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七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复习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七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复习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0-22 10:4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五单元 第十七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复习课件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知识点:
1.生物圈中的已知动物约有150万 种。动物使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对生物圈的持续存在和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也是 食物链 的结构成分,按照食性的不同,可将动物分为 植食 动物、肉食 动物和 杂食 动物。
3.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食的营养联系形成了食物链 和食物网。生物之间这种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有利于生物之间 协调发展。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不仅 适应 环境,而且能够 影响 和 改变 环境。
5.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有些动物或动物过度繁殖时,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植物造成危害。
食物链写法:
草 兔 狐
被吃
被吃
食物链


→ :表示生物之间捕食与被食的关系, 其方向反映了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认识食物链]
植物和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认识食物网:
1.在草原上共有几条食物链?它们是哪几条?
2.最长的食物链是哪一条?有几个环节?
3.食物链、食物网的结构是怎样的?





草 兔 狐




草 兔 鹰



草 鼠 狐





草 鼠 鹰





草 鼠 蛇 鹰



共有5条链;最长的是最后一条,共4个环节。
食物链的构成:生产者 + 各级消费者
食物网的构成:由多条食物链交错构成
认识食物网:
4.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

各种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有利于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
5.老鼠会偷食稻谷,如果人类将食物网中的老鼠全部剿灭,会有什么后果?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生物消失,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活,并且破坏生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例1】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破坏者
【解析】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所以动物是消费者。
【答案】B
【例2】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籽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蛇→鹰→食虫鸟→蚱蜢→草
【解析】食物链的排列次序有一定的规律性,食物链的最前端一定是生产者,即绿色植物,然后紧接着是食草动物,再则是食肉动物。B.C.D三项的最前端都不是生产者,只有A项是完全正确的。
【答案】A
【例3】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
A.动物通过食物链维持了生物之间的协调与发展。
B.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C.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D.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对植物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解析】动物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他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角色。动物通过食物链维持了生物之间的协调与发展。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所以A、B、C正确。
【答案】D
【例4】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
A.草→食草昆虫→青蛙 B.青蛙→蛇→猫头鹰
C.阳光→草→食草昆 D.草←食草昆虫←青蛙
【 解析】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通常我们在书写食物链时,箭头总是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所以D答案错误。而在食物链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它总是处于食物链的开始,由此可知,B.C也是错误的。
【答案】:A
【点拔】 熟悉食物链的书写的几个原则是写好和正确判断食物链的捷径。食物链的书写原则是:(1)生物间的捕食关系要真正存在。(2)食物链总是从生产者开头,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3)箭头总是从被捕指向捕食。
【解析】食物链的书写要从生产者开始,最高消费者结束,其中不含非生物因素和分解者,所以有五条食物链,最长的就是其中含生物数量最多的,即草→鼠→蛇→鹰,在食物链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数量最少的是最高级消费者;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缺少任何一部分,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
【答案】
(1)5 草→鼠→蛇→鹰
(2)草 鹰
(3)草 消费者 吃与被吃(捕与被捕)
(4)生产者 消费者
【点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的图表题解答,首先要弄清食物链的书写原则,会写会认食物链,其次要弄清食物链中各种成分的数量关系和作用。
虎鲸
海豹
小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大鱼
企鹅
磷虾
须鲸












南极食物网的简图
1.根据左图填空:
(1)这个食物网有_____条食物链。
(2)这个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_____。
(3)须鲸由于某种原因而减少,大鱼的数量会_____。
(4)在这个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
5
浮游植物
先增加,后减少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鱼→企鹅→虎鲸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鱼→海豹→虎鲸
趁热打铁!
2.在一优良草种繁育基地,人们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就用网把草地罩了起来,结果草地还是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壤肥力不够 B.鸟通过某种方法吃到了草籽
C.食草昆虫大量繁殖,将草吃掉  D.气候条件
3.在农田中,田鼠吃农作物,蛇吃田鼠,鹰吃蛇,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 )
A.食物网  B.食物链 C.生产者  D.生态系统
4.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 )
A.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B.躲避不良环境
C.进行光合作用  D.进行呼吸作用

