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2004—200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题地理1[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南师范大学2004—200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题地理1[上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6-22 18: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2004—200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题地理1
第一卷 (共40分)
注意:本卷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大气圈



 
A.银河系、太阳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 D.总星系、太阳系
2.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水圈的范围为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
生物圈的范围为大气圈的低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图一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3.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昼夜的产生 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极昼和极夜
读 “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图二)”和“全球昼夜分布图(图三)”,回答4--5题。
4. 当太阳直射点从②移到④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
B.此时间段内,南极圈为极夜
C.苔原带的驯鹿向南迁徙
D.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增大
5. 若昼夜半球的划分如图三所示时,此时太阳直射点大概位于
A. ③ B. ⑤ C. ⑥ D. ⑦
读图四,回答6—8小题。
6.如果图四是从极地上空所视地球的自转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转线速度甲地大于乙地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地方时相差11小时 D.12月22日白昼时间甲地大于乙地
7.如果图四是等压线图,而且甲地气压值大于乙地,则该天气系统是
A.北半球的反气旋 B.南半球的气旋 C.北半球的台风 D.南半球的反气旋
8.如果甲地气压值小于乙地,气压中心在北太平洋西岸上,该天气系统带来的影响是
A. 让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寒潮 B. 使我国西部地区受到湿润气流的影响
C. 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台风,带来暴雨和狂风 D. 是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
9.可能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是
A.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热 B. “厄尔尼诺现象”的周期性暴发
C.硫氧化物、氢氧化物等气体的大量排放 D.人类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
10.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东岸气候温暖湿润,受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影响很大
B.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温度水平差异大,引起空气强烈上升,产生暴雨现象
C.北太平洋渔场和秘鲁渔场均处于寒暖流交汇处
D.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显著作用
11.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地理现象是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B.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C.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D.黎明时分天空是明亮的
12.“天雨初晴,北风寒彻”是下列何种天气系统造成的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准静止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13.冬季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直接控制我国雨带分布的是
A.亚洲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14.读图五,如果a、b、c为甲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且在数值上a>b>c,则甲处流经的洋流为
A.北半球暖流 B.北半球寒流
C.南半球暖流 D.南半球寒流
15.下列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16.小明从北京乘飞机到巴西亚马逊河参加夏令营,目的地的位置(200S,900W)。飞机飞行了12个小时,到达时当地是傍晚18:00,问小明出发时间可能是
A.6月22日 16:00 B.12月21日 20:00 C.6月22日 10:00 D.12月21日 16:00
17.读图七,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是向斜,②处是背斜 B.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
C.①②处是火山活动造成的地形 D.③④处是稳定岩层构造
读图八回答18—19小题
18.图中虚线为某地气温和降水状况,据图判断气候类型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气候类型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B.此气候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C.此气候类型分布于400~600的大陆东岸
D.此气候是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
20.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均有大面积分布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温带、亚寒带森林带
华南师范大学2004—200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题地理1
第二卷(共60分)
注意:本卷各种题型的答案都要填在试卷上。
二、画图题 (18分)
1.完成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照射的示意图。(6分)
在图中绘出 A.赤道 B.晨昏线 C.南回归线 D.北回归线
E.北极圈 F.南极圈,并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标上字母表示
2.在世界空白图上添画出 
① 用带状斜线阴影填画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西风带,并在图中适当位置上标上字母表示。(5分)
② 用D表示太平洋 E表示南印度洋 F表示北冰洋,在适当位置标上字母。(3分)
③ 在地图上用斜线填画出地中海气候分布地区,任画两个分布区。(4分)
三、读图填空题(15分)
1、请根据1967年—1995年太阳黑子的平均数量(7分)
年份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太阳黑子平均数量 93.8 105 66.6 38 15.5
年份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太阳黑子平均数量 27.5 155.4 140.4 66.6 17.9
年份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太阳黑子平均数量 29.4 157.6 145.7 54.6 17.5
①用上表的数据,选择适当的年份,补画太阳黑子活动的曲线图 (2分)
② 太阳黑子活动出现在太阳结构的哪一层? (1分)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有 1.
