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0-21 17:52:06

文档简介

课 时 教 案
第 单元 第 案 总第 案
课题: §1.4.1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01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科学思维:通过加速度的建立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建立的意义
科学态度和责任: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勇于发表自己主张,善于区分事物异同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2.知道加速度的建立过程,理解加速度是如何描述速度矢量改变快慢的。
3.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高考考点
课 型
教 具
教 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课前复习:
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的物理意义、大小关系。
引入:
1.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几乎没有匀速直线运动。
2.学生思考课本P25课前问题。
由速度大和速度变化大引入“速度变化量”的概念。
一、速度变化量
1.定义:初、末速度的差值Δv=v末- v初
若初速度为正,即Δv>0,则加速, Δv<0,则减速
注:v为矢量,故Δv=v末- v初为矢量式,Δv有方向,表达式决定方向,运算时要规定正方向。(此处要再次明确速度变化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的三种情况)。
例:一物体以5m/s的速度落到地面,又以原速率返回,求此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
解:(略) 注意说明Δv=10m/s和Δv=-10m/s的意义。
二、加速度
Δv只能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速度变化相同,时间不一定相同,经过的时间相同,速度变化也不一定相同,怎样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呢?
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
自行车起步
0
9
3
(9)
(3)
汽车出站
0
6
3
(6)
(2)
轮船出航
0
6
20
(6)
(0.3)
v0/m/s
vt/m/s
Δt/s
Δv/m/s
Δv/Δt
回答:①那种交通工具速度变化快?(每秒变化量)
以新的物理量—加速度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
1.定义:比值定义法 定义式:a=Δv/Δt 称为速度的变化率。
2.矢量性:方向同Δv的方向,(规定正方向);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3.单位:m/s
5.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理解:①只要有加速度,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不一定增加或减小(速度变化的三种情况)。
②加速度与Δv、Δt不存在比例关系,Δv大,a不一定大。
③a的正负号的含义(不表示大小,也不表示v的增减,只表示方向,即与速度的正方向相同或相反)。
例:v1=-5m/s v2=-2m/s Δt=1s
学生阅读课本P25,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加速度。
再次体会比值定义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明确意义
三、加速度和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区别:
①物理意义关系 ②方向关系 ③大小关系
1.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表示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的变化率,而不是速度变化量,速度的变化量不仅与加速度有关,还与时间有关。
2.方向没有必然联系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四、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直线运动中,a与 v同向则v增加;a与v反向则v减小。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速度改变量大,其加速度一定大
B. 物体有加速度时,速度就增大
C. 物体的加速度大,速度一定大
D. 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一定大
2.关于加速度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加
B.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
C.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
D.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3.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4. 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 m/s2 那么在任意1s 内(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两倍
学生阅读课本P26,领会加速度与加速、减速之间的关系。
学生练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末速度大2 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2m/s
5.下列描述中,可能存在的有( A、D ):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物体速度变化越来越快,a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6.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2s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则物体在这2s内( )。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2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5m/s2.
五、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① 粗略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② →0
六、运动的分类
变速运动中,若a恒定,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若a变化,变加速直线运动。
小结:①定义、物理意义 ②计算、符号含义
回顾速度的得出、体会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课 时 教 案
第 单元 第 案 总第 案
课题: §1.4.2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图像 201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从物理学的角度科学建立x-t、v-t图像;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图像,学会物理学的多种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科学态度和责任: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x-t、v-t图像描述
2、图线描述的含义
3、
教学难点
1、x-t、v-t图像的应用
2、图像描述的运动模型
3、
高考考点
课 型
新授
教 具
教 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物体在每一时刻的位置、每段时间内的位移、位置变化的快慢或者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形象直观的工具来描述——图像
一、x-t图像
例如:在平直的公路旁每隔100米竖立着有标号的电线杆,一观察者坐在汽车上.研究汽车的运动情况.当汽车经过Ⅰ号电线杆按下秒表,做下了如下记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1.作图步骤:
(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横轴表示时间t,用纵轴表示位移X.
(2) 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在坐标系中描出来。
(3)用平滑的曲线尽可
能的把绝大部分点连接起来
总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位移X,根据给出的(或测定的)数据,作出几个点的坐标,用平滑的线将几个点连接起来,这条线是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像.
2.物理意义: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注意:①坐标系上反应的位移是相对坐标原点的位移,不一定是物体的实际位移;图线反映的是运动规律,不是运动轨迹。②图像上的点表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相对参考点的位移),注意强调。
例:对匀速直线运动:
由,
得:位移随时间变化是一次函数关系,故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3.图像表征的意义
①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距离位移零点s0处
学生思考:图像描述的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呢:
此处强调:描述的实际是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预设
②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沿正方向远离原点,由 得斜率k即表示v。
③交点表示相遇(能否说两物体位移相同?注意辨析)。
④物体反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越过位移零点继续向前运动。
⑤结合斜率分析,速度逐渐减小的运动(切线的斜率逐渐变小)。
二、速度—时间图像
1.方法:由匀变速运动公式 ,得vt与t成一次函数,由数学方法可得出匀变速运动的图像是倾斜直线。
对一般运动,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描在坐标系中,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得到速度—时间图像。
2.物理意义
描述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注意:图像反映的是运动规律,且反映的是直线运动的规律,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3.图线描述的意义
由得

所以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正负表示方向。
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速度相同
④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再反向加速。
⑤图线斜率越来越小,做的运动是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阴影部分表示在时间t内的位移,上方为正,下方为负,总位移为代数和。
例2: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
运动的s—t图如图所示,以甲的
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
点,从图像可以看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A、甲乙同时出发
B、乙比甲先出发
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s0处
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但在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变式:将s—t换成v—t图,结果怎样?能否追上?(焦点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