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金属材料 课件+课时跟踪检测(3课时,共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3.2 金属材料 课件+课时跟踪检测(3课时,共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21 16:24:40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新知探究(一) 合金的性质[学考层级]新知探究(二) 铁合金[学考层级]低碳钢钨钢硅钢不锈钢锰钢高碳钢中碳钢碳素钢合金钢钢刀具变压
器,发
电机芯医疗器
材、厨房
用具钢轨,轴
承,坦克,
装甲等制器械,
弹簧,
刀具制钢轨,
车轮,
建材制钢
板,钢
丝等用途耐高
温,硬
度大导磁性抗腐蚀韧性好,
硬度大硬而脆,
热处理后
弹性好强度高,
韧性,加
工性好韧性、
焊接
性好性能————高于
0.6%0.3%~
0.6%低于
0.3%含碳量钨硅铬、镍锰铁和碳主要合
金元素新知探究(三) 与合金相关的化学反应的计算[选考层级]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谢课件30张PPT。新知探究(一) 铝和氧化铝的性质[学考层级]新知探究(二) 铝合金 新型合金[学考层级]新知探究(三) 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选考层级]溶液反应中的定量关系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谢课件30张PPT。新知探究(一)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学考层级]计算中的应用新知探究(二) 物质的量计算中的守恒法[选考层级]特征守恒关系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的电荷总数等于生成物所带的电荷总数,且电性相同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电子守恒宏观: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
微观:反应前后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质量守恒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谢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1.有关反应2Na+2H2O===2NaOH+H2↑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Na与NaOH的质量相等
B.反应中H2O和H2的质量相等
C.反应中H2O和H2的质量比为2∶1
D.反应中Na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解析:选D 反应2Na+2H2O===2NaOH+H2↑中,Na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质量之比为23∶40, H2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18∶1。
2.现有钠、镁、铁质量分别为2.3 g、2.4 g、5.6 g,使其分别与100 mL 0.5 mol·L-1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H2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
A.氢气的质量相同
B.铁放出氢气最多
C.钠放出氢气最多,铁最少
D.钠放出的氢气最多,镁、铁相同
解析:选D 钠、镁、铁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n(HCl)=0.05 mol,所以盐酸不足,因为钠还可以与水反应,钠放出的H2最多,镁、铁相同。
3.实验室用足量的锌粒与100 mL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当收集到标准状况下1.12 L H2时,反应停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中H+的浓度是0.5 mol·L-1
B.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05 mol
C.消耗锌的质量是3.25 g
D.氢气中可能混有水蒸气
解析:选A 由Zn+H2SO4===ZnSO4+H2↑
1 mol 22.4 L
n(H2SO4) 1.12 L
解得:n(H2SO4)=0.05 mol,则c(H2SO4)===0.5 mol·L-1,即c(H+)=2×0.5 mol·L-1=1 mol·L-1,A项错误;由A项分析可知,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B项正确;消耗锌的质量为0.05 mol×65 g·mol-1=3.25 g,C项正确;该反应会放出热量,则随着H2的逸出,可能会有水蒸气混入H2中,D项正确。
4.在同温同压下,50 mL气体A2与100 mL气体B2化合生成 50 mL气体C,则C的化学式是(  )
A.AB2        B.B2A
C.AB3 D.A2B4
解析:选D 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2B2===C,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个数守恒),可知C的化学式为A2B4。
5.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反应中镁和铝的(  )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质量之比为3∶2
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D.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解析:选A 由题图可知,两个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说明两种金属提供的电子数目一样多,则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质量之比为4∶3, A项正确、B项错误;镁、铝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9,C项错误;由于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则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项错误。
