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五中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适应性考地理[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丹阳市五中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适应性考地理[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11-10 10: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丹阳市五中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命题、审题:侯建成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
2.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选出的选项填在答题纸上答题栏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关于洪水和洪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洪水就是洪灾
B 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危害
C 洪水的形成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关
D 人类对流域植被的破坏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发生
2. 下列属于预防洪涝灾害的非工程措施的是:
A 修建水库 B 开辟分洪区 C 疏浚河道 D 控制滥砍乱伐
3. 下列地区易发生泥石流的是:
A 平原地区 B 植被破坏严重的山区 C 沙漠地区 D 植被覆盖良好的山区
4. 下列关于遥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探测范围大 B 获取资料快 C 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D 获取信息量大
5.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
①资源普查 ②灾害监测 ③环境监测 ④工程建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7.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河道
8.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A.植树造林 B.蓄洪泄洪 C.围湖造田 D.修建水库
9.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生物学规律  B.上层建筑  C.医疗卫生条件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高——高——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5岁及65岁以下的人口定为老年人口
B.一般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0%的定为老龄化的开始
C.意大利、瑞典等国是严重的老龄化国家
D.发展中国家针对老龄化问题的措施是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
读右边三幅图,回答12~14题。
12.20世纪60年代后
A、全球大气中CO2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B、全球气温呈下降趋势
C、全球大气中CO2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D、我国气温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13.与三幅图示相吻合的结论是
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C、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数值在20C以内
D、近三千年来,大气中的CO2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无关
14.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是
A、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迅速 B、海平面下降
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D、某些沿海地区可能会被海水淹没
15.世界上人口增长最迅猛的时期是
A.产业革命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20世纪70年代 D.2世纪80年代
读下图回答16—17题:
16.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17.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18.关于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源间的孤立性 B.利用的可持续性 C.分布的均衡性 D.数量的无限性
19.中国现在处于人口增长的:
A.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四阶段
20.下列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A.生产活动方式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文化教育状况 D.交通运输条件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符合题意,每题3分)
21.全球气候变暖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由于海水蒸发旺盛,将使海平面下降 B.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将减少
C.小麦、水稻、大豆等农作物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增强
D.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22.以下防治洪灾的非工程措施是
A.兴修水库 B.疏浚河道 C.拟定居民撤离计划 D.设置防洪保险基金
23.二战后迁入美国的主要是:
A.欧洲人 B.南美洲人 C.亚洲人 D.拉丁美洲人
24.我国人口的重要分界线——胡焕庸线,连接的两个城市是:
A.四川省的腾冲 B. 黑龙江省的黑河 C.内蒙古的黑河 D.云南省的腾冲
25.热带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山区
26.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A.是一个警戒值 B.相对确定性 C.资源丰富程度 D.不确定性
27.混血种人占本国人口总数在50%以上的国家是:
A.巴西 B.委内瑞拉 C.美国 D.哥伦比亚
28.气候是通过_______和_______来影响人口分布的:
A.温度 B.湿度 C.降水 D.植被
29.世界人口按纬度分布的趋势看,主要分布在:
A.南半球 B.北半球 C.北温带 D.南温带
30.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主要是:
A.美国、法国、澳大利亚 B.美国、加拿大、新加坡 C.巴西 D.澳大利亚、新西兰
第Ⅱ卷(综合题 80分)
三、综合题
31.读“我国人口再生产的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出现在_____________(4分)前后,结合所学学科知识,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从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2.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24分)
(1)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 (4分)国,理由是 ----------------- (4分)。
(2)甲、乙两国中,近年人口净增数量大的是 (4分)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乙国,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特点的是 (4分)国。
(3)两国对面临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甲 -------------------------------;(4分) ;乙 -------------------------------。(4分)
33.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⑴据图可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 ,(4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⑵这一现象会导致全球气温 ,(4分)导致海平面 ;(4分)
⑶下列不属于这一现象带来的危害的是( )(4分)
A 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B 某些脆弱性物种灭绝的风险会增加
C 一些农作物的生产率将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D 威胁人类健康
34.下表是2000年中国、日本、埃及三国的人口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国家
总人口(万)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中国
129500
1.40
0.64
日本
12687
0.94
0.82
埃及
6398
2.50
0.65
(1)三个国家在2000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中国 ,日本 ,埃及 。(请使用百分率计算.每空3分)
(2)三个国家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最慢的是 。(每空3分)
(3)三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试分析其原因
。(每空3分)
三、论述题(10分。本题为奖励分,如果回答的符合要求,则得满分。)
目前,有充分的证据显示,人类的活动导致了所谓“温室气体”在大气层的累积,这使得全球气温逐步上升。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试论述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一年级地理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答题纸
一和二选择题答题栏(70分;1—20题每题答对得2分;21—30题每题全对得3分,如果只答一个且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阅卷人
得分
陈春蕾
王文华
三、综合题(80分)
31. (每空4分,共12分).(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2.(每空4分,共24分)(1)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每空4分,共20分) ⑴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

阅卷人
得分
汤国华
34.(每空3分,共24分)(1)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2) _________ __________
(3)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论述题(10分)

阅卷人
得分
侯建成
答案:
一、选择题答题
1.A 2.D 3.B 4.C 5.D 6.D 7.B 8.C 9.D 10.B 11.C 12.A 13.B 14.D
15.B 16.B 17.C 18.B 19. C 20. B
二、双项选择题答题
21.CD 22. CD 23. CD 24.BD 25.BD 26.BD 27.BD 28.AC 29.BC 30.BD
三、综合题
31.(1)1960年 三年自然灾害
(2)计划生育
32..(1)乙 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大,超过10% (2)甲 乙 甲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
33. ⑴上升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大量砍伐森林 ⑵升高 上升 ⑶C
34.(分)(1)0.76% 0.12% 1.85%
(2) 埃及 日本
(3)中国 日本 中国的人口绝对数量大(人口基数大)
三、论述题。
答:1、农业
2、工业
3、人类健康
4、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5、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