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同步练习(word版附答案共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同步练习(word版附答案共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0-21 23:18:14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能演练提升
一、能力提升
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成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造成这种植被分布状况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3.在水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 ②田鼠 ③稻螟 ④土壤 ⑤杂草 ⑥空气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4.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  )
A.制约环境      B.影响环境
C.改变环境 D.适应环境
5.下列关于极地狐与大耳狐(见右上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极地狐与大耳狐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B.大耳狐耳朵较大,能及时散失体内大量的热量
C.极地狐适应寒冷的生活环境,大耳狐适应炎热的生活环境
D.极地狐耳朵短小,有利于防止热量过分散失
6.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杂草的生长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
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C.害虫影响玉米生长
D.杂草和玉米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
7.“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这句话直接说明了(  )
A.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8.下列不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B.竹节虫形似竹节
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D.蜥蜴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他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通过分析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  点 鼠妇数量/只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庭院里的花盆底下 18
干草地中 2


A.高温、干燥 B.阴暗、潮湿
C.空气污浊 D.阳光充足
10.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环境能适应生物
★11.下列有关科学方法的运用,错误的是(  )
A.了解初中生近视的原因——调查法
B.探究蚯蚓对环境的影响——观察法
C.探究光照对鼠妇的影响——实验法
D.了解蚕生长发育的过程——观察法
12.对分布在甲、乙、丙三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
甲地区 乙地区 丙地区
体长/毫米 395 460 540
耳长/毫米 125 108 90
尾长/毫米 115 90 80


如果上述测量数据来自安徽黄山、吉林长白山、广西桂林,则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推测:
(1)丙地区为            ;?
(2)对该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素为        。?
二、探究创新
★13.某生物兴趣小组捕捉了160只蝗虫,随机分成2组,每组80只,做以下实验:
组 别 第1组 第2组
实验材料 蝗虫80只 蝗虫80只
生活环境 放在与蝗虫体色一致的草坪中 放在与蝗虫体色不一致的草坪中
实验处理 放入6只鸡 放入6只鸡
实验结果 1分钟内12只蝗虫被吃掉 1分钟内76只蝗虫被吃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昆虫的体色与生活环境的色彩大体一致,在生物学上叫做保护色,是对环境的一种        。?
(2)上述实验中第1组和第2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实验结果说明                        。?
(3)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第1组蝗虫所在的草坪被破坏,颜色与蝗虫体色差别很大,则蝗虫可能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


知能演练·提升
一、能力提升
1.C
2.B 在自然界中,植被的分布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
3.B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阳光、土壤、空气属于非生物因素。田鼠、稻螟、杂草都属于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
4.D 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5.A 极地狐耳朵小,可减少散热,能适应寒冷环境;大耳狐耳朵大,有利于散热,能适应炎热环境。
6.D 7.B
8.A 竹节虫形似竹节是一种拟态,有防御敌害的作用;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白色是一种保护色;蜥蜴遇到敌害自动断尾,是防御敌害、保护自身的行为。这些都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9.B 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花盆底下找到的鼠妇数量较多,而干燥环境(如干草地等)中的鼠妇数量较少,比较这两种环境,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10.B 冬天温度低,冬眠可以避免变温动物因温度过低而被冻伤甚至被冻死,因此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适应。
11.B
12.解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结构与环境相适应。根据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动物生存环境气温的高低,耳朵、尾巴较短的个体有利于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寒冷环境。
答案(1)吉林长白山 (2)温度
二、探究创新
13.解析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的色彩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蝗虫的生存,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当环境发生改变,生物缺少适应环境的能力时,就会被环境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答案(1)适应
(2)环境 保护色有利于蝗虫的生存
(3)被吃光 环境的改变
4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知能演练提升
一、能力提升
1.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铅、汞等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下列各项中能够表示某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关系的图示是(  )

2.关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
B.如果具有充足的食物,生物就能不断地繁殖下去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3.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之间物质循环关系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

D.