6.把足量的铁粉投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粉末的质量与原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溶液中H+与S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4 B.2∶7
C.1∶2 D.3∶8
解析:选A 设原溶液中H2SO4和Cu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Fe + H2SO4===FeSO4+H2↑ Δm(固体质量减少)
56 g 1 mol 56 g
    x 56x
Fe + CuSO4===FeSO4+Cu  Δm(固体质量增加)
56 g 1 mol 64 g 8 g
y 8y
因为固体在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所以Δm(减)=Δm(增),
56x=8y,===,则==。
7.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来的氢氧化钠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某同学从该试剂瓶中取出24.0 g 固体,配成1 L溶液,请计算:

(1)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从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200 mL于一烧杯中,投入足量的金属铝,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1)n(NaOH)===0.6 mol,c(NaOH)===0.6 mol·L-1。
(2)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mol          22.4 L×3
0.6 mol·L-1×0.2 L V
=,V=4.032 L。
答案:(1)0.6 mol·L-1 (2)4.032 L
8.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实验各取30 mL 同浓度的盐酸,加入同一种镁铝混合物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混合物质量/mg
255
385
459
生成气体/mL
280
336
336
(1)甲、乙两组实验中,哪一组盐酸是不足量的?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算出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题中可作计算依据的数据是________,求得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3)求合金中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题中可作计算依据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得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解析:(2)在乙或丙中,因盐酸反应完全,则可根据
2HCl ~ H2
2 1
n(HCl)=×2=3×10-2 mol,c(HCl)==1 mol·L-1。
(3)在甲中,混合物完全反应,盐酸有剩余,则可根据混合物质量255 mg,生成气体280 mL计算。根据Mg~H2,Al~H2得:n(Mg)×24 g·mol-1+n(Al)×27 g·mol-1=255×10-3 g,n(Mg)+n(Al)=,求得n(Mg)=0.005 mol,n(Al)=0.005 mol,n(Mg)∶n(Al)=1∶1。
答案:(1)乙 因甲、乙生成H2的体积不等,则产生H2体积小的,说明还有酸未反应,因此甲中盐酸过量,混合物反应完全;若乙中盐酸过量,则可产生H2:mL≈423 mL,而实际为336 mL,说明乙中盐酸不足,合金过量
(2)336 mL 1 mol·L-1
(3)255 mg和280 mL 1∶1
B级—选考等级考试增分练
1.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的Cl-,消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溶液的体积比为(  )
A.1∶1∶1       B.3∶2∶1
C.6∶3∶2 D.9∶3∶1
解析:选D 假设各溶液浓度均为1 mol·L-1,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分别为3 L、2 L、1 L,根据离子方程式:Ag++Cl-===AgCl↓,计算可得NaCl、MgCl2、AlCl3溶液的体积分别为3 L、1 L、 L。
2.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N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常温下,2.7 g铝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0.1NA个水分子
C.0.1 mol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H2的分子数为0.1NA
D.11.2 L Cl2含有的原子数为NA
解析:选B 1 mol N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0.5 mol Na2O2,转移1 mol电子,即NA个电子,A错误;铝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2.7 g(0.1 mol)Al消耗0.1 mol H2O,即0.1NA个水分子,B正确;根据反应3Fe+4H2O(g)Fe3O4+4H2,0.1 mol Fe完全反应生成  mol H2,即NA个H2分子,C错误;在标准状况下,11.2 L Cl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含有的原子数为NA,题中未给出Cl2的状态,D错误。
3.向50 mL Na2SO4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得到14.51 g白色沉淀,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充分反应后,沉淀减少到4.66 g,并有气体产生。则:
