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原创)学案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原创)学案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2 08:23:04

文档简介

|
高一学案11 班级 姓名 学号 浙江省浙鳌高级中学 主编 MAF 日期:2019.10

学习目标 重要知识点关注
1、了解宋夏金无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史实、原因。 2、了解辽宋夏金无商业和城市发展的史实、原因 3、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影响。 4、理解辽宋夏金元社会变化的原因、表现和特点。 棉纺织业、制瓷技术、矿冶业、印刷业纸币、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南北分卷制、契约关系


一、首先我们看引言部分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及课文描述,概括指出宋朝“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带来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阅读课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关注学习聚焦 宋元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
思考1、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思考2、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的原因




教师补充讲解:黄道婆改进棉纺工具

讲:黄道婆对纺车进行了改造,发明了脚踏式三锭纺车,一人可同时纺三要棉纱,轻巧省力。由于性能良好,很快得到推广。这是世界纺织技术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工具,它比欧洲出现的纺车早了几个世界
【史料实证】元朝的棉纺织业
史料: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和归,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元)《木棉歌》节选
思考:从材料中你得了元朝棉纺织业的哪些信息?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 钧窑

▲ 宋朝五大名窑出产的瓷器
思考3:宋朝制瓷业发达的原因


补充:【史料】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讲:
(1)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来冶铁。但由于开采条件的限制,煤一直没有大规模开采、使用。
(2)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使炼出的钢铁的硬度 质量大大提高。
(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思考4:宋朝印刷业发达的原因




【史料实证】宋朝印刷业
史料:史料:(宋朝)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他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
…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思考5 从材料中你得出哪些信息?
【师生讨论得出答案】:从史料看出,宋朝的印刷业促进了学术复兴,学术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要。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宋元时期手工业发达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二个子目: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首先关注 学习聚焦 宋元时期商业发达,大城市空前繁荣。
【教师提醒】
宋朝商品经济发达但并非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元朝更广泛地流通纸币;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表明商品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教师解读·榷场
宋与辽、西夏、金等在边境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设有官吏监督贸易和收税,商人在榷场交易需缴纳商税和牙钱。榷场地点时有变更。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榷场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边绥远的作用。所以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无常。


以上图片中的纸币分别是北宋交子、南宋会子、元朝纸币
思考6北宋开始出现纸币的原因




理解元朝币制的发展
元朝币制演进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大钞至正钞四个时期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纸币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朝代。然而因滥发纸币也造成通货膨胀削弱了政权统治的基础。
教材史料: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①等。
思考7 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教师总结】·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1)以海路为主。
(2)贸易中心主要在南方。
(3)外商来华贸易人数和规模空前。
(4)创建了一套外贸管理制度,如市舶司等。
用下面的史料实证导入城市的兴盛这一环节
宋朝的城市
史料1:“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关扑:赌博游戏;四鼓:古代一更一鼓,四鼓是四更,即凌晨一点到三点)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史料2

思考:你从材料中得到哪些信息?
解读: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备了比较完备的饮食娱乐设施。
思考8宋朝城市兴盛的原因




思考9 宋朝商业发展的原因




【教师进一步拓展】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3)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观念发生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三节目 经济重心南移
首先看学习聚焦 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
我们用表格的形式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时间 过程
南方开始开发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
完成南移
形成北方倚重南方的局面

思考10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材史料】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思考11 元朝大运河和隋朝大河的不同
项目 隋朝 元朝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便于对江南的控制 元朝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大都以后为了解决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
河道 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分为四段,连接五大水系 先后挖通了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朝大运河缩短了航程
影响 消极:修建运河是劳民伤财的举 动,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 积极: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积极: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 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 统一也起到一定作用,运河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决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对元朝维 护国家统一也起到一定作用