C
A
B
5.草原上生活着狼、羊,如果捕杀尽狼,经过一段时间后( )
A.羊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 B.羊的数量减少
C.羊的数量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D.无法确定
6.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说明生物是( )
A.相互制约的、相互依存 B.多种多样的
C.不断进 化的 D.谁也离不开谁
7.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下列哪一项叙述不是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A.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缺少它,自然界就会 死气沉沉
C.能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D.能协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B
A
A
8.生态平衡是一种( )
A.绝对平衡 B.动植物的数量相等的平衡
C.动态平衡 D.永久的平衡
9.在生态平衡状态下,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数量会( )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稳定不变 D.相对稳定
10.假定由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11.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的数量起决定作用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肉食动物
D
A
C
D
12.下列选项中构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捕食关系的是( )
A.莲和青蛙 B.棉花和蚜虫
C.蝗虫和麻雀 D.蚜虫和瓢虫
13.下列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
A.狐狸→狼→兔→草 B.阳光→草→兔→狼
C.昆虫→蛙→蛇→鹰 D.草→昆虫→青蛙→蛇→鹰
14.动物帮助植物传粉的意义在于( )
A.促进植物繁殖 B.扩大植物分布范围
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以上三项都是
15.下列哪一类生物养育着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
A.植物 B.动物 C.细菌 D.真菌
A
D
D
B
16.有一种名为鬼切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被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毁坏了鬼切草 B.帮助鬼切草传播种子和果实
C.人对鬼切草不会产生作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7.一个海洋被DDT(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农药)污染,海洋中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小虾→鱼→鱼鹰,在此食物链中,体内DDT含量最少和最高的是(  )
A.浮游植物、鱼  B.小虾、鱼鹰
C.浮游植物、小虾 D.浮游植物、鱼鹰
18.植食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什么角色( )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自养生物
B
D
B
19.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何种关系( )
A.绝对独立 B.相对独立
C.互不相干 D.相互适应,相互依存
20.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造成这种恶果的原因是生态系统中的( )遭到破坏。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D
D
1._____是生物圈中的主要成分。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_____。
2.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为食,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_____来维持生活,所以,动物是生物圈中的_____。
3.直接以_____为食的消费者称为_____,以其
他_____为食的消费者称为_____,既能吃植物,也能吃动物的消费者称为_____。
4.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_____与_____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了_____。
绿色植物
生产者
绿色植物
有机物
消费者
绿色植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杂食动物
捕食
被食
食物链
动物
5、____和____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生物消失,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活,并破坏生物之间的_____与_____。因此,植物和动物都是_____和_____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6、动物不仅_____环境,而且能_____和_____环境。
7、动物能协助植物_____和传播_____。总之动物能促进植物的_____和_____。
8、动物体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_____,同时又将其_____和_____排到环境中去,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
食物链
食物网
协调发展
平衡
食物链
食物网
适应
影响
改变
传粉
种子
繁殖
分布
食物
食物残渣
代谢废物
物质循环
9.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不仅有多种野生植物,还有大熊猫等多种珍稀动物。
(1)保护区内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_______。动物作为消费者,也起着重要作用,如蜜蜂能帮助植物______、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2)保护区内的兔、鹿等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属于_______动物。
(3)鼠以草为食,蛇以鼠为食,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__________,这样就形成了一条__________。

生产者
传粉 
植食性
捕食关系
食物链
第二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
知识点:
1.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 气候条件复杂,为动物的 生存和 繁衍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据统计,我国的脊椎动物有 6300种,占世界动物种类的14%。
2.我国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试举五例(每类脊椎动物各一种)金丝猴、褐马鸡 、扬子鳄、大鲵、中华鲟。
3.生物圈中的物种灭绝是个漫长的自然过程,但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却使动物灭绝的速度逐渐加快。野马和新疆虎在我国境内已经绝迹;长江中特有的白鳍豚已经成为我国最稀少的濒危动物之一。
【例1】下来动物中,属于我国特产珍稀哺乳动物的一组是( )
A.大熊猫、长颈鹿、大鲵
B.大熊猫、白鳍豚、褐马鸡
C.金丝猴、大熊猫、扭角羚
D.扬子鳄、白唇鹿、白鲟
【解析】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有很多,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扭角羚、白鳍豚是哺乳类;褐马鸡、黑颈鹤是鸟类;大鲵是两栖类;扬子鳄是爬行类;白鲟、中华鲟是鱼类。
【答案】C
【例2】据报载,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下述原因中主要的是(  )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食物不足 D.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解析】 天敌、水和食物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但是事实上这些年野生动物的天敌并没有增多。而缺水、缺少食物也都是由于生态环境的被破坏造成的。所以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才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当然,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只是题中未列出这两条。因此应选D。
【答案】D
【例3】下列哪些因素是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 (  )
A.森林大面积减少 B.生活污水排入水体
C.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D.以上三项都是
【解析】我国动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和外来物种的引入。答案中的A.B是生态环境的破坏,C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以都是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因此答案是D。
【答案】D
【点拔】做此类题目要注意从具体选项中找到本质,再根据相关知识解答。这也是做此类题目的秘诀。
【例4】图17-2-2为不同因素对哺乳动物和鸟类威胁大小的条形图。




