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1课时(自主预习+课后集训+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1课时(自主预习+课后集训+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0-22 10:12:46

文档简介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课时训练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第1课时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自主预习 基础达标
要点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
要点2 声音的传播
1. 声音在传播介质中是以 向远处传播。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 。
2. 声音需要 、 、 等作为传播的介质,在 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 振动停止以后,人听到的声音会慢慢消失
D. 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2. 古代的人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如图所示),应用的知识是(  )
A.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 声音的反射 D. 回声

第2题 第3题
3. 如图所示,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是,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 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4. 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 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发生回声 B. 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 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 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5.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有声音的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 我们没有听见声音,则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 正在发声的物体,物体也有可能没有振动
6. 拍手时,鱼儿被吓得惊慌,小玉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鱼的惊慌可能是由声音引起的;猜想2:鱼的惊慌可能是由拍手的动作引起的。随后,她在鱼缸中放入一条鱼,用黑布挡在鱼缸和手之间,然后拍手,发现静止状态的鱼开始游动。由此她(  )
A. 只能验证猜想1
B. 只能验证猜想2
C. 既能验证猜想1,又能验证猜想2
D. 既不能验证猜想1,又不能验证猜想2
7.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被悬吊起来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小球仍能被弹开,也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B. 小球不能被弹开,也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C. 小球不能被弹开,但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D. 小球仍能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第7题 第8题
8. 将音叉敲响后,放入口中,先不接触牙齿,听声音;再咬住音叉,听声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响些,是由于固体传声比空气强
B. 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弱些因为那样会阻止音叉的振动
C. 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声音强些,是因为空气传声强
D. 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不能听到声音,是由于空气不能传声
9. 如图(包括对应的描述)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10. 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的吗?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蜜蜂飞行的“嗡嗡”声: ;
(2)“哗哗”的瀑布声: ;
(3)向玻璃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 ;
(4)悠扬的短笛声: 。
11. 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 中传播,也能在 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

第11题 第12题
12. 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他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 (选填“不能听到”或“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13. 小阳和小亮同学做实验验证固体也能传声。小亮用手捂住一只耳朵,然后把另一只耳朵紧贴在桌面上,小阳用手敲击桌面,小亮听到小阳敲桌子的声音,旁边站着的同学也听到了。你认为这个实验的缺陷是 ,如何改进: 。
14. 如图所示,小月与小玉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她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棉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棉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15. 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结论: 。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小明与小华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 猜想与假设;B. 得出结论;C. 分析归纳;D. 实验研究;E. 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基础达标
要点1 振动 声源
要点2 1. 声波的形式 回声 2. 气体 液体 固体 真空中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D 2. B 3. C 4. C 5. B 6. A 7. D 8. A
9. 振动
10. (1)翅膀 (2)水 (3)瓶内空气 (4)空气柱
11. 空气 水 固体
12. 能听到微弱的 不可以
13. 没有排除气体传声的因素,不能证明小亮听到的声音是由固体传播的 小阳的手指轻轻在桌面滑动,使旁边站着的同学都不能听到手指滑动的声音,只有耳朵紧贴桌面的小亮能听到小阳的手指在桌面上滑动的声音
14. (1)固体能传播声音 (2)用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 (3)捏住棉线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4)不能
15.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纸屑 (3)小 ① (4)EAD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