【教师补充】元朝的长途海运航线(刘家港---东海(黄海)---渤海---直沽---大都)
元朝的长途海运航线是指元朝政府组织的将南方粮食由海路运到北方的航线。元大都和北方部分地区的粮食供应主要取自南方,南方的粮食经海道运至直沽(今天津),再经河道运达大都。海运的开通和发展,一方面加强了南北物资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造船技术的提高和外贸事业的发展,沿海城镇也由此而繁荣,对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元朝统治阶级也因海运而因循苟且,依赖江南,忽视了对北方地区的开发和治理。
【教材史料】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同学们思考: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的做法?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讲解
“南北分卷”制度体现了区域公平原则,在以士子文章高下为评判依据的基础上依照考生籍贯分别录取,保证了北方士子科举中第的权利,避科举取士的天平向南方过分倾斜。但也加大了南北士子之间的竞争,不利于整体的团结和进步。
【教师展示】
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科举制度在规模和制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科举制度的地位提高,视科举为取士正途。
(2)增加了科举名额。
(3)提高科举及第后士人的地位和待遇,对寒门子弟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4)确定考试时间。确定了科举考试时间为“三年一贡举”,此后成为大定制。
(5)科举考试内容改革。王安石变法时,废除诗赋等传统科目,改试经义,专用《三经新义》取士。
(6)殿试成为定制。
(7)建立新制,防止科场作弊。为了维护考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采用糊名制(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以防止考官徇私舞弊)等制度。
思考12: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在宋朝发生改变的原因
参考答案:




思考13:同学们看教材,讨论并思考:宋朝奴婢地们变化说明的问题
宋朝奴婢地位从贱民阶层(世袭奴婢)到雇佣契约关系说明了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奴婢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传统的阶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教师讲解】宋朝奴婢制度的特点
(1)宋朝的奴婢不再属于贱民阶层,身份地位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
(2)宋朝奴婢制度是建立在雇佣契约的基础上,雇主与奴婢签订雇佣契约约定雇佣报酬,这成为了宋朝奴婢的主要来源,也是宋朝奴婢制度的最独特之处。
(3)宋朝奴婢制度还体现了对奴婢前所未有的法律保护。

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思考14:宋朝政府的土地政策产生的影响




【教师提醒】宋朝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地主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
【教师拓展】
中国古代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的原因
(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
(2)思想:土地是财富之本,人们往往热衷于购买土地。
(3)政治:地主阶级是封建政权统治的阶级基础,因此国家允许土地兼并,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在抑制土地兼并时以不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前提。
【课堂精炼、深入教材、巩固提升】
1、宋朝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商船不得“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朝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体制 B.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2读《中国古代人口分布统计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时间 全国总人口 长江流域占比 珠江流域占比 黄河流域占比
公元2年 约5900万 23% 2% 75%
公元750年 约5300万 36% 3% 61%
公元1078年 约9000万 58% 7% 35%


A.经济重心南移与长江流域人口的增长相辅相成
B.经济发展使得千年间人口总量一直不断地增长
C.750年人口总量相对较低主要是安史之乱的影响
D.连年战乱是黄河流域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
3. 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表明宋仁宗时期
A.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 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
C.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 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
4.宋朝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了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宋朝农民的兼业现象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5.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申请“文牒”,作为转让田地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 )
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推动土地契约关系规范化的
C.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限制了土地买卖正常进行
6据史料记载,自永嘉到元嘉年间(307453年),北民南迁的人数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入。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B.南方的自然资源日益丰富
C.南方经济开发有充足的劳动力 D.南方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
7.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记载,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的58.3%。这表明
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B.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达
C.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到其中的 D.唐朝时中原人口开始向南迁移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的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走原创之路超越精品
第11课 辽宋夏金无的经济与社会 |
高一学案11 班级 姓名 学号 浙江省浙鳌高级中学 主编 MAF 日期:2019.10

学习目标 重要知识点关注
1、了解宋夏金无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史实、原因。 2、了解辽宋夏金无商业和城市发展的史实、原因 3、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影响。 4、理解辽宋夏金元社会变化的原因、表现和特点。 棉纺织业、制瓷技术、矿冶业、印刷业纸币、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南北分卷制、契约关系


一、首先我们看引言部分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及课文描述,概括指出宋朝“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带来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阅读课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关注学习聚焦 宋元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
思考1、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1)棉花种植的推广,为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些
(2)棉纺织品特别是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社会需求量大。
(3)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4)政府的政策也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思考2、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2)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3)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
(4)耕地面积的扩大。
(5)政府的重视。
(6)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农业发展。
(7)手工业、商业发展的促进。
教师补充讲解:黄道婆改进棉纺工具

