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新课程高一下学期地理单元五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1分,共30分)
1.与工业生产相比,农业生产具有的空间特点是 ( )
A.季节性 B.周期性 C.地域性 D.无序性
2.青岛海尔在国外设置研究与开发机构,属于跨国公司空间发展过程的第几阶段 ( )
A.第一 B.第二 C.第五 D.第六
3.除自然原因外,能够引起农产品价格长期波动的因素有 ( )
A.人口增长缓慢 B.市场需求量的波动变化
C.能源工业生产的变化 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4.下列属于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的是 ( )
A.美国和意大利 B.法国和加拿大
C.中国和俄罗斯 D.丹麦和荷兰
5.适合在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水稻种植业 B.热带迁移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6.下列条件中,不是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的是 ( )
A.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
C.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D.20世纪初,人类发明了海上冷冻船
7.当澳大利亚农场主需要雇佣专业剪羊毛工人时,其农田的农事安排是 ( )
A.犁地 B.播种作物
C.作物生产季节 D.收割
8.关于资源密集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工业发展依赖于劳动力资源
B.其分布受资金与技术投入的限制很大
C.受资源与环境因素影响较小
D.煤炭、石油等能源开采属于资源密集型工业
9.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出现的新趋向有 ( )
A.工业部门越来越少
B.工业生产所用原料种类越来越少
C.工业生产所用劳动力数量越来越少
D.发达国家工业产值所占GDP的比例越来越低
10.在北京和上海选址建立微电子工业中心,最主要的区位选择因素是 ( )
A.劳动力充足 B.市场需求量大
C.环境优美 D.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发达
11.下列工业部门,多倾向布局在原料产地的是 ( )
A.精密仪表工业 B.石油化学工业
C.苷蔗制糖工业 D.电子装配工业
12.下列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中,不属于社会需要方面的有 ( )
A.国防的需要 B.减少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需要
C.便于产品的运输 D.工厂投资者的个人偏好
13.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属于 ( )
A.粗放农业 B.技术密集型农业
C.商品农业 D.资金密集型农业
14.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产出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 ( )
A.加大时间投入 B.加大自然投入
C.依靠增加科技投入 D.投入更多的劳动力
15.关于企业增长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企业早期的增长多为纵向一体化
B.企业通过多样化增长战略,可以获得主营产品的牢固的市场地位
C.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企业的多样化增长就非常普遍
D.企业横向一体化增长战略,与原产品生产活动有密切关系且易于实现
16.美国为促进本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所实施的政府行为有 ( )
A.组建家庭农场,开展多种经营
B.建立农业科研和推广系统
C.为各家农场实施飞机作业
D.鼓励人们到东北部种植水稻
17.20世纪70年代后德国鲁尔区新建或迁入的企业多属于 ( )
A.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B.技术指向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市场指向型工业
18.下列地区属于分散型工业区的是 ( )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B.上海经济合作区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意大利的普拉托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是 ( )
A.交通条件的改善
B.农业生产的大幅度增长
C.不断增加的科技和信息的投入
D.金融资本市场的高度对外开放
20.按照工业投入主导因素为划分标准,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
A.微电子工业、纳米材料工业
B.钢铁工业、木材加工工业
C.航天工业、汽车工业
D.生物医药工业、纺织工业
21.上海宝钢和辽宁鞍钢在区位选择上的共同点是 ( )
A.农业基础好 B.接近消费市场
C.有便利的港口和海上运输条件 D.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
22.随着工业和科技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工业部门越来越少
B.工业的分工越来越粗
C.工业采用的原料种类越来越多
D.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投入要求越来越多
23.下列各因素中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弱的是 ( )
A.市场区位 B.原料地
C.交通条件 D.信息通信网络
24.下列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的是 ( )
A.机械制造工业 B.普通服装制造业
C.铜、铝的冶炼工业 D.电子计算机工业
25.按照农业投入多少的标准,农业的工厂化生产属于 ( )
A.密集农业 B.商品农业
C.自给农业 D.混合农业
26.下列国家中,既有商品谷物农业,又有大牧场放牧业分布的是 ( )
A.美国、澳大利亚 B.加拿大、俄罗斯
C.阿根廷、新西兰 D.中国、南非
