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课时训练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第2课时 声速及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自主预习 基础达标
要点1 声速
1. 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叫做 。
2. 声音在 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 中较小,在同一介质中,声速还跟温度有关。
3. 在常温下,声音在15℃空气中的声速是 ,在水中声速是 ,在铁中声速是 。
要点2 人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播的声音引起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传到耳蜗,最后由 将信息传入大脑,使人产生听觉。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B.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声音在水里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C.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 15℃时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中启动并向湖边驶去,在这个过程中,水中的鱼、岸边飞翔的鸟、散步的人都可以听到马达声。若他们距快艇的距离相同,那么他们察觉到快艇启动先后的是( )
A. 鸟先于人 B. 鱼先于鸟 C. 人先于鱼 D. 鸟先于鱼
3. 当一名同学用锤头敲打一下长铁管的一端时,另一名同学在另一端会先后听到两次声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B. 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传播的
C. 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D. 这是那位同学的幻觉,只会听到一次声音
4. 人耳听到声音的一般过程是( )
A. 声源鼓膜振动→外耳道→听神经→大脑
B. 声源外耳道→听神经→鼓膜振动→大脑
C. 声源外耳廓→鼓膜振动→听神经→大脑
D. 声源外耳道→鼓膜振动→听神经→大脑
5. 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 振动 B. 一直向左运动 C. 一直向右运动 D. 静止不动
6. 下列有关人耳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中的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B. 不管是什么情况的耳聋,都能通过骨传导补救
C. 外界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转化为信号传给大脑
D. 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鼓膜被损坏
7. 下列关于听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 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
C. 对于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 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8. 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从水传入空气中时,声速增大 B. 声音从水传入空气中时,声速减小
C. 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大 D. 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9. 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1米/秒,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
B. 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将变得很混乱
C. 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
D. 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
10. 如果在看到闪电3s后才听到雷声,已知当时气温2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6m/s,那么闪电处距人 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11. 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s。如果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m,为了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 m。
12.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洋深度为 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测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
13.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这是利用了 来听声音的。
14. 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 (选填“快”或“慢”)的缘故。
15. 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 m(声速按340m/s计算)。
16.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或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仍能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但你身旁的同学却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
17. 下面是小明收集到的有关声速的数据:
表一(固体和液体中的声速)
物质
金
铅
铜
铁
铝
树脂
海水
水
甘油
煤油
声速
(m·s-1)
3240
2160
5010
5960
6420
2680
1531
1497
1904
1324
表二(在0℃气体中的声速)
物质
空气
煤气
沼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氢
氧
氮
声速(m·s-1)
331
452
430
259
338
1284
316
334
表三(不同温度下空气中的声速)
空气温度/℃
-20
-10
0
15
25
30
40
声速(m·s-1)
319
325
331
340
346
349
根据上述数据,请回答:
(1)在上述固体中,声音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2)在上述液体中,声音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3)声音在0℃的二氧化碳中的传播速度是 。
(4)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
(5)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由快到慢的排列顺序依次是 。
(6)声音在40℃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
18. 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① , 。
② , 。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 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m。
(3)真空中声速是 m/s。
19. 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法国的巴黎,测定的方法是: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铸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31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结果保留整数)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基础达标
要点1 1. 声速 2. 不同介质 固体 气体 3. 340m/s 1500m/s 5200m/s
要点2 鼓膜 听小骨 听神经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A 2. B 3. C 4. D 5. A 6. B 7. A 8. B 9. A
10. 1038
11. 17
12. 3000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3. 骨传导
14. 快
15. 272
16. 固体(头骨、颌骨等) 传声效果与传声介质有关
17. (1)铝 (2)煤油 (3)259m/s (4)增大 (5)固体、液体、气体 (6)355m/s
18. (1)①温度 声音在不同温度的水中传播速度不同,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②介质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s=vt 1531 (3)0
19. 解:由题意知,在铸铁管的另一端听到的两次声音是从同一声源发出的,在空气和铸铁两种介质中传播到人耳,声音传播的距离s=931m,由于v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