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21 18:1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目标】
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3~5瓶氧气,并选择适当物质,探究(或验证)氧气的性质。
2.初步学会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气体。
3.通过动手实验,培养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全面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氧气的制取与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
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125ml)、水槽、酒精灯、玻璃片、量筒(50ml)、坩埚钳、燃烧匙;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石灰水。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投影有关氧气用途的图片
教师指出: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金属冶炼、金属焊接
导入新课: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且来探究氧气的性质呢?
一、氧气的制取:
【知识回顾】投影下列问题:
(1)回顾实验室制氧气的一般思路。
(2)如果在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你认为应该用哪套装置?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3)在实验室可以使用上图的哪种方法收集氧气?说明你的理由。
(4)如果选用C和D都可以收集氧气,那么你认为C和D各有什么优缺点?你如何判断C和D中氧气已经收集满?说出你的操作方法。
(5)连接好B装置,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说出你的做法。
学生交流并回答问题。
【模拟演练】采用排水法,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
学生阅读课本氧气的制取步骤。熟悉制取氧气的步骤。
教师投影并指导演练(图示或慢速的示范):
1.组装仪器,按照 、 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先向 中加入约0.1g二氧化锰,再向 中加入约15mL过氧化氢溶液,并将盛满水的集气瓶 在水槽中;
4.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过氧化氢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待导管口有气泡_______、_______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集气,集满后用玻璃片在______盖住瓶口,移出水面, 放在实验台上。
(友情提示:1.可通过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度来调节反应速度;2.分液漏斗内液体滴加完要及时关闭活塞。)
【提问】
1.如何将集气瓶中注满水而不留有气泡?
2.为什么刚开始有气泡冒出不能立即收集?
学生积极回答。
【实战演练】学生分组协作完成氧气的制取,每小组收集3~5瓶集气正放在桌面上。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对各组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点拨。提示:有一瓶留少量的水备用。用相机拍摄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的操作。)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知识回顾】投影下列问题:
1.木炭、铁丝、蜡烛在空气中与在纯氧中燃烧现象有何不同?
2.思考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
3.思考燃烧匙、坩埚钳等应如何伸入集气瓶中?为什么?
4.如何证明燃烧有水、二氧化碳生成?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为什么铁丝要绕成螺旋状?一端要系一根火柴?为什么要在瓶底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沙子?
学生交流并回答问题。
【模拟演练】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学生阅读课本氧气的化学性质内容,熟悉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师投影并指导演练(图示或慢速的示范):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________,放在燃烧匙里,立刻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友情提示:1.伸入集气瓶时,玻璃片不要拿走;2.要从上到下缓慢伸入,不要碰到集气瓶内壁;3.实验完毕,玻璃片盖好;4.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用坩埚钳夹取一端绑有火柴的螺旋状细铁丝,在洒精灯上点燃火柴。待火柴__________时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的细沙),观察现象。
(友情提示:1.铁丝可在燃烧匙杆上绕成螺旋状;2.若集气瓶没留水,可将集气瓶倒扣在水槽内稍倾斜,使其进入少量水;3.观察现象时不要凑近集气瓶直视。)
3.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用在燃烧匙内固定一小段蜡烛,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友情提示:1.伸入集气瓶时,玻璃片不要拿走;2.要从上到下缓慢伸入,不要碰到集气瓶内壁;3.实验完毕,玻璃片盖好,注意观察反应前后集气瓶内壁的变化;4.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实战演练】学生分组协作完成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用相机拍摄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空气中
氧气中
木炭的燃烧
铁丝的燃烧
蜡烛的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