(1)原混合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解析:根据题意知,4.66 g沉淀即为硫酸钡沉淀,根据S原子守恒可知,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n(Na2SO4)=0.02 mol,其浓度为c(Na2SO4)==0.4 mol·L-1;碳酸钡沉淀的质量为14.51 g-4.66 g=9.85 g,n(BaCO3)=0.05 mol,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n(Na2CO3)=0.05 mol,其浓度为c(Na2CO3)==1 mol·L-1;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答案:(1)0.4 mol·L-1 1 mol·L-1 (2)0.05 mol
4.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去氧化膜,并用针刺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中仅收集到1.12 L氢气(标准状况下),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 g,水槽和容器内溶液的总体积为 2.0 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 mol·L-1(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耗A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未被氧化的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4)Na2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解析:该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①2Na+2H2O===2NaOH+H2↑,②Na2O+H2O===2NaOH,③2Al+2NaOH+2H2O===2NaAlO2+3H2↑。消耗Al的物质的量为n(Al)==0.010 mo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H2)=0.015 mol,那么由金属钠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H2)=-0.015 mol=0.035 mol,根据反应①可得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n(Na)=2×0.035 mol=0.070 mol,又因为反应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n(NaOH)=2.0 L×0.050 mol·L-1=0.10 mol,所以溶液中Na+的总物质的量即原金属钠的总物质的量为n(Na+)=0.10 mol+0.010 mol=0.110 mol,n(Na2O)==0.020 mol。
答案:(1)2Na+2H2O===2NaOH+H2↑
Na2O+H2O===2NaOH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0.010 mol (3)0.070 mol (4)0.020 mol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铝和铝合金 新型合金
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空气中极易锈蚀
B.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C.铝条投入稀硫酸中生成无色气泡
D.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解析:选A A项,铝很活泼,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铝继续被氧化;C项,Al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
2.镁、铝能够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
A.性质不活泼,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B.镁、铝与氧气的反应速率极慢
C.经过了特殊工艺处理
D.与氧气反应形成了氧化物保护膜
解析:选D 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膜,疏松的氧化膜不能保护内层金属,致密的氧化膜能保护内层金属。Mg、Al都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层金属继续被氧化。
3.铝是重要的金属材料之一,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B.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D.铝易被氧化,而Al3+则很难被还原
解析:选C 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正确;铝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非金属元素氧、硅,B正确;在常温下,铝易被氧气氧化为Al2O3,C不正确;Al3+很难得电子,D正确。
4.铝硅合金(Si的质量分数为13.5%)在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而这种合金适合铸造。有下列三种晶体:①铝,②硅,③铝硅合金,它们的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解析:选B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都要低,所以最低的是铝硅合金。硅晶体是熔点极高的晶体。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O2的用量决定的
B.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燃烧
C.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被氧化的一定是金属
D.铁丝不论在空气中还是在纯氧中都不会燃烧
解析:选C Na与O2的反应产物是由反应条件决定的,常温下生成Na2O,点燃时生成Na2O2,与O2的用量无关,A错误;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熔化,但由于表面形成熔点很高的Al2O3,故不会燃烧,B错误;铁丝可在纯氧中燃烧生成Fe3O4,D错误。
