
强——
前——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老子“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大道无形,道在口中。
——顺应自然
2019年9月28日,2570年前一位智者出生,
在今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
他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还在继续。
他的名子叫孔丘,人们一般称他为孔子。
有考证认为,孔子诞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八月廿七,依西历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
整理汇编的经典语论。
02
孔子和儒家学说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核心思想



何为“仁”?
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
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仁:爱心,同情心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张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人与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国家)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社会就和谐。
治国方略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1.反对苛政,统治者要实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会才会稳定。
以德治国 以礼治国
2.以礼治国,恢复周礼来维系社会秩序。
材料研读
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答:
1.“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
有利于改善民生。
2.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教育理念






1.创办私学
"学在官府"
变为"学在民间"
孔子的教育主张

2.主张“有教无类”
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3.在教学中,孔子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有教无类
注重道德教育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温故而知新——学习方法
03
百家争鸣
自由争辩
发表见解
?
?
?
取长补短 相互融合
虚指
时代背景
生产力的提高
——社会大变革(政治)
旧有制度逐步消亡,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形成。
战国时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
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社会大发展(经济)


文化上:思想领域活跃,人才辈出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和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子
庄子
韩非
战国时期的代表学说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孟子
《荀子》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兵家
孙武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孙子兵法》
历史影响

影响:
·1.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这表明思想观念的产生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孔孟荀
老庄
墨子
韩非商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