27.对工业和农业的区位选择均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是 ( )
A.气候和土壤 B.政府和个人偏好
C.市场和交通条件 D.劳动力和经济基础
28.影响电子计算机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
A.消费市场 B.动力
C.原料 D.知识和技术
29.既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又是畜牧业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是 ( )
A.美国 B.法国
C.澳大利亚 D.阿根廷
30.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是 ,分布地区主要在 ( )
A.小麦—牧羊农场、东北部和西北部
B.小麦—牧牛农场、东南部和东北部
C.小麦—水稻农场、东南部和西南部
D.小麦—牧羊农场、东南部和西南部
二、双项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共30分)
31.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突出的因素是 ( )
A.市场区位 B.市场需求的变化
C.科学技术 D.传统经验
32.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
B.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单产水平高、商品率高
C.中国通过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D.水稻是一种水田作物,不能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
33.关于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
B.具有生产协作关系的工厂必然发生集聚现象
C.工业集聚可以实现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变化
D.目前,世界工业生产的工业联系已经全部实现了全球化
34.关于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B.由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集聚在一起所形成的地域,才能被称为工业地域
C.工业地域的形成既可自发形成,也可规划建设
D.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工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落后地区不会出现工业地域
35.工业生产所需的自然条件主要是指 ( )
A.土地 B.水源 C.热量 D.降水
36.出现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时期的工业部门是 ( )
A.电子计算机工业 B.汽车工业
C.石油炼制工业 D.纺织工业
37.对京津唐工业区的综合整治,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
A.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B.将提高经济效益放在综合整治的第一位
C.大力发展科技,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D.关闭“首钢、唐钢、燕山石化”等占地多、污染严重的企业
38.可能造成工业惯性的原因是 ( )
A.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 B.当地政府的影响
C.出于对当地环境的考虑 D.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
39.关于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农业类型及其区位选择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
A.东侧—东北平原—种植业
B.西侧—华北平原—种植业
C.东侧—黄土高原—畜牧业
D.西侧—内蒙古高原—畜牧业
40.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工业区是 ( )
A.辽宁中南部工业区 B.日本的三湾—海工业区
C.意大利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41.关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的区位影响因素有 ( )
A.有我国最大的港口,海运条件有优势
B.工业基础好,设立经济特区工业起点比较高
C.靠近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便于引进外资、港澳台和侨资
D.劳动力充足,可吸引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并向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转化
42.关于工业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汽车厂生产各种零部件的工厂间存在着生产联系
B.服装厂与纺织厂之间存在着生产联系
C.工业联系只有物质上的联系没有其他联系
D.工业联系只有生产上的联系没有其他联系
43.企业空间发展的特点有 ( )
A.由近及远的扩张 B.由远及近的扩展
C.由大市场至小市场的扩张 D.由国际到国内的扩张
44.区位是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它所包含的含义是 ( )
A.指某事物的空间位置 B.指某事物的空间大小
C.指某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D.指某事物的地域功能
45.促使企业增长采取多样化战略的原因有 ( )
A.企业领导人的主观意识和行为习惯
B.减少市场、环境等不可预测的风险的冲击
C.原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下降,市场占有率下降
D.把市场交易转化为企业内部交易,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三、综合题(共40分)
46.(共11分)
(1)我国辽宁省的鞍山是围绕钢铁工业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其核心工业的区位选择因素是:既接近 产地,又接近 ;