6.碲锌镉(Te-Zn-Cd)晶体可以用于制造红外探测器的基础材料,下列有关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是由Te、Zn、Cd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无固定的熔沸点
B.它易导电、导热,具有延展性
C.它的熔沸点比Zn的低
D.它的硬度和强度比Cd的大
解析:选A 碲锌镉晶体是由Te、Zn、Cd按一定比例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合金,只要比例确定,其组成就固定,因而有固定的熔沸点;合金具有比成分金属低的熔沸点、高的硬度和强度。
7.若m g Al在足量氯气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为(m+21.3)g,将m g Al投入总质量为95.2 g NaOH水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2.7
B.Al与Cl2反应的产物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又溶解
C.若在原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Cl2,理论上可生成0.2 mol NaClO
D.Al与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4%
解析:选D 设生成NaAlO2的质量为x,生成H2的质量为y。由2Al+3Cl22AlCl3和2Al+2NaOH+2H2O===2NaAlO2+3H2↑得关系式:
2Al ~ 2AlCl3 ~ 2NaAlO2~3H2~2NaOH
54   267     164  6   2
m g  (m+21.3)g    x   y  n(NaOH)
====,解得:m=5.4,x=16.4 g,y=0.6 g,n(NaOH)=0.2 mol,则n(NaAlO2)=×100%=16.4%,A错误、D正确;向AlCl3溶液中加足量氨水,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B错误;n(NaOH)=0.2 mol,由Cl2+2NaOH===NaCl+NaClO+H2O,0.2 mol NaOH生成0.1 mol NaClO,C错误。
8.已知X是某金属单质,X、A、B、C含同一种元素,可发生如图转化: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__,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以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X可和酸碱反应且其为金属,则X为Al。
答案:(1)Al Al2O3 NaAlO2 AlCl3
(2)2Al+2OH-+2H2O===2AlO+3H2↑
Al2O3+2OH-===2AlO+H2O
9.某课外活动小组收集了一种合金进行以下探究(已知铜元素的焰色试验呈绿色)。
①外观暗灰色,表皮光滑;
②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绿色,合金片熔化,但不滴落;
③取刮去表皮的合金10 g,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H2 8.96 L;
④另取刮去表皮的合金10 g,放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也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H2 8.96 L。
(1)试据此判断,该合金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写元素符号);可能含有的下列元素是______(填标号)。
a.Ag  b.Mg  c.Na  d.Fe
(2)如果该合金中只含2种元素,则二者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火焰呈绿色,说明有铜元素。等质量的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或NaOH溶液反应放出H2的体积相同,说明一定含有铝,且不能再含有其他的活泼金属Na、Mg、Fe等。Na的熔沸点太低,不能与Cu熔合形成合金,则还可能含有不与稀硫酸和NaOH反应的Ag。该合金如果只含2种元素,则为Cu、Al。
2Al   ~   3H2
2 mol     3 mol
 =0.4 mol
2 mol∶3 mol=∶0.4 mol,则m(Al)=7.2 g,m(Cu)=10 g-7.2 g=2.8 g,m(Al)∶m(Cu)=7.2 ∶2.8=18∶7。
答案:(1)Cu、Al a (2)m(Al)∶m(Cu)=18∶7
B级—选考等级考试增分练
1.已知Al(OH)3能溶于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H2O。下列离子在加入金属钠后的溶液中仍能大量存在的是(  )
A.Al3+        B.AlO
C.H+ D.HCO
解析:选B 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而Al3+、H+、HCO均能与O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H2O,H++OH-===H2O,HCO+OH-===CO+H2O。
2.Al(OH)3是不溶于水但能溶于NaOH溶液的白色固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H2O。胃酸过多是常见的胃病。下面是甲、乙两种常见胃药的说明摘要。
甲:①白色结晶状粉末,可缓缓分解。②能溶于水。③遇酸及酸性药物则产生二氧化碳。④胃酸过多患者服用多见胃胀气,甚至有引起胃溃疡穿孔的危险。
乙:①与胃酸作用是中和反应,作用缓慢而持久,可维持3~4小时。②凝胶本身覆盖于溃疡面上,具有保护作用。③可溶于稀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
(1)请你推测,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乙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
(2)试写出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引起胃胀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写出乙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溶于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甲为NaHCO3,乙为Al(OH)3,NaHCO3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CO2↑+H2O,Al(OH)3溶于OH-的反应为Al(OH)3+OH-===AlO+2H2O。