根据上图回答:
(1)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 。
(2)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 。
(3)请你根据威胁原因写出两条保护动物的广告语_____ , _____ 。
【解析】由直方图可以看出,哺乳动物受威胁的原因中,栖息地的散失和偷猎占了很大比例,而且二者所占比例几乎相等。而鸟类受威胁的原因主要是栖息地的散失。关于保护动物的广告语:1.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2.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3.是先有鸟还是先有蛋,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鸟知道;是鸟先消失还是蛋先消失,你知道,我知道,只有鸟不知道。
【答案】(1)偷猎和栖息地的散失。(2)栖息地的散失。(3)答案略
【点拔】会看懂直方图以及曲线图等,写广告语要求紧扣要求,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1.下列属于我国特产珍稀爬行动物的是( )
A.大熊猫 B.金丝猴 C.扬子鳄 D.中华鲟
2.栖息于淡水中,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的哺乳动物是( )
A.金丝猴 B.扬子鳄 C.白鳍豚 D.野鸭
3.下列既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又有“活化石”之称的哺乳动物是( )
A.金丝猴 B.大熊猫 C.麋鹿 D.长臂猿
4.导致我国一些动物数量减少、分布面积缩小、濒临灭绝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B.不法分子乱捕滥杀和乱采滥伐
C.环境污染
D.生物入侵
趁热打铁!
C
B
A
C
4.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国家一级动物,其羊绒比黄金还要贵,栖息地在西藏、新疆、青海三个省区,现存数量极少。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草原过度开发 B.修建青藏公路
C.高原缺氧 D.不法分子偷猎
5.我国特有的最大两栖动物是( )
A.蟾蜍 B.青蛙 C.大鲵 D.青螈
6.对于动物灭绝速度加快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B.这主要与人类吃肉有关
C.这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关
D.即将有新的物种大爆发
D
C
C
第三节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知识点:
1.动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2.保护动物的多样性需要在遗传物质、物种、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措施。
3.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即要考虑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更要注重对珍稀和濒危动物的保护,保护这些动物实际上就是保护它们的遗传物质。
4.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与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它保护了珍稀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5、为了保护动物多样性和珍稀野生动物资源,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称为就地保护。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为保护大熊猫、金丝猴。在我省建立了卧龙、王朗等自然保护区,到2005年3月23日,我国已有2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联和国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中。
6.为了保护朱鹮,在陕西建立了洋县保护区;为保护班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栖息环境,在青海建立了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7.为了强有力地保护动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文件。《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规定,“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例1】动物多样性不包括(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物数量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认识的不断加深,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它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还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但是生物数量不存在多样性。
【答案】C
【例2】下列关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全面保护 D.法制教育和管理
【解析】 就地保护既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又保护了它们的栖息环境,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易地保护是某些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不复存在,种类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把它们移到濒危中心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法制教育和管理也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所以A.B.D正确。C全面保护就不正确了,因为我们要保护和利用有益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动物。
【例3】下列哪项不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
A.保护珍贵的动物资源
B.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生态系统
C.是对自然进行保护的唯一有效途径
D.有利于研究珍贵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珍稀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由此可知保护珍贵的动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生态系统和有利于研究珍贵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是正确的;但不是对自然进行保护的唯一有效途径,还有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答案】C
