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下学期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5年下学期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下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05-16 18: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5年下学期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试题 姓名 _______ 班次 ______ 考号______
一、单项选择(40分)
1.干洁空气组成成分中,比重最大的是:
A.二氧化碳 B.臭氧 C.氧气 D.氮气
2.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A.臭氧 B.水汽 C.氧气 D.固体杂质
3.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
A.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云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云层对地面的逆辐射作用
4.关于热力环流叙述,错误的是:
A.地区间的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根本原因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C.同一水平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5.关于对流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低纬地区对流层的厚度比高纬度地区的大
B.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的厚度比冬季的大
C.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
D.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一般是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6℃
6.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由冷空气冷却下沉而成
C.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北风
D.赤道低气压带南邻东北信风带
7.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8.由于大量排放氯氟烃,可能将对大气圈造成的危害是:
A.臭氧层空洞 B.温室效应 C.酸雨 D.中毒事件
9.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也高
C.空气总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
D.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就低。
10.关于锋面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锋过境后,天气转阴,气压升高
B.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多与暖峰有关
C.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后
D.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上升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风是一种人为原因形成的热力环流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C.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运动最经常的运动形式
D.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既分布在近地面也分布在高空
12.关于气压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气压带具有高低相间分布规律
C.热的地方形成高压,冷的地方形成低压
D.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13.关于大气各成分的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起保温作用
B.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C.氮是维持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D.臭氧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14.人造烟幕防霜冻的原理是:
A.烟幕中尘埃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B.烟幕通过热辐射直接使地面增温
C.烟幕通过热辐射直接使大气增温
  D.烟幕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15.有关对流层所达高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夏季大于冬季     B.低纬地区小于高纬地区
C.沿海地区必定大于内陆地区   D.高原地区大于平原地区
16.如果大气垂直分层中平流层的臭氧被破坏:
  A.太阳辐射增强,热带范围扩大
B.地面失去保温层,全球气候进入冰期
C.太阳紫外线大量进入地表,伤害生物及人类
D.大气高度电离,危及人类生存
17.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A.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
B.夏季陆地气压比海洋高
C.中纬大陆西岸往往形成季风环流
D.沿海盛夏的海陆风,晚上由陆吹向海,白天由海吹向陆
18.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19.下列各项选项中,三种内容之间存在着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的透入
C.暴雨、台风、洪涝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20.某山顶有一气象站测到气温23℃,同时海拔400m处的气温35℃,该山峰海拔约为:
A.200m B.2400m C.3833m D.5833m
 21.当亚洲低压中心为900hpa,北太平洋中心气压为1026hpa时,叙述正确是:( )
A.巴西高原进入雨季
B.长江中上游为梅雨天气
C.塔里木河出现汛期
D.南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均向低纬度凸出
22.当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温室气体增多、可能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和酸雨
B.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C.人口增多、资源枯竭、森林锐减
D.水源短缺、粮食缺乏、噪声污染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愠,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愠yūn:无焰的微火),读后回答11~14题。
23、这段文字描述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可能是
A、夏季 B、冬季 C、初春 D、深秋
24、“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下列何种天气系统造成的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准静止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25、“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2005年下学期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试题 姓名 _______ 班次 ______ 考号______
答题卷----只交此卷
单项选择(4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10题,每题1分)
题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填空题(10分)
26.大气环流使 间、 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7.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 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 锋形
成的锋面雨。
28.形成东亚季风环流的重要原因是 ,南亚的西南季风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29. 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3月21日的升旗时刻应是 。一年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日期应是 。
30.判断气候类型:甲地为 气候,乙地为 气候。
三、综合题(50分)
31.读图回答:(20分)
(1)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 的雨水称为酸雨。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 、 、 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 和 等酸性气体所致。
(3)我国酸雨主要是 型酸雨,酸雨区已覆盖了我国土地面积的 %。我国南方还出现大片的PH值小于 的重酸雨区。酸雨区并有扩大的趋势。
(4)酸雨危害很大,不仅使 水酸化,影响 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 酸化,危害森林和 生长,腐蚀 和 古迹,并危害人体健康。
(5)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 物和 物的排放,有效措施是研究 煤炭中 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6)我国已经采取发展 技术和 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32、读下图回答:(5分)
(1)。乙图为 锋面示意图,当冬季时在我国北方常表现为寒潮,其时地球位于甲图中 点(A或B)附近。
(2)。若将乙图锋面移到丙图中,相当于 锋线(FG或FH)。
(3)。地球运行到A点附近,东亚盛行 风,气候特点是 。
33.读图回答:(10分)
(1).此图表示北半球的 季(季节),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
(2).A、B、C、D表示气压带
A是 带
B是 带
C是 带
D是 带
(3).E、F表示风带
E是   带,F是 带(北半球)
(4).B、D两处降水类型不同
B是 雨,D是 雨。
34.下图是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用图中字母填空解答:(5分)
(1)北半球昼>夜的时段是从 到 。
(2)北半球夜长逐月增加的时段从 到 。
(3)北半球夜>昼,昼长又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 到 。
(4)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少的时段是从 到 。
(5)甲地(23°26′N),乙地在赤道上,它们的经度相同。当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日期分别是:( )
A.4月8日和9月5日左右
B.5月6日和8月7日左右
C.11月7日和2月8日左右
D.6月22日和3月21日左右
35.读图回答:(143---145班题)-----共10分
(1)简答: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3分)
(2)在图中用粗线标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的方向。(2分)
(3)这种热力环流称城市风。 上空风到 下沉放称城市风下沉距离。若在郊区甲地建设卫星城或建设有大量排出大气污染物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5分)
35.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36---142班题)-----共10分
(1).若相邻两条等压线相差2hpa,则图中甲、
乙两处的等压线值分别为,甲       pha,乙是   hpa
(2).在右图中画出高压脊(用——表示),低压 槽(用……表示)各一条。
(3).A和B两处风力大的是 ,原因是 。
(4).在图中A、B、C、D所标风向正确的是 。
(5).高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与低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昼夜温差小的是 。原因是 。
2005年下学期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试题
答题卷----只交此卷 参考答案
项选择(4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10题,每题1分)
题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答案 D A B D D A C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D D A C D D D B C A B B B
二。填空题(10分)
26.高低纬度 海陆 (顺序可调) 27。冷 冷
28.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季节移
29.6时 6月22日 30。亚热带季风 地中海
三、综合题(50分)
31.读图回答:(20分) (每空一分)
(2) 石油 煤 天然气 (顺序可调)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顺序可调)
(3)硫酸 40 南 4.5
(4)江湖 鱼 土壤 农作物 建筑物 文物
(5)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硫
(6)洁净煤 清洁燃烧
32.(5)(每空一分)
(1)冷 B (2) FG (3)东南季风 高温多雨
33.(10)(每空一分)
(1)春或秋 赤道 (2)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3)E西风 F东北信风 ( 4)B锋面 D对流
34.每小题全对给1分,共5分。
(1)A C (2)B D (3)D A (4)C D (5) B
35.(143---145班题)-----共10分(1)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建筑层数高。而密不易通风散热。
(2)图略 (3)城市郊区不合理 ∵ 工厂排出大气污染物及卫星城排出污物会从近
地面流向城市,加剧城市污染和相互污染。
35.(136---142班题)-----共10分
(1) 1006 1010 (2)图略 (3)A A处等压线比日处密 (4)A
(5)低压中心 低压中心常出现阴雨天气 白天太阳辐射被云层反射而削弱,气温不
会太高,晚上云层的逆辐射强,起着对地面保温作用,气温不会太低。∴昼夜温差小(2分)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