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2 22:1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20课 西学东渐
21课 新文化运动
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整体感知第20课西学东渐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课程标准:◎ 聚焦19世纪的世界潮流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英国殖民扩张示意图英国的议会大厦工业化民主化殖民扩张理性主义◎ 聚焦19世纪的中国小农占主君主专制文化专制闭关锁国落后了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一般特指晚清民初欧美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
【概念解读】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年代)1、背景:①经济:
②政治:
③思想: 2、代表人物: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被迫向世界开放,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先进的中国人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林则徐、魏源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 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请回答:
①材料中所说的长技指的是什么?主要是关于什么方面?
②学习西方“长技”的目的是什么?
抵御外来侵略西方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探究一】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想一想,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的活动?进步性:开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局限性:①维护清朝统治
②学习层次浅
③没有大规模实践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 (19世纪60-90年代)①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②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 试比较他们的观点。
③“体用之争”的实质、结果?【探究二】
阅读第二框题,思考以下三个问题:【思路引导 】①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 ——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李鸿章曾国藩【思路引导 】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西学为用”,即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 相同点:都要求“中学为体”;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清王朝统治。
不同点:巩固统治的方式不同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反对学习西方。②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试比较他们的观点。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③实质和结果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近代教育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矿务局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中体西用的主张呢? 主要是由于中法战争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的弊端——只学技术 早期维新派和洋务派分道扬镳: 早期维新派开始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进行深刻反思,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王 韬
郑观应影响: 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1、中体西用的背景:
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面对严峻的内忧外患
2、中体西用的代表人物:
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3、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4、中体西用的实质:
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目的。
5、评价:近代化的开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仅限于学技术的层面1、历史条件:政治:
经济:
阶级:
思想:民族危机的加深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西学增长,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康有为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潮(19世纪90年代)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重要活动影响万木草堂讲学、研究维新理论、撰写书籍;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传播西学为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积极宣传民权思想和君主立宪,强调育人才、变科举维新派的宣传家批判纲常礼教,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倡导男女平等发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编译西方书籍;宣传进化论、民主自由思想系统介绍西方近代文化第一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内容: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实质:作用: 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梁启超材料一 通过变法,国家奖励工商、振兴实业的种种新政策,言论、集会、出版、结社等自由,新学和报纸的风行,这一切都让人耳目一新。
材料二 维新期间,各种社团创办,新式学堂也如雨后春笋。新式书局以及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大量涌现,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
材料三 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探究三】①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思想的作用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后西学东渐历程◆维新思想 — 君主立宪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
◆革命思想 — 民主共和
(19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 — 民主科学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开眼看世界 — 师夷长技
(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
◆中体西用 —— 师夷长技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学科技)(学制度)(学思想)【巩固提升】(增强意识、习惯)【模块整合】1.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总体特征:【探究四】2.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3.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拓展延伸】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作用及其原因。不同作用:法国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戊戌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就夭折了。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力量-革命性
成熟完整的理论基础和体系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新思想”的核心是
A.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业
B.与西方进行“商战”,保护本国利益
C.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冲破传统的本末观,发展工商业 【巩固练习】C
2、系统的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是
A、魏源 B、郑观应 C、康有为 D、严复
3、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其核心是
A.根本目的之争 B.治国方略之争
C.新旧道德之争 D.政治体制之争
DB4、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梁启超批评的是当时某一派别的什么主张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A【高考链接】5、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C 今天,我们仍在学习西方,全球化下我们见到的是更加全面、真实的西方,除了因特尔、哈利波特,还有暴力、枪击、拜金等这样的字眼。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和继承西学东渐之路?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启示?【情感升华 以史为鉴】一种精神锲而不舍,
一股力量豪气冲天,
一个信念永世不灭,
一种结果胜券在握……