答案:(1)NaHCO3 Al(OH)3
(2)HCO+H+===CO2↑+H2O
(3)Al(OH)3+OH-===AlO+2H2O
3.把10.2 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烧碱中,得到6.72 L标准状况下的H2。试计算:
(1)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该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该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溶液中,产生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
解析:(1)把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烧碱中,镁不反应,只有Al能与NaOH反应,设Al的物质的量为n(Al),则: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mol           3×22.4 L
n(Al)             6.72 L
=,解得:
n(Al)==0.2 mol,
m(Al)=0.2 mol×27 g·mol-1=5.4 g,
铝的质量分数为×100%≈52.9%。
(2)m(Mg)=10.2 g-5.4 g=4.8 g,
n(Mg)==0.2 mol,
n(Mg)∶n(Al)=0.2 mol∶0.2 mol=1∶1。
(3)设由铝生成的氢气为V1(H2),由镁生成的氢气为V2(H2),由镁和铝与盐酸的反应可知:
2Al+6HCl===2AlCl3+3H2↑
2 mol       3×22.4 L  
0.2 mol      V1(H2)   
=,解得:V1(H2)=6.72 L,
Mg+2HCl===MgCl2+H2↑
1 mol    22.4 L
0.2 mol  V2(H2)
=,解得:V2(H2)=4.48 L,
V总(H2)=V1(H2)+V2(H2)=6.72 L+4.48 L=11.2 L。
答案:(1)52.9% (2)1∶1 (3)11.2 L
4.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1)A中试剂为________。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解析:观察实验装置图可知是用量气法完成实验目的,故A中应盛放NaOH溶液,在B中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3H2↑的反应。
(3)据2Al ~ 3H2
2 mol 3 mol
 
则×=×,
则M(Al)=。
(4)据w(Al)= ×100%的计算公式可知未洗涤不溶物会造成铝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1)NaOH溶液
(2)2Al+2NaOH+2H2O===2NaAlO2+3H2↑
(3) (4)偏小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铁合金
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1.合金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狗头兽首铜像
B.柔性显示屏(基础材料:石墨烯)
C.流通
硬币
D.潜水器外壳(钛、铝等)
解析:选B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据此解答。狗头兽首铜像属于合金;柔性显示屏(基础材料:石墨烯)不属于合金;流通硬币属于合金;潜水器外壳(钛、铝等)属于合金。
2.某班就“使用金属材料的利与弊”为题进行小组辩论,甲方的观点是使用金属材料有利,下列甲方观点不科学的是(  )
A.金属材料大多有延展性,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
B.金属材料大多有美丽的光泽
C.废弃的金属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
D.金属材料大多数可以回收再利用
解析:选C 金属材料一般具有延展性,所以可以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锻打,以便成为需要的形状,故A正确;金属材料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如铜为红色、金为黄色等,故B正确;金属材料废弃后有可能污染土壤和水源,例如干电池中的汞,故C错误;金属材料废弃后绝大部分能够回收和再利用,这是保护金属资源常用的方式,故D正确。
3.纯铁的熔点为1 535 ℃,而高炉炼铁时生铁(含碳量较高的铁合金)在1 200 ℃左右就熔化了,这是因为(  )
A.铁的纯度越高熔点越低
B.合金的熔点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高
C.生铁是铁碳合金,熔点比纯铁低
D.生铁在高炉中熔化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析:选C 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其成分金属的熔点,生铁的熔点比纯铁低是因为生铁是铁碳合金,C项正确。
4.有关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铁比纯铁熔点高
B.钢比纯铁硬
C.合金不具有导热性
D.合金都不含非金属元素
解析:选B 多数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成分金属熔点低,纯铁的熔点比生铁的高,故A错误;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钢比纯铁硬,故B正确;合金是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导热性,故C错误;合金可以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不一定全部由金属组成,例如生铁属于合金,其中含有碳和硅等,故D错误。
5.合金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是铁的一种合金
B.通常合金的硬度比不上纯净的金属
C.合金是两种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D.一般地说,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都高
