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地理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上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05-08 16: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选择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与银河系处于同一级别的是:( )
  A.太阳系  B.地月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下列各组天体系统中,均包含地球和太阳的是:( )
  A.总星系、河外星系      B.银河系、太阳系
  C.总星系、地月系       D.太阳系、地月系
  3.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 )
  A.耀斑爆发 B.黑子的多少C.太阳辐射强度 D.太阳高度角
  4.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5.月球上有,地球上没有的能源是:( )
  A.    B.    C.    D.
  6.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逆时针   B.顺时针   C.静止     D.无规则
  7.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说法是:( )
1月初最快 B.7月初最慢 
C.近日点最慢  D.远日点最快
  8、赤道上同一天内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的是:( )
  A.夏至日、冬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春分日、秋分日
表1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升旗时间 5︰04 5︰03 5︰02
降旗时间 19︰18 19︰19 19︰20
  9.表1是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此时,昼夜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10.表1说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11.下列事物中,能够反映年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是:( )A.黄赤交角  B.太阳辐射  C.四季    D.五带
  12.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13.关于地方时的正确叙述是:( )
  A.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    B.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C.西边时刻总比东边早 D.纬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14.关于北京时间的错误叙述是:( )
  A.北京的地方时        B.东八区区时
  C.我国统一时间        D.120°E的地方时
  15.地球自转产生了:( )
  A.昼、夜           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极昼和极夜
  16.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下垫面性质  B.日地距离  C.太阳高度  D.大气中含量
  17.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都是:( )
  A.向东飘扬  B.向西飘扬  C.向北飘扬 D.向南飘扬
  18.同在一个均质的下垫面相距一定距离的左、中、右三地,居中受热:( )
  A.近地面,两边气压低     
  B.近地面,居中气压低
  C.高空,居中气压低,空气密度大
  D.高空,两边气压高,空气密度大
  19.臭氧层遭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毁林开荒  B.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硫化物和氮氧化物
  C.化工厂产生的废气  D.空调、冰箱释放的氯佛烃化合物
  20.某地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
  A.赤道    B.回归线   C.极圈     D.极点
  21.北半球向东流的河流,冲刷严重的岸是:( )
  A.东岸    B.西岸    C.南岸     D.北岸
  22.北京在下列节日里白昼最长的是:( )
  A.教师节   B.国庆节   C.劳动节    D.儿童节
  23.某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和两次昼夜等长,该地位于:(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24.北京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
  A.1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25.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则五带范围:( )
  A.热带减小  B.寒带减小  C.温带减小   D.都不变
  26.纬度在30°—4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 B.亚热带季风 C.温带季风  D.温带海洋
  27.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冷热不均          B.水平气压梯度力 
  C.地转偏向力         D.摩擦力
  28.有利于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空大气  D.都不对
  29.主要吸收紫外线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臭氧    D.二氧化碳
  30.世界交通普遍使用红灯表示停止,因为:( )
  A.红光易散射         B.红光不易散射  
  C.红光易吸收         D.红光易反射
  31.阴天天空仍是明亮的,因为:( )
  A.大气的散射作用       B.大气的吸收作用  
  C.大气的反射作用
  32.霜冻容易出现在:( )
  A.白天多云晚上多云      B.白天多云晚上少云
  C.白天少云晚上少云
  33、大气运动最经常的形式是:( )
  A.热力环流  B.锋面  C.对流运动 D.气旋、反气旋
  34.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 )
  A.海陆热力差异        B.赤道低气压带  
  C.西风带           D.气压带、风带移动
  35.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
  A.垂直    B.平行    C.斜交     D.无关
  36.大气垂直分层中,天气最复杂的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没有
  37.下列语句表示气候的是:( )
  A.风和日丽  B.乌云密布  C.冬冷夏热 D.大雪纷飞
  38.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39.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  B.地中海  C.温带海洋  D.温带大陆
  40.19世纪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 )
  A.波动上升  B.波动下降  C.基本不变  D.变化不定
  第二部分:双选题(不能超过两个答案)
  41.地球上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热带    B.温带     C.寒带  D.中纬度地区
  42.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因为:( )
  A.太阳稳定        B.地球体积适中
  C.日地距离适中      D.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43.赤道上:( )
  A.全年太阳高度无变化     B.全年昼夜长短无变化
  C.地球自转偏向力为零     D.自转线速度最慢
44.关于干洁空气的作用,正确叙述是:( )
  A.臭氧是人类活动的必需物质  B.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C.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D.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45.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现象的原因是:(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B.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C.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D.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少
