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
(课前板书课题、作者)
教学目标:
1.能积累重点文言词语,会翻译重点语句。(重点)
2.能把握课文内容,掌握游记的构思方式。(重点)
3.能赏读重点语句,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掌握游记的构思方式。
难点:赏读重点语句,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和PPT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PPT出示《江雪》一诗。
同学们学过这首诗吗?有人说,这是一首藏头诗,抒发了诗人柳宗元的万千孤独。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这篇游记——《小石潭记》。
2、交流质疑
文如其人。了解一个人,可以从他的文章开始。让我们打开书本和导学案,交流课前的预习情况。
1.布置交流任务。
要求:
(1)依据课前对导学案的预习,把自学中遇到的疑问提出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并在原题处订正。
(2)标记不能解决的问题。
2.小组交流。
小组内实现互帮助学,组长负责记录疑难。教师巡视,随时了解情况,实现当堂备课。
三、展示点拨
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因他是河东人,世称 。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 。代表作有 、《三戒》、《捕蛇者说》等。著有 。
目标导学一: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给加点字注音。
清冽( ) 为坻( ) 为嵁( ) 佁然( )
俶尔( ) 差( )互 悄( )怆
让一生上台写出注音,其他学生进行纠正。全班齐读两遍。
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 影布石上:
凄神寒骨: 以其境过清:
让一生口答说出加点字的意思,其他学生纠正。教师相机点拨:“斗、蛇、犬牙”名词作状语;“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翻译句子。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每句一生翻译句子,其他学生纠正。教师相机点拨:①句中“蒙络摇缀”“参差”的翻译;②句中“斗折蛇行”的翻译;③句中“犬牙”的翻译;④句整句的翻译,特别注意“凄、寒、悄怆”的翻译。
目标导学二:把握内容,掌握写作顺序
看来大家预习的很充分。疏通了文意,我们就已经走在了了解柳宗元的路上。下面让我们随着作者,去一探他心中的小石潭究竟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交流。
学习要求: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哪些内容是按“移步换景”写的,哪些内容是按“定点特写”写的。然后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学法指导:“移步换景”和“定点特写”相结合是游记中常用的写作方法。(请参考导学案后面的“材料链接”。)
移步换景的内容:
定点特写的内容:
本文的写作顺序:
师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质疑或纠正。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和疑惑进行点拨。
移步换景:闻、伐、取、见
定点特写:石、树、鱼、溪、境
目标导学三:赏读句子,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相由心生,境由心造。一切描写景色的句子,读者都能从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请反复品读下面三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①描写景物及其特点:
②个别词语及其表达的感情:
③对比读:
A.如果把“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中的所有逗号改为顿号,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变化?
B.如果在“蒙络摇缀”中加三处相同的标点符号,你认为加哪种标点符号更能表达作者此时的情感?
C.标记重读、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有感情地朗读本处句子。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①描写景物及其特点:
②个别词语及其表达的感情: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①描写景物及其特点:
②个别词语及其表达的感情:
各小组进行品读、分析。为下一步的展示做准备。
师生共同交流。教师在如何从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方面进行点拨:(1)抓住景物特点;(2)体会作者的特殊用词;(3)体会句式特点。
探讨矛盾,体会感悟孤独
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段还要说“寂寥无人”?
