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二中2005年上期中考试卷
高一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不违农时”的说法反映了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特点 B、季节性特点
C、周期性特点 D、专业性特点
2. 关于商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投入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较少,靠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产出
B、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销售
C、商品农业分布在发达国家
D、商品农业属于种植业
3. 读图:合理的棉纺织工业
布局应位于图中的( )
A、 B、
C、 D、
4. 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适宜发展( )
A、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作农业
B、以甜菜、棉花为主的灌溉农业
C、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
D、以瓜果、长绒棉为主的绿洲农业
5. 将农业的投入要素按自然和人文两类归纳,同属一类的是( )
A、化肥、技术、机械、劳动、农药
B、降水、化肥、机械、劳动、土地
C、光照、降水、土地、灌溉、化肥
D、种子、降水、土地、劳动、资本
6. 下列有关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水稻种植业为劳动密集型农业
、要使水稻稳产,政府需要大力投资水利工程建设
、水稻种植业以大农场为主
A、 B、 C、 D、
7. 下列各组城市中属于矿业城市类型的是( )
A、鞍山、大庆、大同、郑州
B、鞍山、大庆、石家庄、开滦
C、包头、鹤岗、开滦、大同
D、包头、玉门、抚顺、合肥
8. 以下城市中,依次是在交通、资源、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是( )
A、郑州、攀枝花、拉萨 B、攀枝花、邯郸、合肥
C、攀枝花、拉萨 、合肥 D、株洲、西安、合肥
9. 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生产结构过于复杂
、本国煤炭资源不足,需要大量进口
、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A、 B、 C、 D、
10.有关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根廷主要从事畜牧业,畜种主要是羊
B、阿根廷的牧牛业经历了由粗放型自给自足的放牧业到密
集型的商品牧业的过程
C、大牧场放牧业的杰出代表是巴西高原
D、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之一是大面积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11.海南岛可种三季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降水丰富 B、土壤肥沃 C、热量充足 D、地形平坦
12.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
A、产品的重量和体积增加 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要下降
13.改变我国农业落后状况的主要途径是( )
A、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渔业,改变农业生产布局
B、大力开发黑龙江、新疆等省区的可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C、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农业放在战略重点的首位,靠政策、靠科教兴农,使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发展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大量减少农业生产人数,缩小农业生产规模
14.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技术工业通常具有的特点是( )
、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较低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增长速度快,产品稳定,变化少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A、 B、 C、 D、
15.限制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气候 D、水源
16.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措施是( )
A、增加城市数量,扩大城市职能
B、扩大城市规模,加强城市管理
C、分散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D、增加住房和道路的建筑面积
17.由于石油开发和利用而形成的“石油城”是( )
A、伯明翰 B、匹兹堡 C、约翰内斯堡 D、阿伯丁
18.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
19.20世纪90年代我国苹果由畅销变为滞销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变化 B、政策的变化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交通条件的变化
20.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以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是利益于
A、大型集装箱的使用 B、高速飞机的运输
C、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与使用 D、西欧消费市场的扩大
21.下列地区的农业属于混合农业的是( )
A、美国中央大平原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D、中国东北平原
2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的外资中,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占相当大的比重,他们乐意到自己的家乡办厂。影响这种区位选择的因素是( )
A、廉价劳动力 B、市场需求
C、工业惯性 D、个人偏好
23.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不同,说明了( )
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A、 B、 B、 D、
24.与传统工业区相比较,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是( )
、以雇员在2500人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为主
、以轻工业为主
、生产过程大多是相对集中或集体承包
、资本的集中程度低
A、 B、 C、 D、
25.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中宜靠近钢铁厂布局的是( )
汽车厂区 食品厂 化纤厂
造船厂 机床厂 电视机厂
A、 B、 C、 D、
26.有关城市内“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是( )
A、突出“以公有制为主” B、限制私车及出租车
C、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 D、保障国有汽车企业的收入
27.我国控制大城市发展规模的主要原因是( )
、控制人口规模 、控制基本建设规模
、控制工业发展规模 、控制用地规模
A、 B、 C、 D、
28.我国许多经济技术开发区( )
A、不属于工业地域 B、是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C、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D、是因为生产联系集聚在一起
29.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共同条件是( )
、有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地广人稀
、有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的气候 、有便利的交通运输
30.旧金山“硅谷”与九州岛、慕尼黑、英格兰等高新技术开发区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 )
A、物质力量强 B、环境优美
C、军事订货多 D、高速交通方便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对自然因素的改造,可取的是( )
A、东北山区修筑梯田 B、华北平原改造盐碱地
C、内蒙古平原大力垦荒种粮 D、宁夏平原兴修水利
32.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主要得益于( )
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B、市场的需求
C、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适宜的气候条件
33.影响城市分布的自然区位因素有( )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交通 D、经济水平
34.下列国家中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的是( )
A、中国 B、英国 C、日本 D、印度
35.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显著特点是( )
A、机械水平高
B、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C、交通运输便利
D、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36.当前世界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A、工业部门越来越多
B、对劳动力的知识和技术投入逐渐增加
C、工业迅速增长
D、分散是最主要的趋势
37.作为政治中心而建的城市是( )
A、伦敦 B、巴黎 C、伊斯兰堡 D、巴西利亚
38.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城市人口迅猛发展 D、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大
39.关于聚落的自然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所有的平原地区是乡村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理想环境
B、河流、所有湖泊对城市城址的选择有重大影响,是城市分布的理想区位
C、气候条件优越的地方是城市分布的理想环境
D、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是一些工矿业城市形成发展的理想区位
40.以下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是( )
A、起步晚、发展快,现在城市化水平已较高
B、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C、城市化水平较低
D、少数大城市过度膨胀,而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41.飞机制造是第______次科技革命时期出现的工业部门,该次变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志。
42.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属于自然条件的有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工业联系导致工业_________,从而促使工业__________的形成。
44.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__工业是鲁尔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45.城市出现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河流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
47.日本的筑波是因_______而兴起的城市,中国的张家界是因________而兴起的城市。
48.世界城市化开展最早的国家是_______,城市化最重要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
50.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地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30分)
51.读某城镇周围农业区位安排图,回答问题:(12分)
1)、B、E两地,何处种蔬菜
更合理?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
2)、C地建奶牛场是否合理?
______。理由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麦田在D地,苹果园在
A地是否合理?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某镇周围农业区位安排图
4)、本城镇今后农业发展以花卉种植为主要部门是否有可能?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读农业“投入——产出的一般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在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中,图中尚未反
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 自然条件
在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中,
__________是农业生产的必 劳力 农业生产 A
要投入。
2)、图中字母A表示的含义是 生产资料
_______。其用途各种各样,
有的供给__________,有的作为_______________等。
3)、随着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投入大大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4)、世界各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差异很大,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农业的生产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
5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就是就地转化,发展______________企业,调整农业________结构,走乡村城市化道路。而图中A、B、C、D四个村落最有可能变为城市的是________。
2)、聚落E属于________。(填1个或1个以上字母)
A、城市聚落 B、乡村聚落 C、集聚型聚落
D、散居型聚落 E、团状聚落 F、带状聚落
3)、对图中湖区进行围垦,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