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1 21:5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富贵曲
唐 李咸用
画藻雕山金碧彩,
鸳鸯叠翠眠晴霭。
编珠影里醉春庭,
团红片下攒歌黛。 “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家’”
—— (宋)沈括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
(1)耕种制度: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3)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辽金两朝和五代两宋南北相峙三百多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辽、金均是中原正统王朝序列中的一环。金朝对北部的贝加尔湖地区和黑龙江地区均进行了有效管辖。金时期的北部边疆,就是当时我国的北部边疆。金朝对我国北部边疆的经营和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元朝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2、手工业
(1)制瓷业:
①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钧窑 月白釉碗 官窑 穿戴瓶 汝窑 天蓝釉长颈镶金瓶 定窑 孩儿枕元 青花鱼藻纹折沿盘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以7852万港元成就了明代瓷器的新纪录,也使得“釉里红”成为瓷器收藏中的极品。②元朝:出现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釉里红”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烧制而成。与其他瓷器比起来,釉里红瓷器的烧制难度极高,对工匠而言更是极大的挑战。由于铜红料甚为敏感,制作过程必须达到最精确的水平,稍有偏差,便往往导致其不能达到预期的一抹艳红。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
2019年8月6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工作会,发布了“南海I号”保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成果。沉船中共出土18万余件文物精品,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重要意义。(2)矿冶业:①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 南宋庄绰“挖掘技术哪家强,宋朝开始采煤忙”。宋代采煤主要依靠人力挖掘,在河南鹤壁发现的宋代煤炭遗址,竖井从地面深入地下46米,向四周开掘出总长500余米的多条采煤巷道,巷道内用油灯照明,还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咱们当代的“小煤窑”见了都要相形见绌。(3)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 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的发展
(1)特点: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清明上河图(2)表现:①官方设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②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③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榷场是宋辽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北宋“交子”2、城市的繁荣
(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瓦子又称“瓦市”、“瓦肆”、“瓦舍”,为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50余座。(2)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它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元大都,简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由元代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朝国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三、经济重心南移
1、表现
(1)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越过北方 。
(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2、影响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朝廷在科举考试中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官方二十四史收录的各省名人统计表四、社会的变化
1、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快
(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2)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3)人们的婚姻择偶也发生了变化,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蔡襄(北宋)2、租佃关系发展
宋朝,贱民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的奴婢更多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放松
(1)宋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宋代“不抑兼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更自由;金元时期,出现一定程度逆转,大趋势没变。朱瑞熙等《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社1998年
本书是“中国古代社会史”丛书之一种,利用大量文献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深入考察了辽、宋、西夏、金时期社会生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饮食、服饰、居室、交通、妇女、婚姻、生育、丧葬、社会交谊、宗教信仰、鬼神崇拜、巫卜、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称谓、排行、避讳、押字、刺字纹身、休假、语言文字、家族、节日等,是目前本领域最为重要的专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