2. (2分)
③ 从上图的曲线分析太阳黑子活动的规律。 (2分)
2.(1)A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在丙处修建大型水库是否合理? 为什么
(2分)
(2)B处在地质构造上是 ,在地形种类上是 ,地形形成的原因是 (2分)
四、案例分析题 (13分)
1.1990年5月的一天,在美国华盛顿洲(美国西部沿海)海滩漫步的人们突然发现,成千上万种颜色和尺码的鞋子向岸边漂来。人们带着满腹疑惑收集起这些湿透了的鞋子,并猜测鞋子的来源。原来是一艘货轮出发时在太平洋遇到的台风失事,集装箱遭到了破坏。(7分)
这些鞋子为海洋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资料。你能根据右图推测出鞋子从哪里来吗?(1分) 为什么?(2分) 鞋子还会被冲到哪个国家的沿海岸边?(1分)
鞋子还会在哪些洋流作用下回到原来的国家 (2分)
2.一些气候专家指出,虽然导致近年来大气中甲烷含量维持稳定的原因等尚无定论,但这一现象充分表明,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延缓全球的变暖步伐也许是可行的。不过,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却难以控制,目前仍呈上升势头。2003年夏季,全球许多地区出现热浪,仅法国就有约15000人受热浪影响而丧生。法新社报道说,法国今年的平均气温可能是150年来最高的。此外,由于全球变暖极地冰冠也在以令人忧虑的速度萎缩。看来,人类在阻止全球变暖的过程中任重道远。(6分)
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你能做一些预测吗?如:
冰川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3分)
热带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3分)
五、实验原理分析(14分)
[步骤一] 如下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的写下来:
(3分)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
(4分)
3.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 (1分)
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 和 的交换。(2分)
5.假如该实验模拟发生在黄土高原上地表水土流失景观的形成过程,添入字母完成下表(3分)
6.这种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自然界各要素具有 的过程(1分)
[附页三]:华南师大附中2004—200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题地理1答案
第一卷 (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C B D A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D C B A B B D
第二卷(共60分)
二、画图题 (18分)
1.完成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照射的示意图。(6分)
在图中绘出 A.赤道 B.晨昏线 C.南回归线 D.北回归线
E.北极圈 F.南极圈,并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标上字母表示
2.略
三、读图填空题(15分)
1.① 用上表的数据,选择适当的年份,补画太阳黑子活动的曲线图 (2分)
② 光球层(1分)1.影响气候 2.影响无线电短波(或产生磁暴)(2分)
③ 分布不均、波状起伏,活动周期约为11年 (2分)
2.(1)断层 ,不合理, 地质结构不稳定,易诱发地震(2分)
(2)背斜 ,盆地(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疏松易被侵蚀(2分)
四、案例分析题 (13分)
1.北太平洋西岸(韩国等国家附近的海域)(1分); 洋流的作用(2分); 加拿大(菲律宾等)(1分);北赤道暖流和日本暖流(或阿拉斯加暖流和千岛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和北赤道暖流) (2分)
2. 陆地上山脉雪线上升,两极冰川范围缩小;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速度加快(3分)
热带范围不变;因为黄赤交角不变、太阳直射的范围不变(3分)
五、实验原理分析(14分)
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3分)
2. 水循环现象;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4分)
3. 外力作用(1分)
4. 物质和能量(热量和水分)(2分)
5. 假如该实验模拟发生在黄土高原上地表水土流失景观的形成过程,添入字母完成下表(3分)
6.统一演化(1分)
图三
66°34 N N N 年
图二
23.50S
23.50N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A
B
泥沙淤积
水文变化
地貌变化
侵蚀沟谷
水土流失
A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B 植被退化
C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D 植被消失
E 土壤侵蚀
F 气候变化
A
E
B
A
D
F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