讲:黄道婆对纺车进行了改造,发明了脚踏式三锭纺车,一人可同时纺三要棉纱,轻巧省力。由于性能良好,很快得到推广。这是世界纺织技术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工具,它比欧洲出现的纺车早了几个世界
【史料实证】元朝的棉纺织业
史料: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和归,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元)《木棉歌》节选
思考:从材料中你得了元朝棉纺织业的哪些信息?
讲:从史料可看出,元朝棉纺织业发达,棉纺织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 钧窑

▲ 宋朝五大名窑出产的瓷器
思考3:宋朝制瓷业发达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外贸的需求。
(2)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3)信息、知识、技艺的交流。
(4)适应了人们心理和情趣的变化。
(5)统治者的支持。
补充:【史料】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讲:
(1)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来冶铁。但由于开采条件的限制,煤一直没有大规模开采、使用。
(2)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使炼出的钢铁的硬度 质量大大提高。
(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思考4:宋朝印刷业发达的原因
(1)宋朝政治较为宽松,对印刷来限制小。同时宋朝政局相对稳定为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2)宋朝印刷术的发展,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进一步促进了印刷业的发达。
(3)宋朝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市民阶层出现并发展,他们对世俗文化的需求增大。
(4)政府推行重文政策,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对书籍的需求增加。
【史料实证】宋朝印刷业
史料:史料:(宋朝)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他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
…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思考5 从材料中你得出哪些信息?
【师生讨论得出答案】:从史料看出,宋朝的印刷业促进了学术复兴,学术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要。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宋元时期手工业发达的原因
(1)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
(2)科技进步的推动,如棉纺织技术的发展。
(3)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
(4)对外贸易(丝绸之路)的促进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二个子目: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首先关注 学习聚焦 宋元时期商业发达,大城市空前繁荣。
【教师提醒】
宋朝商品经济发达但并非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元朝更广泛地流通纸币;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表明商品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教师解读·榷场
宋与辽、西夏、金等在边境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设有官吏监督贸易和收税,商人在榷场交易需缴纳商税和牙钱。榷场地点时有变更。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榷场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边绥远的作用。所以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无常。


以上图片中的纸币分别是北宋交子、南宋会子、元朝纸币
思考6北宋开始出现纸币的原因
(1)北宋时期,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2)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金、银、铁等货币过于沉重,交易起来很不方便。
(3)北宋时期的印刷工艺技术成熟,应用广泛。
理解元朝币制的发展
元朝币制演进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大钞至正钞四个时期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纸币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朝代。然而因滥发纸币也造成通货膨胀削弱了政权统治的基础。
教材史料: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①等。
思考7 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1)统治者支持、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2)宋朝造船业发达,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业
(3)战乱频繁,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所以宋朝的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
(4)增加政府收入的需要。
【教师总结】·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1)以海路为主。
(2)贸易中心主要在南方。
(3)外商来华贸易人数和规模空前。
(4)创建了一套外贸管理制度,如市舶司等。
用下面的史料实证导入城市的兴盛这一环节
宋朝的城市
史料1:“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关扑:赌博游戏;四鼓:古代一更一鼓,四鼓是四更,即凌晨一点到三点)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史料2

思考:你从材料中得到哪些信息?
解读: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备了比较完备的饮食娱乐设施。
思考8宋朝城市兴盛的原因
(1)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业政策放宽。
(2)城市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被打破。的
(3)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
(4)民族交往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增加,促进了城市的兴盛。
思考9 宋朝商业发展的原因
(1)前提:宋朝的建立与统一,消除了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
(2)基础: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
(3)贸易:民族交融加强,宋与辽、金、西夏的“场”贸易;宋政府鼓励的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繁荣。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捷。
(5)货币:纸币的出现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商业活动
(6)城市格局:坊市制度被打破,营业时间不受限制。
【教师进一步拓展】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3)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观念发生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三节目 经济重心南移
首先看学习聚焦 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
我们用表格的形式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时间 过程
魏晋南北朝 南方开始开发
唐朝中后期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 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
南宋 完成南移
元代 形成北方倚重南方的局面

思考10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人口因素:自晚唐以来,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2)政治因素: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3)政策因素: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4)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宜于农业生产。
(5)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6)其他因素: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
【教材史料】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思考11 元朝大运河和隋朝大河的不同
项目 隋朝 元朝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便于对江南的控制 元朝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大都以后为了解决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
河道 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分为四段,连接五大水系 先后挖通了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朝大运河缩短了航程
影响 消极:修建运河是劳民伤财的举 动,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 积极: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积极: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 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 统一也起到一定作用,运河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决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对元朝维 护国家统一也起到一定作用