46.我国秋季北方地区秋高气爽是由于:
  A.气旋控制 B.反气旋控制 C.台风影响 D.高压系统影响
  47.有关气旋的正确叙述是:( )
  A.中心气流上升        B.中心气流下降 
  C.过境时多雨         D.过境时晴天
  48.我国下列天气现象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北方夏季的暴雨—反气旋   B.清明时节雨纷纷—反气旋
  C.台风—热带气旋       D.冬季寒潮—反气旋
  49.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成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        D.地中海气候
  50.下列气候类型中,有明显干湿变化的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高一地理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二、综合题:
  1.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一:2002年3月25日10时15分,我国“神州”三号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进入太空。该飞船进入太空后,将持续绕地球飞行若干天,进行一系列的项目实验。
  资料二:地球公转图
  (1)我国发射“神州”三号卫星时,地球正位于________(填数字)位置附近。
  (2)“神州”三号飞船进入太空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项目实验。这些试验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太空具有________(高,低)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等地面难以模拟的物理条件。
  (3)地球位于②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高值
  B.哈尔滨的昼长长于广州的昼长
  C.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
  D.印度半岛上盛行西南季风
  (4)当地球从位置③运行到位置④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B.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我国北方地区进入春旱期
 2.读“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该日的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
  (2)图中A、B、C、D四地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_地,最小的是________地。
  (3)A、B、C、D四地中,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地。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地,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地。
  (4)下列地理现象发生的时间与图中时间相吻合的有________
  A.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B.我国华北地区即将进入雨季
  C.经线与晨昏线之间的夹角为一年中的最小值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在三图圈环流的系统中,南北纬30°附近的地方盛行下沉气流从而使地表形成了无风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副高控制的海洋上,很难遇到风。这对古代的航海家和贸易家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他们不得不长时间等候顺风。对于运送马匹来说问题异常严重(在美洲大陆发现时,那里没有马),马匹因吃不到青草而死亡,只好丢到海里喂鱼。因此,人们给这里一个奇特的名字——马纬度。
  在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风带里,风向和风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在帆船时代,它的“辛勤”劳动使商人获得很多利润,英国人称它为“贸易风”。
  (1)下列气压带和风带,属于低纬环流的是_______________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盛行西风          D.低纬信风带
  (2)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中,与“马纬度”地区所属气压带有关的是:( )
  A.温带海洋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3)亚欧大陆东岸“马纬度”地区的气候为______________气候,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图我国酸雨分布图,回答问题:
  (1)人们把pH值________的雨水称为酸雨
  (2)酸雨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________和________等酸性气体所致。
  (3)我国重酸雨区位于________以南,pH值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酸雨主要属于硫酸型酸雨 
  B.西北地区森林多酸雨影响小
  C.政府正控制排放,以减少酸雨危害 
  D.农村不受酸雨影响
  (5)我国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全球环境问题还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读我国11月份天气形势图,回答问题:
  (1)在ABCD中表示低气压的有______________
  (2)在ABCD中表示反气旋的有______________
  (3)从大气运动状况看,①为_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_
  (4)目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出现一次________天气过程。此后,气温会________,北京在________风控制下,伴有_________________。
  6.画一幅6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图(要求:标出A赤道、B北回归线、C北极圈、晨昏线、夜半球),可以侧视或俯视,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1:按照昼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A、B、C,应为:_____、_____、_____
  问题2:按照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A、B、C,应为:_____、_____、_____
  7.画一幅冷锋天气图(包括地面、锋面、冷气团、暖气团及移动方向、雨区位置),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1: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冷锋和暖锋的不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将答案填在下表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A C A B A C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B A B C B B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A A C A B B C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C D A C A C D A A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BD AD BC BD BC BD AC CD BD BC
  二、综合题:
  1.(1)① (2)高 (3)北回归线BCD (4)BC
  2.(1)23°26′N 6月22日 (2)AC (3)CBDA (4)BC
  3.(1)AD (2)BD (3)亚热带季风气候 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
  4.(1)小于5.6 (2)、 (3)长江 小于4.5 (4)A (5)多雨、高硫煤  (6)全球变暖、破坏
  5.(1)BC (2)AD (3)暖锋、冷锋 (4)冷锋、下降、西北、大风降温
  6.图略(1)CBA (2)BAC
  7.图略(1)两种气团、伴随云雨天气等 (2)主动气团、雨区位置、过境后气温变化等(符合题意即可)
PAGE
1
高一地理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