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全国大联考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7届全国大联考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11-30 17: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国大联考
200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
编审: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地理研究室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请将第Ⅰ卷答案填在第Ⅱ卷前面的答题卡上。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类生产活动40%,人类居住地40%,陆地和海洋、自然灾害和
自然资源20%。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工厂化农业”也称“农业车间”,即在人为控制下,通过设备、条件的改进,创造适于作物生长的栽培环境,进行可控制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3题。
1.按农业的分类,“工厂化农业”应属于
A.种植园农业 B.粗放农业 C.劳动密集农业 D.资金和技术密集农业
2.我国最适宜发展“工厂化农业”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3.根据我国国情,发展“工厂化农业”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A.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 D.缓解了土地、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C.改变了农业地域类型 D.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读我国某地区城市及周围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变化图,回答4~6题。
4.如果该地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则该商品粮基地是
A.成都平原 D.鄱阳湖平原 C.庭湖平原 D.珠江三角州
5.农业地域类型Ⅱ相对于农业地域类型I的主要差别是
A.生产规模更大 B.机械化水平更高
C.受市场需求量的影响更大 D.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大
6.该区域农业地域类型I中,水利工程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较为干燥,水资源缺乏
B.地势起伏大、难以灌溉
C.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容易形成季节性干旱
D.水稻需水量大,地表水资源不足
右图显示我国东部四个省(市)2005年
三大产业构成及GDP值,读图回答7—9题。
7.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畜产品的加工、畜产品
的销售分别属于的产业是
A.a、b、c B.b、a、c
C.c、a、b D.c、b、a
8.①、②、③最有可能的省是
A.黑龙江、四川、海南
B.海南、浙江、黑龙江
C.浙江、四川、黑龙江
D.黑龙江、浙江、海南
9.有关①、②、③三省农业区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①省热量充足,一年三熟
D.②省市场广阔,农产品的商品率高
C.③省耕地比重高,粮食总量是三省中最高的
D.三省中农产品种类最丰富的是③省
读某地区海陆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右图中曲线P为某地区1月份20℃等温线,虚线P1、P2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A.等温线P应向P1方向弯曲
B.等温线P应向P2方向弯曲
C.等温线P通过P1、P2之间没有弯曲
D.等温线P夏季向P1方向弯曲,冬季向P2方向弯曲
11.图中阴影部分地区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为了缓解其限制性因素,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营造农田防护林 B.发展混合农业
C.东水西调 D.禁止过度抽取地下水
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可能带来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这种范围的下限,被称为最佳规模。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这种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称规模经济,或规模效益。据下表回答12一14题。
某汽车工业企业不同部件(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益最低规模
部件或活动
获取最低生产成本的生产量(单位:辆/年)
发动机铸件
1000000
其他铸件
100000~750000
动力系统制造和装配
600000
车轴制造和装配
500000
板件扎压
1000000~2000000
喷漆
250000
总组装
250000
广告
1000000
金融
2000000~5000000
12.根据材料,该企业要达到规模效益所需的产量下限应该为年生产量
A.1000000辆 D.2000000辆 C.5000000辆 D. 250000辆
13.汽车工业属于
A.技术密集型工业 B.原料密集型工业
C.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14.世界知名品牌汽车的跨国公司,生产布局趋向分散是为了
A.提高工业技术 B.就近获得原料
C.扩大市场份额 D.获取廉价劳动力及较低的地租
国家环保总局把“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工业)建设示范园区”建在广西贵港市,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园正式启动,也预示着中国开始探寻21世纪的绿色工业文明之路。据此回答15~16题。
15.广西“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工业)建设示范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B.大面积肥沃黑土分布
C.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D.地处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
16.实施生态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①实现清洁生产,尽可能少排放废物 ②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工业产出 ③充分利用资源,