【教师补充】元朝的长途海运航线(刘家港---东海(黄海)---渤海---直沽---大都)
元朝的长途海运航线是指元朝政府组织的将南方粮食由海路运到北方的航线。元大都和北方部分地区的粮食供应主要取自南方,南方的粮食经海道运至直沽(今天津),再经河道运达大都。海运的开通和发展,一方面加强了南北物资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造船技术的提高和外贸事业的发展,沿海城镇也由此而繁荣,对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元朝统治阶级也因海运而因循苟且,依赖江南,忽视了对北方地区的开发和治理。
【教材史料】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同学们思考: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的做法?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讲解
“南北分卷”制度体现了区域公平原则,在以士子文章高下为评判依据的基础上依照考生籍贯分别录取,保证了北方士子科举中第的权利,避科举取士的天平向南方过分倾斜。但也加大了南北士子之间的竞争,不利于整体的团结和进步。
【教师展示】
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科举制度在规模和制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科举制度的地位提高,视科举为取士正途。
(2)增加了科举名额。
(3)提高科举及第后士人的地位和待遇,对寒门子弟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4)确定考试时间。确定了科举考试时间为“三年一贡举”,此后成为大定制。
(5)科举考试内容改革。王安石变法时,废除诗赋等传统科目,改试经义,专用《三经新义》取士。
(6)殿试成为定制。
(7)建立新制,防止科场作弊。为了维护考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采用糊名制(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以防止考官徇私舞弊)等制度。
思考12: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在宋朝发生改变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科举制的发展,平民家庭出身的士人地位提高。
(2)宋朝重文的统治思想,“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3)封建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动。
思考13:同学们看教材,讨论并思考:宋朝奴婢地们变化说明的问题
宋朝奴婢地位从贱民阶层(世袭奴婢)到雇佣契约关系说明了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奴婢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传统的阶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教师讲解】宋朝奴婢制度的特点
(1)宋朝的奴婢不再属于贱民阶层,身份地位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
(2)宋朝奴婢制度是建立在雇佣契约的基础上,雇主与奴婢签订雇佣契约约定雇佣报酬,这成为了宋朝奴婢的主要来源,也是宋朝奴婢制度的最独特之处。
(3)宋朝奴婢制度还体现了对奴婢前所未有的法律保护。

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思考14:宋朝政府的土地政策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土地集中化加剧。
(2)促进土地交易市场的发展壮大。
(3)加剧了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
(4)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
(5)导致社会阶级关系、雇佣契约关系发展,奴婢的社会地位提高。(6)加剧了社会动荡和社会危机,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原因之一。
【教师提醒】宋朝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地主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
【教师拓展】
中国古代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的原因
(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
(2)思想:土地是财富之本,人们往往热衷于购买土地。
(3)政治:地主阶级是封建政权统治的阶级基础,因此国家允许土地兼并,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在抑制土地兼并时以不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前提。
【课堂精炼、深入教材、巩固提升】
1、宋朝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商船不得“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朝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体制 B.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2读《中国古代人口分布统计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时间 全国总人口 长江流域占比 珠江流域占比 黄河流域占比
公元2年 约5900万 23% 2% 75%
公元750年 约5300万 36% 3% 61%
公元1078年 约9000万 58% 7% 35%


A.经济重心南移与长江流域人口的增长相辅相成
B.经济发展使得千年间人口总量一直不断地增长
C.750年人口总量相对较低主要是安史之乱的影响
D.连年战乱是黄河流域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
3. 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表明宋仁宗时期
A.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 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
C.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 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
4.宋朝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了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宋朝农民的兼业现象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5.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申请“文牒”,作为转让田地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 )
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推动土地契约关系规范化的
C.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限制了土地买卖正常进行
6据史料记载,自永嘉到元嘉年间(307453年),北民南迁的人数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入。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B.南方的自然资源日益丰富
C.南方经济开发有充足的劳动力 D.南方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
7.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记载,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的58.3%。这表明
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B.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达
C.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到其中的 D.唐朝时中原人口开始向南迁移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的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高;三级市场体系和区域市场的形成;海外贸易发达;货币使用大及纸币的出现;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政府鼓励经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文化科技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
走原创之路超越精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