分组讨论。用文章中的矛盾处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从而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了解柳宗元,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师生交流。
教师相机引入背景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bì,大腿。)痹”的程度。
引入傅雷名言: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傅雷:《傅雷家书》
即使“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他也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被贬10年,也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除了撰文著书,完成许多著名作品之外,仍然放不下他的政治抱负。余秋雨先生在《柳侯祠》中这样写道:“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个鲁滨逊。他有一个小小的贬谪(zhé)官职,利用着,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毕竟劳累,在四十七岁上死去。”
结语:
在柳宗元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古代圣贤在人生困顿之时坚守的济世情怀,正是“虽万受摈(bìn)弃,不更乎其内”的品性,柳宗元做到了“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完美结合。《小石潭记》,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景与情的交融,还有柳宗元崇高的人格和高贵的灵魂。
四、拓展训练
结合课文内容和学过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对联。
(1)上联:
下联:卷石斗岸游人图
(2)上联:望潭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下联:
(3)上联:闻水声伐竹取道见石潭分外欣喜
下联:
(4)上联:桃花源和平宁静
下联:
(5)上联:桃花源良田美池陶渊明暂寄理想
下联:
五、小结反思:
从文章的内容、写法或自己的阅读感悟方面来谈谈你的收获。
推荐阅读:余秋雨《柳侯祠》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移步换景:闻、伐、取、见 快乐
石:奇形怪状(近)
树:生机活力(远)
定点特写: 鱼:自由活泼(近) 愉悦
溪:幽深难测(远)
境:孤凄悲凉(近) 悲凉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学习目标
1.能积累重点文言词语,会翻译重点语句。(重点)
2.能把握课文内容,掌握游记的构思方式。(重点)
3.能赏读重点语句,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
交流质疑
1.把自学中遇到的疑问提出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并在原题处订正。
2.标记不能解决的问题。
走进作者
柳宗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因他是河东人,世称 。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 。代表作有 、《三戒》、《捕蛇者说》等。著有 。
“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
“韩柳”
《永州八记》
《柳河东集》
展示点拨
目标导学一: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1.给红字注音。
清冽( ) 为坻( ) 为嵁( ) 佁然( ) 俶尔( ) 差( )互 悄( )怆
liè
chí
kān
yǐ
chù
cī
qiǎo
展示点拨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斗折蛇行:
(2)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影布石上:
(5)以其境过清:
展示点拨
3.翻译句子。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展示点拨
目标导学二:把握内容,掌握游记的写作顺序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哪些内容是按“移步换景”写的,哪些内容是按“定点特写”写的。然后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学法指导:“移步换景”和“定点特写”相结合是游记中常用的写作方法。(请参考导学案后面的“材料链接”。)
移步换景的内容:
展示点拨
本文的写作顺序:
定点特写的内容:
展示点拨
(四)目标导学三:赏读句子,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展示点拨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①描写景物及其特点:
②个别词语及其表达的感情:
③对比读:
A.如果把“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中的所有逗号改为顿号,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变化?
B.如果在“蒙络摇缀”中加三处相同的标点符号,你认为加哪种标点符号更能表达作者此时的情感?
C.标记重读、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有感情地朗读本处句子。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①描写景物及其特点:
②个别词语及其表达的感情:
展示点拨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①描写景物及其特点:
②个别词语及其表达的感情:
展示点拨
(五)探讨矛盾,体会感悟孤独
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段还要说“寂寥无人”?
展示点拨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傅雷《傅雷家书》
被贬10年,也是他坚守自己理想的十年。除了撰文著书,完成许多著名作品之外,仍然放不下他的政治抱负。余秋雨先生在《柳侯祠》中这样写道:“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个鲁滨逊。他有一个小小的贬谪(zhé)官职,利用着,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毕竟劳累,在四十七岁上死去。” 在柳宗元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古代圣贤在人生困顿之时坚守的济世情怀,正是“虽万受摈(bìn)弃,不更乎其内”的品性,柳宗元做到了“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完美结合。
小结反思:(本节课的收获或启发)
提示:可以从文章内容、文章写法以及自己的阅读感悟方面来谈。
拓展训练
结合课文内容和学过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对联。
(1)上联:
下联:卷石斗岸游人图
(2)上联:望潭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下联:
(3)上联:闻水声伐竹取道见石潭分外欣喜
下联:
碧水游鱼石潭景
观游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坐潭上凄神寒骨叹无人何等孤独
(4)上联:桃花源和平宁静
下联:
(5)上联:桃花源良田美池陶渊明暂寄理想
下联:
小石潭悄怆幽邃
小石潭青树翠蔓柳宗元聊慰悲情
作业:
以《春到附中》为题,在我校选择2至3处景物,运用“移步换景”和“定点特写”的方法写一篇随笔。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bì,大腿。)痹”的程度。
二〇一九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