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④充分利用劳动力 ⑤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回答17~18题。
17.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18.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绿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
下图的右上角显示该城市的风频,其中线段的长度表示该方向上的风频的大小。据图回答19—21题。
19.⑤地宜布局的工业是
A.纺织厂 B.精密仪器厂
C.家具厂 D.炼铝厂
20.图中最适宜建自来水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1.如果在③处建钢铁厂,有关区位评价,
错误的是
A.地形开阔,地势平坦,有利于建厂
B.交通便利,有利于能源的输入
C.靠近城区,便于职工的上下班
D.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区环境的污染小
22.读“我国东部某城市规划”图,有关其规划
方案的叙述,合理的是
A.此规划图适宜在各种地形区实施
B.若建设高级住宅选择甲处为最佳
C.布局火力发电厂适宜在丁处
D.住宅区的设计体现了对光照资源的利用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23~25题。
23.在图中哪一个农业带的土壤,因受第四纪大冰期的
影响,冰碛土的分布最为普遍
A.A处 B.E处 C.F处 D.C处
24.右图是某种农业活动形式的示意图。该种农业活动最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哪一个农业带
A.B处 B.C处 C.E处 D.F处
25.上图中C区域是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地形平坦,十分有利于城市建设
B.气候温和湿润,十分有利于人类居住
C.工业化程度高,水陆交通便利
D.气候湿热,十分有利于农业发展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0分)
26.(11分)下图中的等值线反映了某地区多年粮食平均单产的分布情况,其中A>B>C>D。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提示:可以从地形、土壤等方面考虑)
(2)从改造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提高D区域粮食单产的主要举措。
(3)但近几年来,C以内地区的土地租金日益上涨,分析其原因。(提示:可以从海洋开发、经济建设等方面考虑)
27.(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微笑曲线”(如下图)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
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材料二: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我国
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划分为:优先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等四
类主体功能区。这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
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
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而做出的决定。
(1)在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__________
环节利润最低,跨国公司总部最优先掌握的环节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江苏作为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制造业发达地区,最近提出了由“江苏制造”转为“江苏创造”的经济发展战略。请说明其转变的原因。
(3)一些专家建议将苏南地区列为限制开发地区,请分析苏南地区既要开发又要限制的原因和理由。
限制开发的原因:
进一步开发的理由:
28.(11分)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花卉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
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为_________、B为_______、C为______、D为_____。
布局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甲与图乙,该城市的城市化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城市发展到图乙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城市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压力及对策。

(4)读图乙,环城公路对城市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
29.(8分)图甲为世界部分地区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图乙为四幅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的月份分配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劳动对象分类,A地属于_________业。
(2)图中,与农业生产地域类型B对应的气候类型数码代号是______;与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C对应的气候类型数码代号是______________。
(3)比较B、D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主要粮食作物:B是_________;D是_________。
(4)分析C、D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不同特点。
30.(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美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
A国
年份
1949
1954
1978
1990
1992
1995
2000
2002
城市人口比重
10.6
15.4
17.9
26.4
27.6
29.0
36.2
39.1
B国
年份
1790
1840
1860
1900
1930
1950
1975
1985
城市人口比重
5
10
20
40
56
60
68
70
材料二:2000年11月1日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2.953亿。
(1)读材料一,A国指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说明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城市化有什么特点?
