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明确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能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知道研究物质性质时如何选取物质。
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原理,药品的选择依据,会进行误差分析。
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部分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顾实验技能考试中“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完成对气体制备的一般思路的归纳。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学会通过间接法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形成对物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并将这些思路和方法应用于学习研究之中。
教材分析:
空气是学生第一次对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的第一次研究,氧气又是学生第一次对纯净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虽然授课过程中教师对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氧气的性质和制取”两个实验都重点进行讲解,但讲授过程中重知识轻理念。虽然这些理念性的东西在中考过程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很多学生在国际奥林比克竞赛中屡获殊荣,但诺贝尔奖得主却寥寥无几,与此也不无关系。所以,本节课的复习除了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如何研究物质以及研究物质应从何入手等观念性的东西。
学情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气体的制取与性质”是中考常考的要点,学生平时练习的较多,所以对于此部分的基础知识学生大多掌握的较好。但是将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系统化并把此种思路应用于平时解题和学习中很多学生从未考虑过。如何帮助学生将研究混合物中某物质的含量和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整理出来,并将此应用于平时的解题和学习中,既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期望学习的。
重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氧气的性质和制法
难点:通过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的复习得出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教法、学法
教法:
作为二轮复习的一节课,面对的主体是九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有了一定的归纳推理演绎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是学生自己展示、解说,自己分析、解决,教师相机进行补充和修正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学法:
“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采用学生主体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自我修正。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收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图片,思考:
实验技能考试时制氧气选择哪套装置?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2、可不可以用另一装置制取氧气?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为什么不选此装置来制取氧气?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为什么你认为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拓展提升】比较下列装置各有何优点?(从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制取气体量的多少来考虑)
【问题分析】
有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瓶内有白雾出现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分析下列收集装置的优缺点并思考要做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选择哪种收集方法?
如果用该装置,如何收集气体?
【拓展提升】
播放多功能瓶的应用的视频并补充用多功能瓶洗气时其气体的流向
【过渡】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完气体后,如何证明是该气体和气体已集满?
【小结】根据刚才的复习,你认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学生回顾旧知回答,师生对话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常见发生装置的优点及适用范围
回答问题,师生对话
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回顾实验技能考试中“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所用发生装置,来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的回顾。
明确各装置的优缺点,能根据实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装置。
通过对该问题的解答,既是对上面实验装置选择的应用,又对气体的干燥进行了回顾。
明确各装置的优缺点
进一步了解多功能瓶在气体收集方面的应用。
完成对气体制备的完整认识
【过渡】氧气除了能与蜡烛反应之外还能与哪些物质反应?(请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考虑)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
学生分析回答
通过本问题的回答明确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及从宏观和微观各方面来分析各现象。
根据氧气能与很多物质反应这一性质我们还可以用红磷或铜粉来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思考】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哪些物质来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拓展提升】除了上述两个装置外实验室还可以采用以下装置来测氧气的含量。比较下列各装置,思考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反馈练习】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干燥的的的氧气,并用来测定某铜粉样品(含杂质碳粉)中铜的质量分数,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请你根据实验目的正确地连接实验装置a-- ( 用导管口字母表示)。
(2)实验前称量铜粉的质量为10g,实验过程中,碳粉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得到的二氧化碳被C装置完全吸收,称量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分别为100g、104.4g,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
(让学生说最后一空的解题思路)
学生分析回答
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评价
完成习题
巩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注意事项。对反应物的选择有新的认识。
从根本上明确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
检查学生对“间接法”的掌握情况
空气中除了氧气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气体,我将这一部分的知识整理如下:
【播放视频】《空气与风》
观看知识脉络图
观看视频
完成氧气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定位。
既是对本节的拓展延伸,又是对学生追求理想的激励。
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一、制备气体的一般流程:
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 检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先净化后干燥)
氧气的性质:从分类的角度选择反应物 (定性研究)
氧气含量的测定:(定量研究) 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