4.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等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全部捕杀,在一段时间内野兔的数量变化可用下列哪幅图来表示?(  )

5.某淡水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如下表所示,则正确的食物链是(  )
生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有毒物质相对含量 0.03 0.12 1.26 26.7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甲→乙→丁
D.乙→甲→丙→丁
6.右图表示的是某一生态系统中A、B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果A表示的是一种狐的数量变化,那么B表示的是哪种生物的数量变化?(  )

A.捕食狐的一种生物
B.与狐有合作关系的一种生物
C.被狐捕食的一种生物
D.与狐有竞争关系的一种生物
7.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
B.丙不是消费者
C.丁是分解者
D.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只有1条食物链
8.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复杂的一条食物链包括    个环节。昆虫与鼠的关系是       。
(2)青蛙数量减少,一般不会引起蛇的数量发生很大变化,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对于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来说,上述能力较大的是       生态系统。?
9.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该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2)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
(3)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图一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4)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二、探究创新
★10.初夏的黄河口,景色迷人。风吹芦苇,绿波荡漾,水草依依,随风摇曳;欢快的鱼儿在水草间自由嬉戏,清脆的鸟鸣从苇丛中阵阵传出;野兔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不时晃动着警觉的耳朵。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水鸟、野兔迅速地躲藏起来,顷刻间,这里变得十分静谧。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情景是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幕,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除了上述场景中的生物,还应包括                。?
(2)请根据上述场景中的描述,用文字和箭头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注:水鸟为杂食性动物)。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流动的。?
(4)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有利于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       。


知能演练·提升
一、能力提升
1.B
2.B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因此A、D两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一限度,则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C项正确。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食物外,还需要空间等,故B项错误。
3.D
4.C 如果将狼全部捕杀,野兔由于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数量急剧增多,大量的野兔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结果野兔会因食物的缺乏而数量减少。
5.A 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的,因此,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按照表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食物链。
6.C
7.B 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甲、乙、丙构成1条食物链。
8.解析此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1)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构成了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端是生产者。图中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昆虫→青蛙→蛇,植物→鼠→蛇,其中第一条较复杂,有4个环节。昆虫和鼠都以植物为食,是竞争关系。(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答案(1)4 竞争
(2)自动调节 森林
9.解析(1)题中图一所示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2)在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有机物总量最多的生物应是草。(3)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题中猫头鹰处于最高营养级,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4)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兔、鼠的数量会大量增多,草的数量会大量减少。
答案(1)4
(2)草
(3)猫头鹰
(4)大量减少
二、探究创新
10.解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等,因此,组成成分中需要添加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食物链反映的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食物链相互交织构成食物网。(3)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相互交织构成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4)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与环境相似,有利于保护自己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答案(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如下图。

(3)物质和能量
(4)适应环境
4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知能演练提升
一、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城市生态系统是独立的
B.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是脆弱的
D.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较简单
2.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3.“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林对环境具有的作用是(  )
A.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
B.过滤尘土和净化空气
C.降低噪音和调节气候
D.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
4.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
B.生物圈的厚度大约是20千米
C.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组成
D.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5.下列对各种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淡水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方面有重要作用
B.沙漠生态系统之所以生物种类稀少,是因为缺水
C.地球上绝大部分的氧气是由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的
D.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简单
6.人们有时会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毁林造田,其共同特点是(  )
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维持
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7.如果有一天太阳消失了,那么无法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有哪些?(  )
A.只有人类
B.只有人类和其他动物
C.只有人类和绿色植物
D.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8.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的是(  )
A.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B.沼泽是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C.湿地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D.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
二、探究创新
★9.“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这深情而富含哲理的诗句,让人感动,更启迪我们对人和地球关系的思考。请你仔细阅读理解上面的诗句,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诗中的“你”是指        。?
(2)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不良行为,不经意间就可能会对诗中的“你”造成危害。请试举两例发生在你身边的这种不良行为:?           。?
(3)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某些乡村大面积兴建基础设施,导致绿化面积大大减少。请你针对上述情况,从生物学角度考虑,列举两条保护措施。
①?           ;?
②?           。?
(4)请你设计一条永久性的环保宣传标语:??           。?


知能演练·提升
一、能力提升
1.A 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需要依靠农田生态系统提供人们生活所需的蔬菜和粮食等,城市中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也要排放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因此不是独立的。
2.C 农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很容易被破坏。
3.D 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说明了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4.C 生物圈既包括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又包括了生物圈里面所有的生物。
5.C 6.A
7.D 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果有一天太阳消失了,则地球上的生物会失去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将会无法生存。
8.C
二、探究创新
9.答案(1)生物圈
(2)乱扔纸屑果皮,乱吐口香糖、泡泡糖,乱扔废旧电池等(只要列举两例即可)
(3)①植树造林 ②退耕还林(只要列举两条合理保护措施即可)
(4)善待地球、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等(合理即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