(3)1990~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是_____,2000年我国的城市人口数约是___________。
(4)根据计算结果,谈谈城市化给我国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压力。请提出缓解这些压力的措 施。
200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3+X]
1~3.D B B(解析;东南地区人均耕地少,且科技力量强,最适宜发展“工厂化农业”。)
4~6.B C C(解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该区域为鄱阳湖平原;根据图上信息,农业地域类型Ⅱ是以城市为主要市场的城郊农业,对城市市场的依赖性强;鄱阳湖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由于水稻对水的需求量大,加上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特别是夏季伏旱严重,故需要灌溉。)
7—9.A D D(解析;根据北京的产业构成图可判断a、b、c分别是第一、二、三产业;四川省不位于东部沿海;浙江省的GDP最高,农业的单产较高;海南省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大,热量条件充足,一年三熟,农产品的品种丰富,黑龙江人均耕地面积大,农产品的商品率高。)
10.A(解析:从图中看该图表示的是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与墨累一达令盆地地区,1月份澳大利亚为夏季,大陆是高温区,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而大分水岭是山地,由于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递减,故虚线P1、P2所在区域气温要低于同纬度陆地,则此处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11.C(解析:墨累一达令盆地在大分水岭西侧,地处雨影区降水少,澳大利亚政府发展东水西调工程来解决灌溉问题,效果良好。)
12.B 13.D 14.C
15.A(解析: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甘蔗生产,而甘蔗制糖工业由于原料加工后产品大大减轻的特点,故应接近原料地布局。此处既没有黑土,也不在长江流域。)
16.C(解析:实施生态工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
17.B(解析;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业废弃物大量排放,而城市环境不能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净化造成的。)
18. A(解析;生态城市一般环境优美,而一般在城市中心区环境问题较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生态城市多在市中心修建大量的绿地来改善环境。)
19~21. B A D(解析:精密仪器厂是技术指向型企业,⑤地位于大学附近,技术力量雄厚;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流,根据等高线判断,①处为河谷,②处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成为河流;根据风频图判断,城市的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和西北风,③处位于东南风的上风向。)
22.D(解析;该城市规划模式为典型的同心圆模式,一般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带建设此模式,在山区或河网密度较大的地区,受地形、河流的限制一般不能建成此模式;高级住宅区多离城市较远,在环境优美的地带建设,而甲在市中心,环境并不好,从工业区与居民区的分布看,丁方向可能是较大风频的上风向,不宜布置火电厂,该城市街道与子午线成一定的交角利于房屋的采光。)
23~25.D B D(解析:第四纪冰川主要影响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在北美洲主要影响五大湖周围及以北地区;上图中的农业模式应为乳畜业,而美国的乳畜带分布在靠近五大湖的C区;C区是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形成两大城市群带,但纬度较高,热量相对不充足。)
26.(1)该地区是黄淮海平原,地势自西向东逐渐由斜缓平原过渡到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斜缓平原地带,排灌条件较好,土地质量较高,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而在中东部的平原上则分布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和浅平封闭的洼地,容易出现干旱(岗地)、渍涝(洼地)和盐碱化(低平地),对农作物的生长限制较多。(4分)
(2)D地低产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低洼渍涝和盐碱化严重。对于低洼渍涝的治理主要采用鱼塘一台田的模式实现水土资源的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对于土地盐碱化,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建设引淡水渠道和排涝排盐渠道,定量定时灌水淋盐,并进行地面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土壤返盐。(4分)
(3)渤海海洋资源丰富,在开发海洋资源过程中,渤海西岸布局了许多工业,加上交通便利,国家加强对该区域的开发,该区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土地租金日益上涨。(3分)
27.(1)加工制造研发品牌(3分) (2)制造业在整个设计、生产、销售环节中所获得的利润最低。
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
制造业没有自主技术,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差;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或易受到贸易制裁、不公正对待。)
科学技术创新可带来更大的效益,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4分)
(3)限制开发的原因:(2分)
资源短缺,缺少煤、石油、铁等重要资源。
环境压力大,污染严重(如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等)。
人口多,土地少。
进一步开发的理由:(3分)
科技发达。
劳动力素质高,数量多。
工业基础雄厚,位于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三角)。
交通便利,长江下游、沿海中部。
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28.(1)② ③ ④ ①(2分) 花卉、蔬菜等产品产值高,城市需求量大,易腐烂,不宜远距离运输,可布局在地价高的近郊(2分)
(2)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大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1分)
(3)压力: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剧增,对粮食、乳肉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城市面积扩大,大量占用耕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副产品供应紧张。对策:城市建设中应尽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产晶单位面积产量,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4分)
(4)环城公路使城市各个方向上的交通更便利,城市可以向各个方向扩展,城市形态呈近圆形。(如果没有环城公路,城市最有可能沿交通干线扩展,根据图示该城市会向五条交通干线扩展。)(2分)
29.(1)种植(1分) (2)① ③(2分) (3)小麦 水稻(1分)
(4)C:种植单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多为企业化种植园,商品率高,过度依赖发达国家,受外资控制,D: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4分)
30.(1)中国(1分)
(2)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速度快。(1分)
(3)0.98% 4.69亿(2分)
(4)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多等。合理规划城市;分散大城市的职能;使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对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加强宜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等。(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