(2)与同等规模的上海宝山钢铁企业相比,鞍钢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是宝钢的25倍多,这种差距所反映的现今工业发展的新趋向是
;
(3)20世纪90年代以来,鞍山钢铁工业的生产遇到了类似德国鲁尔区曾经经历过的困境,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
(4)鞍山市内高炉众多,烟囱林立,曾被称为“卫星照片上看不到的城市之一”,请你谈谈对此种说法的理解,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
47.读“美国小麦、玉米带分布图”,回答:(共10分)
(1)美国中部平原的商品谷物农场中,在A为 带,在B为 带;这里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① ②
③ ④ ;
(2)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 ;
(3)在北美洲和南美洲各国中有商品谷物农场其他国家分别是 、 ;
(4)商品谷物农业属于( ):
A.混合农业 B.粗放农业 C.密集农业 D.种植业
48.读“我国工业地域示意图”,回答:(共9分)
(1)该工业地域的核心工业城市是:
A. B. C. ;
(2)图中D为钢铁工业基地宝山,其所需煤炭来自 、 等地,铁矿石主要从 、 、澳大利亚等国进口;
(3)上海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在于:
① ,
② ;
(4)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A、B迁出了大批工厂到内地的山区建立新的工业地域,这主要是出于 的需要;20世纪末国家又吸引这里有实力的企业到西部投资建厂,推动内地工业的发展,主要是为了 ;
49.读“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示意图”,回答下问题:(共5分,每空0.5分)
(1)除了图中所示的条件外,其他的主要条件有:
A B C ;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开始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分布在过去以 经济为主的地区,工业发展模式是以 (规模)企业集聚形成 的独特发展模式;
(3)意大利各地的新兴工业区围绕其中心内容,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 )——服务——( )网络,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
(4)完成下列填空,说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显著特点:
①工业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或者干脆实行 ;
②工业大多分散分布在小城镇,甚至乡村,成为“ ”地区。
50.将下列工业部门按其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进行分类(共5分,每空0.5分)
水果罐头厂、啤酒厂、炼铝厂、童鞋厂、纽扣厂、炼油厂、半导体材料、微电子工厂
区位指向 工 业 部 门 原 因
原料指向型
市场指向型
动力指向型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技术指向型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新课程高一下学期地理参考答案
单元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15:A、C、B、B、C、D、C、D、C、D、C、C、A、C、D
16——30:B、B、D、C、A、B、C、B、C、A、A、C、D、D、D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31——38:AB、AC、AC、AC、AB、BC、AC、AB
39——45:AD、AD、CD、AB、AC、AC、BC
三、综合题:(共40分)
46.(共11分)(1)煤炭和铁矿产地 消费市场(每空1分,共2分)
(2)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和体力的投入越来越少,但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投入逐渐增加(1分)
(3)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世界性钢铁过剩 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④劳动生产率低(每空1分,共4分)
(4)①钢铁工业大气污染严重(1分)
②发展第三产业,限制钢铁工业发展 发展科技进行工艺改造采取措施,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每个方面1分,共3分)
47.(共10分)(1)小麦 玉米 ①地势平坦广阔 ②土壤深厚肥沃 ③水源充足 ④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2)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加拿大 阿根廷 (4)CD
48.(每空1分,共9分)(1)上海 南京 杭州 (2)安徽淮南 山西 印度 巴西
(3)①接近消费市场 ②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供原料的运往和产品的运出③④
(4)国防 缩小内地与沿海经济发展的差距
49.(每空0.5分,共5分)
(1)大批廉价劳动力 政府的大力支持 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2)农业 中小型 工业小区 (3)销售 信息
(4)家庭包工 分散型工业化
50.(每空1分,共5分)
(1、原料指向型)水果罐头厂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高
(2、市场指向型)啤酒厂、炼油石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高
(3、动力指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童鞋厂、纽扣厂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5、技术指向型)半导体材料、微电子工厂 工业生产过程技术要求高
20世纪70年代
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A
发 达 的 银 行
信 贷 体 系
B
C
中小企业的发展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