解析:选A 通常合金的硬度比纯净的金属硬度大,B错误;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C错误; 一般地说,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都低,D错误。
6.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是(  )
A.铁合金       B.铝合金
C.铜合金 D.钛合金
解析:选A 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铁合金即钢材。
7.铁和生铁(铁合金)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盐酸反应,生铁不与盐酸反应
B.铁和生铁都是金属单质
C.铁和生铁都能导电,都是电解质
D.生铁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解析:选D 铁和生铁(铁合金)都能与盐酸反应;铁和生铁都能导电、传热、有延展性,但它们都不是化合物,都不是电解质;生铁中含有碳等非金属,属于混合物(合金不是金属单质)。
8.下列物质属于铁合金的是(  )
A.铁水 B.氧化铁
C.钢 D.赤铁矿
解析:选C 钢是铁的合金;铁水属于液态的铁单质,赤铁矿是以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它们都不属于合金。
9.关于钢铁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合金
B.硬度比纯铁大
C.目前消耗最多的金属材料
D.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
解析:选D 钢铁中含有铁和碳,属于合金,故A正确;合金硬度一般大于成分金属,所以钢铁的硬度大于纯铁,故B正确;钢铁是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合金,故C正确;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为铜合金,故D错误。
10.合金有许多特点,如Na-K合金为液体,而Na和K的单质均为固体。据此,试推测:生铁、纯铁、碳三种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  )
A.纯铁 B.生铁
C.碳 D.无法确定
解析:选B 一般来说,合金的性质并不是各成分金属(或非金属)性质的“平均值”。合金的性能在许多方面优于各成分金属(或非金属)。例如,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低。生铁是铁碳合金,其熔点要低于纯铁和碳。
11.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熔点:金属钠<钠钾合金
B.导电性:银<铜
C.硬度:硬铝<铝
D.延展性:生铁<纯金
解析:选D 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其成分金属,钠的熔点高于钠钾合金;银的导电性强于铜;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其成分金属,硬铝的硬度大于铝;金的延展性比生铁强,金箔是金的一种常用应用。
12.铜和铁是应用很广泛的金属材料,可形成多种合金。给下列合金找对应关系,用单线连接起来:
答案:
B级—选考等级考试增分练
1.将10 g铁碳合金放入氧气中高温灼烧,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过量石灰水中得到沉淀1.4 g。则此铁碳合金是(  )
A.生铁 B.高碳钢
C.中碳钢 D.低碳钢
解析:选B 铁碳合金中碳的物质的量==0.014 mol,碳的质量=0.014 mol×12 g·mol-1=0.168 g,铁碳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100%=1.68%,属于高碳钢。
2.历史上金、银、铜主要是作为货币金属或装饰品被应用。
(1)金、银、铜常被作为钱币流通,从化学角度来看,主要是利用它们的________(填标号)。
A.硬度适中
B.密度适中
C.在自然界里都可得到纯净的单质
D.不活泼性
(2)试样X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请写出步骤③中所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全部的溶液Y和全部的粉末Z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不溶物W的质量是m,则每份试样X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用m表示)。
解析:(1)金、银、铜都属于不活泼金属,易加工,因此,在历史上都曾经用作货币。(2)试样与过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Y为FeCl2、CuCl2混合溶液,粉末Z为Fe、Cu混合物,将Y和Z混合,发生反应:Fe+Cu2+===Fe2++Cu,Fe+2H+===Fe2++H2↑,由生成的溶液呈强酸性且溶液中不含Cu2+表明,不溶物W全部是金属铜,每份试样中氧化铜的质量为m××=m。
答案:(1)D
(2)Fe+Cu2+===Fe2++Cu,Fe+2H+===Fe2++H2↑ m
3.将一块质量为8.5 g的铁合金放入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恰好使铁合金中的铁完全反应(碳不溶于稀硫酸,铁合金中其他元素含量很低,可忽略不计),测得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3 g。请回答:
(1)8.5 g的铁合金中铁的质量是_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是________。
(3)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请根据表中含碳量判断这8.5 g 铁合金属于_________(填“生铁”或“钢”)。
合金种类
含碳量

0.03%~2.0%
生铁
2.0%~4.3%
解析:(1)由Fe+H2SO4===FeSO4+H2↑可知,铁合金中铁的质量=×56 g·mol-1=8.4 g。
(2)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152 g·mol-1=22.8 g。(3)铁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100%≈1.2%<2%,该铁合金属于钢。
答案:(1)8.4 g (2)22.8 g (3)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