【点拔】弄清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必须首先弄清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然后对目的进行分析就很容易得出答案。
【例4】下列关于动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保护动物的多样性主要是保护珍稀的野生动物
B.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就不能利用动物
C.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其实是保护了基因的多样性
D.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还要保护好它 的栖息环境
【解析】保护动物的多样性主要是保护珍稀的野生动物,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就必须保护它的栖息环境,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实质是保护了基因的多样性。但保护动物的多样性不是不能利用动物、而是要合理利用动物,有利于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B
【点拔】要正确理解动物多样性保护就必须首先弄清动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并明白保护措施是从它们的关系中得来的。
【例5】藏羚羊仅存于中国青藏高原,是生活在海拔最高地区的偶蹄类动物,历经数百万年的优化筛选,淘汰了许多弱者,成为“精选”而成的杰出代表。许多动物在海拔6 000米的高度,不要说跑,就连挪动一步也要喘息不已,而藏羚羊在这一高度上,却能以60千米的时速连续奔跑20~30千米,使猛兽望尘莫及。藏羚羊具有特别优良的器官功能,它们耐高寒、抗缺氧、食料要求简单而且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所表现出的高强抵抗能力也已超出人类对它们的估计,它们身上所包含的优秀动物基因,囊括了陆生哺乳动物的精华。 藏羚羊在生命禁区与恶劣环境斗,它们是胜利者;与饥饿严寒斗,它们是成功者;与豺狼虎豹斗,它们是无畏者,它们从不屈服于来自自然界的任何灾难,从未放弃过这里的家园。1986年在西藏、新疆、青海三省藏羚羊栖息地,平均每平方千米有3~5头。到20世纪90年代初,平均每平方千米仅存0.2头。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生命力如此顽强的野生动物为什么在短时间内数量下降如此之快。说出你认为可行的解决办法。
【解析】此题比较开放,藏羚羊在生命禁区与恶劣环境中,它们是胜利者;与饥饿严寒斗,它们是成功者;与豺狼虎豹斗,它们是无畏者,它们从不屈服于来自自然界的任何灾难,从未放弃过这里的家园。说明了藏羚羊的生存能力强;数量减少的原因就只可能是人类的捕杀。要保护它就只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并进行法制教育,使人们不再捕杀它。
【答案】如此顽强的野生动物在短时间内数量下降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人类的捕杀。解决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制管理。
【点拔】对于资料阅读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资料,弄清资料考察的知识点,结合资料所给信息解答。切不可随心所欲,随意作答。
1.有四位同学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甲说:中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我们可以尽量开发利用
B.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此我们只管捕捞鱼而不用养殖
C.丁说: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用就地保护的方法
D.丙说: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人有责!如果你从湘江边上捡回一只罕见的活巨龟,你会采取下列哪种最恰当的方式来对待它?( )
A.卖钱 B.食用
C.送到动物园让专业人士饲养 D.将其杀死后制成标本保存
趁热打铁!
C
C
3.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 )
A.建立动物繁育中心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颁布环境保护法 D.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
4.“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该规定出自( )
A.《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C.《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
C
5.陕西洋县的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 )
A.大熊猫 B.朱鹮 C.斑头雁 D.褐马鸡
6.我国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 )
A.斑头雁、棕头鸥 B.大熊猫、金丝猴
C.糜鹿、扭角羚 D.褐马鸡、绿孔雀
7.动物物种多样性实质上是指( )
A.动物数量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细胞的多样性
8.四川建立的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动物是( )
A.藏羚羊 B.麋鹿 C.褐马鸡 D.大熊猫、金丝猴
A
B
B
D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种灭绝以后,不可以再生
B.动物多样性的消失会对人类自身产生威胁
C.与人类没有关系的动物物种,可以不保护下来
D.生物的入侵会对动物的多样性产生影响
10.非法捕获野生动物或滥杀濒危动物的行为是( )
A.偷猎 B.圈养 C.污染 D.毁坏栖息地
11.食物链中,主要的结构成分是( )
A.植物 B.动物 C.细菌 D.阳光
12.下列属于消费者的是( )
A.金鱼藻 B.蚯蚓 C.蝉 D.秃鹫
C
B
A
C
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不仅有多种野生植物,还有大熊猫等到多种珍稀动物。
(1)保护区内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_____ 。动物作为消费者,也起着着重要作用,如蜜蜂能帮助植物_____、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 ,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植物利用。可见,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_____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鼠以草为食,蛇以鼠为食,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_____ ,这样就形成了一条_____ 。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_____ 。
生产者
传粉
分解者
物质
食物链
捕食
自然保护区
中国国宝——大熊猫 丛林之王——东北虎
食盐兽类——扭角羚 鲜露尊容——白鳍豚
鸟中斗士——褐马鸡 湿地之神——丹顶鹤
长江特产——扬子鳄 金毛青面——金丝猴
东方宝石——朱 鹮 游牧民族——中华鲟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