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运动的水分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运动的水分子》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21 18:1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在水的三态变化中的运动特点,初步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知道分子的基本特征。
2.通过对分子的基本特征的认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现象。
3.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子的基本特征;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有关现象。
三、课型:新授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微视频、课件,提前在一体机安装字库,电脑版微信。
每组实验用品:量筒(50ml,100mL)、烧杯(每组两个250mL)、注射器(两套)、铁架台、滴管
实验药品:热水瓶、热水、常温水、酒精、品红溶液(滴瓶)
其它:智能手机(现场抓拍、录制学生资源,及时通过微信上传以便现场展示,交流共享)。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景
导入新课
引言和多媒体展示:
水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最熟悉的物质之一,有了水,才有了地球上的万物生灵,才有了人类灿烂文明,但在水世界里蕴涵着哪些丰富的化学知识呢?引出单元课题《探秘水世界》。(多媒体展示)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水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1滴水就有1021个水分子,如此小的水分子有哪些特征呢?同样是水,有时结成冰,有时变成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成绵绵细雨、皑皑白雪,那在水的系列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多媒体图片)引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聆听、观看图片(视频),自主思考。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本节课题。


天地
微观模拟
第一个问题: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天地(实验视频):
在一封闭的针筒中有少量水,如果把它煮沸,其体积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水分子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的数目变多了
D.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一边了
自主思考,提出猜想。
建立猜想,制造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提出问题: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由于分子很小,用肉眼是看不见的,老师根据科学家运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到的分子运动,用媒体技术制作了模拟的微观世界,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
首先,观察一下,分子在水的三种状态中运动的基本情况。分别用2个关键词。(板书)
我们再欣赏一下三态变化的模拟过程,请注意观察:
提出问题:
1.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2.水分子本身的大小变了吗?
3.水在三态变化中,哪些因素变了?哪些没变?
4.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观看动画。自主思考,组内交流,
学生代表在全班分享。
通过flash动画,把物质的微观构成形象化,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天地
微观模拟
教师解析、点评。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拓展到其他物质
2.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模拟动画)
教师解析、点评。
观看动画。自主思考,交流共享。
小结:分子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中,固体的水中,水分子紧密而有序的排列,不能自由运动,液体的水中,水分子间隔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在气态的水中,水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中扩散)。
设置的问题层层递进,引导由特殊物质到一般规律。


学习
学以致用
1.雨后初晴的道 路,很快就干了,水哪儿去了?如果有太阳还会更快,为什么?
2.烧开水的锅盖,揭开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3分钟后校内组交流共享,相互提问。
然后老师抽签提问,表现优秀个人、小组给予颁发积点卡的奖励。
自主学习课本P27,
交流共享。
然后,举一反三,完成下表:

结冰

融化
水分子
能量
运动速率
相互作用
间隔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解释生活现象。
教师总结评价:分子的运动与能量有关
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实验探究,总结归纳
探究实验:
细心观察,有何现象?原因?
1.分组实验:50mL水,50mL酒精混合,静止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2.两只相同容量的小烧杯,一只加入半杯热水,一只加入半杯冷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品红。
出示实验温馨提示。
提出问题:
分子有哪些特征? 如何运用生活中一些现象加以印证。
回扣目标,解决问题:正是由于水分子具有这样的属性,水才用通过分子能量的变化实现固液气之间的相互转化,才会有朵朵白云,绵绵细雨、皑皑白雪啊!
合作探究,分组实验;
组内交流;班内交流。
交流共享,得出结论:分子很小,有间隔,相互作用,分子永不停息运动。
通过观察探究实验的宏观现象探索微观本质。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在线测试,巩固练习
在线测试
1.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打气
分子间有间隙
B
在花园中闻到花香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分子有质量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
2.湿衣服为什么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晾晒时干得快?
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教师总结评价
先独立思考
自主完成
再组内交流
然后班内共享。
通过设计生活中常见问题,用微观知识解释宏观现象,进一步突破难点。
答疑解惑
长话短说
点拨评价,长话短说。
(1.水的三态变化是由分子的自身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是由原子构成的。3.分子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基本特征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先自主总结本节收获,在组内分享。
然后提出困惑,组内思维碰撞。
最后倾听班内同学和老师点拨。
自我反思,培养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
挑战自我
巩固提升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请运用拟人化的语言,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水分子,把一个水分子在三态变化的旅行完整的表述,题目《我,一个水分子的奇妙旅行》
课下自主完成。
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