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课
标
解读
课标
要求
1、初步学会用化学方程式描述代表性的、常用的、简单的化学变化;懂得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信息。
2、在认识化学变化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的宏观事实、微观本质和符号表征(化学方程式)之间相互联系的思维习惯。
重要概念
内容分析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从宏观、微观、定性、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从宏观、微观、定性、定量的角度正确读出化学方程式。
教
材
分
析
核心
内容
化学方程式概念、意义、读法
知识
结构
1、通过比较不同的化学反应表示方法,初步认知化学方程式。
2、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的优点,理解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
3、能从宏观、微观角度、定性、定量方面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的从不同的角度读出化学方程式。
重点
难点
化学方程式意义、读法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巩固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3)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读法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活动天地中三种不同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的优点
(2)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认识化学变化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的宏观事实、微观本质和符号表征(化学方程式)之间相互联系的思维习惯。
学情
分析
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有了一些用文字、图形、符号表示微观粒子、宏观物质以及化学反应的经验。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其表示的意义。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怎样表示化学反应才能够既简单又能体现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年龄的原因,学生的语言规范性较差,教师在学生交流时要注意对学生语言规范性的强调,注意化学习惯的培养。
教学方式
采用“情景导入-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总结评价”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尽可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充满探究的快乐。组织好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和提高学习兴趣。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对比法、观察法和自主阅读等多种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情景:有一朋友要做一化学国际交流,他发现了好多化学反应,可是怎样向各国的朋友介绍呢?你能帮帮他吗?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所有人都能明白你要表达的化学反应的所有意义呢?
带着问题认真思考问题
助人为乐每一个人的本质兴趣,这一导入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信息引入课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新课程的学习作好铺垫
目标导航: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哪些?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主预习。
任务一:化学反应的表示
教师在大屏幕投放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的三种不同表示方法。
思考:
1、分析上述三种表示方法,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你认为哪种表示方法最好?
【交流】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可以积极补充,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最后确定符号法。
问题:1、大屏幕展示每一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
2、探讨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大屏幕展示: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问题归档:
学生看大屏幕,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
学生掌握概念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实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
让学生积极动起来,通过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结论,加深化学方程式的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任务二、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思考任务:1、从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讨论任务:1、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思考
2、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思考质。
3、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一定存在着质量关系,各物质间存在什么质量关系呢?(根据化学式可计算式量)计算各物质的式量是多少??
? C? +? O2 ===? CO2
12??? 16×2??? 12+16×2???????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A: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B: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粒数关系即微粒个数比
C: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
任务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根据方程式的意义,读法可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定性定量两方面读)
典型例题讲解
三、达标检测:
分层完成导学案课堂检测
四、提炼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多媒体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
分组实验并观察现象,并完成学案的相关内容
交流讨论结果
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交流;生小结
讨论、思考、回答
严谨思考,灵活运用知识
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自我评价,同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自由发挥
认真记录作业内容。
通过对意义的表述,活跃学生思维,增进交流与表达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达到思维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学习过程中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培养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从微观本质认识事物,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理念。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的欢乐。
学以致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完成知识的迁移,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板书设计: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如:C + O2?==== CO2
A:定性: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宏观
B:定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粒数关系即微粒个数比
C:定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 微观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例如:4P+5O2===2P2O5
A.宏观读法: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微观读法: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C.质量读法: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的五氧化二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